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艺收藏之我见
紫砂壶的十大优点.

紫砂壶
9.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
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 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 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紫砂壶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
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 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 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紫砂壶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
润,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 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紫砂壶
5.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
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 胀裂。(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紫砂壶
6.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
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 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 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 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紫砂壶新壶使用及养壶方法
2、新壶使用时应首先用茶汤烫煮一番,一则
可除新的烟土味和洗涤除污后即可使用。 3、旧壶重新使用,应做到每次泡完茶后,将 茶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残汤,以保持清洁, 合乎卫生。
紫砂壶新壶使用及养壶方法
4、注意“壶内茶山”。有些人泡用完后,往
往只除去茶渣,而往往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 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但如果维护不当, 壶内易生异味。所以在泡用前应以滚沸的开 水冲烫一番。
紫砂壶新壶使用及养壶方法
1、新壶新泡首先要决定此壶将用以配泡哪种
茶。譬如重香气茶或重滋味的,如果讲究的 话,都应专门有备泡的壶,同时也可使新壶 接受滋养。方法是用干净锅器盛水把壶淹没, 用小火煮壶,将茶叶同时放入锅中同煮。等 滚沸后捞出茶渣再稍等些时候取出新壶,置 于干燥且无异味处随自然阴干后即可使用。
紫砂壶源于传统力求创新之我见

高雅 的艺术风格 经过紫砂 艺人 数百年来对传统不断 的延续
与 创新 . 才 使 紫 砂 陶 艺 日臻 完 善 创 新 是 陶艺 发 展 的必 然 规 律 .也 是 动 力 之 源 市 场 的 需
要, 经 济环境的改善 , 文 明程 度 的 提 升 , 不 可 避 免 地 促 使 着 紫 砂 陶 的创 新 。 所 谓创 新 . 既 要 吸 收 和继 承 传 统 紫 砂 工 艺 的优 良 特色 , 又要能增加新的东西 , 这样 才 有 新 的 突 破 。 创 新 要 注 意 以下 三个 要 素 :
之意。
期 名 家辈 出 , 壶 式也 千姿 百 态 。 万 历 时期 , 时 大彬 、 徐 友 泉 等 名
师努力探索 , 形 成 了紫 砂 制 作 工 艺 和 工 具 . 对紫砂 的泥色 、 形
制、 技法 、 铭 刻 都 有 杰 出 的创 造 , 创“ 汉 方壶 ” 、 “ 梅花壶 ” 等 款 式 。在 清 代 , 宜兴 紫砂 得 到 进 一 步 的 繁 荣 和 发 展 。紫 砂 大 师 陈
第 4 6卷 3期 2 0 1 3年第 O 6月
江
苏
陶
瓷
Vo 1 . 4 6 , No . 3
J i a n g s u C e r a mi c s
J u n e , 2 01 3
47
紫砂 壶源 于传统 力求创新之我见
史科 琴 徐 建 国
( 宜兴 2 1 4 2 2 1 )
适当与否 , 外轮廓线 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 , 明暗 面 的技 法 ( 即
体 现 着 历 代 陶 艺 师 的 创 作 智 慧 。 正 是 由于 被 一 代 代 紫 砂 艺 人 所传承 、 创新 . 紫砂才有辉煌 的今天 . 特 别 是 近 些 年 在 紫 砂 壶
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之我见

经济不断发展 , 人们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的今天, 选壶 、 用壶 、 藏壶越来越注重其 中的文化 内涵 , 并作为选壶的标准的重要
内容之 一 。
种装饰手段,第一次镌于壶上,使紫砂壶真正具备了艺术品的条
品评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 往往与个人不 同的文化层次 , 不同的
件, 成为玩家、 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据文献记载 , 在明清两代 , 著名
型的俊丑, 注茗功能的大小, 工艺技巧的粗细, 以及装饰形式的简繁 等, 很少会有人深究紫砂壶其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然而, 现如今
币、 秦汉瓦当及彝器铭文等; 在书法上 , 则楷、 行、 草、 隶、 篆等都有。 紫 砂壶 I = 镌刻之风之所以盛行, 一是制壶者的文化追求, 二是众多文人 雅士的参与 , 把壶刻装饰推向—个高度。 陈蔓生是在壶艺史上有突出 贡献的大家 , 他除创作一批有文学价值铭文外, 他还带头将篆刻作为
的“ 圈顶三足鼎壶 ” 更是从彩陶器形中直接借鉴 、 创造而成的。同时, 我们还可以发现 , 有些紫砂壶的造型还带有中国青铜器形 , 如紫叶 陶社 的《 龙洗壶》 就是借古代青铜器中的大龙回首的图像, 表现了今
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 可以尽心发挥思想 , 体验紫砂 自然的生命
气息带给人的温和 、 敦厚、 静穆 、 端庄、 平淡、 闲雅的精神韵律。
是彩陶的器形更是多种多样 , 有碗 、 盘、 盆、 罐、 瓶、 釜、 岙和鼎等 , 而作
为紫砂陶器中的紫砂壶形 ,不能不受彩陶文化下造型艺术的影响 。 如紫砂壶中花货产品中的“ 凤鸣壶” 、 “ 虎壶” 、 “ 蛤蟆莲蓬壶” ; 筋纹形
且丰富了茶了精神的外延空间。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朴拙高尚的人
体上进行镌刻装饰 , 始于明代, 兴于清代。 清嘉庆到光绪年问, 是紫砂 壶造型艺术的转化时期 。这个时期 , 以壶上镌刻书画为时尚, 其镌刻 的内容多与古人诗句 、 名人题咏有关。其画面较多地取材于《 芥子园
宜兴紫砂壶的魅力之我见

宜兴紫砂壶的魅力之我见作者:王小花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8期摘要:紫砂壶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做一把好的茶壶要是没有基本扎实的功底,再强烈的感情也是无用的。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茶壶知识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51-01宜兴紫砂壶在市场上的地位经久不衰,为了它不惜花重金去买一把宜兴的紫砂壶。
有些人甚至觉得这一生如果没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紫砂壶会是人生的一种遗憾,有些人为了买把紫砂壶出钱出力,甚至为了买把好的紫砂壶不惜花上一两年的时间自己慢慢地寻找自己心仪的茶壶。
为什么会让人为它这么的痴迷?这让有些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对于接触紫砂行业的我们有时也是这样。
有些人做茶壶并不是喜欢做茶壶,而是因为现在的紫砂行情好,原本不是这种职业,而改投制壶,所以现在有些人都是半路出家,并不是所有人都因为喜欢才做茶壶而是为了生存才做去学茶壶的,而这些人是不是就这么的肤浅呢?恰恰相反,即使是“半路出家”进入这个行也就会很快发现:原来是这般神奇,渐渐也就陶醉其中了。
同时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思想,只是单纯的喜欢做茶壶,对这方面有天赋才会做茶壶。
他们不仅会做茶壶而且他们也懂茶壶,并会花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去了解去创造并探索茶壶中的奥秘。
做茶壶的最高境界并不是会做就好,而是做个真正的会懂茶壶的人。
在我看来:没有思想的制壶者只会了解其皮毛,只有深入了解真正懂壶、爱壶、惜壶者来制壶才能出精品。
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其造型采用全手工的拍打镶接技法制作的,这种成型工艺与世界各地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
这是宜兴历代艺人根据紫砂泥料特殊分子结构和各式产品造型要求所创造的。
清末时期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
不论圆、腰圆、四方、六面、侧角、高矮曲直都可以随意制作。
同时还为造型的平面变化提供条件,这就形成紫砂结构严谨、口盖紧密、线条清晰等工艺特点。
紫砂壶创作之我见

是 明 日的传 统, 成功的创新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 , 会成为膜拜 , 被后 来者临摹和研 习。
关键词: 紫砂壶 ; 继承 ; 创 作 中图 分类 号 : J 5 2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1 4 — 0 0 4 1 — 0 1
其次创新要有很深 的文化积淀 。 紫砂创作 , 它首先要求紫 砂壶创作者能做到了以上技艺 ,那么在此基础上加 以创作也
能力 , 造型简练端庄大方 , 有 代表性 , 壶体整体 比例协调大度 ,
创作是紫砂从艺者对社会 自然各种现象通过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 的一个思维过程 ,经过艺术构思设计到完成一件艺 术作 品的劳动全过程 。 纵观 中国上下五千年 的历史 , 制 陶历史 就 占了一半 以上 , 每一个时期 , 我们的祖先都会给我们 留下优 对着前人 的和现在 的一些精 品 , 令我 的心情久 久无法 平静 , 令
得心应手 了 , 才能充分表达紫砂工作者 的构 思 、 主题及思想 内
涵。 除了这些制作上 的技术外 , 还需要紫砂工作者具有美 学上 的基本功 , 在这些扎实的基本功上 的创新才 可能有所 建树 , 才 能体现壶 艺创作 的深刻艺术 内涵 , 不会使 作品浮华 与拙劣 。 砂壶 的创作者具备较 高的文化修养和 良好 的审美 眼光 ,能够 真实 表达创作意 图 ,所 以紫砂工作者要掌握一定 的审美造 型
人肃然起敬 。
画、 印等艺术相结合 的 , 是贯穿于紫砂 历史 的发展过程 中的。 而要实现 紫砂 壶的创新 , 更要求创 新者在 文学 、 绘画 、 书法等
诸多方面有所涉猎 , 且具有一定 的造诣 , 大多名艺人都具有一
定的文化 艺术修养 , 尤其在书画方面往往具有较深 的功底 。 只 别 出心裁 , 融进 自身 的思想感悟 和对 艺术的独特理解 , 形成 自 己的特有风格 , 进而提升作 品的文化 艺术 档次 , 这才是创新 的 最后 创新要遵 循真善美 的原则 。真善美是一切艺术 的追 是指创新 制壶 时立 意必须扬善弃恶 、扬荣弃耻 ,展现 自然之 美 。如果立意新颖 、 高远 、 深刻 , 就容 易做到构思新巧 。多角度 思考 问题 , 用辩证 眼光看待 问题 , 运 用逆 向思 维等方法 , 都是 立意求新 之道 。 二是指紫砂工作创 新者应 当立身先立德 , 真正 体现德艺双馨 的艺术师风范 。搞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追求 真善 美, 只有心 灵达到真善美才是艺术 的最高境界。 一件有创新价 释放 , 给人油然而生 、 耳 目一新 的艺术享受 。如果创作者 没有
参观紫砂壶观后感

参观紫砂壶观后感参观紫砂壶观后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家专门展示和销售紫砂壶的艺术馆。
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体验,也让我对紫砂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我走进展厅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庄重而典雅的场景。
数十个紫砂壶摆放在玻璃展柜中,每一个都别具一格,各具特色。
我感受到了紫砂壶的独特之处,它们既可以是实用的日常品,又可以是艺术品,代表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瑰宝。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精湛的工艺。
它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紫砂壶采用的原材料是产自中国江苏宜兴的紫砂泥,这种泥土富含矿物质,质地坚实,透气性好,能够保持茶叶的原有香气。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历数十道工序,其中包括挑泥、斩泥、揉泥、捏泥、刷泥等等。
制作出一件完美的紫砂壶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等待。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们用心把握,才能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作品。
参观紫砂壶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紫砂壶的独特之处。
紫砂壶不仅仅是一种饮具,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它不仅注重功能性,还要追求美学价值。
每一个壶身的线条、每一个壶嘴的弯曲都经过精心设计,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此外,紫砂壶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制作过程繁琐,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些稀有的紫砂壶甚至成为了收藏家追逐的对象,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参观紫砂壶观让我对中国陶瓷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紫砂壶的背后蕴含着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艺术的追求,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紫砂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又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的来说,参观紫砂壶观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观赏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和欣赏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我对紫砂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陶瓷文化产生了更深厚的兴趣。
这次参观不仅带给我美的享受,也让我意识到了传统工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紫砂壶方器造型技术之我见

较大。方器造型要求器形线条流畅 , 轮廓分明, 以直 线 为主 , 曲线 为辅 , 细适度 , 粗 富于变 化 , 要求 口盖 并
划 一 , 中寓 圆 , 论 是 四方 体 、 方 体 、 方 无 六 长方 或 扁
方 、 角度几 何形 体 , 多 它们 的共 同特点 为大 块 面镶结 组合成型 , 严格 要 求 泥 片拍 打 均 匀 , 厚薄 一致 , 衔接 处 截 面准 合 , 体 块 面 略为 鼓 起 , 坯 角部 要 齐 , 面统 块
宜兴 紫砂 历史 悠久 , 以制作 技术 精 湛 、 素 造型 质 朴 大方 、 品种 繁 多 、 制完 美 、 形 色泽 古 雅 。 实 用 、 有 欣 赏、 收藏 价值 而 闻名 中外 , 称为 “ 被 东方 明珠 ”“ 、 国之 瑰 宝” 宜 兴紫砂 始 于北宋 , 。 兴于明 清 , 最被 人推 崇的 是 紫砂 壶 。明代李 渔说 “ 注莫 妙于砂 , 之 精者 又 茗 壶 莫过 于 阳羡( 兴古 称), 宜 ” 又说 :壶 必言宜 兴 陶 , 茶 “ 较 必 用宜兴 壶” 。他认 为紫砂壶 是最理 想 的茶 器 。紫砂 壶 之所 以从 古至今 被人 们极 为珍 视 ,这与 她 的 日用 功 能 和艺术 品位 兼备是 分不 开 的 , 既重 工艺 , 她 又重 造 型 。 砂壶 的造 型千姿百态 , 紫 所谓 “ 方非一 式 , 圆无
中华 民族 自古、 围 、 晋青 铜 器 皿 , 是 百姓 家 庭生 活 用 具方 墙 秦 还 台方 凳 , 至 中 国书体 , 以方 形为 主 体 结构 , 微 均 确实
制作上称之谓 留有余地 , 给予反弹变形 , 回原状 , 复
恰 到好 处 。通过 干燥 焙烧 变化 , 给予 反 弹复原 效应 。 反之制 作坯 体块 面平 直 , 口部 位绝 对准 缝 , 为造 盖 将
紫砂壶收藏前景

紫砂壶收藏前景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品,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备受瞩目,其前景可谓一片光明。
紫砂壶具有独特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因此备受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青睐。
首先,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既具有实用的功能,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性,从制作到饰面都体现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理解。
紫砂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使其成为了收藏界中备受追捧的宝贝。
其次,紫砂壶的收藏价值逐年攀升。
近年来,紫砂壶的市场行情呈上涨趋势,其价值得到了市场认可。
具体来说,收藏紫砂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是文化价值,紫砂壶的制作和使用方式与茶道、文人雅士等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因此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其次是历史价值,紫砂壶作为传统陶瓷制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了某个时期的特定的制作风格和技法,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最重要的是艺术价值,紫砂壶在制作、造型、饰面等方面都体现出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艺术追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紫砂壶的供需关系平衡,使得其在市场中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复杂,时间和人力成本较高,因此产量有限,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购买紫砂壶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供需关系的平衡使得紫砂壶的价格趋于稳定,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给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空间。
最后,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紫砂壶收藏。
收藏紫砂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品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
紫砂壶的保值和增值潜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资金投入其中,使其前景更为可观。
总而言之,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品,在收藏界具有广阔的前景。
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加之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增长,使得紫砂壶成为了收藏界中备受关注的宝贝。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紫砂壶的魅力将继续被发掘和赞赏,其前景依然一片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壶艺及收藏之我见
摘要:如何鉴赏和收藏陶艺史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精品,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茶文化,了解紫砂壶艺和专业收藏者来说,是一门必须立现的艺术必修课。
关键词:紫砂壶;形体;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39-01
紫砂壶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千余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独具匠心的壶艺家孜孜以求的创作,使其从煮水冲茶的日用品进入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殿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越来越吸引人去研究它。
紫砂陶自北宋起源,经历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作为中华杰出的茶文化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但以它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而传人,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历史地继承了宋代茶文化的经典,艺术上兴盛了古越文人雅士对紫砂陶艺推崇和参与。
文人参与、文人绘画、文化设计、文化镌铭,将文人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意识通过交流合作,构成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这无疑是一种催化剂,促进紫砂艺人提高文化素质、容纳精神实质含量,具备博大胸怀,促进陶艺发展,为紫砂艺术的丰富内容增光添彩。
由于茶文化和陶文化的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历尽了300多年的发展,壶艺日臻丰富完美。
其造型艺术美,形式多,
文化气息之丰富,且成为集实用性与工艺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产品,它朴素自然的形体,简洁明了快捷的诉说着紫砂壶最为朴实的造型语言。
如何鉴赏和收藏陶艺史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精品,对于每一个熟悉中国茶文化,了解紫砂壶艺和专业收藏者来说,是一门必须立现的艺术必修课。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要求线条流畅,做工精致。
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一、“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
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或称朱砂泥)、紫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天青泥(堪称泥中黄金,出矿时呈绿颜色,十分难得)和调砂泥,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来区分其贵贱好坏。
紫砂手感不同于其它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而非紫砂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粘手,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
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觚菱、梅桩、仿古等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仅存的优秀作品,以今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光。
三、“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
在点、
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
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
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
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的对造型气度的欣赏干脆拟人化,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四、“功”:“功”是指壶的功能美。
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
制壶人在讲究造型的形式美时,容易忽视其功能美。
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用紫砂茶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
《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紫砂茶壶久经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由于紫砂茶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
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
所以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另外紫砂茶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
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因此,紫砂壶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
亦不复存在。
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就有这样的话:“一壶重不数两,价值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一方面紫砂壶是艺术品,它性质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
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
紫砂壶到底有没有文化内涵?这个问题如同人有没有灵魂一样至关重要,紫砂壶可以说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紫砂文化的“五美”犹如玉之“五德”。
紫砂新流派的出现,是历史的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振奋和自豪!
参考文献:
[1]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鉴赏.上海科技学术出版社.2007年.
[2]李敏行.紫砂新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