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5讲 光的色散(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5讲  光的色散(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4章  第5讲  光的色散(教师版)

第20讲光的色散

课前预习

1.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

知识点一: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例题1】(2018?泰安改编)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色散”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答案】D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

(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知识点二: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题2】(经典题)光的三原色是()

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绿D.红白蓝

【答案】A

【解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能合成各种颜色的色光。

知识点三: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2)红外线:

①概念:太阳光普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

②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③红外线穿透本领强;

④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辐射作用强。

(3)紫外线:

①概念: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不可见的;

②紫外线的化学作用(消毒、杀菌);

③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④荧光作用作用;(验钞);

⑤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宇宙射线,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高温物体也能发出紫外线。

【例题3】(2019四川自贡)太阳光经过三校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红、、蓝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按电视机遥控器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

【答案】色散;绿;红外线。

【解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红光、绿光、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习题精练

一、选择题

1.(2019陕西省)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玻璃杯中的铜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B. 雨后的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

C.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D. 太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直线型光束

【答案】B

【解析】A.插入水中的钢勺在水面处“弯折”了,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珠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此选项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透过云层形成直线型光带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2.(2018?淄博)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答案】B

【解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分析此选项。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变。(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A.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

C.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故C错误;

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3.(2017?聊城)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答案】ACD。

【解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A.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不能继续沿原路传播,在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就出现一片较暗的区域,这就是不透明物体的影子。故A正确;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C正确;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7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D正确。

4.(2018?临沂)下列现象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答案】C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

A.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水面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5.(2018?淄博)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对应的入射角

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

【答案】B

【解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来分析此选项。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即传播方向不变。(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而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

A.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

C.光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将不变,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故C错误;

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

二、填空题

6.(2019河南模拟题)一束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度,则反射角是度;若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现象;在红光外侧还有不可见的光叫.

【答案】30;色散;红外线.

【解析】(1)先由入射光线与地面成60°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计算出入射角,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求出反射角的大小.(2)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3)太阳光色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

太阳光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等于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使被照射的物体温度升高.

7.(2019新疆维吾尔)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枓。

(1)质量巨大的天体,像太阳一样,其内部一直发生着核(填“聚变"或“裂变”反应,并(填“吸收"或“释放”)大量的能量,当天体的能量即将耗尽时.在自身(填“重力”或“惯性”)的作用下发生塌缩,就形成了黑洞。

(2)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箅机处理而形成的,高能射线的传播速度为m/s;研究人员在计算机屏幕上将黑洞边缘环状(明亮)部分用红色显示,红光(填“属于"或“不属于”)光的三原色。

【答案】(1)聚变释放重力(2)光年3×108 属于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核能、天体、光学等知识。(1)质量巨大的天体,其内部发生着核聚变,并通过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当天体的能量即将耗尽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坍塌,就形成了黑洞。(2)宇宙中的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用光年,高能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其传播速度为3×108m/s。光的三原色包含红光、绿光、蓝光。

8.(2019云南)一束平行光线与镜面成30°的夹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基)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基)色是指红蓝。

【答案】120°;绿。

【解析】(1)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90°﹣30°=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2)色光的三原(基)色是指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作图题

9.(2019安徽模拟题)一束白光斜射到三棱镜O点,经折射后白光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如图所示(图中只标注了其中两种色光的光路)。请在图中从O点开始画出黄色光a和蓝色光b的大致光路。

【答案】如图所示。

紫光a b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记住七色光的顺序十分重要。

四、阅读理解题

10.(2019齐齐哈尔模拟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记者张宏明,通讯员刘兆清)福山区一王姓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的缘故,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它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了解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先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

(1)绿色蔬菜喜爱什么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它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3)文中提到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也说明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请你指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1)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2)红光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3)由透过去的色光决定的

【解析】(1)蔬菜为绿色,这样的蔬菜反射绿色,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2)红花会反射红光,它喜欢除了自己本身意外的颜色的光。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由透过去的色光决定的。

11.(2019河北模拟题)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

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

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规律.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释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答案】(1)根据文中的关键字句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2)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物理的学习需要的不仅是大量的做题,更重要的是物理知识点的累积。下面就和丁博士一起来看看初二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人教版 八年级 物理 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练习题 (二)无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 第五节光的色散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三原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产生蓝光 B.红光和蓝光混合可以产生绿光 C.红光、绿光和蓝光可以合成紫光 D.橙光、黄光和靛光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2.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3.下列实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医院手术室灭菌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 C.声呐测距 D.拍摄“热谱图”用于诊断疾病 4.关于紫外线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身体健康 B.用于防盗报警器 C.能杀灭微生物

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病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焊工人在焊接时,要戴上防护眼罩,主要是为了防止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 B.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号 C.微波炉利用红外线来加热食品 D.紫外线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透过黄玻璃看蓝纸是黑色的,这是因为( ) A.黄玻璃将蓝纸反射的色光染成黑色 B.蓝纸反射的光透过黄玻璃与黄玻璃发出的黄光混合成黑色光 C.黄玻璃几乎全部吸收蓝纸反射的色光因而没有光透过黄玻璃 D.黄玻璃将蓝光全部反射因而没有光透过黄玻璃 7.在没有其他任何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8.红外夜视仪,可以在夜晚进行侦查,其依据的原理是( ) A.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结构不同 B.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色光不同 C.它能在夜晚发出红光并能到达不同的物体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2.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3.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光的色散. 教学难点 色光的混合.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学生用: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光的色散 [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光的色散 二、新课教学 1.[演示]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甲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乙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想想做做] 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 学生分组实验 按课本85图4.5—2,深盘上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现象: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 2.色光的三原色 [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 [师]没有拿放大镜看彩电画面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图4.5-3、4.5-4.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 (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第五节光的色散5知识点

第五节光的色散 【基础知识】 1、色散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 这个现象的产生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第二,不同的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例1】自主探究 在深盘中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子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阳光水面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观察白墙或白纸上的反射光的颜色。即可看到彩虹。 原因是:太阳光照射到斜放在水中的镜子时,斜放的镜子和水相当于一个三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色光。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但红、绿、蓝三色光却可以合成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分别射到屏上显示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光荧光点的亮度。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色;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色;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例2】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色,区域2应标色。 3、物体的颜色 在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他颜色的光都消失,只留下红色光。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蓝色光。 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它地方是暗的;如果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这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例3】戴蓝色镜片的人看红色的纸,看到的颜色是() A、红色B、蓝色C、黑色D、白色 【例4】在无其它任何光源的情况下,如果舞台追光灯发出绿光照射到穿白上衣、红裙子的女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自然界的色彩种类繁多。人们可以用红、黄、蓝颜料调出其它色彩,而不能用其它颜料调出这三种色彩,因此,红、黄、蓝称为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混合从体质上说是色光的相减。例如,黄色颜料是从白光中减去了蓝色而留下了红色、绿色成分;紫色颜料是从白光中减去了绿色而留下了红色和蓝色;当黄色和紫色颜料混合在一起时,就只剩下了一种都不吸收的光――红色,因此颜料的混合是运用了减色法。颜料的合成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教案

五、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3、明白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难点:1、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2、物体所显示的颜色的决定因素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雨过天晴,在天空可能出现美丽的彩虹,十分壮丽;大家在小时候用肥皂水吹过肥皂泡泡,在阳光下,那些泡泡是不是多彩而漂亮呢?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后,大家就会明白了。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166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观察白光,解答了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也一起来探讨下. [演示1]介绍三棱镜,然后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 光的色散 [演示2]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三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三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实验现象: (1)在演示1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在演示2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 ......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解释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屏幕,屏幕上将会出现彩条.彩条有红、绿、蓝三种。为什么是这三种呢?原来人们发现,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同比例混合的话,就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所以:(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比较】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分析得: 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介绍】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见到红、黄、橙暖色,会想到什么?火或太阳;见到蓝、紫、绿等冷色,又会想到什么?水或草地。 冷暖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 ..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 ..的色光决定的。 [练习]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D)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4.回顾总结 5.作业布置

第5节《光的色散》课节自我评估试题及其答案

1 ◆第5节《光的色散》课节自我评估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雨后的天空,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关于“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是光的反射现象 D 。是由于空气中悬浮有大量的小水珠对光发生折射而形成的 2.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 A .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 .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 .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 .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3.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光的反射 D .光的色散 4.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 ) A.红、绿、蓝 B.红、黄、蓝 C.黄、绿、蓝 D.品红、青、黄 5.下列四幅图中,能够说明利用紫外线应用的是 ( ) A B C D 6.现有四种现象:①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②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③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④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其中能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7.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 、_ _、_ _、_ _、_ _、_ _、_ _七种颜色的光。 8.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紫外线大致在白屏的(上/下)___;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_ _色。 8题图 9题图 9.如图所示为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_ _色。 2应该标色_ _色。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测试题

五.物体的颜色 [知识提要]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来决定的。 [分级导练] 双基园地 一、填空题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承接,颜色依次是红、_____、黄、______、蓝、______、紫。 2.色光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___色光;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比例混合后为___ _色。 3.戴一头金黄色假发,穿一件白上衣的歌唱演员,在屋顶上挂一盏红色霓虹灯的大厅里演出,在这盏灯的照射下,我们会看到她戴的假发是_______色,上衣是_____色。 4.我们将白光通过_________,会看到白光并不是单纯的光,而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种现象是光的________。 5.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____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_______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_______色。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起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B.太阳发出的光是白色的,也是最单纯的光 C.月亮是一个自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D.蓝色的玻璃片只能通过蓝光 2.彩色电视机显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 A.红、绿、蓝B.红、绿、黄C.红、绿、紫D.红、黄、绿 3.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日食B.射击时的瞄准要领是"三点一线"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D.人不能看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4.我们在银幕上有时会看到电影的慢镜头,慢镜头是由于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不同而造成的一种影视效果。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每秒鈡拍摄24张,放映12张B.每秒鈡拍摄数百张,放映24张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5节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有关彩虹的图片。问:你见过“雨后彩虹”吗?关于彩虹请大家提出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师]:彩虹是大自然的杰作,其实大家也可以制造彩虹,下面的这些方法请大家选择一个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出现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通过平面镜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方案三:使用浇花的喷壶,或用灌装的空气清洗剂对着太阳光将水喷成雾状。就会在水雾中看到一道美丽的人造彩虹。 方案四:将一杯清水放在被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再把一张白纸铺在杯子下面,慢慢调整水杯与白纸的位置,使阳光能透过水杯照射到白纸上。这时就会发现在白纸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如图1)。 图1 二、新课学习 (一)光的色散 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

物理中考光的色散 知识讲解

光的色散(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掌握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利用色散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要点诠释: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要点二、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其中也包括白光。 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三种颜色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其中也包括黑色。 3、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 要点诠释: 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如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按照不同的亮度混合而成。 要点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此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要点诠释: 1、无色:如果透明物体通过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空气、水等能通过各种色光,它们是无色的。 2、白色、黑色: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如:白纸、牛奶、白色光屏等反射各种色光,它们是白色的。如果不透明物体几乎吸收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黑板、黑色皮鞋等吸收各种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3、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依次变短。 4、大气对光的散射,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雾灯的光不应该被空气散射,这样才有较强的穿透作用,才能让更远处的人看到。雾灯选择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比较敏感的黄光。 5、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的较多。 要点四、红外线紫外线 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是可见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要点诠释: 1、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1)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食品、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进行远距离高空摄影、也可以在没有光线的夜间摄影、红外线遥感仪等。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 2、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3题) 1、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A.橙光B.黄光C.绿光D.紫光 2、彩色电视机呈现出的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A.红、绿、蓝B.红、黄、蓝C.红、绿、紫D.红、黄、绿 3、以下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A.红光 B.白光 C.绿光 D.蓝光 4、如图中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B C D 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日晷仪计时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5、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6、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看()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能力强 7、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8、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9、国庆假期,在马陵山风景区内,小明用装有滤色镜的照相机给一株绿叶白花的睡莲拍照,在洗出来的照片上看到的却是黑叶红花,那么滤色镜玻璃的颜色可能是( ) A.黑色B.绿色 C.红色D.白色 1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1)初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谱、单色光、复色光、三原色光等概念; (2)初步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解释简单的有关物体的颜色现象。 2、能力与方法领域: (1)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实验能 力,渗透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2)通过小组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能归纳决定的物体的颜色主要规律; (3)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和要求,使用给定的实验器材,完成较简单的 实验任务;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对物理学习的兴 趣和亲和感; (2)养成主动关注周围世界,乐于思考和想象的学习习惯; (3)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仪器:较强的手电筒, 三棱镜,屏幕; 小组实验仪器:白的、黑的、红的、绿的、蓝的颜色纸,白的、黑的、红的、 绿的、蓝的透明玻璃纸,三个光比较强的手电筒,实验报告 纸。(4人/组) 教学流程: 设计思路: 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实验教材。《光的色散》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为:光的色散、颜色。本节教材的教学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但由于本节内容是属于知道级的教学内容,只安排了一教时,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光的色情景引入 演示、观察、归纳 演示、引导、归纳 实演、讨论、交流 演示、交流、授课 光的色散 单、复色光 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 归纳小结 巩固反馈 课后巩固拓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五节光的色散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五节光的色散同步练习 1.电视机的遥控器前端有一发光二极管,为了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按下不同的键时,它可以发出不同的(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3.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4.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惊艳了全世界.西湖沿岸和湖中三岛的光绘山水,这些主题灯光秀,让杭州从白天一直美到晚上灯光可以有七色同步、七色渐变、七色追逐等变化…由此可以知道,灯管内至少有几种颜色的光源() A.7种 B.5种 C.3种 D.1种 5.如图所示是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图,其中A处是________光,B处是

________光 6.“日晕”就是太阳周围出现一个七彩“光环”的现象,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________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________(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7.0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走进气象台,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是为了避免太阳光中的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更好的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太阳光.测量当日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结构应与______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相似 能力提升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 【教析分析】 教材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物理光学部分的首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的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教材内容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一是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是强调了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声现象和光现象两章的学习,已经初步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探究过程的体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和思考讨论的习惯,但对光现象的认知比较浮浅,学生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如何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时对仪器的使用和调整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教师要适时指导。 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 ?知道光具有能量。 2.过程与方法?探究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试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的探究。难点:光的色散的探究。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教学器材】三棱镜、光源、投影器、光屏、红、绿、蓝玻璃纸、红、绿、蓝蜡光纸、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什么是光的折射?为什么会“潭清疑水浅”? 2. 雨过天晴,一条美丽的弧光带悬挂在天空,十分壮观。彩虹是怎样产生的?二、讲授新课 (一)光的色散师:太阳光是白色的,是最单纯颜色,白色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而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猜想:太阳光可能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或课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比较各组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修正。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修正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各种色光的排列次序。 归纳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靛、蓝、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

星火教育顺德分公司新一城校区一对一教案 学科:物理任课老师:李老师授课时间:2014年7月1日(星期一)8:00-10:00姓名年级:初二教学课题光的色散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1)次课共(1)次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散现象;(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学 方法 讲练法 教学过程光的色散 1.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 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色散说明光是由各种光混合而成的。 色散原因: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光波折射率不同。在可见过范围内,红光速度大,频率最低,折射率最小;紫光速度最小,频率最高,折射率最大。频率越高折射率越大。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RGB) 颜料的三原色:红(品红)、黄、蓝(天蓝)(RYB) 记忆:“颜色(yellow)需要RMB购买的”。 色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区别: 红色能反射红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白光照在红色不透明物体上看到的是红色;白色反射各种颜色的光,几乎不吸收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几乎不反射光。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 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①热效应强;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 ②穿透能力强。 应用:加热物体;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烤制食品;取暖;诊断和理疗;遥控遥感技术(地球勘测、寻找水源) 2、紫外线:高温物体如太阳、弧光灯和其他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汞灯 气体放电如日光灯发出的光中也含有紫外线。 ①化学作用强,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紫外线的特征: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剂量大时能伤害人体; ③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 ④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帮助人体补钙; 应用:感光;杀菌;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健康;验钞;鉴别古字画;夏天常把粮食放到日光下晒,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死粮食里的虫卵,以利用长期保存; 3、雾灯:汽车雾灯用的是黄光,黄光的穿透能力也比较强,不用红光一是为了与汽 车刹车灯相区别,二是人眼对红光的敏感程度不如黄光、绿光,而绿光又是通行信号,所以雾灯的颜色最后选用了黄色。 例1:(2009?茂名市)光在自然界中能产 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所示就是其中 的一些。这些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的是__________,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_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__。(填代号) 例2:(2009?朝阳市)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______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_____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__________来辨别真伪。 【例题精讲】 1.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公开课教案

第四节光的色散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物理四章第四节(光的色散) 一、教学目标-+ -+ + +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2.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具:多媒体、手电筒、有颜色透明薄膜、颜料等。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 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简单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大)]。 [思考] 白光射到玻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想) [多媒体展现图片] 以下这些你见过吗? [思考]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 [引入] 同学们今天学完第四节光的色散(板书)就能完整回答这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 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 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2)没有黑光的存在,白颜料也不能由其他颜料调配出来。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早晨和傍晚的太阳为什么是红色的?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颜色的单色组成。如果射入人眼的光少了几种,我们感觉到的光的颜色就是由剩下的那几种光混合而成的颜色。地球的大气层厚达几十千米,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尘埃、小水滴以及各种气体分子,阳光穿过大气层时,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在碰到大气层中的尘埃和小水滴时容易被散射开,而红色、橙色光则不容易散射掉。太阳升起或落下时,太阳光斜射入大气层后再斜射到地面,太阳光中的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几乎都被散射掉了,所以看上去太阳光是红色的了。 5、光谱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红外线(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2)红外线的功能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③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④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7、紫外线(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2)紫外线的功能①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 D、照射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③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用来进行防伪,鉴别古画等。(3)紫外线的来源 ①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②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于太阳光,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 8、光的散射 (1)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光具有能量,就像水波能推翻渔船一样。 (2)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个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我们要多看书,早自习、做作业时都拿出来翻一翻。因为本章中记忆的知识非常多,多看几遍牢记于心,学习物理如果你理解了其中的奥妙,你读物理课本比读小说还有劲。 精品课件:

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 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2、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色上衣、红色裙子的演员身上后,观众看到的情况是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3、菜市场里,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红灯,其目的是 A.杀菌消毒B.防止蚊、蝇叮肉C.醒目,吸引顾客D.使肉看起来新鲜些 ()4、放电影的荧幕,常用较粗的白色布料制成,这是因为 A.它能吸收各种色光B.它能使光发生折射 C.它能反射各种色光且发生漫反射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6、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D.凸透镜成像 ()7、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夜视仪B.遥控器C.全自动感应水龙头D.验钞机 ()8、“红外制导”是人们模仿一些动物而研制成的,下面四种动物具有这一功能的是A.猫头鹰B.蝙蝠C.蚊子D.响尾蛇 ()9、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 B.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C.经常在太阳光下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D.适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10、下列选项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A.适量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 B.热谱图,检查人体健康 C.制成验钞机,使荧光物发光D.杀菌消毒 ()11、下列有关红外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一种可见光B.红外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 C.红外线不能被我们看见,所以它不能像可见光那样传递能量D.红外线在空气中很难被传递12、夏天,市场上出售一种“防紫外线遮阳伞”,购买的人很多,这是因为 A.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利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帮助人们吸收紫外线B.因为过多的红外线对人体有害,希望利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帮助人们防止红外线的辐射C.因为过多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希望利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帮助人们防止紫外线的辐射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5节 光的色散 环节1课前自学准备 导案 步骤1明确课表要求 步骤2课前自主学习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1) (2) 解析:本题属于观察探究,观察点是三棱镜和光屏,探究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

进 行 新 课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三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A 的颜色.(如图) 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重叠部分A 是白色的,即三原色光可以合成白光. 注意: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 【例2】(多媒体展示)在打开的彩色电视机的屏幕上点上几个小水滴,它们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解析:小水滴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这是解题的突破口. 答案:看小水滴的颜色是红、绿、蓝三色相间合成的,彩色电视机的画面色彩仅是这三色按不同比例混合而形成的.小水滴起到三棱镜的作用,能将这三种色光色散出来. 知识点3 看不见的光 1.光谱 白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 生:白光是复色光.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 生: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把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 板书: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 2.红外线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86~P87有关红外线的内容 . 红外线有哪些特性? 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红外线有哪些应用? 生1: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生2: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生3: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生4: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 备课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