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带来的“逆向歧视”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4期NO.4 2018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Police College总第129期Suml29
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带来的
“逆向歧视”问题研究
严文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38)
内容摘要:我国现行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在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教育事业平等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政策不可避免无法平衡汉族学生的利益,由此带来的“逆向歧视”问题不容忽视。

通过对该政策的分析解读,就“逆向歧视”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探索在教育优惠与公平两者之间的平衡之道,进而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维护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关键词:逆向歧视;教育公平;民族关系
中图分类号:G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57 (2018) 04 -125 -04
—、“逆向歧视”问题概述
“逆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是指在反歧视条例、保障政策或积极平权措施下,使 被保障的群体得益而令社会主流群体受到不平等 对待的现象①。

这里的“歧视”与我们通常意义 下的“歧视”不同,平时所理解的“歧视”是 指弱势群体因其身份受到不利对待,而此处所说 的“逆向歧视”则是指特定社会群体以牺牲主 流群体的利益为代价得到相对优惠的待遇。

此概 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肯 定性行为”。

具体是指美国政府针对女性、少数 族裔等人群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使其在升 学、就业和社会资源的分配等方面得到优先考 虑,其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地位相对低的人群能够 公平的享受社会公共资源。

该政策实施后激起了 一部分以白人和男性为主的人群的反对,他们认 为这种偏向于照顾某一特定群体的#f斜式保护政 策反而是对自己的一种歧视。

“逆向歧视”这种 因该政策原因让多数享受不到该政策的群体感到 自己受到不平等的对待的状况由此产生。

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引发
“逆向歧视”现象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基于少 数民族在升学考试中的弱势地位,制定出台的给 予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升学考试时宽松标准以求实 现教育平等的一系列政策。

针对少数民族的教育 优惠政策可以追溯到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 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从宽录取”政策。

改革开放后各地区制定了灵活多样的具体实施方 案,使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随着教 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颁布实 施,该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全面推广并趋于 常态,形成了考试加分、增设高等院校民族预科 班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多种形式,政策覆盖面 也从普通高等教育扩展到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和 研究生教育。

事实上,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是在考虑少 数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民族文化等等诸多因素后,为实现教育平等而对处 于不利环境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的“教育补
收稿日期:2018-05 -03
作者简介:严文彤,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国内安全保卫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侦查学、民族学。

①王靖•高校招生中民族优惠政策带来的“逆向歧视”问题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0, 12 (01): 192-194.
偿”。

在现行的教育考试体系框架内,通过这种 手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教 育投入、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的不足,使我国少 数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为建设少数 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

但由 于在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对象设置不合 理,政策执行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策引发 的“逆向歧视”问题导致不少汉族学生受到教 育不公平对待,引发了大量的不满情绪。

目前我 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享受对象主要是基于少数 民族身份作为实施标准,即只要是少数民族学 生,无论其经常居住地、学校所在地、家庭民族 背景等一律加分。

但是,对于与少数民族学生同 等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的汉族学生,即使在同一 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因民族成分不一样却 得不到政策的同样照顾。

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永顺县一中为例,该校土家族学生占到总人数 的80%以上。

在高考时,近80%的学生可以享 受高考加20分的待遇,但与土家族考生相同条 件下学习和生活的汉族考生,却只能享受到加5 分的待遇®。

因此,目前基于民族类别的优惠标 准,常常造成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事实 上的不平等,与国家制定少数民族加分政策的初 衷背道而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逆向歧视”。

(一)在相同条件下优先录取和适当降低分 数线录取相结合政策
教育部明确规定,边疆、山区、牧区、少 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在录取院校调 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投档。

同时也规定了 “适当降低分数”的控制的尺度,即降低分数不 得超过20分②。

这项规定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 学生的升学率。

但是,这项政策在现在看来略显 笼统,缺乏针对性。

在高校入学的具体录取中,出族考生的考 成 通
族考生的考试成绩,但是由于有加分政策照顾的 原因便可以超过一小部分汉族考生而被顺利录 取。

这样便牺牲了这些汉族学生的利益,让他们 到 不公平的 。

(二)民族预科班政策
在教育优惠层面,少数民族学生从高中进入 高等院校不仅可以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照顾,还 可以通过全国大学预科班的形式进入高校,即少 数民族学生可以在高考时因为分数达不到理想院 校录取线而先进入该院校的预科班进行为期一年 的学习,一年期满后便可顺利进入该学校就读。

对于报考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国家通过采取 “统一考试、适当降分”等特殊政策措施招收新 生,硕士研究生先在该校的基础培训基地进行为 期一年的基础强化学习,毕业后,将根据培养和 就业协议到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

其实,民族预 科班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受 到高层次的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成材率,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助力。

但是,在此政策的具 体落实情况中,也出现了“民族造0”、“高考 移民”等各种问题,偏离了政策的预期目标。

三、“逆向歧视”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 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学生的教发
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生活环 境、经济水平等方面的程度大体相当,在一些相 对发达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生活 水平较汉族更高,并且随着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 文化的不断相互交融,在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 生的教育起点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但是在相同的 教育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学生却没有得 到相应的教育优惠政策,这对汉族学生的教育发 展不利,使相应资格的汉族学生得不到与之相对 应的教育®。

(二) 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的升
如前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所 占此例更高,享受民族优惠政策的现象更为普 遍,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因受加分照顾顺利升入 高中、大学。

虽然随着教育优惠政策的实施,少 数民族学生的入学数量有了保证,但少数民族教
①闫文军.少数民族地区高考招生优惠政策与教育公平问题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〇〇7 (05): 35-36.
②向锦程.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面临问题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5 (4): 128-132.
③丛晓男,王铮.逆向歧视是否有助于缓和民族关系----个多自主体模拟结果[J].学术月刊,2016 (4): 169-177.
育真正的问题在于基础教育的薄弱,高校招生民 族优惠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的
质量,与汉族或其他汉化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间 的教育差距并未有实质性的缩小,反而会导致学 生对优惠政策的过度依赖。

(三) 政策执行监管不力引发“高考移民”、 “民族造假”现象
由于在政策执行与监管机制上的不健全,一 些人试图通过弄虚作假更改民族身份来获取政策 照顾。

例如,2009年重庆高考招生中共查明了 31名考生为获得高考加分,在高考之前更改民 族的身份或把户籍迁到了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现 象。

还有很多从小就生活在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 学生,他们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学资源,这 些学生或是在高考前回到原籍以少数民族考生的 身份参加考试或是直接以少数民族身份享受优惠 政策,很显然是在利用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漏洞 来获取教育利益,与政策制定的初衷南辕北辙。

(四) 不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关系
通过就读预科班而被录取的少数民族学生在 一年的预科阶段就已提前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方式,而其他统招录取的新生还处于角色的转 换,这就会出现其与新生思想观念的不同,两种 观念的冲突容易引发同学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 部分汉族学生会对少数民族学生持怀疑态度,认 为他们是通过政策照顾进来的,有意无意地与他 们保持距离。

同时,很多大学还存在部分少数民 族学生在就读期间的民族“抱团”现象,同学 之间缺少交流,不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 关系①。

(五) 不利于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协调好民族关 系是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必然要求。

然而, 在相互融合、相互交融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地 区的汉族在高考加分方面没有优势,“逆向歧 视”现象是实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所不可避免 的,由此长期累积的不满情绪容易演变为民族关 系中的不和谐因素,长久发展下去,反而不利于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甚至会对国 家政策不满,削弱国家认同,由此滋生的民族矛
盾和纠纷,更有碍社会和政治稳定。

四、针对“逆向歧视”问题的改善措施
(一) 加强少数民族的自身竞争力要想解决少数民族考生因享受政策而引发的
系列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就在于提高少数民族学 生自身的竞争力,让他们从根本上克服对政策依 赖的心理,减少依靠政策获得成绩的频率,加大 力度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教育发展就要依靠政策支持和资金上的大量投 入,政府作为办学主体,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支 撑力度,为教育提供政策倾斜,投入专项资金。

首先,对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可以适当奖励 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对于在教学工作中表现 优异的老师,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形成激励机 制。

其次,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人生观、世界观,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 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减少对政策的依赖。

(二) 完善高校的民族预科班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预科班,目 的是通过不定专业的集中学习让少数民族学生快 速进入大学生角色、补足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短 板。

但是,部分高校对于预科班学生的培养目标 不清晰、培养方案不切合实践的问题,致使一些 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班阶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学 到知识,更多的是在步入大学之前走一个形式。

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应该可以根据对不同地区不 同 的 族学生的 本 全面的查分析后,因材施教地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根 据他们自身特点与不足个性化的制定培养目标与 培养方案。

同时,要加强对预科阶段学生的考核 管理,切实提高学习的实际成效,为后续的研究 学习 的 。

(三) 制定科学公正的高校招生计划
高校在针对少数民族进行招生的过程中,应 根据往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生源地对人才的需 求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在招 生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各院校应该成立相应的监 督机构,对于政策的实施过程公开透明,要做到
①黄鹏.我国高校招生民族优惠政策负面评价的反思[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1 (3): 11-I 45.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各级部门认真履行自 己的职责,避免出现所谓的“走关系”的现象,让原本纯洁的高等教育变质。

另外,可以征求社 会各界的意见对其进行严格的制定,适度缩小通 过政策优惠录取的学生的比例。

(四) 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思想管控
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管控,避免因为逆向歧视问题导致学生思想偏激进 而引发民族冲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常态化的爱 国主义教育讲座、民族文化课堂等,加强学生对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现状等方面的了解,促 进汉族学生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进而避免 发生因“逆向歧视”问题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文化冲突导致的校园暴力等不利于民族和谐事件 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思想 状态的引导,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课 外文体活动等手段为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督促其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有所用、学有 所成,为其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教育基 础,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 化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 促进教育优惠政策精细化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教育质量和 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的大背 景下,地区间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教育优惠 政策引发的“逆向歧视”问题与少数民族教育 优惠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少数民族教育 优惠政策应该根据各地的具体发展情况、教育水 平进行在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 的合理公平配置。

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应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实现政策对待差 异化、多元化和精细化。

对于自小就与汉族学生 一起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适当取消或 降低加分;对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的汉族和少 数民族,应该一同享受教育优惠政策。

具体到政 策落实而言,可以考虑针对加分政策中的“对 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考 生,可在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投档”改成“对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 区的考生,可在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 投档”,删去“民族”这一类别因素,让这些地 方的汉族考生便能享受同等照顾权利,进一步消 除逆向歧视带来的不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公平①。

(六)维护各民族和谐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推进的民主化进 程,公平正义越来越受重视,人们不断加强的 “平等”意识,让其看待问题的方式更加深入 化。

目前,在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同一地区的 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使汉族学 生在相同条件下感到不平等,并由此滋生了不满 情绪,不利于民族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为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在 政策面前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避免不平等造成 的不和谐因素。

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宣传,提高 族政 的和 同。

不断推 各 族交
融合,推动民族关系和谐发展。

增强维护民族团 结的意识,防止极端民族分裂势力利用不和谐因 素削弱民族认同以实现其分裂祖国的目的,从而 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五、结语
族教育优惠政 的本 想通
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从而弥补少数民族 学生在教育起点上的差距,在使各民族考生能站 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社会教育利益。

从这个意义 上讲,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民族平等 原则。

但是,这一政策又无形之中“侵犯”了一部分汉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力,形成了“逆 向歧视”的问题。

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之道,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投 入、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促进民族优惠政策的 精细 发 。

,问题想要 根本上得以解决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时间的 改革、社会各界的努力才能来实现。

(编辑李新宝)
①龙耀海.关于我国高考民族加分政策的思考[J].民族论坛,2〇1〇 (9): 76-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