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1、土地定义(综合性概念);

从横的角度看:土地是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面,土地是土壤,是地球表面,是陆地及其水面。土地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是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是构成国家三要素(土地、人民和主权)中的基本要素

从纵的角度看:英国马歇尔:“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予的物质和力量。”美国伊利:“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综合性概念: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来说,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土地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特性;

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资产流转——土地的市场流转、土地收益分配(人与人);

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和使用(人与地);

土地财产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度(人与人)。

第一编

1、土地利用的含义;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

土地利用首先是个技术问题;土地利用又是一个经济问题;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

2、土地利用的内容;

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3、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的文化素质

自然因素:指土地本身的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地形、地貌、地质等);它决定土地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可利用性和可行用途;

经济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经济价值的因素。其核心就是土地产出物的价值及获得这些产出物的投入。

社会因素:除自然、经济因素以外的因素都可归入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法规、传统风俗习惯等。

人的文化素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技水平,对土地利用整体性及长远性的认识。会给土地利

用带来深远影响。

4、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包括: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有效产品是指能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例如,能交换出去、实现其价值的商品);投入产出率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就好;投入产出率低,则经济效益差。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产出类指标产品的实物量;总收入;净收入;利润

投入类指标土地面积;劳动力;资金(开发或基建性投入);成本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农田的生态效益评价:光合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潜力、气候—土壤潜力;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析。在计算时,一般用狭义的农业能量产投比进行分析。也可采用数学方法分析能量投入产出的综合平衡关系。

1.能量投入产出表。

2.能量消耗系数:

3.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1)总产出能量平衡方程

(i=1,2,3,…,n)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2)总投入能量平衡方程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农业能量投入产出平衡表表明:要想获得高产出,就必须高投入;掠夺性经营,即少投入或不投入,是很难获得高产出的。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土地利用后果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5、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集约利用带有一定的时代特点,还带有一定的地域性。

6、土地利用集约度;

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与劳动的数量。集约利用的形式包括资本集约型和劳动集约型。

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随着土地投入的增加土地的产出物呈增加趋势,当达到一定量后,再追加投入土地的产出物就会呈递减趋势。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实质是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态包括:实物形态;价值形态;价格形态;

产出的实物量

报酬= —————————————

(实物形态)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

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

⏹报酬= ———————————————

(价值形态)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

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

⏹报酬= —————————————————

(价格形态)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

几点启示:

1、土地报酬与土地肥力不是同一概念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没有准确表达该规律的本质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不是针对历史过程,而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一季作物的生产过程

4、“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属于与生产关系无关的生产力范畴

5、土地单产的提高重要的一条是品种,而品种不在“报酬递减”研究之列

8、土地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及三阶段分析;

入相对多。有利可图,生产力上升快,但

资源利用和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充分。(不合

理的资源利用和生产阶段)

第二个阶段,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的

适应范围。

第三个阶段,变量资源过多,超出了土地

的受容力,生产效果全面下降(不合理资

源利用和生产阶段)合理利用土地在第二

个阶段。

9、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

1. 正确认识投入

2. 正确掌握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3. 正确认识和把握非农用地的集约度

10、土地受容力(转化力);

所谓转化力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对人类给予的各种投入的承受能力和产出能力。

人类的投入能否取得好效益,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土地的受容力或者转化力。

11、区位;

区位是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

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12、农业区位论的理论假设与中心内容;

其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中尤其是农业生产地到农产品消费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