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1. 引言1.1 茶叶产业的重要性茶叶产业作为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意义。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茶叶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饮品,还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
茶叶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茶叶产业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项目之一,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发展茶叶产业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茶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深入研究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2 茶叶产业现状分析茶叶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据统计,中国茶叶年产量已居全球第一,茶叶产值占世界茶叶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茶叶品种多样,品质优良。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不仅有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有新型茶叶品种不断推出;二是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茶叶基地建设不断加快,茶叶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三是茶叶出口量逐年增加。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成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
茶叶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茶叶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3 研究目的茶叶产业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茶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为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探讨茶叶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对茶叶的偏好和需求变化,从而指导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市场定位。
通过对茶叶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为茶叶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提供参考。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目前,我国茶叶产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茶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茶叶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茶叶园面积已达1800万亩,茶叶产量超过200万吨。
中国茶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2. 品质和品牌不断提升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
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营销手段,逐渐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品牌知名度,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二、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1.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
大量的茶叶生产企业将产品定位在低端市场,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导致了茶叶市场的混乱和价格战的频发。
2. 技术创新不足我国茶叶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茶企只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水平上,对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还比较少,这导致了产品品质的提升速度较慢。
3. 品牌建设滞后中国茶叶产业的品牌建设相比于国外茶叶产业来说还比较滞后,很多茶企的品牌知名度较低,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2. 加强科技创新茶叶企业应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推进茶叶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3.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茶叶产业应该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通过协会平台分享行业信息、促进行业合作、制定行业标准,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拓展国际市场茶叶企业应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出口比例,借助国际市场的机遇和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5. 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茶叶产业可以通过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茶旅产业,打造茶园景区和茶文化体验,增加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茶产业的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茶叶的消费量在目前看来仅次于水,饮茶之风盛行。
并且随着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的消费领域在不断扩大,消费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目前种植茶叶的国家,已经达到60多个,种植面积也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茶产量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世界上,欧美国家以红茶为主,而亚洲国家则更青睐于绿茶,世界上仍以红茶为主,占到世界总产量的75%,但是绿茶的消费增长却快于红茶。
就国际贸易这方面来讲,茶叶的贸易量每年达到140万吨,占到总产量的44%,其中以红茶的贸易量为主,约占到总贸易量的75%。
(二)我国茶产业的发展机遇就世界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茶产业有很好的发展机遇。
世界绿茶消费量的不断上涨、世界对茶文化的重视以及国际医学界对绿茶的高度评价都对我国绿茶的产量和出口量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人们饮茶风的盛行,也将对我国的茶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我国本来就是产茶大国,20多个产茶省,同时拥有8 000万的茶农,并且拥有国内仅有的茶种,如乌龙茶、黑茶、花茶、普洱茶等,这些都为我国茶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我国茶产业面临的挑战中国茶产业的确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茶叶的集约化程度低并且规模比较小,即缺乏茶叶深加工企业的存在,因此茶业面临着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各方面的挑战。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茶产业并没有占到很大份额,仍然以内需为主,因此说提高茶叶的质量与卫生安全,开拓国外市场是目前中国茶产业面临的又一挑战。
除此之外,国内茶还存在着通过包装等外表来实施涨价等经营习惯,与此同时还会出现统一包装出现不同价格的现象。
这些品牌炒作都将成为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阻碍,要想顺利地发展,必须解决好这些阻碍带来的挑战,采取更好的应对措施。
再者,目前是电子商务的时代,茶企业的电子商务覆盖率需要进一步地提升。
国内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建议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品牌影响力不足
1. 加强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 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调整茶叶出口策略。3. 加强与国际茶叶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
10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1. 加大政府对茶产业的投入,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2. 制定有利于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政策等。3. 建立健全茶产业发展机制,推动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
销售渠道单一
主要依赖传统销售渠道,线上销售占比低
1. 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2. 举办茶叶品鉴会、茶艺表演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3. 加强与旅游业的合作,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
4
茶文化普及不足
年轻一代对茶文化了解不足,缺乏传承
1. 在学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培养青少年对茶文化的兴趣。2. 举办茶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茶文化的认知度。3. 利用媒体和社交平台宣传茶文化,扩大茶文化影响力。
5
科技创新不足
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相对落后
1. 鼓励科研机构与茶叶企业合作,开展茶叶科技创新研究。2. 引进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和加工设备,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质量。3. 培养茶叶科技人才,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6
产业链不完整
茶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缺乏紧密合作
1. 加强茶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盟。2. 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3. 建立健全茶叶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完善茶叶产业链服务体系。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序号
问题
我国茶业面临这八大问题,传统茶行业要如何发展?
我国茶业面临这八大问题,传统茶行业要如何发展?我国茶园面积稳步扩大,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
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呢?1. 从生产与加工来看,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沿袭传统,创新乏力我国茶叶生产,一是生产规模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经营为主体的茶业经营体系与现代茶业的矛盾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存在,影响着我国茶业全球化和产业化。
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海外市场。
能否解决原料的小生产与产品市场的规模化这一矛盾是制约茶叶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我国茶叶加工工艺长期没有创新,沿袭传统,新产品创新滞后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
国内市场也是如此,茶企基本不懂消费者,更别提技术进步!2. 从流通与销售方式来看,传统而原始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是交易规模小;二是自产自销;三是产品同质化。
茶业全球化要求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来推动。
我国茶业现存的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存在,致使我国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销售。
3. 经营主体能力弱,难以实现向全球化经营转型全球经营,要求企业按全球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开展营销。
目前,我们茶叶出口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一是茶叶国际贸易人才少,现有人才难稳定;二是经营网络难搭建,全球经营及国际贸易成本高;三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难创新,同质竞争剧烈,效益低下;四是国际化服务难优质;五是传统的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体的管理与组织方式不适应全球化。
不过现阶段很多地方已经在尝试走出去了,中国的一路一带等等战略也提供了机遇。
可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劣势,茶行业的人才流动过大,这些都有待改变,茶企的眼界的高低以及眼光的长远决定着它的未来!4. 从茶业产业生态链来看,自身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传统的茶业服务体系表现为没有专门部门和企业从事茶业服务工作。
兼职服务多,专业化服务机构少。
服务活动多,有效服务少。
准政府协会多,企业化实体少,政府支持的少。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策2023-11-06•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茶产业市场及消费趋势•茶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目录•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茶产业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结论与展望01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茶产业概述中国拥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但品种结构不够优化,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尚需加强。
茶树品种茶叶生产茶叶加工品牌建设茶叶生产存在小规模、分散化的现象,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茶叶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高。
茶叶品牌建设尚需加强,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茶产业规模与产量产业规模中国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效益有待提高。
茶叶产量中国茶叶产量逐年增长,但品质和效益有待提升。
茶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产业结构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科技支撑。
技术创新茶叶市场开拓能力有限,销售渠道不够多元化。
市场开拓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茶叶产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02茶产业市场及消费趋势茶叶消费群体分析年轻化趋势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茶叶消费群体逐渐年轻化,80后、90后成为茶叶消费的主力军。
女性消费者增加随着对茶叶健康功能的认知加深,女性消费者比例逐渐增加。
高端化趋势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品牌的要求提高,更注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线上茶叶消费市场增长迅速,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购买茶叶。
线上消费增长消费者更注重健康消费,对有机、绿色、健康的茶叶更加青睐。
健康消费理念消费者对茶叶的口感、香气、包装等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多元化需求茶叶消费市场趋势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价格也呈现出品质化趋势,优质茶叶价格逐年上涨。
品质决定价格茶叶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春茶上市时价格普遍较高,其他季节则相对较低。
季节性波动不同地区的茶叶价格也存在差异,例如产茶区的茶叶价格相对较低,而城市中心的茶叶价格则较高。
区域性差异010203茶叶价格走势分析03茶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茶产业技术瓶颈分析加工技术瓶颈01当前茶产业在加工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加工过程繁琐、耗时且效率不高,加工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摘要】茶叶是中国国粹之一,茶叶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茶叶产业现状、市场需求、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分析,探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茶叶产业在我国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拓展市场。
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向高品质、特色化方向发展,提升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结合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培育茶叶新型经营主体等策略建议,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茶叶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市场需求,存在问题,未来展望,总结,建议,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茶叶的生产和消费量一直稳居世界前列,是中国农业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茶叶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茶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有效的对策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目标。
1.2 问题提出茶叶产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在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茶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问题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目前茶叶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质量不过关的茶叶,有的甚至掺杂了其他物质,让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
2. 产业发展不均衡。
在一些茶叶生产区,农民收入虽有所增加,但由于管理水平较低和技术滞后,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有明显提升。
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茶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悠久的历史。
茶产业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对茶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茶产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茶叶是世界第二大饮料,仅次于水。
全球茶叶的消费量近年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是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2. 产业链结构:茶产业链可以分为茶园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和茶叶饮品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形成了庞大的茶产业链。
3. 品牌建设:茶产业中的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知名茶叶品牌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 市场细分:茶叶市场细分越来越细化。
不同类型的茶叶,如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都有相应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群体。
同时,茶叶也逐渐走向高端化、个性化和定制化。
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1. 健康饮品的兴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茶叶作为一种天然饮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各种茶叶的保健功效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茶叶的消费市场将会继续扩大。
2. 产地认证和溯源体系的建设: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促使茶叶产业加强产地认证和溯源体系的建设。
通过建立可追溯的茶叶产业链,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并提升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3.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可以更加直接地进行交流和交易,茶叶的销售渠道将更加多元化。
4. 技术创新的推动:茶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如机械化采摘、智能化生产、生物技术种植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产量,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5.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有利于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和品牌形象。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茶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对于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消费市场也变得愈发繁荣。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茶叶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茶叶品质参差不齐、产能过剩、茶叶加工技术落后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民收入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
有必要对茶叶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不仅对茶叶产业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茶叶作为我国传统农产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茶叶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产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茶叶产业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增效,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茶叶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茶叶产业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发展茶叶产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茶叶产业在保护环境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生产过程中,茶叶种植和加工都对环境有要求,发展茶叶产业可以促进农业生态化和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茶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深入了解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探讨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寻找提升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节中国茶行业现状一、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各地茶叶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
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
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三、乱与弱的具体表现中国茶叶之所以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在于缺乏“品牌”。
我国虽然名茶林立,但这些辉煌却并没有造就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茶叶品牌。
而要让中国“名茶”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更远不只是加一个“牌子”而已。
突出表现在:1、名茶多,缺品牌。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名气很响亮,售价也很高,“茶王”的拍卖价远远高过黄金,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则很难分辨茶叶品牌,极少数消费者买茶叶时指定品牌。
2、厂家多,品牌少。
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品牌;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只有近千个茶叶有注册商标,根本谈不上品牌。
3、有资源、缺整合。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位、市场维护都要提前进行规划。
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浪费。
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被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茶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效益,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茶产业,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茶产业的发展现状1. 茶产业的生产情况茶叶的生长需要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因此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
此外,在四川、云南、湖南等地也有一定的茶叶种植面积。
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和制作工艺,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多种不同品种。
2. 茶产业的加工水平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工艺对于茶叶的品质和口感有着直接影响。
目前,中国茶叶的加工水平较高,采用的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此外,现代化的茶叶包装设备也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茶产业的流通渠道茶叶的流通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超市、饭店、茶叶专卖店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
在中国,茶文化十分丰富,茶叶的销售渠道也较为广泛,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有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
同时,茶叶的出口也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4. 茶产业的消费情况中国是茶叶的大消费国,并且茶叶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茶叶消费以绿茶为主,但近年来,乌龙茶、红茶和白茶等其他品种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品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天然的饮品,其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1. 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茶产业在加工工艺、品种改良、种植技术等方面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目前已经有一些茶叶企业开始尝试利用新的制作工艺来生产茶叶,如真空技术、冷冻技术等,以保留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此外,茶叶种植也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改良,以提高茶叶的控制品质。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茶叶是一种经典的中国传统产品,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茶叶的功能也在不断改变,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饮品,也是一种健康食品。
因此,今天全球各地重视茶叶种植和产业发展,中国也不例外。
在中国,茶叶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参与了改善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收入活动。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茶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可能放松质量管理,从而使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低端产品。
其次,技术水平低下。
目前的茶叶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加工不精细,导致茶叶产品在外观、口感和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异,加剧了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此外,茶叶加工设备落后。
茶叶加工企业大部分没有完善的设备,只有少数企业有较好的设备,缺乏尖端技术和现代化设备,不能满足市场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最后,产品推广不足。
目前,中国茶叶产业的品牌缺乏,很少有国际知名的品牌,且推广力度较小,缺乏足够的宣传推广,茶叶产品缺乏较高的知名度,从而无法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信任。
以上问题是中国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影响到了茶叶产品的质量、成本和销售,阻碍了茶叶行业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茶叶产业应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茶叶生产企业应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
茶叶产业应大力发展新技术,开发出现代化的加工设备,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和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加强产品推广。
茶叶行业应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全球及国内市场,积极发挥茶叶的文化价值,培养新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增加其市场份额。
总之,中国茶叶产业发展遇到一些难题,但是,只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中国茶叶产业终将走向发展,走向市场。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中国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茶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产量的稳步增长和质量的提升。
以下是对中国茶产业现状的简要分析。
首先,中国茶产业的产量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在过去几年里都有了显著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农民对茶叶产业的重视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目前,中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
其次,中国茶产业的茶叶品质有了较大的提升。
茶叶品质是衡量茶叶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注重茶叶品质的提升,采用现代化的耕作技术和加工手段,提高了茶叶的色泽、香气、口感等方面的品质。
这使得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大的竞争力。
再次,中国茶产业加强了茶叶品牌建设和营销。
茶叶品牌的建设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打造独特的茶叶品牌,提高了商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茶叶营销方式也在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逐渐被互联网等新兴渠道所取代。
通过电子商务等新媒体,茶叶企业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拓展销售网络。
最后,中国茶产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茶园管理和劳动力问题。
茶叶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茶农的年龄结构普遍偏高,追求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愿意从事茶叶种植的越来越少。
这导致茶叶生产中出现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其次,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各大茶叶企业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这就要求茶企必须具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体而言,中国茶产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茶叶产量逐年增长,品质得到了提升,茶叶品牌和营销发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尽管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随着技术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中国茶产业将在未来继续崭露头角,为中国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国,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唯一六大茶类生产体系完备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多年来,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日益繁荣,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发展现状(一)茶叶生产稳定发展。
近年来,全国茶园面积保持在4400多万亩,产量260多万吨,生产规模增长已趋于稳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茶叶产值也不断增长。
据我部农情调度,预计2019年全国干毛茶年产值突破2300亿元,同比增长12%左右。
(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我国是世界上茶叶产品品类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茶叶产品消费升级,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多样。
据我部农情调度,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产量占比分别为67.9%、10.7%、9.2%、10%,白茶、黄茶继续快速增长,产量增幅达40%和110%。
除了传统泡饮茶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也不断增加。
(三)国内消费逐年提高。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和茶文化推广的影响下,茶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我国茶叶内销量不断增加。
基于我国特有的茶文化和茶叶消费习惯,超过85%的茶叶产量主要在我国国内消费。
在我国的茶叶主要消费地区,茶叶消费量更高,如广东地区,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了2公斤/年。
同时,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用品等衍生品不断涌现。
(四)国际贸易保持稳定。
从茶叶出口贸易来看,2009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量基本稳定在30万吨左右。
据国际农产品贸易统计年鉴统计,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量37.7万吨,出口金额19.1亿美元。
从出口茶类结构来看,我国仍然以绿茶出口为主,其他茶类所占比例很低,与其他生产出口国形成了更加互补的贸易关系。
从茶叶进口贸易来看,尽管我国是茶叶主产国,但茶叶进口规模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进口量从2010年的1.35万吨增加到了2018年的3.8万吨,增长1.8倍,同期进口额从0.57亿美元增长到了2亿美元,增长2.5倍。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
中国茶产业现状分析一方面,中国茶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年产茶叶超过30亿公斤。
茶叶出口额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7.58亿美元,茶叶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此外,中国茶叶生产的品种丰富,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茶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茶叶生产和质量问题。
尽管中国茶叶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茶叶产量却不一定代表着质量。
一些茶园长期以来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品质,导致茶叶的口感和品质不尽如人意。
其次,茶叶市场营销不足。
虽然中国茶叶在国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营销手段和渠道的不足制约了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另外,茶叶加工技术有待提高。
虽然中国茶叶加工技术在一些传统茶叶品种上非常出色,但是在一些新型茶叶品种上仍然存在欠缺,制约了对市场需求的及时反应和创新。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茶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首先,要加强茶叶质量管理,提高茶叶品质和口感。
茶农应该意识到品质才是树立良好形象和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
其次,要加大茶叶市场推广力度,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参加国际茶叶展览、开展品牌推广和推动国内外茶文化交流等途径,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形象。
同时,要加强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茶叶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还可以加大茶叶企业合作力度,通过合作共赢,发挥各自优势,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总之,中国茶产业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市场推广和技术创新,才能够不断提升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使之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茶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一节中国茶行业现状一、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各地茶叶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
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二、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
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三、乱与弱的具体表现中国茶叶之所以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其根本在于缺乏“品牌”。
我国虽然名茶林立,但这些辉煌却并没有造就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世界级茶叶品牌。
而要让中国“名茶” 真正变为世界“品牌茶”,更远不只是加一个“牌子”而已。
突出表现在:1、名茶多,缺品牌。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名茶名气很响亮,售价也很高,“茶王”的拍卖价远远高过黄金,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则很难分辨茶叶品牌,极少数消费者买茶叶时指定品牌。
2、厂家多,品牌少。
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的12家省级公司中,只有4家有品牌;全国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只有近千个茶叶有注册商标,根本谈不上品牌。
3、有资源、缺整合。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资源利用、产品定位、市场维护都要提前进行规划。
资源过度分散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浪费。
茶叶产业的发展不足及创新路径 (3)
茶叶产业的发展不足及创新路径一、茶叶产业面临的挑战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茶叶产业仍面临着一些发展不足。
首先,茶叶品质不一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气候、土壤和栽培技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地区生产的茶叶品质差异很大,甚至在同一个农园中也存在品质差异。
这使得消费者很难选择到真正符合他们口味需求的优质茶叶。
其次,传统市场渠道狭窄也是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大部分农民依赖经纪人或批发商将茶叶销售给消费者,这导致中间环节多、利润被浪费,并且无法建立直接联系消费者的关系。
此外,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低价、假冒伪劣产品,破坏了市场秩序。
最后,缺乏品牌影响力也是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很多茶叶企业尚未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劣势明显。
缺少品牌影响力限制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二、创新路径:提升质量标准与产业链协同针对上述问题,茶叶产业需要通过采取创新路径来解决,并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
首先,为了解决茶叶品质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
政府应建立更严格的质量监管机制,促进有机茶栽培和生态设施改造,以优化生产环境,提高产品品质。
同时,应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茶叶种植、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都符合严格的标准要求。
其次,扩大市场渠道也是关键所在。
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并鼓励农民直接参与销售活动。
此外,电商平台应增强对茶叶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强审核和实名制管理,以消除低劣产品带来的市场混乱。
再次,培育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茶叶企业。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品牌形象和声誉。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推广中国茶文化,并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打造优质品牌形象,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推动中国茶叶行业成为全球茶叶市场的领导者。
三、茶叶产业创新路径可从多个方面展开除了上述创新路径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值得关注。
中国茶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
中国茶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前景中国茶的发展现状: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之一、中国茶文化悠久,茶叶在中国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价值。
然而,近年来,中国茶叶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1.挑战:(1)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茶叶品牌纷纷加大广告投入和营销力度,导致市场上茶叶品牌鱼龙混杂,消费者选择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2)茶叶质量问题:中国茶叶产量庞大,但其中品质上乘的茶叶相对较少。
茶叶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劣质产品,很多茶叶品牌往往以低价、低品质来追求销量,导致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质疑。
(3)传统茶文化的淡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发展,传统茶文化逐渐被年轻一代所忽视。
茶仪茶道的传承面临挑战,茶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被商业化、产品化所替代。
2.机遇:(1)健康饮品的兴起: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天然、低热量的饮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茶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这一趋势为茶叶市场提供了增长的机遇。
(2)提升品质的需求: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发苛刻,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茶企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提升。
通过优化茶园管理、加强茶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一些茶企成功地打造了一些高品质茶叶品牌,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高端市场的青睐。
(3)国际茶叶市场的开拓:中国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一些茶企纷纷拓展海外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也为茶叶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国茶的发展前景: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茶叶行业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借助地理优势:中国地域广大,各地茶叶的品种众多,每个地区的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如通过地方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宣传中国茶的地域特色,提升中国茶的品牌价值和行业竞争力。
(2)推动茶旅融合:中国茶叶产区多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将茶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品茗,推动茶旅产业的发展。
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茶产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全球茶叶市场的领先者。
茶叶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物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茶产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将分析当前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茶产业现状1. 国内茶产业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茶叶品种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目前,中国茶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湖南、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茶叶产区通过种植、加工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在产业化水平方面,中国茶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茶叶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提高,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现代茶叶加工技术的应用使茶叶加工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对茶叶品质的控制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茶叶包装、品牌建设和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知名茶企逐渐崭露头角。
2. 国际茶产业现状茶叶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饮料之一,国内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的支撑和影响。
目前,全球茶叶市场日趋庞大,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全球各地的茶叶生产和消费都有不同的特点。
亚洲是全球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占据着茶叶市场的主导地位。
除了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等国也是茶叶生产的重要国家。
非洲地区则以肯尼亚、马拉维等国家的茶叶出口规模庞大而闻名。
欧洲和美洲地区的茶叶消费规模也逐年增加,人们对于高端茶叶和功能茶的需求不断增长。
国际市场上的茶叶竞争日益激烈,茶叶品质和商业化运作能力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一些茶叶生产和消费国家通过提高茶叶品质、注重品牌建设和推广,赢得了市场份额。
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是茶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茶产业发展趋势1. 消费升级和多元化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
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
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
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
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
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2008年8月31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出台政策和制度保证电动汽车更好和更快发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产业制高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政策扶持阶段。
该阶段不仅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25个城市,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还为私人消费者制定了有关细则法规,为他们提供便利和优惠、细化了补助政策,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范围。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车船税法》第四条中规定,“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的车船可以减征或者免征车船税”。
面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国内使用多种手段扶持的同时,我国还日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之前与美国的交流已为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打下基础,2011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德期间,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共同主持了首轮中德政府磋商,双方就中德在替代动力、电动交通以及相关并网技术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此于2011年6月28日发表了《中德关于建立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德两国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科技、生产和市场方面各有优势,全面加强相关领域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中德电动汽车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交流合作的同时,我国应更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真正提升自主产品的技术水平,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
目前推广电动汽车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针对电动汽车的特殊性质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
1、北京市(1)摇号政策。
根据科委与北京市交通委的设计,新能源车将单独纳入一个摇号系统,也就是说新能源车不与其他机动车一起参加摇号,但购买车也需要通过摇号获得单独的指标。
另外,摇号系统中定义的新能源车是纯电动车,不包括油电混合或其他动力结构的车型。
新能源车“摇号”办法将与机动车数量调控政策一同出台,不单独发布。
私人购买纯电动小客车不需摇号,但需要向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申请指标。
不仅如此,单位和个人自提出纯电动小客车指标申请之日起,不可继续参加小客车摇号。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已申请小客车指标摇号且申请状态为“审核通过”、“审核中”的,和已取得小客车配置指标、更新指标且指标仍在有效期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请纯电动小客车指标。
(2)扶持性电价政策。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确定了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
其中,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
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
2、上海市按照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地方对私人购买纯电动车的补贴为每人6万元,上海市的补贴政策为4万元,加上市值约6万元的免费电动车牌照,据此上海消费者购买纯电动汽车最多可节省16万元。
3、广州市广州市新能源汽车补贴不退坡,即按照2013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标准,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进行1∶1的配套补贴。
根据国家规定,新能源汽车只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三类。
2013年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最新标准为3.5万元至6万元,乘用车以纯电行驶里程(R)为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R≥50每车补贴3.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80≤R<150每车3.5万元、150≤R<250每车5万元、R≥250每车6万元。
中央财政的补贴2014年较2013年下降5%。
如果广州按照1∶1进行配套补贴的话,且不退坡的话,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得11.7万元的补贴。
另外,在申请牌照方面,广州新能源汽车不限制,可以直接申领。
广州市财政将投入补贴资金20.26亿元推广新能源汽车,还可争取中央补贴资金9.66亿元。
4、深圳市深圳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财政补贴不退坡,继续按照国家标准1∶1配套补贴,3年不变。
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深圳一直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实现新能源汽车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全市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6958辆,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400亿元。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北汽和腾势两大经销商的市场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势头迅猛,以北汽为例,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资组建的国有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14日,其经营范围覆盖纯电动乘用车、混合动力汽车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同时还进行配套充电系统、电池更换系统等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该新能源汽车公司已掌握了国内领先的整车系统集成与匹配、整车控制系统、电驱动系统三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了三大主干业务,已开发出了C30DB、M30RB、C60FB、C70GB等多系列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及重混产品“陆霸”SUV,中混产品“勇士”军车,弱混产品BSG方案改装轿车等多款混合动力产品,以及EV-AT、DCM动力传动装置、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产品。
北汽新能源已制定出一个高中低、大中小比较完整的产品规划,目前正根据产品投放时间表进行有序的开发工作。
过去五年内北汽新能源完成了3款产品的研发,坚持发展纯电动汽车。
与富士康合作,旨在建设中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公司,公司已成立,并于2014年9月进行示范。
地理优势,售后服务有优势。
而另一大电动汽车经销商——腾势,是比亚迪和戴姆勒联手打造的第一款紧凑型纯电动车,戴姆勒公司提供整车结构以及底盘技术,而比亚迪汽车提供纯电动力系统,强强联合,产品性能、品牌均占有很大优势。
腾势是中国首个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品牌。
按照DENZA腾势的标准,建立了独立的生产线,制造标准继承戴姆勒公司的生产理念的同时,更拥有德国独有的制造工艺和国际化的供应商体系,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三、新能源汽车与普通燃油汽车对比分析(以腾势纯电动汽车为例)1、基本性能对比分析(1)速度。
腾势新型纯电动汽车最高车速可达150km/h,品牌电动汽车最高时速均可达到70km/h,略低于传统油气动力汽车。
在速度降低的同时减少污染和交通事故发生率,更适合用作城市内用车。
(2)续航。
腾势普通电动汽车满电力理论续航可达到200—300km,满足城市内用车需求,配合安装在道路边的充电桩可以实现更久的行驶时间和更长的实际行驶距离。
(3)加速度。
电动汽车另一个速度优点就是起步快,加速至最高速度用时明显降低。
(4)安全。
腾势是中国首个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品牌:按照DENZA腾势的标准,建立了独立的生产线,制造标准继承戴姆勒公司生产理念的同时,更拥有德国独有的制造工艺和国际化的供应商体系,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而在安全性方面我们得知,基于C-NCAP评分标准,DENZA腾势测试结果达到五星安全最高分。
(5)充电方式及时间。
挂壁式充电桩,可安装在私人车库,家中的停车位或公共停车场等诸多便利场所。
承诺将建立全国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在标准家庭插座上也可为DENZA腾势进行充电。
2、每100公里耗电与普通燃油汽车耗油的对比结果以百公里能耗对比来看,电动汽车每百公里需要消耗15度电,商用电每百公里13元,民用电每百公里仅6.24元,而汽油车以92号汽油为例每百公里需要消耗80元,燃料成本的对比结果显示电动汽车的能耗要小得多。
以DENZA 腾势电动车为例,每百公里电耗18.9kwh,电价为0.4883元/kwh,折合每百公里成本为9.23RMB,而普通燃油车没百公里油耗为10升,每升价格为7.7元,每百公里成本为77RMB,相比之下,腾势电动车的使用成本要低得多。
3、新能源汽车价格及保养优势(1)购车价格:中央和地方政策新能源补贴,北京市可享受优惠11.4万元。
补贴后腾势两个配置的价格分别为25.98万元与28.98万元。
(2)燃料消耗价格:普通汽车存在普遍的养车难问题之一就是价格较高的油费,而通过一下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电力行驶与汽油动力相比巨大的价格优势。
(3)保养成本:中国三大汽车经销集团为DENZA腾势电动汽车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独立的销售与服务网点,腾势还设立了11个服务中心以及24小时客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