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内径检测装置课程设计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垫圈经检测设计

学院_____汽车与交通学院__

专业班级______车辆142班_____

姓名________郭辉_______

学号______201424232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健 ______

理工大学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3)

二、功能分解 (3)

三、运动方案简介 (4)

四、机构设计 (5)

4.1传动机构设计 (5)

4.2压杆运动机构设计 (8)

4.3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 (11)

五、机构组合立体图 (15)

六、运动过程解析 (16)

七、方案评价 (17)

八、方案评定及选择 (18)

九、系统评价及总结 (19)

十、参考书目 (19)

一、设计题目及其要求

设计垫圈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径是否在公差允许围。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开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孔。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

检测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当所测工件的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时(图a),微动开关的触头进入压杆的环形槽,微动开关断开,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图中未给出),在压杆离开工件后,把工件送入合格品槽。如工件径尺寸小于合格的最小直径时(图b),压杆的探头进入孔深度不够,微动开关闭合,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使工件进入

a)径尺寸合格 b)径尺寸太小 c)径尺寸太大

二、功能分解

(1)传送零件传动机构间歇的将工件送到检测的位置。

(2)使零件停止运动在传送零件的过程中将被止动销挡住刚

好到所需检测的径圆孔到压杆将要下来的地方。

(3)检测径

压杆下来检测径是否符合要求。在径检测结束之后,传动机构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将下一个将被检测的工件送到检测处,如此一直反复进行。

三、运动方案简介

垫圈径检测装置,用以下4个机构结合搭配组成:传动构设计,压杆运动机构设计,止动销运动机构设计,微动开关运动机构设计。题目所给的设计数据:

平垫圈径检测装置设计数据:

决定采用方案C

周期T=8s,角速度ω=2π/T=0.785 rad/s.

在一个周期,满足要求,各个机构的运动情况:

四结构设计

4.1 传动机构设计

传动机构是整个装置中负责将待检测的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的机构。它需要在运动规律上和控制止动销的止动机构和压杆升降机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此装置的工作要求。

在设计传动机构的时候我们考虑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平面连杆机构,一种是带轮传动,但是平面连杆机构连续性不好,加料位置必须

固定,而且用的杆件较多,容易产生冲击。而带轮传动具有功率围大、传动效率高而且可以实现连续话的批量生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传动机构我们选用带轮传动。即为

从所给的设计数据中我们得知:原动件的转动周期为1/24s,而检测周期为8s,因此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的传动比需为192:1,这要由多级齿轮传动来实现

上图为推料机构的齿轮系简图。

为使达到传动比i14=192/1。

应有:

z1=z2’=z3’=10,

z2=z3=40,

z4=120;

传动比i14=z2z3z4/z1z2’z3’=40*40*120/103=192/1

考虑到推料机构具有的运动规律特征是送料——停止——送料,我们决定使用槽轮机构来达到间歇式运动的目的。

电动机输出齿轮皮带轮检测周期

周期1/24s 8s 32s 8s 由于是检测机构,所以传动齿轮模数不宜过大,初定模数m=3

d1=d2’=d3’=30mm

d2=d3=120mm

d4=360mm

右边的齿轮每转动一周,槽轮转动1/4周,皮带在这2秒的时间将待测工件传送到检测位置,然后停留6s,等待检测完毕后将已检测的工件送走,并把新的工件传送过来,如此重复。

4.2 压杆运动机构设计

在设计压杆机构的时候,通过对压杆运动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行观察,发现用凸轮连杆机构比较简洁。在凸轮用什么运动机构的问题上,考虑到此装置是进行检测的装置,所以对零件的冲击要尽量小,所以决定采用5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凸轮。

推杆运动规律的计算过程:

周期:T=8s;

基圆半径=15mm;

推程:h=6mm;

推程运动角:δ0 =3π/8;

回程运动角:δ‘0=3π/8;

远修止角=π/2;

近修止角=3π/4;

计算公式:s=C0+ C1δ2+ C3δ3+ C4δ4+ C5δ5;

v= C1w+2 C2w+3 C3wδ2+4 C4wδ3+5 C5wδ4;

a=2 C2w2+6 C3 w2δ+12 C4 w2δ2+20 C5 w2δ3;

在始点处:δ=0,s=0,v=0,a=0;

在终点处:δ=δ0 ,s=h,v=0,a=0;

分别代入方程得到:

C0=C1=C2=0, C3= 10h/δ03, C4= -15h/δ04, C5=6h/δ05

位移:s=h-10hδ3/δ30+15hδ4/δ40-6hδ5/δ50;

速度:v=7.5πhδ2/δ30-15πhδ3/δ40+7.5πhδ4/δ50;

加速度:a=3.75π2hδ/δ30-11.25π2hδ2/δ40+7.5π2hδ3/δ50;通过计算得到下表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