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 年 第 7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高校讲坛○
科技信息
论wk.baidu.com子的节用节葬观
程媛媛 (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墨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节用节葬的哲学家,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试对墨子的节用节葬说进行梳理 和 整 合 ,以 形 成 对 墨 子 节 用 节 葬 观 的 重 新 认 识 ,主 要 从 三 个 方 面 展 开 论 述 , 即 :1. 节 用 节 葬 观 的 提 出 及 原 因 ,2. 节 用 节 葬 观 的 具 体 规 定 ,3. 节 用 节 葬观的缺陷。
先秦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不安,诸子百家的节用节葬观不尽 一致,儒家沿袭了三代厚葬久丧的特征,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论语八佾》,孔子参加丧礼时哀伤不止“子于是日哭,则不哭”《论语述 而》,强调丧礼中“哀伤”的情感。 但孔子在坚持久丧的同时,不主张“厚 葬”,这由孔子阻止弟子们“厚葬 ”颜回的行为可以看出。 孟子极力主 张“厚葬”,他说“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要求人们尽力厚葬父母。 墨家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强调丧礼的情感基础。 老子对丧礼和祭礼持 肯定的态度,“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这表明老 子主张子孙对祖辈要心存长久的怀念之情。 庄子心目中的丧礼排斥任 何特定形式,即使这种丧礼有形式的话,形式也是不确定的或者说多 样的。 1.3 墨子节用节葬观的提出
墨子的节用节葬观在 《节用上》、《节用中》、《节葬下》《七患》、《辞 过》等篇中均有论述。 在《鲁问》中,墨子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观点:“国家 贫 ,则 语 之 节 用 、节 葬 ”[2]从 中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以 下 信 息 ,首 先 ,墨 子 所 处的时代比孔子所处的时代更为动荡,诸侯纷争,民生凋敝,国家积贫 积弱;其次,国家如果贫穷,人们就应该明白节用节葬的道理,并落实 在日常的生活和言行中。 1.4 节用节葬观提出的原因
不是年年都粮食丰收,但却没有更多的灾民忍饥挨饿,原因在于年景 好时,他们储存足够多的粮食,并且节省着食用,到灾荒之年就可以从 容应付了。 夏桀和商汤虽然是天子之国的君主,但他们没有居安思危 的意识,没有做好防御,最终被近邻的小国打败了。 可见,墨子的主张 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墨子的主张虽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的, 对中下层的平民也有一定的意义,他的节用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被继承下来。三是,对儒家“厚葬久丧”的抵抗。墨子对儒家的厚 葬久丧行为极 为 反 感 ,主 要 有 三 个 理 由 :1)厚 葬 久 丧 会 使 国 家 越 来 越 穷,而不是越来越富。 《荀子·礼论》中对统治阶级的棺犉的规格作了说 明:“天子棺稕十重,诸侯五重,大 夫 三 重 ,士 再 重 ”,[4]《节 葬 下 》中 也 描 绘了统治者死后极度奢华的随葬物品:“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 马藏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筵、壶滥、戈剑、羽旌、齿革,寝而埋 之”[5],这反映出当时 统 治 阶 级 丧 葬 中 的 极 度 浪 费 现 象 ,这 给 劳 动 人 民 带来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这也无疑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再加 上葬后久丧,所有人停止一切政事和生产活动,这在生产力极为落后 的古代,是阻止生产力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2)厚葬久丧不利于 人口的增加。 墨子生活的时代,殉葬现象仍很流行,如“天子杀殉,众者 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 殉 ,众 者 数 十 ,寡 者 数 人 ”[6],现 在 看 来 ,这 种行为不仅野蛮残酷,没有人道,而且造成一种阴森恐怖的生活氛围, 下层人民的命运如琴弦一般,朝不保夕。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也使人 口大量地减少。这可以看出,墨子的极度的现实关怀力度。3)厚葬久丧 造成乱国败家,不利于国家统治。 墨子曾经经历了楚国攻打宋国的战 争,看到社会混乱的局面,得出“以厚葬久丧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 寡 ,刑 政 必 乱 ”[7]的 结 论 。
【关键词】墨子;节用;节葬;现实意义
墨子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节用节葬的主张,是有一定 的时代依据的,既和禹汤文武等上古先贤的思想一致,也符合下层贫 苦人们的愿望,然而,墨子的节用节葬主张也遭到了先秦其它各家尤 其是儒家的批判和抨击。 如果说,墨子的主张仅仅是为了与孔子所代 表的儒家相拮抗,那他的思想就不会有那样的深度,也不会经过数千 年的涤荡而流传至今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墨子的节用节葬观做一 些深入的思考。
1 节用节葬观的提出及原因
1.1 上古先王的节用节葬观念 上古时期由于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生产力低下,三皇五帝多崇尚
节俭,他们的丧葬观念倾向于 简 单 化 ,《周 易·系 辞 下 》说 “古 之 葬 者 厚 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犉,盖取 诸 大 过 ,”[1] 《孟 子 》中 也 有 “古 者 棺 犉 无 度 ,中 古 棺 七 寸 ”的 记 载 ,即 是 说上古的人们死后用树枝当作衣服,埋葬在田野里,丧期没有固定的 限制,厚葬起于中古时期。 1.2 先秦诸子的节葬观
通过墨子在《节用上》、《节用中》、《节葬下》等篇中的论述,我们大 致可以分析出,墨子提出节用节葬的原因有:一是,出于现实的实用目 的,即加倍增长一国的财富。 在墨子的时代,科学技术不先进,生产力 水平低下,墨子作为贫民阶级的代表,却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他 的主张的,他并不是一味消极地主张节用节葬,而是主张生产和节用 并重,而且,墨子对科学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在制造发明、数学、力学和 光学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科学成果对提高生产力有巨大的 作用,可见,墨子的主张是有所指的,他对统治阶级的奢靡腐烂的生 活、耽于奇珍异宝、沉溺于酒色、兴修宫殿和坟墓等行为(如《佚文》中 对纣王奢靡生活的描绘和《节用下》中对当今之主和王公大臣奢侈行 为的批判)深恶痛绝,而正是这些行为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导致粮食和 财宝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多数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因而,墨 子 在 《节 用 上 》篇 末 得 出 结 论 “去 无 用 之 费 ,圣 王 之 道 ,天 下 之 大 利 也 ”[3]。 二是,和上古先贤的主张相符。 墨子在《七患》中举例说,上古时的自然 灾害比他所处的时代更严重,如禹时七年水灾,汤时五年旱灾。 那时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