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讲解中如何以游客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讲解中如何以游客为中心
民俗婚俗是综合性的的民俗文化,贯穿于恋爱、婚姻、家族、生殖繁衍等民族习俗中,在民族婚俗博物馆讲解中,如何才能更好做到以游客为中心,作者从传承民族文化着手,突出婚俗主题、重点突出民族婚俗、采取分类讲解等方面进行探索。
标签:民族婚俗;讲解;游客;中心
民俗婚俗是综合性的民俗文化,贯穿于恋爱、婚姻、家族、生殖繁衍等民族习俗中,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陈列展通过三个展厅,利用图片、文字、实物、视频展示贵州省少数民族繁衍的传说、恋爱择偶活动(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婚嫁习俗、生产生活习俗等,在民族婚俗博物馆讲解中,如何才能更好做到以游客为中心,让每一次讲解都让游客通过民族传承的实物,以史带景,以景带物,对贵州少数民族婚俗涵盖的民间传说、图腾崇拜、自然崇拜、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情歌、恋爱场景、婚礼过程、民族节日及祭祀活动、民族艺术品及工艺美术品等少数民族婚恋俗及民俗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呢?
一、突出婚俗主题,让游客对博物馆的概况了然于胸
首先,让游客知道博物馆的总体概况。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展现是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中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殖繁衍的民族习俗文化演变,其中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组成家族的基本条件,其目的就是生殖繁衍,让人类生生不息。博物馆通过三个展厅分别对恋爱、婚姻、家族进行展现,让游客知道博物馆的总体概况,为下一步分展厅解说打下基础。
其次,围绕展厅陈列展主题讲解。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第一个展厅围绕自由浪漫的恋爱主题进行讲解,通过介绍民族繁衍的传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等方式,通过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向游客穿插介绍每个少数民族繁衍的传说故事及其以歌传情、以舞示爱、以物定情的交友择偶活动、民族传宗接代的寓意。根据展厅情况,辅助于民族情歌、民族舞蹈等肢体语言,通过互动方式,引导游客融入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恋爱民俗之中,领略贵州少数民族恋爱特有的魅力,增强进一步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族风情的欲望。
最后,精挑精品展品重点解说。精挑细选展厅里一至两件精品进行重点解说,尤其要对实物展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艺术特色、艺术价值、主题思想等作全面的介绍,通过实物拓展游客对展品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传承博大精深民族文化的目的。
二、重点突出婚俗,让游客对少数民族婚俗多样性有所了解
对婚俗精品必展品进行重点讲解,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大众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对三个展厅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让游客全面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婚姻习
俗文化、对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采用围绕展厅主题,对婚俗精品必展品进行重点讲解方式进行,切忌面面俱到对每张图片、每件实物都进行讲解。例如,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展厅第一部分自由浪漫的恋爱,我们在讲解时要着重讲解贵州少数民族的各种重大节日活动,着重将青年男女在走亲访友、赶集、游方、浪哨等重大节日活动中交友择偶贯穿其中进行讲解。例如,苗族芦笙节多于每年正月举行,短则五天,长则多达十几天,苗族芦笙节也称银匠的节日,苗姑娘身上的银饰不仅展示出姑娘美的情怀,而且折射出苗家银匠精湛绝伦的超凡技艺,以小伙子们集体表演芦笙特技为主,而苗女们则银装锈服,环佩叮当,头上银角突兀,展示着蚩尤后裔的风彩,各个村寨组织芒莲队,雄纠纠,气昂昂奔赴芦笙场,小伙子们头上插着代表男子汉气质的尾羽,芦笙上挂着象征吉祥喜庆的红彩带。贵州东部苗族小伙子在苗族芦笙节上“讨花带”就是一种求偶方式。节日场上小伙子如果吹着芦笙围着某个姑娘不停的转,那就说明他对这位姑娘有意。姑娘要是愿与他交往,就会将自己精心制的花帕系在小伙子的芦笙上。又如,第三展厅陈列的百喜图、民族繁衍的传说、背带及背带花、头饰、服饰、侗芦笙、侗篮子、盘王像、树叶、毛南火稿、无字情书、定情信物等可作简略讲解,让游客知晓即可。
三、采取分类讲解,做到因人精准传授民族婚俗文化
为确保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承不偏不倚,充分调动起游客对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感兴趣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游客的类型我们采取分类讲解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让游客了解记住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主题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
面对中小学生,注重以讲解民族文化为主。贵州省是中国八个民族省份之一,世居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等17个少数民族,全省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254个民族乡,民族乡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注重讲解少数民族贯穿正月到腊月的重大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如苗族正月“讨花带”和牵羊、黔中一带龙里和贵定苗族“三月三”“四月八”举行射背牌活动,水族“端节”、畲族“四月八”吃乌饭、彝族“四月二十四”小火把节和“六月二十四”大火把节等。着重讲解黔西南兴义少数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活动,如兴义苗族芦笙舞、兴义顶效6月21日至23日举行的“查白歌节”、安龙布依族“三月三”祭祀性节日、安龙德卧布依族“赶毛杉树”、贞丰布依族“六月六”祭祀性节日、兴仁苗族“八月八”等重大节日活动。同时也不回避讲解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参加这些节日活动和走亲访友中开展以歌传情、以舞示爱、以物定情的交友择偶。如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兴义顶效查白场举行的布依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民族节日,未婚青年男女通过唱初识歌、相交歌、相思歌、连婚歌、起誓歌等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确定自己的终身大事,于1982年改“赶查白”为“查白歌节”,该节日在2005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对中老年群体,注重以讲解婚姻礼俗为主。通过对布依族婚俗新娘跨火盆与孵蛋寓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子孙繁衍的期盼;打被窝寓意夫妻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戴假壳是结束新娘坐家的仪式;打亲画花脸寓意增进亲戚间情义,喂养的牲口越多越兴旺;考新娘主要是检验是否具备温顺、贤德、勤快、好学等优良的品德。苗族婚俗吃砧板肉是新娘告别少女生活的送别仪式;鸡卦定终身礼俗;
刻竹定亲是女方家向男方家索要彩礼的凭证,也相当于结婚证书;没有新郎的婚礼礼俗等进行讲解,激起中老年朋友勾起对自身那个年代的婚姻礼俗的回忆,对民族婚俗文化产生共鸣。
面对民族文化爱好者,注重以讲解答疑解惑为主。着重讲解少数民族婚俗的渊源和对传承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等,采取沟通和交流的方式,针对游客提出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如在多姿多彩的婚礼展厅中,游客提出想详细了解贵州部分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不坐家”的习俗时,就可就婚礼期间夫妻不得同房,新娘由伴娘或姑子陪同。婚礼结束后,新娘得回自己娘家住,只有农忙时节或双方家中有事,夫妻间才能接触。“坐家”,一般要等女方有孕或一、二年后,男方执意要求“坐家”,这个家庭才算成立。流行于镇宁县遍担山一带布依族地区的结束坐家仪式是更考(戴假壳),“假壳”形似畚箕,以竹笋壳为架,用青布扎成的帽子是当地已婚妇女的标志。当男女双方家长都认为新妇应该离开娘家时,就会背着新妇,商议进行更考仪式。男家请2名已婚妇女带一只鸡前往女家,先详谈其他,解除新妇的戒备心理,吃饭时,一妇突起拦腰抱住新妇,另一妇则迅速解开新妇的头发顺势将自己头上的假壳戴在新妇头上,新妇一旦被戴上假壳,就不再掐扎且不可取下,只好接受这突如其来强加给自己的妇人标志,准备去夫家渡过今后的生活。更考仪式须先解开头发再戴假壳,否则不能生效,且一年之中以3次为限,不能超逾。有时母亲会在屡次行动都不能奏效后,以开导劝说的办法让新妇戴上假壳。适龄的新妇们有时出于害羞心理,有时则屈于舆论以早孕为耻,还有的不受包办婚姻强加给他的丈夫,都会尽可能避免与丈夫有效的性接触,以求得坐家时间尽可能延长等进行详细的讲解,让游客的疑惑得到解答。
诸如此类的种种精准解说,在解说过程中只要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相信每一次解说都会在游客中都会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多姿多彩的贵州民族婚俗》,贵州科技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第1次.
[2]陶银燕. 浪漫花轿绚丽民俗——浅析民俗文化中的婚俗旅游資源开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81-82.
[3]周甜李洋,从新手到专家——论博物馆新手讲解员如何提升讲解水平.群文天地2012年第4期文化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