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韩国重镇武遂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战国时期韩国重镇武遂城

蔺长旺

去年,笔者在对浮山辛城古城址进行数次实地调查之后,曾撰写《探究浮山辛城村古城堡之谜——寻觅战国时期韩国之重镇武遂城》一文,初步断定浮山辛城亦即战国时期韩国之重镇武遂城,记者王隰斌也在临汾晚报做了相关报道。尽管文章依据昔日秦韩的地理疆域之归属、秦韩两国之间的频繁发生的战事和浮山辛城古城址建设时间的断代,对河北徐水与武强两地的武遂之说、山西垣曲东南说和临汾市西南的武遂之说进行了分析排除,但总觉得研究的结论尚不足以完全服人。

近日,笔者在《临汾文史资料全卷》的编纂工作中,有幸偶尔发现了我市已故历史学者石青柏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此历史悬案进行过深入研究而撰写的文章《武遂与武阳》,认真拜读,喜出望外,收获甚丰。看来,武遂何在这一历史悬案在历经三十多年的破解之后将要临近落定了。

石青柏先生在文尾曾赋诗道:“时届中秋探武遂,驻东浮邑辛城村。披荆攀登青龙堡,湮没古史此钩沉。战国秦汉争

夺地,汉初魏豹羁身峋。东晋域内诞高僧,金元征杀荡嚣尘。沧桑难蚀城垣迹,遗墟犹见瓦砾存。荒僻旱丘少问津,正史自有后来人”。石青柏先生是浮山人,笔者也是浮山之一员,虽是老乡,但在石先生生前却与他无缘相识,也许正是一种自然的乡土情结方使得能对同一个历史悬案而产生共鸣。

石青柏先生的文章,不但通过史料记载的严密梳理,对武遂城的地望所在进行了讨论,而且就平阳域内的武阳之所在也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为表示笔者对石青柏先生的敬重,先特将石先生这篇被历史尘封的文章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武遂与武阳

石青柏

武遂、武阳和武垣是先秦至汉、晋时代平阳的属邑属地。由于时隔千年,地名变换,世事沧桑,史籍方志中仅保留其名称,而不能确指其具体方位。因它牵系着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如战国时期秦韩间的角逐、秦汉之际魏豹的被擒和东晋高僧法显的故乡所在,有必要考察清楚。

《战国策》、《史记》中载,春秋战国时,平阳有武遂城;《汉书》中亦载,秦汉时,平阳有武阳侯国。从南北朝以后,地名更易,史志失载,至今人们渐不知其所在,之后一些史志书刊中,各执己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武遂何在

《战国策》“秦策”、“韩策”皆载,公元前三、四世纪之际,秦、韩两国反复争夺韩邑武遂。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武遂为韩邑,秦到武遂筑城,说明秦在拔宜阳之前已占领了该城。宜阳为韩重郡,且为西部门户,然而韩宁失宜阳,也不愿失去武遂,可见武遂的重要。韩失武遂之后,迅速派使臣赴秦求归武遂。秦为缓和与韩的矛盾,也怕逼韩急了,韩与楚结盟抗秦,便将武遂归还给韩国,过了三年,秦军又攻占了武遂,并胁迫韩随秦去攻打楚国。韩无法容忍,决心抗秦,以图收复武遂。此后十年间,韩三次率联军攻打秦国,秦迫于联军进攻,便将武遂退还韩国。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命大将白起率大军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韩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抗衡,于公元前290年,被迫将武遂方圆二百里地割让给秦国。

武遂在哪里?《史记•秦本记》“正义”:此邑属韩,“近平阳”。到《楚世家》则说近西黄河,为“韩西境也”,意为豫西地。“索隐”:“韩之平阳,秦之武遂,并当在宜阳左右。”受此影响,有的书中便说武遂在“山西垣曲县东南黄河以北地区”,有的误指为“今临汾县西南”,有的臆测为今乡宁县地,都不着边际。

《史记•楚世家》中引用楚大夫昭睢的话说:“秦破韩宜阳,而韩犹复事秦者,以先王墓在平阳,而秦之武遂去之七十里,以故尤畏秦。”并指出:若韩收回武遂,便可“以河山为塞”,联楚抗秦。韩从公元前497年贞子居平阳,至九世哀侯始徙郑,有八世先王之墓皆在平阳,无怪乎韩国如此重视武遂的得失。此平阳必当尧都之平阳(临汾),武遂距平阳仅七十里,无论如何也扯不到西或南之黄河边上。

《读史方舆纪要》中又为我们提供了武遂的方位。“纪要”在临汾县条目下记有属邑武遂,并引用唐经学家孔颖达的话说“城东,去平阳七十里,战国时韩邑。”这里以主城为基点,指明武遂在临汾附郭古平阳之“城东”,距平阳故城七十里。沿此线索去找,平阳东七十里,恰有武遂城遗址,今名辛城。

另外,据《山西通志》“府州厅县志四”中说:高梁,“战国为韩武遂地”。高梁在汾东,靠近武遂,可证武遂是在平阳之东。春秋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帅诸侯师“束车悬马”过太行山,平定晋乱,一说“及高梁而还”,一说到武遂而返,武遂与高梁临近,也可说明武遂确在汾东。因为齐桓公伐晋乱绝不可能进到西山上去。况且韩自昭侯元年(公元前358年)“秦败我西山”之后,不仅不能保有西山,而且渐失平阳,只能退守东部丘陵区。武遂以小韩山为屏障,南北涝洰二河为襟带,正可“以河山为塞”(昭睢语)凭险抗秦。这里东以上党为依托,南联陉城(曲沃北)、汾旁(赵康),北接杨县、岳阳,西连高梁、平阳,管辖方圆二百里的地方,成为韩在平阳的中心基地。韩先王在平阳之墓必在东部丘陵区的风水宝地,故可依赖于武遂的保护。可见说武遂在平阳西之山区,今乡宁一带,是缺乏根据的。

2.武遂遗址

武遂遗址今名辛城,西距临汾市二十五公里,东离浮山城八公里,位于临浮公路北侧。武遂城以青龙堡为中心,八方城堡环拱,形成一个城堡连环的防卫群体,民间有八卦城之说。青龙堡四面环沟,周边皆悬崖绝壁,纵深约三百余米。堡顶西宽东窄,呈平面桃形,面积约七八十亩。建筑物尽毁,仅存瓦砾。东端蜂腰处截断,深掘三十余米壕堑,壕东尖嘴(火镰圪塔)矗立堡外。当年在壕堑处曾设吊桥相通。

尖嘴地隔沟与东南方辛城堡相望,该堡面积与青龙堡相当,是八方小堡之中最大的一个。它三面环沟,仅东面与垣面平地相连,此堡现存三道古城墙,墙内墙外皆有壕沟。最里面的墙体,南北长约三百余米,厚约三十余米,高约十米,夯土显露,北端沟边城门遗址明显。该城堡是全城平时活动和与对外交通的主要场所。由此堡往西到西南的今韩村西,由垣岭伸向青龙堡的还有三道垣梁,梁上拦腰筑城,俗称小堡子。北面从东北到西北,今乔村南边也有伸向青龙堡的四个垣梁,上建小堡,现仅存东北方一个小堡子,城墙壕沟尚存,其余三个小堡子都已塌到沟里了。这四面八方的城墙,均隔沟成一线环绕,直径约二公里,形成一个城内有堡垒,堡外有城,城堡连环,众堡拱卫中心堡的综合防御体系。其地形之奇异,设计之精密,结构之独特,实属罕见。堡内现存一井,平时人少可供饮用,堡南沟底,有一大泉,用子母砖圈券(宋代遗物),战时堡内人多可供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