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极地科考站(5个)
1.长城站(62°12'59"S, 58°57'52"W) (1985年2月)
中国南极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中国为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南极洲设立的常年性科学考察站。

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东临麦克斯维尔湾中的小海湾——长城湾,湾阔水深,进出方便,背依终年积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是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乔治王岛是南设得兰群岛其中最大的岛,面积为1160平方千米,就分布有9个国家的9个考察站。

乔治王岛位于南极洲板块、南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会地带,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成为研究地壳构造、岩浆活动、地震成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和气候演进规律的良好场所。

建立过程:1983年6月,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

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

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

当年9月,第十二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

包括郭琨在内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人,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

然而,“每当会议讨论到实质性内容和进入议程表决时,会议主席即宣布:缔约国请到会议厅外面喝咖啡。

而且事后连表决的结果也不通告。

”这在郭琨看来,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屈辱。

1984年2月,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会后,获奖的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在南极洲建立考察站,进行科学考察。

对这封联名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相继作了批示。

领导们从国家高度出发,反复斟酌了必要性,及相关的经费问题。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也组织了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等各方面进行了论证。

由此,中国首次南极建站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展开了。

选址,是要面临的考验之一。

要在终日为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中旬中间施工。

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

2.中山站(69°22'24.76"S, 76°22'14.28"E) (1989年2月)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是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

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处南极圈之内,位于普里兹湾东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尔斯王子山脉几百千米,是进行南极海洋和大陆科学考察的理想区域。

离中山站不远处有澳大利亚的劳基地和俄罗斯的进步站。

3.昆仑站(80°25'01"S, 77°06'58"E) (2009年1月)
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正式命名为“中国南极昆仑站”。

位置确定为高程4087米,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

这也是中国继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以来,建立的第三个南极考察站。

建成后的昆仑站,将成为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站。

昆仑站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昆仑站这个名字是经过网络征集的站名,一是因为“昆仑”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长城是我国著名的人文景观,中山是取孙中山先生的名字,而昆仑则是自然景观,这几个名字相得益彰。

”此外,该站建在南极大陆的最高点,而“昆仑”则意味着高山,象征着制高点,因此最终入选。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即南极气温最低点)、磁点和高点。

此前,美国在极点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罗斯人的东方站位于冰点之上,
磁点则是法国建造的迪蒙迪维尔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2005年1月18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从陆路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冰穹A。

同年11月,中国又首次对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的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为期130天的科学考察活动。

由于率先完成冰穹A和格罗夫山区的考察,中国最终赢得了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的同意,在冰穹A建立考察站。

2008年1月12日,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再次登上冰穹A,为建站做了最后准备。

极地冰盖保存了地球气候系统波动的独特记录,钻取深冰芯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手段。

在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中,中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成功实现“零”的突破。

4.泰山站(73°51'S, 76°58'W) (2014年2月)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

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

意义:南极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夏季露出的基岩地带不足5%。

人类科学考察活动也主要集中在这5%的地区,但南极更多的科学之谜埋藏在南极内陆深处。

泰山站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南极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挺进。

泰山站建成后可实现部分设备在冬季无人值守情况下连续运行。

据了解,科考站有常年站、夏季站、无人自动观测站。

常年站全年有人开展科考工作,生活资料、科考资源储备丰富,可保障科考人员像在家一样工作生活。

而夏季站只在夏季有科考人员工作,像野外宿营一样,食用的都是快餐或航空食品,不具备烹炒条件,没有洗澡设施,住在临时的居住舱内。

我们昆仑站的科考队员去南极内陆,60天不会洗澡,洗澡是奢侈的事情。

”曲探宙说,此次在泰山站设置了简易的洗澡装置,另外,也有专门的厨房,具备开火条件,但也不像常年站一样随意烹饪食物,主要还是对食品进行加热的功能。

作为夏季站的泰山站,主要考虑其作为枢纽站,如昆仑站的队员回来补给,可很好地缓解疲劳。

架空设置避免飞雪掩埋:从泰山站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设计者们寓意为中国灯笼,但众多网友却称之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

对于这样的设计,曲探宙解释,环形结构视野开阔,减少风阻。

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在迎风的一面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

5.黄河站 (78°55′N, 11°56′E)(2004年7月)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

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

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

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