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的中国式意趣【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论张爱玲小说的中国式意趣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张爱玲崛起于40年代的上海,其文其人风靡一时。但随着抗战结束及大陆的变色,她在大陆的绚烂即归于平淡。60年代以来,张爱玲在香港及海外的声势持续增涨,而在大陆都销声匿迹;时至80年代中期,她几乎一夜之间以“出土文物”姿态,在大陆由黑翻红。张爱玲被从尘封的历史中发掘出来,一下红遍了中国,从旧作重印到出版文集与传记,乃至于仿效者风起,成为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1995年9月张爱玲悄然逝世,引起的轰动效应,更是史无前例,时隔半个世纪,她的作品再度席卷两岸三地,议论之多,影响之广,无人能及。

关于张爱玲小说的研究,学者注重对其小说的人物形象、创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就目前能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张爱玲小说研究的文献,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胡凌芝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饶芃子和董仲年的《张爱玲小说艺术论》,偏重于对张爱玲小说结构、语言和风格的分析,同时从张爱玲小说揭示的十里洋场的阴暗面,指出其“反封建”的价值及其对现代都市文学的贡献。(2)宋家宏的《一级一级的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和《张爱玲的“失落者”心态及其创作》、张国祯的《张爱玲启悟小说的人性深层隐秘与人生观照》等探索,张爱玲小说深层的人性内涵,分析了其创作现代性特征。(3)金宏达的《论<十八春>》、潘学清的《张爱玲家园意识文化内涵解析》、赵宏顺的《论张爱玲小说的错位意识》剖析了张爱玲小说题材的价值、创作心理、文化情结以及艺术特征等方面,提升了张爱玲创作的“结构功能”与价值定位。(4)黄萍《高压下的病变与疯狂——张爱玲女性形象塑造心理分析》和庄颖超《时代的负荷者——再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注重小说人物形象的研究。

然而,对于张爱玲小说中国特点的研究都较少。张爱玲从小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熟读《红楼梦》、《海上花》等古典名著,这些在她小说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风”盛行的今天,深入挖掘张爱玲小说的中国元素,寻找她小说的中国特色具有创新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的重点在于“中国式”,把张爱玲小说中的意象、写作风格和蕴涵的哲理同中

国的文化相结合,作出梳理和归纳,并指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探寻张爱玲小说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论文着重探讨中国特色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体现,结合具体文本从文化的角度做一个理性的归纳与总结。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揭示,尝试挖掘其背后深层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文化变迁中的不变规律。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计划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途径,充分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采用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文本,进行研究,同时形成书面成果。

四、参考文献

1、陈子聪罗岗主编.阅读张爱玲书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3、林幸谦著.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温儒敏、钱理群、吴福辉等编. 中国现在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0

5、杨泽编.阅读张爱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郭绍虞. 中国现代文论[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8、张爱玲. 张爱铃散文系列[M ].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9、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