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之法律行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法律行为课件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事实行为
法律效果 法律规定 法律效果
准法律行 意思表示 法律规定 法律效果 为
三种行为比较的说明: 1、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是否 具有法律的意义); 2、法律效果是如何发生的(预设的还是法 定的)。习题。
♦8.1.3法律行为的原理
• 私法给予个人广泛的机会,依照自 己的自由意愿,去塑造他和其四周 的法律关系,这种机会就是私法自 治。 • 人类相互的关系,受到私法自治原 则的支配,而实践私法自治原则的 工具,便是法律行为制度。 。
• 意思表示的生效:应区分为有相对 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 示两种情况。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在意思表示发出时,即生效。有相 对人的意思表示,区分对话意思表 示与非对话意思表示。对话意思表 示,只有表意人的意思表示被相对 人了解时才生效。非对话意思表示 的生效,在理论上或立法例上存在 着表示主义、了解主义、发信主义 与到达主义等不同的做法。
第八章 法律行为
♦ 8.1法律行为的含义 ♦ 8.2法律行为的成立 ♦ 8.3法律行为的解释 ♦ 8.4法律行为的生效 ♦ 8.5法律行为的效力(类型) ♦ 8.6法律行为的效力(适用) ♦ 8.7法律行为的效力(限制) ♦ 8.8法律行为的代理
8.1法律行为的含义
♦8.1.1法律行为的概念
•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 法律事实 。 • 法律行为概念的三个要素:意思表 示;法律效果(建立法律关系的意 图);引起关系(预设、追求)。 例子(买房)。
♦8.5.5可撤销
• 可撤销的概念。可撤销,是指已经 成立并生效的法律行为由于当事人 意思表示过程的缺陷,由该当事人 决定该法律行为是否继续有效。 • 可撤销的后果。意思表示过程有缺 陷者,获得撤销权。(撤销权行使 的方法、期间)撤销权行使后,被 撤销的法律行为溯及既往地自始无 效。撤销权人在撤销权的行使期间 内不行使撤销权,可撤销的法律行 为成为自始有效的法律行为。
法理学授课课件 第十章 法律行为
北京理工大学
法理学
第十章 法律上的效力、产生一定法律 效果的行为。 二、特征 (一)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二)具有法律性 (三)具有意志性
三、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 标准为: 1、行为的主体 2、行为的程序 3、行为的时效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客观要件
(一)外在的行动(行为),如身体行 为、语言行为
(二)行为方式(手段),如特定情景 (正当防卫)、特定主体身份(职务 犯罪)、特定对象(挪用公款)
(三)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如行为造 成的社会影响,
二、主观要件
(一)行为意思(意志),指心理状 态,包括需要、动机、目的
(二)行为认知,指对行为的法律意 义和后果的认识。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行式与相互关系, 分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主行为与 从行为
四、根据行为构成要件,分
(一)意思表示行为、非意思表示行 为
(二)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即是 否具有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三)完全行为、不完全行为(无效 的法律行为、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失效的法律行为)
民法,重大误解——可撤销合同 刑法,不知法者不免其罪
三、法律行为的确认
主体是有权主体,主要是司法机关和 某些行政机关
经当事人同意的某些组织或个人,如 仲裁委员会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分个 人行为、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二、根据行为的法律性质,分合法行 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 为
法理学
第十章 法律上的效力、产生一定法律 效果的行为。 二、特征 (一)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二)具有法律性 (三)具有意志性
三、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 标准为: 1、行为的主体 2、行为的程序 3、行为的时效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一、客观要件
(一)外在的行动(行为),如身体行 为、语言行为
(二)行为方式(手段),如特定情景 (正当防卫)、特定主体身份(职务 犯罪)、特定对象(挪用公款)
(三)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如行为造 成的社会影响,
二、主观要件
(一)行为意思(意志),指心理状 态,包括需要、动机、目的
(二)行为认知,指对行为的法律意 义和后果的认识。
三、根据行为的表现行式与相互关系, 分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主行为与 从行为
四、根据行为构成要件,分
(一)意思表示行为、非意思表示行 为
(二)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即是 否具有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
(三)完全行为、不完全行为(无效 的法律行为、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失效的法律行为)
民法,重大误解——可撤销合同 刑法,不知法者不免其罪
三、法律行为的确认
主体是有权主体,主要是司法机关和 某些行政机关
经当事人同意的某些组织或个人,如 仲裁委员会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分个 人行为、集体行为、国家行为
二、根据行为的法律性质,分合法行 为与违法行为,公法行为与私法行 为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目录
CONTENTS
法律行为概述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行为的案例分析
法律行为概述
法律行为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具有意志性。
特征
定义: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人类行为。
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能够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是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的客观要件还包括行为的后果必须合法、合理和可预测。
法律行为的后果是确定行为效力和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行为的后果必须合法、合理和可预测,否则可能导致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被撤销。同时,如果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行为的效力
合法性
真实性
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01
02
03
04
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禁止或限制。
法律行为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
法律行为必须由具有相应行为能力的主体作出,如自然人、法人等。
法律行为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不能违反公序良俗。
如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如合同履行不能、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的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时,必须以法律为准,不得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合法性原则
解释法律行为时,应将该行为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理解,确保其与相关法律规范协调一致。
整体性原则
解释法律行为时,应考虑其历史背景和立法意图,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目录
CONTENTS
法律行为概述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法律行为的效力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行为的案例分析
法律行为概述
法律行为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具有意志性。
特征
定义:法律行为是指具有法律意义和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人类行为。
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能够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是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的客观要件还包括行为的后果必须合法、合理和可预测。
法律行为的后果是确定行为效力和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行为的后果必须合法、合理和可预测,否则可能导致法律行为的无效或被撤销。同时,如果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还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行为的效力
合法性
真实性
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01
02
03
04
法律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禁止或限制。
法律行为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
法律行为必须由具有相应行为能力的主体作出,如自然人、法人等。
法律行为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不能违反公序良俗。
如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行为,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如合同履行不能、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的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的解释
解释法律行为时,必须以法律为准,不得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合法性原则
解释法律行为时,应将该行为放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理解,确保其与相关法律规范协调一致。
整体性原则
解释法律行为时,应考虑其历史背景和立法意图,以准确理解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法律行为课件
动机,即直接推感人去行动,以到达一定目 旳旳内在动力或动因。
目旳,即行为者主观上预想到达并力求实现 旳某种目旳和成果。
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旳意思 表达即可成立旳法律行为。单方行为如 遗嘱、遗赠、放弃继承权旳申明、行政 处分等。 多方行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旳多
措施律主体意思表达一致而成立旳法律 行为。
第六章 法律行为
内容提要 1、法律行为旳概念和特征 2、法律行为旳构造 3、法律行为旳分类
第一节法律行为释义
一、法律行为旳概念
法律行为是人们所实施旳、 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 法律效果旳行为。
(或法律行为是涵括一切有 法律意义和属性旳行为。)
二、法律行为旳特征
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 义旳行为。
第三节 法律行为旳分类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旳分类 1、根据行为主体旳特征不同旳分类 (1)个人行为 (2)集体行为 (3)国家行为 2、根据主体意思表达旳形式旳分类 (1)单方行为 (2)多方行为
3、根据主体实际参加状态旳分类 (1)自主行为 (2)代理行为 二、根据行为旳法律性质所作旳分类 1、根据行为是否符正当律旳内容要求旳分类 (1)正当行为 (2)违法行为 2、根据行为旳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旳分类 (1)公法行为 (2)私法行为
主行为是指无需以其他法律行为旳存在 为前提而具有独立存在乎义、产生法律效果 旳行为。
从行为是指其成立以另一种行为旳存在 作为存在前提旳法律行为。
表达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达而做出 旳具有法律意义旳行为。 买卖行为。
非表达行为(事实施为)是指非经行为者 意思表达而是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 果旳行为。
三、根据行为旳体现形式与相互关系所 作旳分类 1、根据行为旳体现形式不同旳分类 (1)主动行为 (2)悲观行为 2、根据行为旳主从关系 (1)主行为 (2)从行为
第六章-法律行为课件
标准: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方式是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 积极法律行为,就是行为人以积极的、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
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动作或者动作系列,能 够引起客体内容或性质的变化。 消极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 义的行为,表现为不作出一定的动作,保持客体不变或者容许、 不阻止客体发生变化。
任何手段也都体现在行动之中。
(二)行为结果
是行为造成的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变化。 法律将行为结果纳人行为构成的要素时,其管素
和作用的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行为是引起自然
或社会变化的原因,自然或社会变化是行为作 用的结果。
第二,结果与行为的内在方面的关系。 行为结果与行为的内在方面存在紧密关 联,因为人的行为总是意志行为,是人 的意志选择和控制的活动。
第一,法律行为主体是人。 第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 对法律行为主体的确定,是受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及文化条件制约的。
第三,法律对法律行为主体的确定体现 着立法者的主观选择和对法律调整技术 的运用。
第四,法律行为主体与法律关系主体有 一定区别。
二、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行为 意志和认知能力
1 行为意志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受动机支配、为 达到目的而实施行为的心理状态。
2 认知能力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和 后果的认识。
11
三、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一)行为方式: 1. 外在的行动即人们通过身体或言语或意思表现于外在的举动。 2. 行动是法律行为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法律行为主体作用
于对象的中介及方式。 3. 手段与行动是有联系的,任何行为都是包含着手段的行动,
3、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 意志性是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对外界的
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表现为一定的动作或者动作系列,能 够引起客体内容或性质的变化。 消极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以消极的、抑制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 义的行为,表现为不作出一定的动作,保持客体不变或者容许、 不阻止客体发生变化。
任何手段也都体现在行动之中。
(二)行为结果
是行为造成的自然或社会的某种变化。 法律将行为结果纳人行为构成的要素时,其管素
和作用的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行为是引起自然
或社会变化的原因,自然或社会变化是行为作 用的结果。
第二,结果与行为的内在方面的关系。 行为结果与行为的内在方面存在紧密关 联,因为人的行为总是意志行为,是人 的意志选择和控制的活动。
第一,法律行为主体是人。 第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 对法律行为主体的确定,是受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及文化条件制约的。
第三,法律对法律行为主体的确定体现 着立法者的主观选择和对法律调整技术 的运用。
第四,法律行为主体与法律关系主体有 一定区别。
二、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行为 意志和认知能力
1 行为意志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受动机支配、为 达到目的而实施行为的心理状态。
2 认知能力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和 后果的认识。
11
三、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一)行为方式: 1. 外在的行动即人们通过身体或言语或意思表现于外在的举动。 2. 行动是法律行为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法律行为主体作用
于对象的中介及方式。 3. 手段与行动是有联系的,任何行为都是包含着手段的行动,
3、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 意志性是人的行为区别于动物对外界的
第04讲法律行为PPT课件
2021/2/10
21
六、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取得利益是否支付对价为 标准所作的分类:
• 有偿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从对方当事人取得某 种利益必须支付相应对价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买卖、 租赁等。民法上的有偿,是指双方当事人存在利益上的 交换事实,并非指双方当事人所获利益的绝对相等。由 于民法的相当内容调整市场交换关系,因此,有偿民事 法律行为为民事法律行为之常态。
2021/2/10
12
三、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
▪ (三)意思自治原则的表现形式
• 意思自治原则确认民事主体在不违反法律的限度 内有从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自由。这就是说,民事 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愿自主地选择法 律行为的相对人、行为的形式和行为的内容,依 其意志创设权利义务关系。
▪ 物权领域:物权的支配性与排他性
• 区分的意义在于,认识不同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创 设不同法律效果的意义。
2021/2/10
20
五、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 按照所产生法律效果的性质,将法律行为分为:
• 负担行为也叫债权行为,是指发生债务负担效果的财产 法律行为。负担行为成立后为一方当事人设定了债权, 对方当事人负有债务,经债务人履行债务,债权人才能 实现财产利益。
• 法律行为是实现意思自治的工具。意思自治原则 表明了法律行为制度赋权性规范的本质。
• 法律行为的调整作用在民法领域是必不可少且不 可取代的,而法律行为本身不过是民法为实现对 特定社会关系调整而创制的技术手段。明确这一 结论对于理解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理是不无意义 的。
2021/2/10
11
三、法律行为的理论基础
• 在这种误读的前提下,为了与其他法律行为相区别,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课件
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受到了欺诈、胁迫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行为无法实现
法律行为的目的无法实现,或者行为的结果违反了公共利益。
可撤销法律行为
行为存在瑕疵
法律行为存在一些瑕疵,如遗漏或错 误的意思表示、误解等。
撤销的后果不同
如果撤销法律行为,可能会产生无效 的后果,也可能只是导致一定的赔偿 责任。
案例二:侵权行为纠纷案
总结词
侵权行为是引起民事责任的重要原因。
详细描述
在侵权行为纠纷案中,法院首先要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其次要判断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损害后果 ,最后要判断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则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任。
案例三:行政处罚决定纠纷案
要两个或更多方主体共同作出。
03
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自主行为是指行为人自己独立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代理行为则
是由代理人代为作出,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意义
法律行为的认定对于确定法律 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 准确地区分和认定不同的法律 关系。
法律行为可以有效地保障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消除影响
因不当行为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依法承担的消除不良影响或恢复原 状等责任。
行政责任
警告
因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依法承担 的口头或书面警告责任。
罚款
因违法行为情节较重,依法承担 的缴纳罚款责任。
没收违法所得
因违法行为获取非法利益,依法 承担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任。
刑事责任
拘役
因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依法承担的短期剥夺人身 自由的刑事责任。
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律行为,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 律规定,提高司法实践水平。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受到了欺诈、胁迫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行为无法实现
法律行为的目的无法实现,或者行为的结果违反了公共利益。
可撤销法律行为
行为存在瑕疵
法律行为存在一些瑕疵,如遗漏或错 误的意思表示、误解等。
撤销的后果不同
如果撤销法律行为,可能会产生无效 的后果,也可能只是导致一定的赔偿 责任。
案例二:侵权行为纠纷案
总结词
侵权行为是引起民事责任的重要原因。
详细描述
在侵权行为纠纷案中,法院首先要判断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其次要判断侵权行为是否造成了损害后果 ,最后要判断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则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任。
案例三:行政处罚决定纠纷案
要两个或更多方主体共同作出。
03
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自主行为是指行为人自己独立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代理行为则
是由代理人代为作出,直接对被代理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意义
法律行为的认定对于确定法律 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 准确地区分和认定不同的法律 关系。
法律行为可以有效地保障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消除影响
因不当行为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依法承担的消除不良影响或恢复原 状等责任。
行政责任
警告
因违法行为情节轻微,依法承担 的口头或书面警告责任。
罚款
因违法行为情节较重,依法承担 的缴纳罚款责任。
没收违法所得
因违法行为获取非法利益,依法 承担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任。
刑事责任
拘役
因违法行为情节严重,依法承担的短期剥夺人身 自由的刑事责任。
通过研究和分析法律行为,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 律规定,提高司法实践水平。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59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理学之法律行为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法律行为》幻灯片
• 1 定义 • 所谓非法律行为,是指那些不具有法律意义的
行为,即不受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 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 2 种类 • 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和宗教 行为等 • 3 与法律行为的区分标准 • 〔1〕法律规定性 • 〔2〕行为的主体特殊性 • 〔3〕行为的程序 • 〔4〕行为的时效
《法律行为》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 〔一〕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 所谓社会意义,是指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 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根本分类
•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 〔一〕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
法律行为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国家 行为。 • 〔二〕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把 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 〔三〕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可 以把法律行为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 所谓“主观要件〞,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 心素〞,是法律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
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
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行为意思〔意志〕
• 它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受动机支配、为到达目 的而实施行为的心理状态。包括三个层次,即需 要、动机、目的。
• 〔二〕行为方式〔手段〕
• 这是指行为人为到达预设的目的而在实 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其 中包括:行动的方案、方案和措施;行动的 程式、步骤和阶段;行动的技术和技巧;行 动所借助的工具和器械,等等。行为方式 〔手段〕是考察行为的目的并进而判断行为 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标准,是考察法律行为是 否成立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责任 之大小的根据。除此而外,在法律上还必须 对各种特定行为方式予以规定,以为法律行 为性质和类别的判断提供具体的标准。
行为,即不受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 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 2 种类 • 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道德行为和宗教 行为等 • 3 与法律行为的区分标准 • 〔1〕法律规定性 • 〔2〕行为的主体特殊性 • 〔3〕行为的程序 • 〔4〕行为的时效
《法律行为》幻灯片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二、法律行为的特征
• 〔一〕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 所谓社会意义,是指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 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根本分类
• 一、根据行为主体性质和特点所作的分类 • 〔一〕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
法律行为分为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和国家 行为。 • 〔二〕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把 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 〔三〕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可 以把法律行为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
• 二、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 所谓“主观要件〞,又称“法律行为构成之 心素〞,是法律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
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
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行为意思〔意志〕
• 它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受动机支配、为到达目 的而实施行为的心理状态。包括三个层次,即需 要、动机、目的。
• 〔二〕行为方式〔手段〕
• 这是指行为人为到达预设的目的而在实 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其 中包括:行动的方案、方案和措施;行动的 程式、步骤和阶段;行动的技术和技巧;行 动所借助的工具和器械,等等。行为方式 〔手段〕是考察行为的目的并进而判断行为 的法律性质的重要标准,是考察法律行为是 否成立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责任 之大小的根据。除此而外,在法律上还必须 对各种特定行为方式予以规定,以为法律行 为性质和类别的判断提供具体的标准。
第七章 法律行为PPT课件
第七章 法 律 行 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行为一词最早见于德国法学家丹尼尔•奈特尔布拉德 于1748年出版的《实在法学原理体系》第一卷中。后为 德国民法典采用。 法律行为通俗地讲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但不包括事 实行为,“法律行为者,乃以发生私法上效果之意思表示 为要素之一种法律事实也”(郑玉波《民法总则》)。 可表述为: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 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有: 1)法律行为是人为的法律事实; 2)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 3)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4)法律行为大部分是合法行为。
【案例1】(57例)
1996年10月6日,马泰在集市上购得赵宝山 的奶牛一头。当时,赵谎称该牛是1996年7 月25日配的种,已有三个月没有发情,现已 怀孕揣犊。马泰听信此言,当即以3000元的 较高价格与赵成交。但待其将牛牵回数日, 发现该牛又发情,并没有怀孕揣犊,遂找到 赵某,要求退牛还款,并赔偿自己饲养奶牛 的草料费。但赵则说,牛是你自己相中并当 面成交的,不能翻悔,拒绝退还价款。为此, 马泰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错误:指表意人因误认和不知,致其表示与意思不一致。前者 为认识不正确,如误认甲为乙、误认骡为马等;后者指通常的 笔误或者口误,如书写一万元而误写为一元。 《民法通则》 规定了重大误解,为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误传:指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的错误致意思和表示不一致。
《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传达,而第三人由于过 失转达错误或没有转达,造成他人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达人负赔偿责 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问:该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分析]
本案中,因卖牛者赵宝山在卖牛时采用了欺 诈的行为,所以,该法律行为的效力应属于 可撤销、可变更。
第一节 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行为一词最早见于德国法学家丹尼尔•奈特尔布拉德 于1748年出版的《实在法学原理体系》第一卷中。后为 德国民法典采用。 法律行为通俗地讲是指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但不包括事 实行为,“法律行为者,乃以发生私法上效果之意思表示 为要素之一种法律事实也”(郑玉波《民法总则》)。 可表述为: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基于意思表示,设立、变 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有: 1)法律行为是人为的法律事实; 2)法律行为是表意行为; 3)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4)法律行为大部分是合法行为。
【案例1】(57例)
1996年10月6日,马泰在集市上购得赵宝山 的奶牛一头。当时,赵谎称该牛是1996年7 月25日配的种,已有三个月没有发情,现已 怀孕揣犊。马泰听信此言,当即以3000元的 较高价格与赵成交。但待其将牛牵回数日, 发现该牛又发情,并没有怀孕揣犊,遂找到 赵某,要求退牛还款,并赔偿自己饲养奶牛 的草料费。但赵则说,牛是你自己相中并当 面成交的,不能翻悔,拒绝退还价款。为此, 马泰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错误:指表意人因误认和不知,致其表示与意思不一致。前者 为认识不正确,如误认甲为乙、误认骡为马等;后者指通常的 笔误或者口误,如书写一万元而误写为一元。 《民法通则》 规定了重大误解,为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误传:指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的错误致意思和表示不一致。
《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义务传达,而第三人由于过 失转达错误或没有转达,造成他人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达人负赔偿责 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问:该法律行为是否有效?
[分析]
本案中,因卖牛者赵宝山在卖牛时采用了欺 诈的行为,所以,该法律行为的效力应属于 可撤销、可变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7
➢ 从总的方面看,分清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就 是要将法律行为与纯粹的经济行为、政治行为、 道德行为和宗教行为等区别开来。
➢ 原则上,经济、政治行为等大多受到或应当受到
法律的调整,但由于立法的滞后或出于立法政策
的考虑,法律对此没有予以调整,这样在法律行 为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法律行为。
研究法律行为主观要件,首先就在于考察这些行为意思 (意志)诸要素的法律意义 。
动机本身不是法律直接调整的对象,例如在刑法中,动机
不是犯罪构成要件,仅是量刑时参考的情节之一。
ppt课件
24
2、目的
➢目的是行为的本质要素
➢指行为人通过实施一定的行为达到或者力求实现某种目标和 结果的主观意图。 目的构成行为的灵魂,给予行为规定性。 在刑法中,行为目的是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根据之一 。 在民法中,所谓意思表示,就是行为人对其目的直接或间接 的、真实或虚拟的表达。
ppt课件
11
➢人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他/她的活动和行为的社 会性,这种社会性既可能表现为社会有益性,也 可能表现为社会危害性。正是由于这一点,它们 才可能具有法律意义。 ➢纯粹自我指向的行为,一般是不具有法律意义的。
ppt课件
12
2、具有法律性
法律行为是由法所规定和调整的行为,是发生法律效果 的行为。 合法行为会受到国家肯定、承认、保护、奖励;违法行为 会受到国家否定、取缔、处罚、制裁。 法律行为是法律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 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由此区别 于一般的社会行为。
ppt课件
13
➢ 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
➢ 由于行为具有社会指向,并且可能造成社会矛盾、 冲突和社会危害性,它们才有可能、也有必要受到 法律的调整。
➢ 法律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对那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 行为纳入调整范围之内,并对不同的行为模式及行 为结果作出明确的规定。
➢ 法律行为能够发生法律效力或者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legal act)
ppt课件
1
第一节 法律行为的概念
一、行为与法律行为的界定
➢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 凯尔森:行为之所以成为法律行为正因为它是由法律规
范所决定的。行为的法律性质等于行为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行为只是因为它是由法律规范决定并且也只有在这一范围
内才是一个“法律”行为。([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
ppt课件
7
➢ 中文“法律行为”一词始于日本学者。 ➢ 其原初语义是合法的表意行为。 ➢ 但是在一般法学理论论著中,“法律行为”是一
个涵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属性的行为的广义概念 和统语,而不限于狭义的合法的表意行为。
ppt课件
8
➢法律行为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法律行为应是各法律部门中的行为 现象的高度抽象,是各部门法律行为与各类的最 上位法学概念。 ➢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 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ppt课件
26
➢认识错误
➢在法律活动中,行为人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常 常会发生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不相一致的情况,这就是 所谓的认识错误。 ➢从法律角度看,它包括“事实错误”和法律错误两个方面。 ➢事实错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内容与所发生的客观事实相背 离。 ➢法律错误指行为人对事实认识无误,但由于误解或不知法 律而对该事实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认识有误。具体表现在:
ppt课件
20
➢ 判断一个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除了要看有没有法律规 定和有什么样的部门法规定以外,还应当参考以下标准:
(1)行为的主体:是什么人实施的行为?行为人有无作出 该行为的法律资格?
(2)行为的程序:行为的实施是否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 行?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
(3)行为的时候:行为是在法律生效之前、还是在其生效 之后实施的?该行为的有效期限已经消失,抑或仍然存在? 上述种种,实际上都涉及对法律行为结构及其要件的认识 和分析.
➢ 单个的、一次性的动作; ➢ 连续性的动作或一个活动过程。 ➢ 有些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定的程式和手续(如意思表示、公证、
法院判决);有些法律行为在实施的同时即告成立,不需要特别 的程式条件。 ➢ 有时候,一个法律行为的存在以另一个法律行为的存在作为前提; 有时候,法律行为以一个独立的法律事实产生法律效果。 ➢ 有些法律行为的时效是短暂的,有些法律行为的效力则要经历一 个相当长的期间。
ppt课件
25
➢认知能力: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和后果的认识。 ➢行为目的的形成并不完全是一个盲目的过程,它基于人的 认知能力、水平,基于人对行为意义、后果的认识与判断。 ➢如果一个人根本无能力认识和判断行为的意义与后果,那 么他/她的行为就不可能构成法律行为。 ➢在法律上,正是根据人的认知能力的有无和强弱,而将自 然人分为有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无行为能力人。 ➢另外存在认识错误,包括事实错误、法律错误
ppt课件
9
二、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1、具有社会意义 ➢法律行为能够产生社会效果,造成社会影响,具有交互性。 ➢法律行为是一种社会指向的行为。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 具有社会性的特征,法律行为并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 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
ppt课件
10
➢法律行为的发生,一定是对行为者本人以外的其 他个人或集体、国家之利益和关系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总之,人在社会中生活,其行为在主要方面都是 社会指向的,它们是与社会利益发生各种各样的联 系,或者与社会利益一致,或者与社会利益产生矛 盾和冲突。
ppt课件
27
(1)对行为程序认识错误; (2)对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认识错误; (3)对法律性质和类别认识错误: (4)对行为的后果认识错误; (5)对法律主体的资格认识错误; (6)对违法性认识错误,等等。
ppt课件
28
➢认识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为人动机和目的的 形成,进而影响其对行为及行为方式的选择。 ➢在民法中,“重大误解”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 构成要件之一。 ➢在刑法中,认识错误是定罪量刑的参考因素,但 依据“不知法者不免其罪”的原则,无论是事实错 误还是法律错误,均不构成免责的前提。
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p42. )
ppt课件
2
➢ 法律行为是法学的基本概念,在法学概念体系中 居于关键的地位。
➢ 与其他学科不同,法学更强调在实在法意义上理 解行为的含义、构成要件及其有效性,即从规范 意义角度探讨法律行为的概念。
➢ “法律行为”一词的出现,是近代的事情。
ppt课件
18
➢ 在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律行为与非 法律行为的界定大抵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 但有时候,一个行为的发生,很难根据立法
清晰判断它的法律性质,这就要通过法律解 释和论证过程来确定它是不是法律行为,是
哪一类法律行为。
ppt课件
19
➢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行为绝不只是某一种样式,其表 现出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
ppt课件
16
➢与法律行为相对应的范畴是“非法律行为” 非法律行为指那些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即不受 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不产生法律效果的行 为。 ➢ 区分法律行为与非法律行为的意义: ➢ 研究法律行为,就是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为法
律行为和非法律行为确定明晰的界限,分清哪些 属于法律行为,哪些不属于法律行为。
➢ 1807年,胡果的学生德国“潘德克顿”体系 (学说汇纂体系)的创始人海泽(G.H. Heise) 在《供学说汇纂讲授所用之普通民法体系概论》 中明确使用了后被译作“法律行为”的德文名词 “Rechtsgeschä ft”
ppt课件
5
➢ 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Fiedrich Carl Von Savigny,1779-1861)在《当代罗马法体系》 中对这一概念作了系统论述, 被认为是法律行为 理论的集大成者。
ppt课件
31
➢象任何其他行为一样,法律行为之外在行动(行为)也大体 上分为两类: ➢身体行为,指通过人的身体(身体及四肢)的任何部位所做 出的为人所感知的外部举动。 ➢这一类行动(如杀人放火、货物买卖)可以通过自身的外力 直接作用于外部世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ppt课件
32
➢ 语言行为 ➢ 即通过语言表达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行为。 ➢ 它又包括两种:(1)书面语言行为,诸如书面声明、书
ppt课件
14
3、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具有意志性
➢法律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所控制的活动,是人们有 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独立的意思表示和按照自己的意志确定并实现行 为内容,这是法律行为成立的基本要素。 ➢ 正是通过意志的表现,行为才获得了人的行为 (包括法律行为) 的性质。
ppt课件
15
➢在法律行为的结构中,只存在意志和意识能力强 弱的差别,即有时候人们完全按照自我意志来实施 法律行为,有时候则可能并不完全出于自由意志实 施某种行为,但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意志的有无问题。 ➢在法律上,纯粹无意识(无意志)的行为(如完 全的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不能看作是法律行 为。
ppt课件
29
二、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
➢ 指法律行为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又称为“法律行为构成 之体素”。从结构上看具体包含三个要素:
1、行为:即人们通过身体或言语或意思而表现于外在的举动。
➢ 行为是法律行为构成的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法律行为主体 作用于对象(包括其他主体、动物、物体、权利、关系、 利益、秩序、整个社会)的中介及方式。没有任何外在行 动的法律行为是不存在的。
ppt课件
21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法律行为的构成需要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法 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即法律规定的或通过法律解 释确定的构成法律行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