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籍设计的未来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书籍设计的未来展望

摘要:书籍诞生至今已逾千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一直是人类汇集信息、传递知识的主要媒介。在被誉为“数字媒体时代”的今天,各种新兴媒体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已有的阅读习惯及方式,书籍设计的未来发展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书籍设计;纸质;书籍形态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3-0059-02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在1999年预言:伴随硬件、软件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将统领一切,在今后的10年里,音乐、照片甚至图书都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传播,纸质形式的东西将在10年内淘汰殆尽;而在国内,自2000年起就有专家学者指出大概在2010年网络将成为人类的第一大传媒,与此同时纸质书籍及印刷物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笔者认为纸质书籍在未来的信息传播媒介中仍将占有一席之地。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明确指出电子媒介与书籍相比的优势:“不管是流通速度、密度、还是量的大小,书籍和电子媒介都不能相提并论。”但他同时也认为电子媒介无法完全取代纸质书籍。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载体的选择也越来越宽泛,与其它新兴信息载体相比较,书籍有着信息存储量小、体积厚重、纸质易脏且不易保存等不足,但它同时具有可触摸、

有重量、有手感等特性,阅读纸质书籍产生的充满亲和力的使用感受是其他媒介难以替代的。

纸质书籍并不像是有关专家预测的那样,在2010年被其他媒介完全取代。书籍的发展进入到了平稳期,虽然不能与各种新媒体的发展速度相抗衡,但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稳定朝前发展的。书籍与电子出版物相比较,书籍在出版机构的数目以及种类上都远远超过电子出版物,但是书籍出版机构的增长速度以及书籍种类的增加速度都滞后于数字出版物。“正因为电子媒体的兴盛,纸才能够恢复它原本作为‘素材’所具有的魅力。”即使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不再局限于阅读书籍的今天,纸质书籍的特殊品位仍旧可以将书籍与新时代相连接,成为注入新时代特点的传统传播媒介。在书籍和数字媒体的交锋中,数字媒体甚至有转向纸质书籍的趋势,以纸质书籍这种媒介形态再现数字媒体的内容。在国内,获得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的书籍《不裁》,其书本内容大多来源于作者在互联网博客上公开发表过的文字,作者将发表于网络之上的文字整合集结,将通过网络数字化传递的信息内容通过油墨纸张以书本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部分数字媒体向书籍媒体的转换,就是纸质书籍将继续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明。

印刷技术的突破曾带来信息传播革命,加速了知识信息的传播速度。为了便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流通,“同一性(uniforming)、同步性(synchronization)随之成为一种全新的

观念。”书籍设计制作开始遵循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企图采用统一的尺寸大小、版式规格等内容来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共同的阅读心理和审美需求。书籍设计的规范化、统一化给书籍的生产制作、传播流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同时也为书籍设计带来一定无形的阻碍:书籍市场这种大规模的统一性造成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趋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书籍多样化发展的道路,自从现代印刷术产生以来,书籍的样态在上百年里并未发生过太大改变。

中国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曾谈到现代中国所设计制作的书基本为西方样式,而现代中国所推行的书籍装帧教育也是西式的,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吕先生所总结的:“传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生命力的宝藏......因此,汲取过去传统的养分,结合当代的审美和运用现代的技术,创作出让年轻人接受,使更多读者喜爱的书籍。”中国传统书籍的装订方式丰富多彩,每一种装订方式都是古人智慧火花的迸发。中国古代书籍发展历经千年在书籍基本功能要求上取得的突破与成绩,即使是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当代的中国书籍设计师去继承发展。

书籍这种将功能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的载体是需要根据书籍的具体内容而赋予其相适宜的外观的,书籍不只是以正方体或长方体这种外观形态呈现。西方印刷术诞生以来机器印刷制作的书籍大多在装帧方式和结构层次上遵循一定的固有模式,因此才

会导致近百年书籍形态并无太多变化——1454年由第一代金属活字版印制的《圣经》到2012年书店里出售的一本普通读物,它们在外观形态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人们熟知的书籍形态是前人在不断认识与探索中做出的创新,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而时代在变化,材料工艺不断丰富多样、生产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阅读审美也发生着变化,每个时代都有适合这个时代的新变化,因此书籍设计者们不必将旧时的创新奉为不可逾越的经典,画地为牢,不敢有所突破创新。在回顾书籍发展历史时可以看到前人在书籍形态上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这可以给当下的书籍设计师们提供这样一个启示:不拘于前法、创新突破是书籍设计进步的动力。求新求变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兴趣及关注点的导向,毫无创新的沿用将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唤起人们阅读的渴望。书籍形态的守旧与无趣会失去很多年轻读者的关注,这就是为什么有调查数据显示40岁以上的人是图书购买的主力军,而25岁以下的读者只占读者总数的4%左右。

书籍设计的未来发展必将打破人们所熟知并习以为常的六面体形态。材料与工艺的发展,为书籍实现“形神兼备”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设计师们也可以因此大胆创新书籍的外观形态。将原有的书籍形态陌生化之后才可能打破旧有观念创造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书籍设计作品。所以当人们发出:“这也是书吗?”的疑问时,

书籍设计也许又朝前迈进了一步。

在纸质书籍将被数字传播媒介替代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介上的信息转变成了铅字,通过纸质媒介传播开来,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质的媒介在相互碰撞的同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甚至还产生了交集。提到多媒体,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信息量巨大、汇集了各种视听元素通过动态等手段使信息传播更生动形象,阅读信息的过程也更轻松愉快且记忆深刻;而谈到纸质书籍,又总是让人联想到阅读时触摸纸张产生的真实感、亲和力以及随时随地可阅读的自由感;两种媒介各有优势,各有特点且又不能完全相互替代,能否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兼具两种不同媒介优势的新产品将提到未来书籍设计的议程上。早在几年前日本就发明了将电子仪器与纸质书籍相结合的新产品,这种不同媒介的合作使得印刷书籍可触摸纸张的阅读魅力与多媒体的视听动态等优势结合,互补共存。现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类似配合电子设备的新型书籍,这类书籍可以在阅读时同步发声,目前主要应用在外语辅导领域,这使人联想到未来书籍设计也许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技术手段,通过一些特定的工具,为翻阅纸质书籍增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综上所述,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的当下,有必要将书籍这种信息载体与现存的各种新兴媒介做一个客观的分析比较,找出书籍在这样一个信息传递多元化的社会存在意义和本质,以发展的眼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