陶行知——爱满天下,知行合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先生的办学心愿。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教育功能可通过学校“爱满天下”的精神因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来实现。

一、以人为本,营造“爱”的校园环境
陶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要教整个的环境表示艺术的精神,使形式与内容一致”。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是学校的大事。

校园环境就其内涵而言,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指绿色环境建设。

丛丛绿林、株株花木、花香鸟语、曲径通幽、天地人和谐相处。

绿色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片健康成长的沃土,给学生擎起一片施展个性的蓝天。

校园环境第二层面的含义指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要从富有灵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中体现出来。

校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优美、整洁的自然布局固然为师生营建了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但学校文化追求更多的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使人和环境产生一种互动效应,使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内涵,每一块顽石都富有灵性,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一草一木都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

如我校岑溪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校园绿化、美化为基础,创造外在的和谐美视觉效果,同时注重与人文思想有机的结合。

在校园绿化和景观规划中,我校充分重视校园三个领域的建设,即个人领域、小集体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建设。

在这三个领域的建设中充分给师生的心灵留下一个空间。

如在“个人领域”,亭中的坐凳、林中的石子路、建筑角落……张弛有序的校园环境,可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师生都愿意在那里驻足欣赏。

那道绘制古代四大名著图画的风雨长廓,既为师生上下课提供一条遮风挡雨的温暖走道,同时也给人们古典文化的熏陶。

这样的校园环境建设体现了陶行知“以人为本”“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它不仅为师生提供安静、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是师生心灵的驿站。

这样的校园文化体现的就是一种爱,是对师生心灵的呵护。

二、弘扬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

作为一名中国人,写好汉字是学习掌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的途径。

然而,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被广泛运用并替代了部分书写功能。

然而对高科技的过度依赖,使青少年书写面临着提笔忘字的现象,甚至给父母写家信都要用电脑打字。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接触高科技的东西很多,快捷、丰富、娱乐,但这都是短期效应,只有文化才会影响深远。

书法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更是文化素养的体现,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

像我校以前楼阁名字、广告牌、警示语等的书写全是电脑字体,根本就无法让人们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美感,这是校园文化的缺失,是作为中国人的遗憾。

近年来一块块书写着诸如陶行知等名人名言“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石头,开始展现书法家的风格,彰显着校园文化的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对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了让
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和触摸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校邀请了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玉秋教授做书法讲座,既拉近了同学们与书法艺术的距离,让书法艺术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同时宣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语文组开展课题“研读中华文化经典,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也在悄悄地引导着学生“用心感受中华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此外,读千古美文,扬民族精神;举行书法比赛,倡导“用笔写出民族精神”等等,通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中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体验汉字书写的乐趣,感受汉字书写的艺术魅力,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三、挖掘感恩文化,唤醒学生“爱”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有感恩之心,方有真善美”。

感恩是人类的美德,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感恩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说要有一颗善心,这颗善心是爱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了爱就懂得了报恩。

感恩教育是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励志奋发向上,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几年,我校邀请多位学者、专家、知名人士来校演讲,诸如广西南宁“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研究员、被誉为“实力派激情金牌讲师”的南翎绍雄先生到我校作“感恩励志,成就人生”,《光明日报》社特约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约教授陈忠联《将成功传给下一代》,还有我们岑溪本土的独臂大师黄友作《没有翅膀也要飞翔》等励志演讲。

他们或以质朴的语言,或以炽热的感情,或以动人的故事,或以成功的豪情,或以自己坎坷曲折的履历、自强不息的精神,沟通心灵,震撼全场。

既激励学生培养顽强的毅力,永不服输的精神,培养超人的恒心、勇气和自信,纵然与苦难同行,也要豪情满怀地与人生赛跑,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投桃报李,孝敬父母师长,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在感恩文化活动中,笔者本着实效、经常、普及的原则,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全方位的开展“五个一感恩行动”即为老师、父母唱一首歌;向老师、父母敬一杯茶;替老师、父母做一件事;给老师、父母多一些微笑;对老师、父母多一声问候。

朴实真切的活动加深了师生情感,体现了父子母女真情,不仅受到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更为学校的和谐发展、文化建设尽方寸之力。

知恩图报,不仅诠释着中华民族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性美,而且作为一种深刻的道德内涵,熏陶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感恩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让更多的人学会了爱。

只有学会了爱,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才能爱满天下。

四、举办主题班会,让“爱”充满世界
主题班会应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题班会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在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观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行为,激发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纯洁的情操,增强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作用已为大家公认。

地震、海啸、洪涝、泥石流……近年各种灾害不断地袭击人类,而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最震撼人心、铭刻难忘的还是汶川地震。

所以笔者在担任每一届的班主任时,都会带学
生重温这场灾难。

主要以主题班会的方式进行,依次分为三个篇章:自然篇、救灾篇和希望篇。

在自然篇里,先给学生展现汶川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善良淳朴的村民生活的画面,但随着一阵地动山摇,顿时屋倒楼塌,死伤无数。

通过地震前后一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地震对汶川造成的巨大灾难。

在救灾篇里,通过国家领导温家宝总理、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和人民英雄救灾的系列图片视频展,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每回看到那从那像古人行跪拜礼的母亲身子底下救出的孩子的一幕,读到那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短信时,大家都落泪了。

接着播放深情朗诵《愿孩子在天堂没有天灾》《生死不离》,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在希望篇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捐助、全国人民的祈祷,让大家看到了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决心。

最后全班朗诵《中国,挺起你不屈的脊梁》……这样的主题班会,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加强自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而且使校园文化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奋发进取等风尚,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人民教育》杂志2007年24期的《文化,教育的精神家园》中说到:“教育有一个使命:塑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而文化,是‘共同精神家园’的核心因素。

”让我们践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把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涵养熏陶中自觉追求自身完善,在高雅的人文教育中形成高品味的文化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