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财政概论
◆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合理有效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效率损失: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对称、竞争失灵、交易成本;分配不公:收入分配不公平、消费者偏好缺陷。)
◆政府干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2.经济手段:组织公共生产,财政手段,金融手段。
◆政府失灵: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的表现:1.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未达到预期目标;2.政府干预达到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3.政府活动过度引发负面效应。(具体表现:短缺和过剩,信息不足,寻租行为,缺乏市场激励,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政府失灵的原因:1.有限信息;2.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3.官僚主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与生效时滞;4.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受益的外在性;2.需求的整体性;3.这种需求一般是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消费者无须为满足需求而直接付费。
◆公共物品:指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特征的物品或劳务。
公共物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公共定价的形式:1.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能源、通信、交通公用事业,煤、石油、原子能基础产品行业)价格。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金融、农业、高教、医药行业)价格。
公共定价的原则:1.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物品使用效用,政府支出效益;2.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
公共定价方法:1.定价水平:提供每一单位的物品和服务的定价(收费)是多少;2.定价体系:考虑费用结构(固定费用/可变费用)和需求结构(家庭享用/企业使用、少量需求/大量需求、高峰负荷/非高峰负荷需求)的各种定价组合。【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财政的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外部不经济的矫正,信息不完备下低效率的矫正,对私人行为的直接干预。2.收入分配职能:政策工具有税收,公共支出,公共管制。3.稳定与发展经济职能:经济稳定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补充:监督管理职能)
◆公共选择的基本问题:如何从个人偏好得出一个集体的偏好。
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需求和公共产品决定过程和决定机制的理论。
公共选择的原则:所做出的决策或选择应达到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或促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高。
公共选择的机制:1.一致性规则;2.投票的多数性规则;3.最优多数性规则与交易成本。
公共选择的交易成本:1.抉择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劝说成本,谈判成本,机会成本;2.外部成本。
第二章财政支出基本理论
◆财政支出原则:量入而出,优化支出结构,兼顾公平与效率。
财政支出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等价性原则)
◆财政支出规模指标:绝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指标:1.财政支出增长率△G(%)=△G/G n﹣1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Eg=△G(%)/△GDP(%);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G/△GDP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1.宏观因素:①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对经济体制的不同选择,中长期发展战略,当前经济政策;②政治性因素:国家职能的扩大,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③社会性因素:人口与义务教育、就业,医疗卫生保健,失业与贫困救济、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2.微观因素:从具体支出项目支出效用来分析、控制总财政支出规模。3.政治决策程序:民主决策机制的科学性,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机制、专家咨询制度的健全性,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的完备性,依法行政的完善性。
财政支出增加原因的理论:1.瓦格纳定律;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3.经济发展阶段理论;4.官僚行为增长论。
◆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因素:政府职能、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总量、制度变迁)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1.内源性效益:总量效益,结构效益,项目效益;2.部门绩效评价;单位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1.“3E原则”即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2.针对性与兼容性相结合;3.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规模效益指标体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出贡献率,财政支出公共物品产出率;2.结构效益指标体系:本级财政支出占本区域财政支出的比重,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项目支出类别的比重;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指标体系: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率,财政资源使用成功率;4.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履行职能的标准成本率,政策目标完成率。
第三章财政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物品或劳务所形成的支出,反映了政府在市场的交易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直接配置和消耗的份额。(特点:有偿性,等价性,资产性,消耗性)
☆社会消费性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科文体卫支出。
☆财政投资的特点(与私人投资区别):投资领域、资金来源、使用规模、投资方式不同。财政投资必要性:1.克服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失灵;2.进行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3.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1.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纯公共品;2.带有显著外部收益、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物品和服务;3.自然垄断产品。
影响政府投资比重的因素: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
◆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1.基础设施是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是社会先行资本;2.基础设施是整个社会的“共同生产条件”,基本上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1.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基础设施是处在“上游”的产业部门,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其他部门(也包括本部门)必需的投入品和服务。
2.基础设施在产业锁链中的地位:当基础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时,一般要求适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要求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
3.从价值构成上分析,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构成其他部门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价格变动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会引起整个产业成本的波动。
基础设施提供方式:①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反垄断的需要)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地方性公路和桥梁)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及高新技术产业等)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