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记]育心经典系列儿童读经教材之《德育故事》序黄南美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我身边不乏热心文化事业的众多朋友,深圳市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的赖国全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不久前向我介绍了一位多年来一直默默从事经典教育推广的庄海杰老师。

庄老师听说我始终致力于文化扶贫,做了不少实事,想到与自己从事的事业的相通性,便送来了一本厚厚的《德育故事》,拜托我为其写序。

这让我颇有些为难:一是恐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胜任;二是怕时间仓促,有所耽搁,况且对其书并不十分了解,担心无法领会其本意而弄巧成拙,因而一直惴惴不敢答应。

但庄老师态度诚恳又令人难以拒绝,于是留下这本书,我利用去外地办事的空隙将其读完。

之后便深深为这位老师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

庄老师是位中年女教师,从东北吉林辗转来到深圳,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着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

对孩子的熟悉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使她意识到:“百年树人,以德为本。

”德是思想,是灵魂,是一个人成才的内在保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要素,是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

因此,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引导儿童知荣明耻,明辨是非,行为高尚。

因而她主张让儿童尽早地接触经典,通过对古代中国文化精粹的认识来启发心智,塑造品格。

为此,她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并小有成绩。

从本书的编撰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其实,庄老师与我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其总体思想是一致的:我是把“学道德”的宗旨融入到少儿书画赛事活动之中,她则将“学道德”的目的通过引导儿童读经诵典的形式力求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实施精神绿化工程,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大自然要绿化,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出现灾祸;人的精神也要绿化,否则就会出现道德滑坡,全民素质下降。

在第六届学道德少儿书画赛颁奖大会上,当记者采访一位获奖的四岁小姑娘,询问什么是学道德时,小姑娘利落地回答:“就是学做人~”简单的回答,却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道德是做人之根本,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不同的道德水准,其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甚至大相径庭:道德高尚的领导会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道德沦丧的领导会任腐败之风恣意蔓延,祸国殃民而为万众唾弃;道德高尚的企业家,会视质量信誉为生命,为大众提供合格的产品;道德沦丧的企业家,则会拜倒在金钱之下,任意践踏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道德高尚的学生,会严格约束自己,成长为品行优良、受人尊敬的仁者;道德缺失的学生,则会形成损人利己的思维定势,从而成为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道德对个人、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都影响巨大。

虽然如此,但道德意识的培养绝不能光靠空洞的说教,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力求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化。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读经诵典无疑是个好方法。

庄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编辑了这本《德育故事》,引经据典,博采古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范围宽广,借鉴性强,实属难得,足见其花费的心血,也足以彰显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拳拳爱心和责任心。

可以肯定,《德育故事》对于学生通晓经典,见证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道德修养意义重大,不失为一本德育辅导的好教材,的确值得推广。

[编者说明:黄南美先生是深圳市红荔书画馆馆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深圳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长期以来~黄南美先生致力于文化扶贫事业~为贫困地区免费培训了数百名少数民族老师~并募资兴建了七所希望小学。

黄南美先生
的高尚品德~正是传统美德的彰显~是值得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学习的典范。

]
德育故事
,,写给老师的话
哪个父母不希望有孝顺的孩子,
哪个单位不渴求忠信的员工,
哪个政府的运作不需要清廉之风,
哪个国家不需要知礼行义的好公民?
面对家庭、社会共同的需要,我们深明光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为师者春风
化雨的神圣社会责任。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单提这些伦理道德的名词,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太抽象了。

老师一定要融入生活的事例,以便让学生从中体会正确的做人道理,真切地感知这些伦理道德是如何落实在生活之中的。


于这种理念,我们很想为一线的老师们奉献这样的教材。

一、《德育故事》原文的学习
这部分由古文组成。

读完这些感天动地的事迹,我们由衷地生起感恩之心。

感叹祖先做出了这么多嘉
德懿行的典范事例,感恩原作者福荫后代的拳拳爱心。

本书中《孝》、《悌》篇分三部分:线描插图、古文、白话故事。

其他篇章则直接由白话故事引入。

1.古文部分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教材。

《孝》、《悌》这两部分古文简明精当,篇幅很短,二百余字。

非常适合做古文学习教材。

因其有较强
的情节性,孩子们反复诵读几遍后,很容易记住。

2.白话故事以古文为基础,老师可以结合现实的需要从多方面深入讲解。

看似简约的古文,实有无穷
的道理。

(1)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主人公。

(2)不限于情节,通过故事彰显做人的道理。

(3)内容与生活融合。

(4)结合内容介绍相关知识,体会古人的用心。

3.关于插图。

书中插图为黑白线描,可以让孩子们看图说故事,还可以让他们试着用四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最后介绍图上的四句古文,提升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有利于孩子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对主人公的嘉言懿行
理解得更深入,言语表达的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德育故事》白话故事
这些故事,完全是基于《德育故事》故事的原貌,并参照《二十四史》和相关史籍编写而成,尤其是增补故事中的细节和历史背景,可用于孩子们阅读或由老师生动活泼地讲解。

每则故事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老师不可任意增加内容或曲解事实,也不可因今人做不到就妄加批判,老师一定先要肯定和尊重人性本善的至德至行。

让孩子们融入故,培养良好德行。

如果仅仅是读三五遍故事,恐怕孩子们的
印象不深,他们也很难在日常行为上通晓如何去学习故事中的圣贤人物。

老师给孩子们讲完白话故事后,可以启发他们回答:哪些人物值得学习,哪些值得警惕,如何在生活
中落实文中人物的可贵之处,
例如讲完《黄香温凊》的故事,可能学生会说,现在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我们再手摇扇子扇凉席了。


时可以让孩子们思考,结合现在的情况,我们如何为父母做到“夏则凊”,
启发他们把手摇扇换成电扇或空调,在父母睡前,用电扇吹凉床席或先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让父
母在睡前能感受凉爽。

为了父母能安睡又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细心地照顾父母。

在讲解《黄香温凊》这则故事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弟子规》的一句经文,理解得更深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让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平常的懒惰、傲慢、好吃、赖床、好打游戏机、不爱读
书,是父母、亲人欢喜的吗,与故事对照,我们要努力去除这些坏习气。

通过《黄香温凊》故事的学习,点点滴滴的启发,让孩子们明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何善体亲心,
学做当代的小“黄香”。

老师在学期中,还可以适时地让学生就“我为家庭做了什么,”“我改变了哪些,”发表心得体会,对于好的体会和落实的事迹,老师可以适时地表扬、张贴或投稿,鼓励孩子们培育美德,能日新月异地成长进
步。

总之,要想学好德育故事,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先明白故事的内容,自己确实能对古人的德行感佩之后,才能在讲故事时,让孩子们感动,德行教化的力量才能持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需时时学习圣贤的教诲,身体力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性。

才能做到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要有百折不挠之教育真心,
自会有万变不穷之智慧妙用。

愿德育故事的美德种子,遍撒人们的心田,结出人间美善和谐的硕果~编者
2006年3月
后记:感恩父母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一个贫困生阿风,为了自己的一点虚荣心和面子,竟让父母举债来满足自己在校的奢侈消费,这个农村苦孩子的行为,与日前《广州日报》报道的大学生刘霆“背母上大学”之举,可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只顾自己虚荣,丝毫不顾父母劳累;一个是哪怕自己再苦再穷也要为母亲治
病,两人身上孝道和感恩意识的强烈反差不禁让人唏嘘:孝敬父母怎么就成了孩子的道德难题,
父母的伟大就在于,在孩子身上从来不求什么回报,毫无索取地对孩子倾注所有的爱。

阿风的父母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父母的无私的爱并不等于孩子可以不感恩、不回报。

审视当代青少年的感恩、孝敬意识,我们只得无奈地承认:曾经维系着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孝”,正在被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情淡薄所消解,而孝敬父母的道德基础也逐渐从青少年教育中隐退。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论语》上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三字经》里说:“首孝悌,次见闻。

”是说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
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

古人已说得很清楚,做人先要有孝敬父母的自发意识,然后才谈得上其他。

遗憾的是,今天,这些先训已难以找到秉持者。

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像阿风那样不知孝道、不懂感恩的“不孝之子”。

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顺、不赡养的人,难道他会关心他人、热爱社会、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吗, 其实,当下已经陆续有人发出了“呼唤孝道”的声音,不少地方都将孝敬父母纳入干部的考核体系,还有律师提出制定《孝法》的建议,这些可以看作是感恩意识从伦理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的信号,是社会试图将“软”的感恩意识逐渐转换为“硬”的规章制度的吁求。

让人欣慰的是,《广州日报》由刘霆引发的“今天,我们如何孝敬父母”的大讨论,已引起广东省两会委员的关注,许多委员建议将“孝道”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倡导“感动、感激、感恩”的“三感”教育。

为了借鉴、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编辑出版了《德育故事》,愿《德育故事》能为读者们提供一点“净化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食粮,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传统文化浩瀚深远,编者学力不逮,不正之处,恭请指正。

庄海杰
2006年3月于深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