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有图式不能 应对环境刺激时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
对于心理发展的意义 重要
更为重要
平衡 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平衡具有动态的性质 平衡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object permanence,9-12 months)
Vygotsky(1896-1934)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的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
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当前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的观点: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 能性;
环境对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认知发展的理论
Scholars then put forward a revised theory, that of multipl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For instance, the critical period of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is probably the same as it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that of syntax probably goes well into the middle age, such as the 30s; while that of word learning continues way into old age.
(刻板,不可逆性)、泛灵论的特点,不
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体积守恒
数量守恒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 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 思维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影响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
社会环境和教育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alton Waston
Hall
高尔顿(英国,1822-1911)
优生学创始人,著名统计学家,Darwin堂弟 “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
2、两因素论 Stern 会合论 Woodwort相h乘说 Gessel 成熟论
Stern(德国,1871-1938)会合原 则
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 也并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 是内在品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Woodworth相乘说(美国,18691962)
3、相互作用论
which—how much— hPoiawget Vygotsky
Piaget(瑞士,1996-1980)
发展就是已有图式(schema)与环境之间失 去平衡然后又重新获得平衡(equilibrium) 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同化 (accomodation)和顺应(assimilation)而 实现
Lenniberg(1967):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here exists a sensitive period (around 2 to 12)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which they acquire their language competence most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Logically, then if a child does not have any contact with human language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he/she is unable to learn language later on in life. (the cases of feral child in 1857 and Genie in 1977)
Multiple Critical periods?
However, the fact that people can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to various degrees of proficiency in their adulthood seems to negate the validity of this conclusion.
四个关键概念
图式 顺应 同化 平衡
图式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 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广泛迁移或概括
同化 将环境刺激整合到一个已经形成的图式中
顺应 改变内部图式以整合环境中出现的刺激
发生的情境
已有图式 所发生的变化
同化与顺应的区别
同化
顺应
已有图式能够 应对环境刺激时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conservation)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思维
K.Lorenz (1937)was the first one to discover what he called “imprinting”, a critical period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formation in newborn animals, who would learn to faithfully follow the first moving object they perceive in a fixed period after their birth. Beyond this period, no such attachment could be formed. For different animals, this critical period could range from a few hours to a few days.
低级心理机能
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 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例如感知觉)
高级心理机能
以符号系统(即语言)为中介而进行 的心理机能(例如思维)
(二)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 在年长个体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距
评价:
重视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 对教学实践具有启发
特点:可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了守恒概念 去自我中心 系列化 类包含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16岁) 特点:思维以命题的形式直接进行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个体作为生物有机体的成长
练习和经验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过程中的练习和获得的经验
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社会环境
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
现实原则 完美原则
满足本能的冲动
调节本我的冲动 和超我的管制
限制本能的冲动
(二)个性的发展
1、个性发展的动力:性
2、个性发展的阶段: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 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 (12-20岁) (基于个体获得快感的最主要的器官)
Harry Hallow’s(1960)monkey experiment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Freud)的个性发展理论 爱里克森(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 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个性的结构
个性的结构
出现时间 活动原则
功能
本我
出生即有 快乐原则
(生物我)
自我
6月
(现实我)
超我 (理想我、 道德我)
5-6岁
Do humans have such critical periods?
。 近来的研究表明,在社会机构中照顾者的更换率很高,在这里渡过婴
儿期的儿童,他们在社会性功能上表现出了混乱,包括不加选择地建 立友情、很难形成亲密关系、很难从同龄人身上找到情感(Rutter, 1995)。从这些母婴关系破坏的现实例子中可以看出,大约6个月是 婴儿形成依恋的关键期。这一关键期在什么时候结束呢?在24个月前, 婴儿已建立起了很好的依恋关系。一项追踪研究表明,从12个月到 18个月、从12个月到20个月、以及从12个月到6岁依恋质量都具有 一致性(Main, Kaplan, S. Cassidy,1985)。
Piaget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Vygotsky认知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心理发展就是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而适应环境、 不断达到主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的过程
三个要点: (1)发展的本质:个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2)发展/适应的方式:同化、顺应 (3)发展的结果: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躯体组织受遗传决 定一样” 研究方法:名人传记、家谱调查等回溯研究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霍尔(美国,1944-1924)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平衡过程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自我调节过程
对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概括: 四个概念、四个阶段、四个因素
评价 对智力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估计不足
对教育的意义: 1、教育应该切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Vygotsky)的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概述
影响发展的因素 认知发展理论 个性发展理论 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为基础
促进
教育
基础
发展
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与基因有关的影响发展的内在因素
环境因素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华生(美国,1878-1958)
行为主义创始人,S-R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让我在由我所控制的
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 倾向、能力、职业、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能把其 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Lateralization of the brain language
function
I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left brain gradually coming to be the dominant hemisphere for language (hemispheric superiority), which begins from infancy and is accomplished at around the on-set of puberty. Evidence of it is the “split-brain” phenomenon found by R.Sperry, as well as experimentation with newborns who are found to be cortically undifferentiated but sensitive to speech sounds.(Broca’s area, in control of the language structure;Wernicke’s area, meaning of language)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 比较似相乘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依赖于他的 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就象矩形的面积依赖于 长也依赖于宽一样。”
Leabharlann Baidu
Gessel成熟论 (美1880-1961)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 个基本因素,但两者中他更为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一组从48周开始爬梯训练,另一组则从53周开始 后者训练2周后爬梯的成绩就与前者持平 ——成熟的影响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