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及策略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及策略研究报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及策略》
结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培根说的:“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

也正如萨穆尔,斯迈尔所说: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他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

因此,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发展心理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巧用评价激励机制五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原则
1、逐步递进的原则:从了解知识入手,增强其对学习方法和策略应用的意识,促进其坚持实施,继而形成习惯;
2、及时强化原则: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从点滴做起,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入手,配合适当的奖励与竞争机制,使其最终形成习惯;
3、系统性原则: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配合,共同参与干预方案的监督和实施
4、行动研究的原则:边实施,边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六、研究的思路、对象、阶段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
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实验班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研究,确定同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三)研究阶段
1、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5年6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8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研究计划。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13年9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结题。

(4)第四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课题成果鉴定、交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预设研究计划,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整理课
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工作;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计划,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积累材料。

七、研究过程概述
小学阶段是培养预习学习习惯的基础。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目标以及新课程理念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个体交流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掌握相关资料、数据,对学生课前预习进行分析研究。

并且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探究培养预习习惯的策略,在各年级段教学中收集典型案例;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各年级段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探究出适合小学各年级段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灵活地根据不同内容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校及时组建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校长肖景薇全面负责,业务副校长具体负责课题管理,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

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教研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
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3、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良好预习习惯的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的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

4、将预习习惯的培养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

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的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总结,
八、研究成果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

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
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因此,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经过四年多研究与实践,通过“培养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方法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家长积极配合下,研究班级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预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完成预习作业,在预习中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在学习中变得会学、乐学、善学。

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另我们意外的收获是:学生们自觉形成了预习小组,在学校课余时间自觉进行小组预习,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基本形成。

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研究班级的成绩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低年级:1、能在老师讲新课前主动预习;
2、能把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同学、家长、老师交流。

中年级: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2、上课能专心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
4、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
5、能和同学主动探讨、交流。

高年级: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
2通过预习,提高自己质疑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有效筛选,在预习中培养起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九、课题研究的效果及分析
(一)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对实验班34人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一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

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许多教师、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

也就造成了预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预习新课者,教师则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并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而经过实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们将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了然:
表二、四年级一、二班调查对比
从实验班级与平等对比班在实验结束后的对比图中,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出实验的班级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着提高了。

(二)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表三、实验前后期末质量分析对比
通过表三,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八、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虽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附: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淳安县教育局教研室
2、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胡爱玉《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上
4、孔企平着《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