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1.心室肌细胞RP形成机制
(1)幅度:-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2)机制:=K+平衡电位
条件: ① 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K+]i > [K+]o=28∶1
[Na+]i <[Na+]o= 1∶13
②膜通透性具选择性: K+/Na+=100/1
(K+)
(Ca2+、Na+)
L型钙通道(慢通道)
阻断:Mn2+,
Ca2+拮抗剂(维拉帕米等)
IK通道 0期 —40mv激活 复极—50mv失活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2期
③3期(快速复极末期)
电位变化: 0→-90mV 持续时间: 100~150ms 形成机制:K+外流(IK ,后期有IK1参与)
再生性复极:
电位变化: +30→0mV 持续时间: 10ms (与0期合称为锋电位) 形成机制: K+外流(一过性外向电流 Ito )
一过性外向电流 Ito通道: K+等
-30mv开放 5—10ms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 2
②2期(平台期)
电位变化: 0mV
持续时间: 100~150ms
形成机制:外向离子流(IK)≈内向离子流(ICa-L )
随着膜复极的进行, 膜内电位愈负, IK1的内向整流愈弱, K+外流愈快(正反馈)。
3期
3期
○泵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④4期(静息期,电舒张期)
电位变化: 稳定在-90mV 持续时间: 与心率有关 形成机制:离子转运机制增强
Na+-K+泵
Na+ -Ca2+交换体
Ca2+泵
3︰2
3︰1
少量Ca2+出胞
(活动时间持续 强度可调 )
K+ 通道:丰富的IK1通道 非门控、开放程度受膜电位影响
Ions and Cells
Extracellular fluid
Intracellular fluid
Na+ K+ Ca+2 Mg+2 ClHCO3SO4-2
Phosphates
pH
140 mM 4 mM 2.4 mM 1.2 mM
103 mM 28 mM 1 mM 4 mM
(3)自动去极化过程(4期)
三种起搏离子流
(一种外向、两种内向)
K+
① IK —逐渐衰减的K+外流 阻断剂
(基础离子流 )
甲磺酰苯胺类
Na+ Ca2+
② If —进行性增强的Na+内流 铯 ③ ICa-T —后期激活的Ca2+内流 镍
wk.baidu.com
2、浦肯野细胞
AP的特点
① 0、1、2、3期与心室肌相似,但时程长(约400ms) ②最大复极电位-90mV,阈电位-70mV ③4期不稳定,可自动除极化,达阈电位后自动兴奋(AP)
评价你的 心功能
复习
泵血过程
发现问题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分类
工作细胞
心房肌 具兴奋性、传导性、 心室肌 收缩性,无自律性。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自律细胞
窦房结细胞 浦肯野细胞
房室结细胞
具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收缩性基本丧失
有兴奋性,传导性差, 无自律性和收缩性。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快反应自律细胞
2、浦肯野细胞
4期形成机制
①逐渐衰减的 IK (弱) ②逐渐增强的 If (起搏电流,强,为主)
主要是Na+内 流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四大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Cl-
Na+
Cl-
Na+
Lipid bilayer membrane
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
(1)去极化过程(0期)
电位变化:-90→+30mV 持续时间:1~2ms 形成机制:Na+内流(快通道,INa )
0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快Na+通道(INa )的特点
①电压依赖性,激活电压:-70mV(再生性Na+内流)
低 钙 抽 筋
(3)形成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的性状
快(慢)反应细胞产生0期去极化的Na+通道和Ca2+ 通道,都有静息、激活和失活三种状态。通道处于何种 状态则取决于当时的膜电位以及有关的时间进程。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RP(最大复极电位)的水平: 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细胞【K+】 实验时
(2)阈电位的水平: (为少见的原因)
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7.4
10 mM 140 mM ~50 nM
4 mM 58 mM 10 mM 2 mM 75 mM
7.0
Na+
ATP K+
ClK+
Cl- Na+ K+
Cl-
Na+
A Cell
Na+
Cl-
Na+
Cl-
Na+
K+ Cl-
K+
K+
Cl-
Cl-
Cl-
K+
K+
ClCl-
Cl-
K+
Cl- Na+ Cl-
Na+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自律细胞的共同特点:AP的 4 期不稳定 (可发生缓慢的自动去极化)
4期形成机制:进行性增强的净内向电流
原因: ①内向电流逐渐增强 ②外向电流逐渐减弱 ③二者兼有
1、窦房结 P细胞
(1)去极化过程(0期)
I K+1通道 Na+通道少
Ca2+内流( ICa-L ), 膜去极达-40mv时开放
收缩性(contractility)
机械特性
(一)兴奋性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细胞每次兴奋,其膜通道存在备用状态、激
活、失活和复活过程;其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 的周期性改变。
(1)有效不应期(ERP)
绝对不应期(ARP) 局部反应期:
(2)相对不应期(RRP)
(3)超常期(SNP)
局部反应期
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
由慢Ca2+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
包括: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区细胞
(2)复极化过程(3期)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通道(IK)
→ Ca2+内流↓+ K+外流的逐渐增加→ 最大复极电位。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②激活开放快,失活关闭快,去极化-70mv—<1ms--0mv ③对河豚毒不敏感
Na+通道阻断剂…..心律失常
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
由快Na+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 包括:心房肌、心室肌、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动作电位
(2)复极化过程(1、2、3期)
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