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目录一、内容简述 (1)二、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种植情况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3)1.2 茶叶品种与特色 (4)1.3 茶叶产区分布 (5)2. 成品茶加工情况 (6)2.1 加工工艺与技术 (8)2.2 成品茶品牌与市场份额 (9)2.3 成品茶出口情况 (10)三、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问题 (11)1. 产业结构问题 (13)1.1 产业集中度低 (14)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15)1.3 缺乏高端品牌和产品创新力弱的问题并存 (16)2. 市场问题 (17)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深入剖析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之一,其成品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该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档将从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品牌建设、市场渠道等方面详细分析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不足等。

结合云南省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云南省成品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云南成品茶产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云南茶叶品质优良,资源丰富。

种植规模:云南茶叶种植规模较大,茶园面积广泛,茶叶产量稳步上升,为成品茶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产业结构:随着产业的发展,云南成品茶产业结构逐渐完善,涵盖了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类,且品质各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品牌建设:云南成品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普洱、滇红等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链整合:云南成品茶产业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茶品市场调研报告

茶品市场调研报告

茶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市场概况
1.1 市场规模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当前茶品市场规模庞大,年销售额超过XX亿元。

1.2 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茶品市场逐渐向特色化、精细化方向迈进,消费者
对于茶品的品质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二、市场分析
2.1 主要产品类型
茶品市场主要产品类型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其中绿茶受到消费者喜爱。

2.2 消费群体
消费群体主要以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更注重茶品的时尚和品质,中
老年人更追求茶的养生功效。

2.3 竞争格局
茶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知名品牌和外资品牌,各品牌纷纷
推出新品牌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市场前景
3.1 发展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茶品品质和口味要求提高,茶品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3.2 市场机会
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对于茶品的个性化需求增加,有待开发更多的茶品特色。

此外,线上销售也是一个发展趋势。

四、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茶品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激烈的竞争。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顺应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为茶品市场调研报告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茶叶是中国传统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叶的开发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科研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茶文化的日益受到重视,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首先,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素、茶多酚、茶氨酸等。

研究发现,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功效。

科研人员通过提取和纯化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茶叶保健品和药物。

例如国内一项研究发现,茶多酚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预防和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农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

科研人员通过对茶树的遗传育种研究,培育出了多个优质品种,如黄金桂、碧螺春等。

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特点,极大地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同时,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茶叶的栽培与养护技术,比如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并为茶园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食品工程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茶叶是我国特色食品之一,茶叶加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科研的重点之一、研究人员通过改进传统的炒青、揉捻等加工工艺,开发出了一系列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技术。

例如,利用超声波辅助炒青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此外,研究人员还研究和开发了茶叶的营养调理技术,利用茶叶加工废弃物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等有益物质,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工业,开发出了一系列茶叶食品,如茶叶饼干、茶叶巧克力等。

最后,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茶树生长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土壤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科研人员通过研究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肥力调控技术,提高了茶园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黔南州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一、引言黔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南部,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茶产业发展区域。

本文将对黔南州茶产业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黔南州茶产业现状分析1. 茶叶资源丰富黔南州拥有广泛的茶叶种植面积,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

这些茶叶种植在黔南州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茶叶品质优良由于黔南州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土壤肥沃,茶叶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黔南州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香气、鲜爽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闻名。

3. 茶叶加工技术有待提高尽管黔南州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但茶叶加工技术相对滞后。

目前,大部分茶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式,导致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4. 市场开发不足黔南州的茶叶市场开发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

这导致茶叶的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茶叶产业的潜力。

三、黔南州茶产业发展对策1. 提高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黔南州应加大对茶叶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可以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培训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并建立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以促进茶叶加工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2. 建立茶叶品牌黔南州的茶叶应该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形象,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茶叶品牌。

可以通过参加国内外的茶叶展览会、开展茶叶品鉴会等方式,提高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加强茶叶市场开发黔南州应积极开拓茶叶市场,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

可以与茶叶企业、茶叶经销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黔南州的茶叶产品。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渠道,开展茶叶电商和网络营销,拓宽茶叶的销售渠道。

4. 加强茶叶产业协会建设黔南州应建立茶叶产业协会,整合茶叶企业资源,加强茶叶产业的组织和管理。

茶叶产业协会可以组织茶叶企业参加行业展览、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茶叶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文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成县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县城。

文成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丰富的茶叶资源,使得茶产业成为了该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文成县茶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与此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文成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成县地处江南水乡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历史上就以“一方茶一世界”而闻名。

如今,文成县茶产业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全县的重要产业之一。

县内茶叶种植面积广阔,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形成了以土楼、罗源和达埔为重点的全县三个主要生态茶园,茶叶产业的产值占全县农林渔业总产值的70%以上。

文成县茶叶的知名度也逐渐提升,成为了全国乃至国际上的重要产区之一。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文成县茶叶加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传统手工技艺已逐渐变为机械化生产,茶叶加工品质和产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配套的茶叶品牌和产品深加工产业更是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已经极大地提升了文成县茶叶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文成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文成县茶产业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茶叶生产方式仍然主要以传统种植模式和粗放式管理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茶叶行业内缺乏统一的品牌市场开发和推广机制,导致了产品的差异化和高附加值利润的缺失。

茶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资源利用不充分和效率较低。

茶叶加工环节的技术与设备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于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成县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茶叶生产方式现代化。

引导茶叶企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科研力量,研发出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叶新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 建立茶叶品牌营销体系,提高文成县茶品牌影响力。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产品产业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茶叶的产业链非常长,涵盖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与众多行业相互关联。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茶叶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茶叶产业现状一、茶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茶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作为传统农产品之一,茶叶一直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

据统计,我国茶叶的总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茶叶出口额也一直保持着增长势头。

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茶叶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技术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使得茶叶品质和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茶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力度不断加强。

茶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和欢迎,成为了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

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占据优势。

由于我国茶叶的质量和种类众多,受到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欢迎,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一大亮点。

二、茶叶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尽管茶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茶叶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生产过剩的现象。

由于一些地区过于追求茶叶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导致了部分茶叶的品质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茶叶产业链不够完善。

虽然茶叶产业涉及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并不够紧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茶叶产业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支持。

虽然我国茶叶种类繁多,但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很强的知名度,来自其他国家的茶叶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茶叶产业面临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茶叶种植地区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了茶叶品质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健康隐患。

茶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一、提高茶叶品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解决茶叶产业存在的生产过剩和品质不佳的问题,需要改变以产量为主的发展模式,提高茶叶的品质。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岑溪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著名的茶叶产区。

岑溪市境内有大量野生古茶树资源,其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一、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1. 树龄长: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树龄普遍较长,有些甚至超过百年。

这些古茶树生长在湿润的山地和林地,因此茶叶品质较高。

2. 生长环境优越:岑溪市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是茶叶理想的生长环境。

野生古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非常优越,所产茶叶口感鲜爽,香气浓郁。

3. 品种多样:岑溪市野生古茶树的品种非常丰富,有不同的茶树种类,每种茶叶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4. 无污染: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野生古茶树没有接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因此茶叶是天然有机的,完全无污染。

二、野生古茶树开发利用现状1. 采摘方式落后:目前岑溪市的野生古茶树采摘方式比较落后,采摘工具简单,采摘方式传统,效率不高。

2. 加工工艺传统: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加工工艺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加工设备和技术支持,影响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3. 市场开发不足:目前野生古茶树茶叶的市场开发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相关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

4. 保护意识不强:由于野生古茶树资源分散分布在山区和林地中,当地居民对其保护意识不足,存在滥伐和破坏现象。

三、发展建议1. 采摘技术改进:引进现代化采摘技术和工具,提高采摘效率,保证茶叶的鲜度和品质。

2. 加工工艺升级: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工艺,提高茶叶加工的效率和品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古茶树茶叶品牌。

3. 市场开发推广:加大对野生古茶树茶叶市场开发的投入和力度,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加强保护管理:加强对野生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保护环境,遏制滥砍滥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语野生古茶树资源是岑溪市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思考

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思考

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思考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2. 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6)2.1 茶饮料 (8)2.1.1 茶饮料的发展历程 (9)2.1.2 茶饮料的分类 (11)2.1.3 茶饮料的主要成分 (11)2.2 茶提取物 (12)2.2.1 茶提取物的种类 (13)2.2.2 茶提取物的应用领域 (14)2.3 茶叶作为食品添加剂 (15)2.3.1 茶叶的添加方式 (16)2.3.2 茶叶的功能性成分 (18)2.4 茶具和茶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19)3. 茶叶对食品工业的主要影响 (20)3.1 提高食品营养价值 (21)3.2 改善食品口感风味 (23)3.3 增强食品功能性 (24)4. 未来发展趋势 (25)4.1 天然绿色食品的趋势 (26)4.2 茶饮料的多元化发展 (28)4.2.1 传统茶的现代化加工 (29)4.2.2 创新茶的研发 (30)4.3 茶提取物的科技研发 (32)4.4 茶文化与食品文化的融合 (33)5.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4)5.1 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36)5.2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37)5.3 法规与标准化的滞后 (39)5.4 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41)6. 结论与建议 (42)6.1 研究总结 (43)6.2 政策建议 (44)6.3 未来展望 (45)1. 内容概览历经数千年沉淀,不仅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亦是健康与自然的象征。

茶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远,其应用领域正从传统饮料拓展至各类食品、保健品乃至化妆品领域,体现了其在现代康复营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从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到创新性的健康理念,茶叶已在食品工业中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应用潜能:传统的茶饮料仍占主导地位,但市面上已有添加茶叶提取物的杂粮饼干、含茶元素的冰淇淋、甚至前沿的茶基燃料(Tea Base fuel)等创新产品。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策2023-11-06•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茶产业市场及消费趋势•茶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目录•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茶产业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结论与展望01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茶产业概述中国拥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但品种结构不够优化,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尚需加强。

茶树品种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品牌建设茶叶生产存在小规模、分散化的现象,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茶叶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

茶叶品牌建设尚需加强,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茶产业规模与产量产业规模中国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效益有待提高。

茶叶产量中国茶叶产量逐年增长,但品质和效益有待提升。

茶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产业结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技支撑。

技术创新茶叶市场开拓能力有限,销售渠道不够多元化。

市场开拓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02茶产业市场及消费趋势茶叶消费群体分析年轻化趋势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茶叶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80后、90后成为茶叶消费的主力军。

女性消费者增加随着对茶叶健康功能的认知加深,女性消费者比例逐渐增加。

高端化趋势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品牌的要求提高,更注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线上茶叶消费市场增长迅速,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购买茶叶。

线上消费增长消费者更注重健康消费,对有机、绿色、健康的茶叶更加青睐。

健康消费理念消费者对茶叶的口感、香气、包装等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需求茶叶消费市场趋势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价格也呈现出品质化趋势,优质茶叶价格逐年上涨。

品质决定价格茶叶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春茶上市时价格普遍较高,其他季节则相对较低。

季节性波动不同地区的茶叶价格也存在差异,例如产茶区的茶叶价格相对较低,而城市中心的茶叶价格则较高。

区域性差异010203茶叶价格走势分析03茶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茶产业技术瓶颈分析加工技术瓶颈01当前茶产业在加工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工过程繁琐、耗时且效率不高,加工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乡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乡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乡村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乡村茶产业是指在乡村地区进行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产业。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乡村茶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呈现出许多发展的机遇和趋势。

一、乡村茶产业发展现状1. 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乡村茶产业的发展使得茶叶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茶叶种植行业中。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茶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并且乡村地区成为茶叶产业的主要基地,茶叶产量也逐年增加。

2. 茶叶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乡村茶产业的加工水平逐渐提高。

传统的手工采摘、炒制等工艺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使得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提升。

3. 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有机茶、绿色茶、纯天然茶的需求逐渐增加。

乡村茶产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茶叶。

4. 茶叶销售渠道多样化:乡村茶产业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面等多种渠道进行茶叶销售,并且拓展到了国际市场。

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购买茶叶,也可以到实体店面进行体验和选购。

5. 乡村茶产业拓展茶旅融合:乡村茶产业正逐渐与旅游业融合,茶园成为了旅游景点和休闲度假地。

茶农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茶叶采摘、品鉴等活动,提供茶文化体验和茶叶产品销售,为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新的机遇。

二、乡村茶产业发展趋势1. 优化产业结构:乡村茶产业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有机茶、绿色茶等高品质茶叶的培育和推广。

同时,将研发利用茶叶资源开发茶饮品、茶食品等茶叶加工产品,丰富茶产业的内涵。

2. 推动科技创新:乡村茶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通过对目前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夏秋茶的发展对策,如研究新工艺、开发夏秋茶新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加强品牌建设、推行机械化采摘,增强政策扶持力度等,旨在为今后夏秋茶发展提供思路,推动茶产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夏秋茶;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对策俗话说:“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

众所周知,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优的季节茶,其滋味浓醇鲜爽,香气高雅而持久。

而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从而造成夏秋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等含量偏低,制成的绿茶苦涩味重,口感稍差,清香缺乏,品质远远不及春茶。

夏秋季节芽叶分化期短,易老化,病害多,加之茶青采摘、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程度低,技术简单、产量低、成本高,制成的茶香味淡薄而苦涩味重,销价不高,加之销售渠道也不畅通,多数夏秋茶生产基本无利可图。

因此,夏秋茶鲜叶少采甚至不采,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

按照茶树一年萌发4轮新梢的生长规律,夏秋茶产量要占全年总产量的60%以上[3],若能很好地利用夏秋茶资源,对于提高茶叶生产整体效益、有效增加茶农收入、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1 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1 夏秋茶品质现状绿茶滋味的构成成分主要包括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黄酮类)、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咖啡碱、可溶性糖、有机酸等。

许多研究发现茶多酚、氨基酸与茶汤的苦涩味级别之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曲线关系,即随着茶多酚含量的升高,茶汤的苦涩味级别提高;而随着氨基酸含量的升高,茶汤苦涩味级别降低,而且茶多酚和氨基酸之间相互不协调的程度越大,苦涩味就越重,故常用氨基酸与茶多酚含量的比值(即酚氨比)来分析绿茶的滋味品质[5]。

一般绿茶类与青茶类春茶品质最优.秋茶次之,夏茶最差;红茶类春茶的鲜爽度比夏秋茶好,但其汤色的红艳度、滋味、香气的浓强度不及夏秋茶[6]。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节中国茶行业现状一、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各地茶叶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

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

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三、乱与弱的具体表现中国茶叶之所以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在于缺乏“品牌”。

我国虽然名茶林立,但这些辉煌却并没有造就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茶叶品牌。

而要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更远不只是加一个“牌子”而已。

突出表现在:1、名茶多,缺品牌。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名气很响亮,售价也很高,“茶王”的拍卖价远远高过黄金,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则很难分辨茶叶品牌,极少数消费者买茶叶时指定品牌。

2、厂家多,品牌少。

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品牌;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只有近千个茶叶有注册商标,根本谈不上品牌。

3、有资源、缺整合。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位、市场维护都要提前进行规划。

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浪费。

2024年茶业行业工作计划

2024年茶业行业工作计划

增加市场推广活动,如广告投放、促销活动等
拓展线下销售渠道,如专卖店、超市等
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
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
加强品牌管理,确保品牌质量和服务水平
开展品牌活动,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和联系
制定品牌战略,明确品牌定位和目标市场
加强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化品牌营销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
茶旅融合项目评估:对茶旅融合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茶旅融合项目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茶旅融合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项目实施效果。
资源保障与支持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政策支持:茶业行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
资金投入:政府对茶业行业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融资渠道:茶业行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汇报人:XX
2024年茶业行业工作计划
目录
01
茶业行业现状分析
02
2024年工作计划目标
03
具体实施措施
04
资源保障与支持
05
监测评估与调整
茶业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需求分析
竞争格局:茶业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价格战、品质战等竞争手段层出不穷
市场细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存在差异
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的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行业指导
加强与下游销售渠道的合作,提高产品销售效率
监测评估与调整
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监测
监测内容: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进度、质量等
添加标题
监测方法:定期检查、汇报、评估等
添加标题
监测频率:每周、每月、每季度等
添加标题
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文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文成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成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文成县茶叶产业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以其纤细的叶片、鲜爽的香气而备受青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文成县茶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解决。

本文将从文成县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文成县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文成县茶产业现状1.资源丰富、品种多样文成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茶叶生长,因此茶叶资源十分丰富。

文成县主要茶叶品种有铁观音、千两、烏龍等传统名茶,以及金骏眉、白毫银针等新兴名茶品种。

各种茶叶都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2.产业基础扎实文成县茶叶产业起源于唐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体系。

目前,文成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年产茶叶量达到4万吨。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文成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3.市场需求旺盛1.品牌知名度不高尽管文成县茶叶品种多样、质量优良,但是由于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的不足,导致其知名度不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文成县茶叶很难与其他知名茶叶品牌形成竞争力。

2.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文成县茶产业主要以散茶和初级加工品为主,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的种植和加工方式导致文成县茶叶产能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也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

1.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通过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提升文成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可以利用互联网、展会、推介会等方式,积极推广茶叶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2.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文成茶叶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茶叶产业向深加工和精细化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中国,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的种质资源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及如何在茶叶产业中更好地利用种质资源。

一、茶叶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种质资源是指包括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在内的所有生物资源。

在中国,茶叶种质资源很丰富,主要分为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三类。

其中,良种是指经过良种选育和繁殖而得到的优良茶树种,主要用于茶园种植;中间型种是指在野生茶树上通过观察和选育得到的,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茶树种;野生种则是指在大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原生态茶树。

目前,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良种筛选:通过观察和分析茶树的生长特点和叶片、花、果等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筛选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茶树种。

2. 中间型种鉴定: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中间型种。

3. 野生种保护和开发:通过对野生茶树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和保护珍稀野生茶树种,同时也发掘和利用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

4. 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在茶叶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利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

二、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高品质茶叶的选育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防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因此,茶叶的品质对于客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良种及野生种与其他茶树品种的交配、筛选、繁殖和推广,才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高品质茶叶。

以龙井茶为例,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名品之一,它是根据茶叶的生长环境、品种和加工工艺而得到的。

在龙井茶的选育过程中,需要筛选出适合生长在西湖地区的良种茶树,通过精细加工而得到龙井茶。

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全球茶叶市场的领先者。

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物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茶产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分析当前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茶产业现状1. 国内茶产业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茶叶品种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目前,中国茶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茶叶产区通过种植、加工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在产业化水平方面,中国茶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茶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提高,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的应用使茶叶加工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对茶叶品质的控制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茶叶包装、品牌建设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知名茶企逐渐崭露头角。

2. 国际茶产业现状茶叶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饮料之一,国内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支撑和影响。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日趋庞大,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全球各地的茶叶生产和消费都有不同的特点。

亚洲是全球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占据着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

除了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也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国家。

非洲地区则以肯尼亚、马拉维等国家的茶叶出口规模庞大而闻名。

欧洲和美洲地区的茶叶消费规模也逐年增加,人们对于高端茶叶和功能茶的需求不断增长。

国际市场上的茶叶竞争日益激烈,茶叶品质和商业化运作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一些茶叶生产和消费国家通过提高茶叶品质、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赢得了市场份额。

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是茶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茶产业发展趋势1. 消费升级和多元化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茶文化旅游与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茶文化旅游与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茶文化旅游与资源开发利用探析茶文化源远流长,以茶为载体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旅游业的一大特色。

随着茶文化的兴盛和发展,茶园、茶山、茶乡等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茶文化旅游及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析,探讨茶文化旅游的意义、现状和挑战,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法和可行性。

一、茶文化旅游的意义1. 传承和弘扬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茶文化旅游可以通过茶园、茶农、茶楼等实体载体,向游客传递茶文化的精髓,激发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实现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茶文化旅游为茶产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茶乡的旅游开发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茶叶和茶艺用品的销售。

茶文化旅游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增进文化交流和认知茶文化旅游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通过体验和学习茶文化,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茶文化旅游也促进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互鉴和友好交往。

1. 现状目前,茶文化旅游在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茶园旅游、茶文化体验、茶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

一些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如杭州西湖龙井村、福建武夷山、四川西昌攀枝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 挑战茶文化旅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茶园和茶山的开发利用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茶园管理和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1. 突出文化特色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充分挖掘和突出茶文化的传统特色。

可以通过建设茶文化主题公园、茶田画廊等项目,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吸引游客的兴趣。

2. 加强产品创新在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可以注重品味创新和服务创新。

开发茶文化体验项目、特色茶文化商品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综合收益。

《茶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茶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茶食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关键词茶食品;概念;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习俗发源于中国,传播于世界,茶叶具有保健功能已经广为人知。

但是由于嗜好不同,有的人不喜欢饮茶,却又期望能够利用茶叶的保健功能,因此茶食品应运而生。

1茶食品的概念茶食品如果理解为含茶食品,则自元代以来我国就已有了含茶的食品。

元代有一种“玉蘑茶”,用紫笋茶和炒米混合后磨成粉,调拌食用;还有“枸杞茶”,用枸杞和雀舌茶碾成细末后,拌以酥油,用温酒调食。

紫笋茶和雀舌茶都是我国古代名优茶,元代人将其加工成含茶的食品。

如果理解为茶叶食品,则非常宽泛。

自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以来,茶叶就一直供作药用、食用、饮用。

掺茶作食物作饮料是茶食品,用于佐茶的一切供馔食品是茶食品,不用于佐茶而用茶制作的其他糕点和糖果类也是茶食品。

与其如此宽泛,不如把茶食品专指将固态茶叶进行深加工处理、掺以其他原料、烹制而成的含茶食品,如茶菜、茶主食、茶零食、含茶饮料等。

茶菜是将茶叶作为主料或辅料烹调制成。

茶菜中茶的味道与菜的本味相辅相成,色泽鲜艳能增进食欲,还可降火、利尿、提神、去腻,具有增加营养、促进消化、防治疾病等功效。

我国台湾省有清新可口的茶元宝、色鲜味美的祁门红茶鸡丁、别具风味的东方美人茶酒、茶香四溢的碧螺春茶比萨、清新美观的香茶沙拉、营养爽口的冻顶乌龙茶豆腐。

我国江浙地区采用西湖龙井茶制成“西湖龙井虾仁”,用碧螺春茶制成的“碧螺春虾仁”等,都别具一番风味。

茶主食是在原有主食的基础上加入茶的成分再加工而成。

主要有茶饭、茶粥、茶面条、茶面包、茶饺子等。

茶饭、茶粥的做法是用水冲泡茶叶得到茶汤,再用茶汤来煮饭、煮粥。

茶面包是取茶叶泡成的浓茶水和面,发酵制成面包。

茶饺子是在肉馅内掺入乌龙茶包制而成。

这些茶主食清香爽口,倍受欢迎。

茶零食是把茶与其他食材融合在一起,制成茶瓜子、茶糖果、茶果冻、茶冰淇淋、茶果脯、茶巧克力等。

零食向来深受欢迎,尤其是女孩子,但是有些人担心吃零食有引发糖尿病、肥胖、龋齿的潜在危险,因此希望有一种健康的零食。

茶叶行业的分析

茶叶行业的分析

茶叶行业的分析1 引言1.1 茶叶行业的背景及现状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茶叶的生产、加工和消费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当前,茶叶行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壮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但也面临着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茶叶行业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行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为茶叶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本研究对于优化茶叶产业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促进茶叶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文章结构概述本文从茶叶行业的发展历程、市场分析、产业链分析、存在问题与挑战、发展策略与建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茶叶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旨在为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以下是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1.茶叶行业的发展历程:回顾茶叶行业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革。

2.茶叶行业市场分析:对茶叶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及竞争态势进行详细分析。

3.茶叶产业链分析:从种植、加工、销售与流通、消费与市场拓展等方面剖析茶叶产业链的现状。

4.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当前茶叶行业面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5.茶叶行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提出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创新商业模式等发展策略。

6.茶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绿色、健康理念普及、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以及国际市场拓展等行业发展趋势。

7.结论:总结全文,提出茶叶行业分析的意义、发展前景及建议。

本文旨在为茶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茶叶行业的发展历程2.1 古代茶叶的发展茶叶,作为我国的国饮,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氏时期,茶叶便已被发现并开始利用。

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繁荣发展,茶叶逐渐成为民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2001年世界茶叶产量达302.2万吨,出口总量达138.86万吨。

随着各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的持续增长,茶叶产供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茶叶生产效益不断下降。

为促进茶叶消费,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茶树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特别是在茶深加工、综合利用及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更是蓬勃发展,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1、新型茶制品(1)高γ-氨基丁酸茶高γ-氨基丁酸茶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必须达到150 mg/kg以上,高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低人体血压的功效。

因此高γ-氨基丁酸茶(商品名GABA)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正在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等系列产品。

该茶卖价比一般同级绿茶高1倍。

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也开始研究提高CTC红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我国也研制出高γ-氨基丁酸炒青绿茶。

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a.改变加工技术鲜叶先经氮气处理,然后用半发酵茶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b.用红外线照射加温处理茶鲜叶50分钟,可使其γ-氨基丁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c.用0.1-0.2mol/L的谷氨酸钠溶液处理茶鲜叶3小时,可使鲜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高近1倍。

d.以上两种方法结合,鲜叶中的γ-氨基丁酸可提高75%。

据此,日本提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谷氨酸钠溶液处理鲜叶→搅拌、红外线加温→蒸热→粗揉→揉捻→中揉→干燥。

经该工艺加工的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较正常工艺加工的茶叶高1.7-2.7倍。

e.鲜叶先用微波处理(0.3-0.6kW处理10-20分钟),再加工成成茶。

实验表明,以0.3-0.4kW 微波照射20分钟的效果为最佳。

f.嫌气和好气条件轮流处理鲜叶,在10ºC温度下,先嫌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然后好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如此交替进行,处理5次。

(2)低咖啡因茶低咖啡因茶是一种适于神经衰弱者、孕妇、老人、儿童等特定人群饮用的茶类,它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将茶叶中所含的大部分咖啡因脱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他的有效成分和风味,以满足上述特定饮茶人群的消费需求,使他们既能享受到饮茶的风趣,又尽可能减少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而对睡眠和心脏跳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低咖啡因茶在欧、美市场上销售已较流行,均为低咖啡因红茶,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进行加工,而低咖啡因绿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尚未正式面市。

据报道,意大利茶叶市场上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30%左右(约4000吨),加拿大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到茶叶总销量的4%,约为500余吨。

德国的Halssen和Lyon Gmbh公司是德国唯一拥有多项低咖啡因茶生产专利的公司,生产多种低咖啡因茶系列产品;Plantextract饮料公司也生产低咖啡因茶。

日本也于近年开发了低咖啡因绿茶产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经研究获得低咖啡因绿茶的加工技术,研制成功应用热水浸渍原理的茶叶咖啡因脱除机,茶叶中咖啡因脱除率为70%,其他有效成分则可保留90%以上。

低咖啡因茶对妇女、儿童以及咖啡因过敏者是有益的,因而市场前景看好。

(3)有机茶有机农业始于17世纪,德国是开展有机农业最早的国家。

有机茶出现于1983年,斯里兰卡是世界上开发有机茶最早的国家。

目前,世界有机茶的生产量约为8100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0.27%,其中65%-70%是红茶,其次是绿茶,少量乌龙茶。

有机茶的世界销量为6000-6500吨,仅占茶叶总销售量的0.5%,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和日本。

中国2000年有机茶产量约4000吨,2001年4500吨,出口2800吨,内销约1700吨。

内销市场主要在北京、其次在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

2、茶叶深加工产品(1)茶饮料美国于1972年率先开发出茶饮料(冰茶iced tea)。

冰茶是一种调味茶,以茶为基质,再调以糖、酸、风味物质等配制而成。

冰茶与过去的汽水和果汁饮料不同,它是天然类型产品,并具有清新感、口感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

因此,美国的饮料行业把冰茶划入“新时代饮料”这个范畴。

近十年来,冰茶在美国发展较快,1997年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饮料市场的2.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

日本伊藤园1981年以中国福建乌龙茶为原料试制罐装乌龙茶,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研制纯茶饮料的国家。

随后,茶饮料市场迅速发展。

1985年仅有2.4%,1990年也不过13%的市场份额,2001年茶类饮料的总消费量为475万立升,占清凉饮料总体的30.2%的市场份额,在这15年间增长了10倍,而近10年间增长了3倍,已成为饮料领域的龙头。

另外茶类饮料在不含糖的无糖饮料领域中占25.5%,仅此一项就大大超过了比大量用糖的乳性饮料的20.4%,含可乐的碳酸饮料的17.2%和果实饮料的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1996年西欧茶饮料的消费量达150t,比1992年增长2倍。

茶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从1991年的0.7%提高到1997年的10.7%。

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

我国茶饮料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但由于当时受国外可乐型饮料冲击,茶饮料在市场昙花一现。

1995年,旭日升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

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

全国现有10余家企业生产茶饮料,1997年全国茶饮料不足20万t,2000年茶饮料185万t,2001年为约300万t。

2000年国内茶饮料消费量居瓶装水(554t)和碳酸饮料(420t)之后,列第三位。

当前茶饮料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避免茶汤沉淀的生成;二是香气的保持及增香。

(2)速溶茶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1943年获得发明专利。

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

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

目前上述三国已成为世界速溶茶生产大国,1997年其速溶茶的产量为4891t。

速溶茶加工工艺有热提取和冷提取两种方法,热提取香气低,冷提取滋味淡。

20世纪80年代以后,膜分离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渐应用于速溶茶的制备,使速溶茶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改善。

但迄今为止,速溶茶主要作为茶饮料的原料,速溶茶消费远不如速溶咖啡普及。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速溶茶,目前全国速溶茶产量约为100t。

(3)超细微茶粉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绿茶研磨成末茶应用于茶道和食品,制成茶豆腐、茶面包、茶酒以及其他茶叶食品,其后又应用于冰淇淋、糖果等食品中。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超细微茶粉,其种类有绿茶粉、红茶粉、乌龙茶粉等,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绿茶粉,其关键加工技术为:一是对鲜叶原料采用保绿手段,即在鲜叶中添加保绿剂或使用蒸青方式杀青,加工成色泽绿翠的干毛茶;二是使用超细微茶粉技术,将茶叶粉碎成300目以下(约60μm)的微细粉末,并保持茶叶原有色泽。

超微粉茶因为粒度很细,添加于食品中,吃在口中不会有任何粒度的感觉,故可使食品中既富含茶叶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又使原来舍弃的纤维素等得以利用,同时还赋予了食品天然绿色,等于添加了绿色色素,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茶叶食品。

(4)鲜茶汁国内1985年开始研制鲜茶汁,分为红茶鲜茶汁、绿茶鲜茶汁和乌龙茶鲜茶汁,其提取工艺如下:红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自然萎凋(18-20小时)→锤击粉碎机粉碎→发酵(约30分钟)→螺旋压榨(压强:1t/cm2)。

绿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摊放(18-20小时)→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乌龙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5)茶酒茶酒是一种含低度酒的碳酸饮料(一般不超过5%的酒基)。

用干茶提取液,加入增甜剂、增酸剂和酒基直接配制,或者在茶叶提取液中加入酒母,进行发酵处理,产生酒香后,滤去沉淀物,再按配方加入其它的配料。

成品具有酒味芬芳甘冽的香槟风味,一般酒度在2-5度,含糖8-9度,酸度在0.2-0.8度之间,要求具有酒质,色泽明亮,香味明显,甜酸适中,酒体协调,杀口感强等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产研制的茶酒甚多。

国外以日本众多,仅静冈县茶叶试验场便研制出红茶酒、乌龙茶酒、花茶酒和绿茶酒等品种。

此系列茶酒,香甜可口,风味独特,酒度较低,又是天然植物的发酵酒,所以投放市场后深受老人、妇女的欢迎。

英美等国家主要开发应用配制酒,例如滋补茶酒混饮、果味茶酒、茶酒冷混饮、朗姆茶酒热混饮、白兰地茶酒混饮。

酒度高低不一,各具风格,特别是具有茶酒共同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

1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

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

随着提取技术的进步,茶多酚含量可达80%以上,制率在1.5%左右。

茶多酚向医药拓展。

成为商品的茶多酚制品有:(1)茶色素心脑健,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2)维多酚,作抗氧化保鲜用;(3)亿福林心脑健胶囊,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及冠心病。

“八五期间”,提出了用一分茶叶原料同时制备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生产的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60%,得率6.0%;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1.5%,通过脱色、结晶处理,纯度达到99.0%。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

采用酶技术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

茶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动脉硬化,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因此,茶多糖可用于对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

茶多糖含量随茶叶原料的老化而增加,乌龙茶中多糖含量为2.63%±0.27%,约是红茶的3.1倍和绿茶的1.7倍。

茶多糖提取工艺流程:茶叶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减压浓缩→沉淀→离心→干燥→纯化3.茶树综合利用产品(1)茶籽的综合利用* 茶籽榨油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

茶籽制油的工艺流程是:清理、脱壳、蒸炒、入榨、毛油压滤、饼粕浸出、毛油精炼,最后获得精炼油。

茶籽制油工艺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茶籽原料含水分≤15%;茶籽仁壳比(干重)为65∶35;茶籽入榨水分:2%-3%;茶籽入榨温度:110-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