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刘**,男,32岁。
主诉:胸前散在紫红色斑一周。
现病史:1周前发现胸部散在紫红色斑,无明显痛痒,同时伴有低热及全身不适,口服解热止痛及抗过敏药无效,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既往体健,家族中无传染病史及遗传病史。
检查: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全身表浅淋巴结无肿大。
躯干及四肢内侧散在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斑疹,跖部散在绿豆大褐红色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诊断是什么?
(2)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应与那些皮肤病做鉴别诊断?
(4)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是什么?
答:进一步检查是:RPR、TPHA.
诊断为梅毒(Ⅱ)期
鉴别诊断:玫瑰糠疹、寻常型银屑病、病毒疹、股癣
治疗原则:及早、足量、规则治疗性伴同治,定期随访。
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1次/周,共3次,3个月后复查RPR。
病例分析二:
患者,男,72岁,一年前因左侧腰部疼痛,自行用哈磁五行针(一种针灸方法)治疗,每日2次,至第三天。
某些治疗点发生水疱,有的水疱自行发展成脓疱,红肿疼痛,后经抗生素治疗,2周后水疱消退。
但左腰部疼痛未见减轻。
请分析:(1)患者所患疾病的诊断,与什么病鉴别?
(2)应该怎样治疗?
(3)目前疼痛的原因和治疗原则?
答: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带状疱疹
诊断依据有:皮疹分布于右侧头皮及右侧面颊,为米粒大小群集性小水疱,伴有疼痛。
发病机理: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
病毒经呼吸道粘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本病愈后可获较持久的免疫,一般不会再发。
病例分析三:
患者,女,33岁。
主诉:左大腿红斑、水疱3天。
3天前,患者大腿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瘙痒,自认为“癣”,遂用土槿皮酊外擦,当即觉局部皮肤灼热痛,很快出现较大片红斑,次日红斑未退,表面脱屑,再用清凉油外擦。
用药2天后,局部红斑肿胀加剧,且表面起水疱,伴明显瘙痒,遂来诊。
体检:左大腿内侧皮肤可见4cm×5cm大小红斑,红肿明显,边界清楚,表面可见水疱、大疱及小片糜烂面。
问题:
1.诊断是什么?试根据此病的发病过程说明发病机制。
2.治疗方案?
病例分析四:
陈xx,女,32岁,门诊就诊,面部发缘红色样斑丘疹伴瘙痒2天,皮疹边缘不规则,双侧耳缘渗出明显,局部结痂。
3天前有焗油史,焗油后第二天出现皮疹。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患者病情,如何做出诊断,诊断及诊断依据,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及相关依据,针对该患者的治疗有哪些。
答:答: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接触性皮炎。
诊断依据:3天前焗油史,焗油后第2天出现皮疹,皮疹位于面部,瘙痒,双耳渗出,局部结痂。
鉴别诊断:
原发性刺激:可发于任何人;应答机制为非免疫性,表皮理化性质改变;接触物为有机溶剂、肥皂等;接触物浓度较高;境界不清,瘙痒;随着表皮屏障的闪失而渐加重;试验性脱离致敏原,治疗是保护、减少接触机会。
接触性致敏:可发于遗传易感性人群;应答机制为迟发型超敏反应;接触物为金属、甲醛、环氧树酯等;接触物浓度可以较低;接触后12-48小时,一旦致敏通常迅速发作;境界与接触物对应;试验性脱离致敏原和斑贴试验可以诊断。
病例分析五:
患者张xx,女,外生殖器菜花状赘生物一月,呈增多扩散趋势。
阴道内壁皱折外1/3处见数片表面呈乳头状赘生物,宫颈3点及9点位置见数片菜花状赘生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患者病情,如何做出诊断,诊断及诊断依据,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及相关依据,针对该患者的治疗有哪些。
答:需完善的检查(3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PV(1〞),醋酸白试验,(1〞)组织病理检查。
(1〞)
诊断:尖锐湿疣(1分)
诊断依据:(2分)女,外生殖器菜花状赘生物一月,呈增多扩散趋势。
(1〞)阴道内壁皱折外1/3处见数片表面呈乳头状赘生物,宫颈3点及9点位置见数片菜花状赘生物。
(1〞)
需鉴别的疾病:(4分)
假性湿疣:常发生在女性小阴唇内侧及阴道前庭,为白色或淡红色小丘疹,表面光滑,对称分布,(1〞)无自觉症状,醋酸白试验阴性。
(1〞)
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的表现。
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等部位。
皮损初起为表面湿润的扁平丘疹,随后扩大或融合成直径1~3CM大小的扁平斑块,边缘整齐或呈分叶状,基底宽而无蒂,周围暗红色浸润,表面糜烂,有少量渗液。
(1〞)皮损内含大量TP,传染性强。
梅毒血清学反应强阳性。
(1〞)治疗:(5分)
外用药物(2〞)
①0.5%足叶草素酊每天2次外用,连用3天停药4天为一个疗程。
②10~25%足
叶草酯酊:每周1~2次局部外用,涂药1~4H后洗去。
③50%三氯醋酸或二氯醋酸液:每周或隔周使用一次,连用不超过6周。
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电灼、微波等。
(2〞)
内用药物治疗:可配合使用干扰素。
(1〞)
病例分析六:
女,40岁。
主诉:左大腿红斑、水疱3天。
3天前,患者大腿内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瘙痒,自认为“癣”,遂用土槿皮酊外擦,当即觉局部皮肤灼热痛,很快出现较大片红斑,次日红斑未退,表面脱屑,再用清凉油外擦。
用药2天后,局部红斑肿胀加剧,且表面起水疱,伴明显瘙痒,遂来诊。
体检:左大腿内侧皮肤可见4cm×5cm大小红斑,红肿明显,边界清楚,表面可见水疱、大疱及小片糜烂面。
问题:
1.诊断是什么?试根据此病的发病过程说明发病机制。
2.治疗方案
发病机制:为典型的Ⅳ型超敏反应
病例分析七:
男,16岁,学生,全身瘙痒20天,夜间重,查:双手指甲、腕屈、下腹、外阴部见水疱、丘疹、点状糜烂、抓痕及色素沉着,阴囊、阴茎部见结节。
问题:1.此病例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该作何种检查以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4治疗为何?
2.答:最可能的诊断是疥疮。
(2〞)诊断依据为:①男,16岁,学生,②全身瘙痒20天,夜间重,③查:双手指甲、腕屈、下腹、外阴部见水疱、丘疹、点状糜烂、抓痕及色素沉着,④阴囊、阴茎部见结节。
(2〞)3.明确诊断:镜检疥虫或虫卵。
间接找出疥虫感染依据:皮损特点、窦道、抗体检测。
(2〞)
4、鉴别:1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丘疹较大,多见于儿童
2丘疹型荨麻疹:纺锤状水肿性红斑,丘疹,丘疱疹。
5、治疗:治疗:①外用10%硫磺乳膏,自颈部以下全身涂抹一日两次,连
用4天,不洗澡,不换衣服,第5天洗澡换衣,并将污染的衣服、被罩、
毛巾等煮沸消毒,治疗后观察两周无新疹出现时治愈。
(2〞)②疥疮结
节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结节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也可液氮冷冻
或手术切除结节。
(1〞)③口服抗疥虫药物伊维菌素。
(1〞)
(另一版本)治疗以外用药为主,10%硫磺软膏外涂(婴幼儿为5%)一日1~2次,连续3~4天为一个疗程;苯甲酸卞酯乳剂每日1~2次,共2~3天;1%y-666霜,只搽一次,成人用量不超过30克,儿童、孕妇禁用,有较大面积破损处皮肤不搽。
用药时应注意做到:每个疗程开始前洗澡,中途不洗澡、不更衣,疗程后洗澡更衣,衣被等煮沸消毒、烫熨、日晒;家庭或集体中疥疮患者应同时治疗,一个疗程未愈者,一般间隔1~2周重复治疗。
疥疮结节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或结节内注射。
病例分析八:
男、20岁,面部反复疙瘩,偶痛3年,近半月突然加重,伴有低热。
查:额、双颊、下颏见黑、白头粉刺及毛囊性脓丘疱疹,背部见多数前述皮疹并见多数结节、囊肿及大小不等的萎缩或增生性瘢痕。
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为何?诊断依据为何?应做的检查为何?鉴别诊断为何?如何治疗?
答:1、聚合性痤疮2、痤疮合并感染
依据:1、青年男性2面部反复疙瘩,近半月突然加重伴有低热,额、双颊、下颏见黑、白头粉刺及毛囊性脓丘疱疹,背部见多数前述皮疹并见多数结节、囊肿及大小不等的萎缩或增生性瘢痕。
检查:1.血常规2皮损脓液培养3毛囊虫镜检鉴别1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皮损以鼻尖、双颊、额、颌部为主,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2颜面播散性狼疮:好发于成年人皮损为半球形或扁平丘疹结节,暗红或褐色,中心坏死。
抗生素治疗:1、美满霉素,罗红霉素2、异维A酸口服3中药丹参酮4外用水杨酸制剂。
病例分析九:
女,40岁,面部渐加重红斑3年,鼻、双颊、口周见界限不清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及脓疱、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为何?诊断依据为何?应做的检查为何?鉴别诊断为何?如何治疗?
诊断:酒渣鼻
依据:1,女、40岁,面部渐加重红斑3年,鼻、双颊、口周见界限不清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及脓疱
检查:毛囊虫镜检
鉴别诊断:1脂溢性皮炎:分布较广泛,不止局限于面部,有油腻性鳞屑,无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1抗生素治疗:如美满霉素,罗红霉素2、甲硝唑口服3中药丹参酮4外用水杨酸制剂。
5毛细血管扩张可冷冻
病例分析十:
患者王xx,男,65岁,双足足趾甲板增厚,泛黄,表面粗糙,甲下絮状物质堆积;趾缝间浸渍发白,表面松软,局部剥脱;躯干腰背部及双侧腹股沟见环形扩
散状斑疹。
痒感明显。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患者病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简述诊断依据,需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及相关依据,针对该患者的治疗有哪些?答:诊断为足甲癣足癣体(股)癣。
诊断依据是足甲癣:双足甲板增厚,泛黄,表面粗糙,甲下絮状物质堆积;足癣:趾缝间浸渍发白,表面松软,局部剥脱,痒感明显;体(股)癣:躯干腰背部及双侧腹股沟见环形扩散状斑疹。
鉴别诊断:足甲癣与甲营养不良、甲下疣、银屑病、慢性湿疹;
足癣应与湿疹汗疱疹掌跖脓疱病鉴别;
体(股)癣: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玫瑰糠疹(2〞)
治疗:足甲癣:尽量去除病甲外用30%冰醋酸或3~5%碘酊,每日2次,3~6月至新甲生成;或40%尿素软膏封包使病甲软化剥离,再外用抗真菌制剂;内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或特比奈芬。
体(股)癣:外用克霉唑霜、酮康唑霜、联苯苄唑霜应坚持2周以上或消退后继续1~2周,以免复发。
内用伊曲康唑100~200mg/d,餐后即服,疗程2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