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车辆制动性能判断准则及检验方法

事故车辆制动性能判断准则及检验方法
事故车辆制动性能判断准则及检验方法

事故车辆制动性能判断准则及检验方法

1 制动性能判断准则

(1)机动车检测执行GB 7258 - 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事故车辆制动性能检验判断准则也以GB 7258-2004为依据。

(2)由于碰撞损坏不能进行路试或台试的事故车辆,只能作静态检查,应同时参照GB/T 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以确定车辆技术状况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 制动性能检验方法

事故车辆制动性能检验属于技术鉴定,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对于事故后仍具备行驶能力的车辆,用路试或台试检验;而对于已不能正常行驶的事故车辆,由具备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拆检,确定事故时车辆的状态。

2.1 路试检验方法

2.1.1 检查车辆制动装置的技术状况。

(1)检查制动系部件有无擅自改动、制动管路与其他部件有无摩擦和固定部位松动现象、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是否符合出厂规定。

(2)对液压行车制动系统,测试达到最大制动效能时的踏板行程(包括空行程)是否符合要求、制动液是否充足、制动真空助力泵是否有效;检查制动总泵、分泵、制动管路等有无漏油现象。

对气压制动系统,必须检查充气速度以及制动系的密封性。

(3)以原地起步测试驻车制动是否有效。

2.1.2 路试检验前低速测试车辆的制动性能。

以20 km/h左右的速度直线行驶,双手轻扶方向盘,急踩制动踏板后迅速放松,初步掌握车辆的制动性能。对气压制动,踩下并放松制动踏板若干次,使气压下降至起步气压(未标起步气压者,按400KPa计),检查低气压报警装置是否报警;对装用弹簧储能制动器的车辆,报警后起步行驶,检查低气压时弹簧储能制动器自锁装置是否有效。

2.1.3 路试检验机动车的制动性能。

在纵向坡度不大于1﹪、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不小于0.7的硬实、清洁、干燥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上,按照GB 7258-2004画出规定的试车道边线,被测车辆沿着试车道的中线行驶,以标准规定的制动初速度进行测试。使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进行测试时,行驶至规定初速度后,置变速器于空挡,急踩制动,使车辆停止,测量平均减速度和制动协调时间,并检查车辆是否驶出车道边线。使用第五轮仪或非接触式速度仪进行测试时,行驶至高于规定的初速度后,置变速器于空挡,滑行至规定的初速度时,急踩制动,使车辆停止,测量车辆的制动距离和检查车辆是否驶出车道边线。在同一路段上往返测试3次,对照标准判断是否合格。

2. 2 台试检验方法

2. 2. 1 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检验

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及油污,滚筒表面当量附着系数应不小于0.75。驾驶员将车辆驶上滚筒,摆正位置,置变速器于空挡。启

动滚筒,2s后测取车轮阻滞力;使用制动,测取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和各轮制动力的最大值,并记录左右车轮是否抱死。

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允许在机动车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或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并采取防止机动车移动的措施(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若采取措施后仍出现车轮抱死并在滚筒上打滑或整车随滚筒向后移出的现象,而制动力仍未达到合格要求,则应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

2.2.2 平板制动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平板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及油污,平板表面附着系数应不小于0.75。驾驶员将车辆对正平板制动试验台,以5~10km/h的速度行驶,置变速器于空档,急踩制动,便车辆停止。测取各轮制动力、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各轮阻滞力及驻车制动力。

2. 3 静态拆检

2.3.1 外检

事故车辆因碰撞损坏而无法进行动态测试时,应由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制动系各部件进行检查(对制动装置技术状况的检查同上),并对各制动器进行拆检,确定制动蹄片、制动器间隙及接触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可对照GB/T 18344-2001)。

2.3.2 单轮制动力检验

检验时,将车辆单轮抬起,踏下制动踏板,用专用扭力仪测出单轮扭力值,将检验结果参照肇事车辆制动力技术检验参数参考值(见表1)进行计算,再将计算出的结果与GB 7258-2004中表6的要求进行对比,判别车辆制动性能是否合格。

检验参数说明:

(1)轴重:轴重亦称轴荷,单位为“大牛”(10N)。

(2)前轴重:前轮在称重仪上,后轮在地面上时称得的轴重。前轴重=左前轮重+右前轮重。

(3)后轴重:后轮在称重仪上,前轮在地面上时称得的轴重。后轴重=左后轮重+右后轮重。

(4)前轴制动力和百分数:前轴制动力和%=(左前轮制动力+右前轮制动力)/前轴重。

(5)前左、右轮制动力差百分数:前左、右轮制动力差%=(大制动力-小制动力)/大制动力。

(6)后轴制动力和百分数:后轴制动力和%=(左后轮制动力+右后轮制动力)/后轴重。

(7)后左、右轮制动力差百分数:后左、右轮制动力差%=(大制动力-小制动力)/大制动力。

(8)整车制动力和百分数:整车制动力和%=(前轴制动力+后轴制动力)/轴重。

(9)驻车制动力和百分数:驻车制动力和%=(左后轮制动力+右后轮制动力)/轴重。

(10)协调时间: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踏板时,从脚接触踏板时起至车辆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75%时所需的时间。

GB 7258-2004对制动力的要求:

(1)前轴制动力和百分数:应大于60%。

(2)前左、右轮制动力差百分数:应不大于20%。

(3)后轴制动力和百分数:应大于20%。

(4)后左、右轮制动力差百分数:在制动力和大于60%时,应不大于24%;在制动力和小于60%时,应不大于8%。

(5)整车制动力和百分数:应大于60%。

(6)驻车制动力和百分数:应大于20%。

(7)协调时间:液压制动的汽车应不大于0.35s;气压制动的汽车应不大于0.6s;汽车列车应不大于0.8s。

注意事项:

(1)鉴于制动试验台存在明显缺陷,应尽量以路试检验制动性能,特别是对乘车。

(2)路试路面必须要选择宽阔、平坦、坚实、干燥的水泥或沥青路面,禁止在泥土、沙石和积水路面上检验制动性能,更不能在泥泞、冰雪路面上检验。

(3)在检验制动时动作要快,双手应轻握方向盘,在制动前使方向盘处于自由行程的中间位置。

(4)在检验制动时,一定要将离合器踏板踩到底或将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编号:SY-AQ-0671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Analysis on test method of automobile braking performance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性能检测中极其重要的指标,关系着汽车行驶安全,为此应加强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为更好的检测汽车制动性能奠定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汽车制定性能检测方法,以期为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提供参考。 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亿辆,由此引发的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提高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水平,对减少汽车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制动性能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指汽车在短距离内能够稳定停车,以及在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用于评判汽车制动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称为汽车制动性能指标,包括制动稳定性、制动效能恒定性以及制动效能,下面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1.1.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即汽车的制动减速度或制动距离,其优劣与否常用汽车在路面良好的条件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制动至完全停止的距离评定。汽车制动后行驶的距离越短,表示制动性能越佳。另外,为保证交通安全,国家对不同车型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做了明确规定,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车辆类型制动距离和速度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km·h-1 ) 满载减速度/(m·s-2 ) 满载制动距离/m 空载减速度/(m·s-2 ) 空载制动距离/m 空载t1/s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水平法和垂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1996-06-14发布1997-04-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水平法和垂直法GB/T2408-1996 Plastics-Deterination of the burning behaviour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ecimens in代替GB2408-80

Contact with a small-flame ignition source GB4609-84 本标准等效采用ISO 1210、1992《塑料—水平和垂直试样与小火焰点火源接触时燃烧性能的测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实验室内,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放置的试样用小火焰点火源点燃后的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材料和按照GB6343测定的表现密度不低于250kg/m3的泡沫材料,而不适用于接触火焰后没有点燃就强烈收缩材料的测定。 本方法给出的试验结果可用于产品质量控制及材料预选,但不能用来评价实际使用条件下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 GB 2547 塑料树脂取样方法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5471 热固性塑料压塑试样制备方法 GB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现密度的测定 GB 9352 热塑性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有焰燃烧afterfla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3.2 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3.3 无焰燃烧afterglow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无火焰产生时,材料保持辉光的燃烧。 3.4 无焰燃烧时间afterglow time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与诊断 ?一、制动装置的基本要求 行车制动、应急制动、驻车制动功能:强制行驶中的汽车减速,停车,防止停放中的汽车滑移。 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 ?二、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1、制动过程分析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2、制动效能评价指标 1)制动距离:是指机动车在规定的初速度下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停住时止机动车驶过的距离。 2)制动时间(制动协调时间和制动释放时间)。制动协调时间是指在急踩制动时,从脚接触制动踏板(或手触动制动手柄)时起至机动车减速度(或制动力)达到规定的机动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规定的制动力)的75%时所需的时间。 3)制动力。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4)制动减速度: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 式中:MFDD——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单位为米每平方秒(m/s2); V0—试验车制动初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Vb—0.8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Ve—0.1试验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Sb—试验车速从V0到Vb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Se—试验车速从V0到Ve之间车辆行驶的距离,单位为米(m)。 ?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3、制动稳定性的评价 制动稳定性要求:是指制动过程中机动车的任何部位(不计入车宽的部位除外)不允许超出规定宽度的试验通道的边缘线。 制动跑偏、制动侧滑 4、制动拖滞 制动释放时间无限长。 ?三、制动性能检验仪器 1、制动试验台的分类 1)按轴数分:单轴式、双轴式; 2)按原理分:反力式、惯性式; 3)按试验台支撑形式分:滚筒式、平板式; 4)试验台检测参数分: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和多功能式。 ?制动性能检验仪器 2、测力式制动试验台

制动性能检测分析

BT-1000EC 汽车制动检验台 使用说明书 说明:“da”是一个用于构成十进制倍数单位的SI词头,英文词头“deca([dekE]表示“十, 十倍”之义)”的缩写,其代表的因数为10的1次方,即10倍,所以:1daN=10N。 一、主要用途与使用范围 本检验台主要用于检测汽车左、右轮的制动力及阻滞力,左、右轮的制动力差及最大过程差,轴制动力占该轴轴荷的百分比,制动系协调时间。BT-1000EC型制动台适用于轴载质量不大于10t的各型汽车。 二、主要技术参数 三、产品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主要结构 检验台主要由机架、滚筒、扭力箱、测力传感器、第三滚筒、踏板开关、

显示仪表等组成。 (二)工作原理 1、制动力测量原理 电动机经扭力箱驱动滚筒组带动汽车车轮旋转,扭力箱浮动支承在与驱动滚筒同轴的两个轴承上,安装在扭力箱壳体上的测力臂,按一定比例传递给测力传感器,传感器输出信号经电气系统计算处理,从而测出制动力。 2、*协调时间测定原理 如图二所示,踏板开关安置在汽车制动踏板上,在急踩制动踏板紧急制动时,踏板开关将制动踏板开始动作的时间送至电器测控系统,待制动力达到规定值时,电气测控系统记下次时时间,两时间之差即为制动系协调时间。 3、第三滚筒作用原理 通过第三滚筒的速度传感器测量出车轮转速,并由次计算出车轮与滚筒之间的滑移率。制动时,当滑移率达到规定数值时,由计算机发出停机指令。 4、电气测控系统工作原理 各路测量信号,经传感器变换,放大电路放大,再经多路开关到摸数变换器(A/D)转变为数字量,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控制显示器予以显示。 行程开关传感车辆是否到位,并把信号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工作流程,发出测试信号并控制设备运转。 根据人为信号(键输入)或测试流程,计算机通过强电控制装置控制电机机运转。 当测试完毕,操作人员可操作打印键,将所有测试数据打印输出。 注:带“*”的条目仅对需要二次仪表的用户,用户和其他联网商可参考。(下同) 四、安装与调试(安装过程略)

驻车制动性能测试仪

驻 车 制 动 检 测 仪 使 用 说 明 书 天津市圣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1) 二、主要技术指标 (1) 三、主要特点 (1) 四、工作原理 (1) 五、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2) 六、驻车制动检测流程说明 (3) 七、具体界面及操作介绍 (4) 八、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7)

一、概述 驻车制动检测仪是用于测量车辆驻车制动性能的仪器。 该仪器采用测力传感器来测量机动车驻车制动时的制动力,通过机械装置将在坡道上的驻车制动方式转换为平坦路面制动方式。解决了城市机动车检测站场地不足,不便修建标准坡道的难题,为《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中路试检验制动性能提供了一种方便准确的检测手段。 二、主要技术指标 1、量程:70kN 2、最大允许误差:±2% 3、仪器的分辨力:1N 三、主要特点 1、LCD 液晶触摸屏显示操作。 2、可打印测量结果。 3、1km内无线传输。 4、可单机登陆检测打印也可远程登陆和查询检测结果。 四、工作原理 驻车制动检测仪主要组成部分:机械固定底座、上下位置调 整涡轮涡杆、拉力涡轮涡杆、控制仪表、强电柜。 驻车制动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是按规定的控制力进行一次驻 车制动, 通过减速机转动蜗杆给被测车辆施加牵引力,当所施加的

牵引力大于或等于被测车辆整备质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的1.2 倍以下的机动车为15%)时,测量仪表将停止加载,如果车辆保持静止,就达到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合格判定要求,反之即为不合格。 图一装置组成部分 五、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1、先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 2、先检查汽车牵引装置,牵引要求符合GB 21861 标准再进行检验; 3、车辆应停在指定检验区域,检验区域非检验人员不 得进入;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doc

第四章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检验台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反力式和惯性式两类;按检验台支撑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和平板式两类;按检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测制动减速度式和综合式四种;按检验台的测量、指示装置、传递信号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液力式和电气式三类;目前国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所用制动检验设备多为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和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惯性式防抱死制动检验台但价格昂贵,短期内难以普及应用。本章内容重点介绍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 第一节制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一、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 1.基本结构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2-4-1所示。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一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一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图 2-4-1 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结构简图 (1)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一般为0.1~0.18km/h, 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一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一般采用两级齿轮减速或一级蜗轮蜗杆减速与一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

汽车制动曲线分析

汽车制动曲线分析 本文通过汽车制动曲线,分析了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车辆的技术状况、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方法及操作规程的应用等因素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目前,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有路试和试验台检测两种方法。反力式制动试验台因为能迅速、准确、定量地显示出车轮的制动力、协调时间、阻滞力及驻车制动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下面,我利用所在的检测站的反力式制动试验台的典型汽车制动曲线,分析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时,车辆的技术状况、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方法及操作规程的应用等因素对检测数据的影响。 1.车辆技术状况的影响 (1)制动力不足 根据GB7258-2004《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及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整车制动力应大于或等于整车质量的60%;前轴制动力应大于或等于轴荷的60%。造成制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a.制动器的技术状况 合格的制动曲线如图1、图2。 若某个车轮出现制动器内有油污、制动毂/盘与摩擦片间隙过大、摩擦片磨损过度或新摩擦片与制动毂/盘结合面不足等情况时,都将造成制动力不足,如图3、图4。 b.制动操作系统的技术状况 若出现下列情况,将造成某轴或整车制动力不足:制动气室膜片破裂或制动分泵密封圈损坏;制动气管或油管漏气、漏油;制动气室推杆变形或卡死;制动分泵活塞发咬;制动踏板有效行程过大;制动总泵漏油、漏气,推杆或活塞卡死等。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GB7258-1997《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及修改单1号和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对后轴制动力无要求,但后轴制动力不足可造成整车制动力不足。如:依维科等客、货车后轴装有感载比例阀,在空载检测制动性能时,感载比例阀未开启,制动力往往只有轴重的30~40%;长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设计

XX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XX:学号: 专业:汽车服务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开发 指导教师: 司传胜 2012 年02 月16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汽车在为人类社会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噪声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汽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行驶里程和使用时间的增加,其技术状况逐渐变差,出现动力性下降,经济性变差,排放染污物增加,使用可靠性降低等现象。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对汽车进行维护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汽车的性能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过程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检测和故障诊断的一门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大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早期检测主要是靠耳听、眼看、手摸等人体感观的方法对汽车技术状况做出判断。从6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 工业发达国家汽车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开始 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国一方面依法实行交通管制,规X交通参与者的行为; 另一方面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尤其是对车辆技术状况实行监控。在此期间,各国相继开始研制和生产先进的检测设备,希望用更科学的手段快速准确地判断汽车技术状况是否处于规定水平。新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的出现,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汽车检测,是一种主动地检查行为,包含着检测与测量两层含义。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证交通安全 2.减少环境污染 3.改善汽车性能 安全、环保和节能构成了当今世界X围内汽车发展需解决的三大问题。制动性能是汽车在行驶中人为地强制降低行驶速度并根据需要停车的能力。 据统计,根据日本损害保险协会2001年5月6日公布的调查结果,1999年该国在交通事故中伤亡约125万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赔偿额高达3.48万亿日元。2000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己达到76400多人,1800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7亿元。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仅占世界汽车保有量的2.1%,而交通事故死亡率却占世界交通事故死亡率的14%,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 在汽车交通事故中,约有半数以上是由于汽车制动性能不佳引起的。不仅如此,汽车制动性

车辆制动性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概要

浅论车辆制动性能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汽车制动性能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汽车制动性能差有关。本文对汽车在制动性能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制动;性能;检测;问题 abstract: the automobile brake performanc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raffic safety, major traffic accident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poor braking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this article in to the car braking performance testing process problems, solutions,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spects, illustrates his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brake; properties; testing;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p27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 (2012 08-0020-02 制动力检测是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动力检测不仅可以测得各车轮制动力的大小,还可以了解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合理分配,以及各轴两侧车轮制动力平衡状况。若同时测得制动协调时间便能较全面地控测车辆的制动性能。 一、在制动性能检测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对 abs 制动车辆的检测

制动器制动性能试验

EQ153后制动器-轮毂间隙测量记录表总成号:3502N-010 2003年6月20日 EQ153前动器-轮毂间隙测量记录表 总成号:3501N-010 2003年6月24日 说明:表头栏1代表制动蹄蹄片轴端;3代表制动蹄凸轮轴端;2代表制动蹄中点斜线上方数字为制动蹄与制动毂间原始间隙,下方数字为初刹P=40 KPa 时间隙 A为两制动蹄滚轮的中心距,未注明的为93

EQ153后制动器P-S试验 试验样品:2号样品 试验方法:接通刹车气源,使制动器保持刹车状态,气压从零开始逐步增加,用卡尺、百分表测量不同压力下的气室推杆位移量 P-S试验数据表P—气室压力(KPa);S—气室推杆行程(mm)

制动蹄位移量试验 试验样品:3502N-010 滚轮中心距为A=90mm的总成 试验方法:将总成安装在总成检测夹具上,以专用芯轴替代凸轮轴。在蹄片轴侧、蹄中心、凸轮轴侧安装三只百分表作为测点,以1,2,3分别代表三个测点。滚轮中心距为90mm时(正圆)百分表对零,增加滚轮中心距(位移S)模拟制动蹄张开,百分表读数即为制动蹄的径向位移量。测量结果如表: 由上表数据分析,可得试验结论: 1、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蹄1、 2、3点径向位移是不相同的 2、1、2、3三个测点的位移比约为2:5:4,蹄中点的位移量最大,蹄片轴侧最小 制动毂制动变形试验 试验样品:EQ153后桥总成(装华迪制动器总成,总成外圆跳动、母线垂直度误差在0.15范围内) 试验方法:在两蹄对称轴、滚轮端制动毂的内圆柱面作为测点,打百分表对零;在不同的制动气压下做静态制动试验,记录百分表读数。 变形方向为测点处直径缩小,在600 Kpa时,制动毂测点变形量为0.42mm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0491260.html, 汽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作者:王余雷朱晓宇孙朝辉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1期 [摘要]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性的主要指标之一,作为汽车性能检测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交通运输效率,和汽车速度性能的发挥,并且关系到乘员、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因此车辆制动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安全行车的一个重要因素。测试汽车制动性能的方法分 两大类:(1)台测法;(2)路测法。其中台测法因其受外界环境影响小而广泛使用。台测法按原理不同,又可分为反力式和惯性式两类。本文就惯性式进行研究和设计,为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台式法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惯性式检测制动性能 中图分类号:U4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5-02 1、惯性式制动性能检测原理 惯性式的滚筒与飞轮相当于移动的路面,检测时,转动的滚筒与飞轮系统便具有转动动能,相当于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平动动能。汽车制动时,切断系统的电源,使滚筒与飞轮失去驱动力。此时,轮胎对滚筒产生了阻力,但滚筒与飞轮仍将继续转动。在阻力和制动器的作用下,其转动动能被车轮制动器吸收直至停止不转。,测出整个过程当中滚筒与飞轮转动的时间、滚筒转动的角度、以及初始参数。在滚筒与飞轮系统转动惯量一定时,完全受车轮制动力的制约,可以由以上的数据计算出汽车的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和制动时间。 2、检测平台的设计及检测过程 2.1 试验台的设计 利用Auto CAD绘图软件绘制试验台(如图1) 2.2 检测过程 检测时,将被检车辆驶上试验台。滚筒组之间的距离可用液压缸调节,调节后用液压缸锁紧。将汽车调速器至空挡,此时通过延时电路启动电机。 通过主轴与传动器相连,并经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带动滚筒及汽车轮胎一起旋转。此时按被检车辆行驶时的惯性等效质量配置的飞轮也一起旋转。当达到试验转速时,断开连接各滚筒的离合器,同时作紧急制动。车轮制动后,滚筒飞轮依靠惯性继续转动,滚筒能转动的圈数相当于车轮的制动距离。在规定试验车速下,滚筒继续转动圈数取决于车轮制动器和整个

精编【汽车行业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汽车行业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 关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一、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1)制动力; (2)制动力平衡要求; (3)车轮阻滞力; (4)制动协调时间。 2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1)用反力式滚筒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即油污。驾驶员将车辆驶上滚筒,位置摆正,变速器置于空档,启动滚筒,使用制动,测取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并记录车轮是否抱死。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以避免车轮抱死,允许在车辆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和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和作用力不计入轴荷;也可采取防止车轮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 (2)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平板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或油污。驾驶员以5km/h~10km/h的速度将车辆对正平板台并驶上平板,置变速器于空档,急踩制动,使车辆停住,测得的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

3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技术要求 (1)(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车轴制动力的要求见表4-1。 注:空、满载状况下测试应满足此要求。 (2)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比较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于后轴不得大于24%。 (3)车轮阻滞力 汽车和无轨电车车轮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5%。 (4)驻车制动性能检验 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的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了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此值为15%。 (5)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限制 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对单车不得大于0.8s。 根据GB7528-2003《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6.15.3的规定,当汽车经台架检验后对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道路试验检验,并以满载的检验结果为准。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大全 关键词:燃烧实验法;限氧指数法;表面燃烧实验法;发烟性试验法;闪点和自燃点测定及点着温度测定;阻燃整理热分析;锥形量热计;锥形量热计 1、燃烧实验法 燃烧实验法,主要用来测定试样的燃烧广度(炭化面积和损毁长度)、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一定尺寸的试样,在规定的燃烧箱里用规定的火源点燃12s,除去火源后测定试样的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阴燃停止后,按规定的方法测出损毁长度。根据试样与火焰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垂直法、倾斜法和水平法。垂直法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测定方法。这类实验比45°方向、水平方向燃烧更为剧烈。垂直燃烧实验又分垂直损毁长度法,垂直向火焰蔓延性能测定法、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测定法和表面燃烧性能测定法。GB/T5456-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的点火器所产生的规定点火火焰,按规定点火时间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定火焰在试样上蔓延至标记线(规定距离)所用的时间(以秒计)。亦可同时观察、测定和记录试样的其他有关火焰蔓延的性能。GB8746-88规定了纺织织物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易点燃性的测定,该法用规定点火器产生的规定火焰,对垂直向纺织试样点火,测量织物点燃所需要的时间。GB8745-88规定了纺织织物表面燃烧性能的测定,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接近项部处点燃支承于垂直板上的干燥试样的起毛表面,测定火焰在织物表面向下蔓延至标记线的时间。垂直法可用于测定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的阻燃性能;倾斜法适用于飞机内装饰用布;水平法适用于地毯之类的铺垫织物。 2、限氧指数法 限氧指数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它是指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材料刚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浓度,用LOI表示,LOI为氧所占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数。GB/T5454-1997规定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汽车行业类】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汽车行业)汽车制动性 能检测

第四章汽车制动性能检测 制动检验台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反力式和惯性式俩类;按检验台支撑车轮形式不同,可分为滚筒式和平板式俩类;按检测参数不同,可分为测制动力式、测制动距离式、测制动减速度式和综合式四种;按检验台的测量、指示装置、传递信号方式不同,可分为机械式、液力式和电气式三类;目前国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所用制动检验设备多为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和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出惯性式防抱死制动检验台但价格昂贵,短期内难以普及应用。本章内容重点介绍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 第壹节制动台结构及工作原理 壹、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 1.基本结构 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2-4-1所示。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俩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壹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每壹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壹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图2-4-1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结构简图 (1)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减速器输出轴和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壹般为0.1~0.18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壹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壹般采用俩级齿轮减速或壹级蜗轮蜗杆减速和壹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 每壹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设置壹对主、从动滚筒。每个滚筒的俩端分别用滚筒轴承和轴承座支承在框架上,且保持俩滚筒轴线平行。滚筒相当于壹个活动的路面,用来支承被检车辆的车轮,且承受和传递制动力。汽车轮胎和滚筒间的附着系数将直接影响制动检验台所能测得的制动力大小。为了增大滚筒和轮胎间的附着系数,滚筒表面都进行了相应加工和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下列5种: ①开有纵向浅槽的金属滚筒。在滚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开有若干间隔均匀、有壹定深度的沟槽。这种滚筒表面附着系数最高可达0.65。当表面磨损且沾有油、水时附着系数将急剧下降。为改进附着条件有的制动台表面进壹步作拉花和喷涂处理,附着系数可达0.75之上。 ②表面粘有熔烧铝矾土砂粒的金属滚筒。这种滚筒表面无论干或湿时其附着系数可达0.8之上。 ③表面具有嵌砂喷焊层的金属滚筒。喷焊层材料选用NiCrBSi自熔性合金粉末及钢砂。这种滚筒表面新的时候其附着系数可达0.9之上,其耐磨性也较好。 ④高硅合金铸铁滚筒。这种滚筒表面带槽、耐磨,附着系数可达0.7~0.8,价格便宜。 ⑤表面带有特殊水泥覆盖层的滚筒。这种滚筒比金属滚筒表面耐磨。表面附着系数可达 0.7~0.8。但表面易被油污和橡胶粉粒附着,使附着系数降低。 滚筒直径和俩滚筒间中心距的大小,对检验台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滚筒直径增大有利于改善和车轮之间的附着情况,增加测试车速,使检测过程更接近实际制动状况。但必须相应

2021年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 分析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年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分析 汽车制动性能是汽车性能检测中极其重要的指标,关系着汽车行驶安全,为此应加强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为更好的检测汽车制动性能奠定基础。本文着重探讨了汽车制定性能检测方法,以期为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提供参考。 截止去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4亿辆,由此引发的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断提高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水平,对减少汽车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制动性能指标 汽车制动性能指汽车在短距离内能够稳定停车,以及在长坡时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用于评判汽车制动性能优劣的重要参数称为汽车制动性能指标,包括制动稳定性、制动效能恒定性以及制动效能,下面逐一对其进行阐述。 1.1.制动效能

制动效能即汽车的制动减速度或制动距离,其优劣与否常用汽车在路面良好的条件下,以一定的速度行驶制动至完全停止的距离评定。汽车制动后行驶的距离越短,表示制动性能越佳。另外,为保证交通安全,国家对不同车型的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做了明确规定,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车辆类型制动距离和速度 机动车类型 制动初速度/(km·h-1 ) 满载减速度/(m·s-2 ) 满载制动距离/m 空载减速度/(m·s-2 ) 空载制动距离/m 空载t1/s

单元四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单元四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掌握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3.能正确的制定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工作计划,并和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检测车辆进行检测; 5.能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正确填写任务工作单; 任务描述: 东风标致研制出一款新车,派你对其进行燃油经济性检测。 学习任务一汽车制动性能标准的确定 一、相关知识 1.对汽车制动系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停车的安全性。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汽车的制动性能提出的部分要求如下: (1)机动车必须设置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系统的操纵机构的任何部件失效时,仍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2)行车制动系的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的有关技术条件。 (3)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对于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驻车制动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不大于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 (4)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不得超过踏板全行程的3/4,制动器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车辆的踏板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4/5。驻车制动的操纵装置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2/3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3/4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5)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当气压升至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m后,其气压的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在气压为600kPa

垂直燃烧性能测试操作规程

1 目的: 本操作规程目的在于对垂直放置具有一定尺寸的试样施加火焰后的燃烧行为进行分类,以指导质量控制试验和选材试验,但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 2 仪器:垂直燃烧仪。 3 步骤: 3·1:状态调节:按SFP/C-ZP-T-F3塑料试样状态调节操作规程所规定的方法调节。 3·2 插入电源。 3·3 把仪器橡皮管(或尼龙管)的一端接到可燃气源上。 3·4 关闭灯燃气开关及火焰调节阀(都按顺时针方向),然后缓缓打开可燃气源总开关。 3·5 打开灯燃气开关,调节火焰调节阀(在远离试样约150mm的地方),点着本生灯(按一下电火花按钮),调节燃气流量,使之产生20±2mm高的黄色火焰,然后缓慢打开灯的空气进口,使原黄色火焰变为兰色。这样反复调数次,以确保本生产20±2mm高的兰色火焰。至此灯火焰调整完毕。 3·6 把预先准备好的试样装在燃烧箱内的试样夹上,调好试样与灯口火焰的高度,并打开电源开关。 3·7 按“手动”“10秒”、“快进”按钮,10秒钟后本生灯自动撤回原处,此时立即记录试样离火后的有焰燃烧时间。 注:如点火时间不是10秒钟,可以调节时间微调,直至正确为止。 3·8 试样的火焰灭后,要立即按第6条再施加火焰10秒,并分别记录移开火焰后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有炽亮但没有火焰)时间。

4 结果评价: 4·1 将材料的燃烧性按下表规定分为FV-0;FV-1;FV-2三级(见下表)。 4·2 如果每组5个试样施加10次火焰后,总的有焰燃烧时间不超过50秒或250秒,则允许有一次施加火焰后有焰燃烧时间超地10秒或30秒。 4·3 如果一个组5个试样中有1个不符合表中要求,应再取一组试样进行试验,第二组的5个试样应全部符合要求。 4·4 如果第二组中的仍有一个试样不符合表中相应的要求,则以两组中数字最大的级别作为该材料级别。如果试验结果超出FV—2相应要求,则不能用本方法评定。

42_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有关标准 一、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1)制动力; (2)制动力平衡要求; (3)车轮阻滞力; (4)制动协调时间。 2 制动性能检测方法 (1)用反力式滚筒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滚筒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即油污。驾驶员将车辆驶上滚筒,位置摆正,变速器置于空档,启动滚筒,使用制动,测取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并记录车轮是否抱死。 在测量制动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附着力以避免车轮抱死,允许在车辆上增加足够的附加质量和施加相当于附加质量的作用力(附加质量和作用力不计入轴荷;也可采取防止车轮移动的措施(例如加三角垫块或采取牵引等方法)。 (2)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检验 制动试验台平板表面应干燥,没有松散物质或油污。驾驶员以5km/h~10km/h的速度将车辆对正平板台并驶上平板,置变速器于空档,急踩制动,使车辆停住,测得的各轮制动力、每轴左右轮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的制动力差、制动协调时间、车轮阻滞力和驻车制动力等参数值。 3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的技术要求

(1) (1) 制动性能台试检验车轴制动力的要求见表4-1。 表4-1 车辆类型制动力总和整车质量的百分比% 前轴制动力于轴荷 的百分比%空载满载 汽车、汽车列车 60 50 60* 注:空、满载状况下测试应满足此要求。 (2)制动力平衡要求 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左、右轮制动力差与该左、右轮中制动力大者比较对前轴不得大于20%,对于后轴不得大于24%。 (3)车轮阻滞力 汽车和无轨电车车轮阻滞力均不得大于该轴轴荷5%。 (4)驻车制动性能检验 当采用制动试验台检验车辆驻车制动的制动力时,车辆空载,乘坐一名驾驶员,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了的总和应不小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20%。对总质量为整备质量1.2倍以下的车辆此值为15%。 (5)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限制 机动车制动完全释放时间(从松开制动踏板到制动消除所需要的时间)对单车不得大于0.8s。 根据GB7528-2003《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中6.15.3的规定,当汽车经台架检验后对制动性能有质疑时,可用道路试验检验,并以满载的检验结果为准。 二、路试检验制动性能 1 制动性能路试检验项目 制动性能路试检验的主要检测项目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纺织品燃烧性能测试法规 与垂直法燃烧性能测试方法能测试 一、美国纺织品服装燃烧性能技术法规 美国早在1953年就通过了《易燃织物法案》(FFA),在1954年和1967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修订,由美国国会颁布,并由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强制执行,该法案主要包含了服装和室内装饰用纺织品的燃烧性技术规范,禁止进口、生产和销售具有高度易燃性的纺织品服装。据此,CPSC还制订了: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16 CFR 1610);乙烯基塑料膜可然性标准(16 CFR 1611);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0~6X号(16 CFR 1615);儿童睡衣的可燃性标准:7~14号(16 CFR 1616);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0);小地毯类产品表面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1);床垫的可燃性能标准(16 CFR 1632)。 以上皆为美国强制性的技术标准,所有进人美国市场销售的相关纺织品服装都必须据此进行检测,并要达到其规定的阻燃性能要求。另外,美国一些州也有针对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技术法规,如加利福尼亚技术公告117号,主要是针对家庭装饰用纺织品,对多孔弹性材料、非人造纤维填充材料、人造纤维填充材料、蓬松材料等的阻燃性能和测试方法分别作了具体规定。 1.服用纺织品的可燃性标准 1.1适用范围 16 CFR 1610《服用织物易燃性标准》适用于所有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制成的经过某种整理或未经整理的织物,以及由这些织物制成的服装。不适用于帽子、手套和鞋袜,以及衬里布。 1.2燃烧性能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和燃烧性能要求。将燃烧性能分成三级,根据产品的类型规定了具体的指标(见表1)。明确指出1 级适用于服装;2 级仅针对绒面纺织品和服装;3 级不可用于制作服装,并且禁止进口到美国。 表1 级数可燃性纺织品类型性能要求 1级常规可燃性无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4s 有绒毛、簇绒或其他类型表面起绒火焰蔓延时间>7s;或闪燃 时间在0~7s, 未点燃底布或底布未熔融。

单元四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单元四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查阅相关维修技术资料等方式获取车辆信息; 2.能够正确掌握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3.能正确的制定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工作计划,并和小组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4.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检测设备对检测车辆进行检测; 5.能正确记录、分析各种检测结果并做出故障判断; 6.能正确填写任务工作单; 任务描述: 东风标致研制出一款新车,派你对其进行燃油经济性检测。 学习任务一汽车制动性能标准的确定 一、相关知识 1.对汽车制动系的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技术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停车的安全性。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汽车的制动性能提出的部分要求如下:(1)机动车必须设置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装置,应能保证汽车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其中一个或两个系统的操纵机构的任何部件失效时,仍具有应急制动功能。 (2)行车制动系的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应符合该车的有关技术条件。 (3)行车制动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时的踏板力,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对于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驻车制动手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400N,其他车辆不大于600N;脚操纵时座位数小于或等于9的载客汽车应不大于500N,其他车辆不大于700N。 (4)液压行车制动在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时,踏板行程不得超过踏板全行程的3/4,制动器装有自动调整间隙装置的车辆的踏板行程不得超过全行程的4/5。驻车制动的操纵装置一般应在操纵装置全行程的2/3以内产生规定的制动效能,驻车制动机构装有自动调节装置时允许在全行程的3/4以内达到规定的制动效能。 (5)采用气压制动的机动车当气压升至600kPa且不使用制动的情况下,停止空气压缩机3mm后,其气压的降低值应不大于10kPa。在气压为600kPa的情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介绍(doc 1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校准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GB/T 2406-93 氧指数法代替GB 2406-8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4589-1981《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亦称氧指数)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泡沫材料,软片和薄膜材料等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燃烧性能,其结果不能用于评定受热后呈高收缩率的材料。 2.引用标准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3863 工业用气态氧。 GB 3864 工业用气态氮。 GB 5471 热固性模塑料压塑试样的制备方法。 GB 6379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立

4.1.2 试样夹 4.1.2.1 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能固定在燃烧筒轴心位置上,并能垂直夹住试样的构件. 4.1.2.2 非自撑材料的试样夹 采用图2所示的框架,将试样的两个垂直边同时固定在框架上. 图 图2 支撑非自撑试样的框架结构 4.1.3 流量测量和控制系统 能测量进入燃烧筒的气体流量,控制精度在±5%(V/V)之内的流量测理和控制系统,至少2年准一次. 设备校正,参见附录A. 4.2 气源 用GB 3863中所规定的氧和GB 3864中所规定的氮及所需的氧,氮气钢瓶和调节装置.气体使用的压力不低于1Mpa. 4.3 点火器 由一根金属管制成,尾端有内径为2±1㎜的喷嘴,能插入燃烧筒内点燃试样.通以末混有空气的丙烷,或丁烷,石油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点燃后,当喷嘴垂直向下时,火焰的长度为16±4㎜. 注:仲裁试验时,须以未混有空气的丙烷作为点燃气体. 4.4 排烟系统 能排除燃烧产生的烟尘和灰粒,但不能影响燃烧筒中的温度和气体流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