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是大势所趋

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电解液材料产业的大发展。池能电子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球2011 年全年共销售锂电池电解液材料3.08 万吨,2012 年迅速上升到4.41 万吨,市场增幅高达43.18%,略微好于池能电子当初的预期。

中国电解液企业(这里仅指大陆地区)2012 年共销售电解液2.28 万吨,较2011 年的1.50 万吨增加了48.70%;同时,中国企业2012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也由2011 年的48.70%上升到51.70%,首次突破一半。

中国企业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最大法宝是售价不仅很低,而且还在持续降低。2012 年中国企业电解液平均售价仅在7~8 万元/吨左右,明显低于国外企业,也较自身2011 年9万元/吨的平均售价有了20%以上的降幅。中国企业电解液产品售价的快速下降,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日本企业2012 年共销售电解液1.01 万吨,较2011 年的1.03 万吨继续下降。同时,与全球43.18%的增幅相比,也呈现出快速下滑势头。日本电解液企业2012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2.90%,较2011 年的33.44%下滑了10 个百分点以上。目前,日本企业普遍采取的挽救措施是:(1)将3C 电子产品用小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陆续前往中国,配合日本锂离子电池企业相关产能的转移,同时降低制造成本;(2)本土工厂产能升级换代,主攻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

韩国企业2012 年共销售电解液0.9 万吨,较2011 年的0.45 万吨翻了一倍,而其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也由2011 年的14.61%提升到了2012 年的20.41%。LG 化学(LG Chemical,为LG 集团旗下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企业,共生产2,600 吨动力电池电解液,全部自用。

针对全球主要电解液企业如三菱化学、韩国旭成、国泰华荣、新宙邦、东莞杉杉、天津金牛等的市场发展情况,以及高速成长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的发展情况,池能电子在本期月度报告里均有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具体请参阅完整版月度报告。

至于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市场的发展趋势,池能电子曾在2012 年04 月份的时候做过一个预测。从2012 年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池能电子的预测较为准确。池能电子预计到2015年,全球电解液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5.93 万吨,是2011 年的5.17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81%。与负极材料市场一样,中国的电解液材料市场需求也要发展得更快一些。预计到201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78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62%。相对应,中国市场份额的全球占比也在持续提高,由2011 年的24.35%提升到2015 年的36.28%。

与前几期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的产业调研一样,池能电子也对中国电解液材料企业做了一个不完全调查统计,其中包括部分有机溶剂、溶质(仅指六氟磷酸锂)和添加剂企业,见表2。表2 也包括了进军中国的国外电解液相关企业,如华菱科技(三菱化学旗下企业)、张家港安逸达(宇部兴产和陶氏化学联合组建的企业)、张家港森田化工、苏州诺莱特(巴斯夫旗下企业)、苏州厚成化工、宁波台塑石化(台塑集团旗下企业)、东营盛世能源材料(中央硝子旗下企业)等等,这些外来企业的生产基地除了中央硝子之外,都设在长三角,而且基本上扎堆在苏州。表2 统计的企业数量有近50 家,数量上远超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

总体来看,3C 电子产品用小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呈现出全球向中国转移的明显的发展趋势。国内企业希望通过扩大规模来保证利润,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国外企业则希望通过向中国转移产能以降低制造成本,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在这两种作用力下,中国的电解液及其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呈现出急剧扩张态势,这从表3 部分企业的产能规划情况来看就可见一斑。

池能电子认为,有两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的相关产能建设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第一个因素是这一代锂离子电池及其材料技术已经度过了成熟期,到了一个发散期(这在下一期月度报告会有所提及)。发散期的特点是相关量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且在不断发散中,因此技术方面不再是问题,而前面成熟期的市场表现也让很多企业和资本感到眼馋,这样,大家纷纷蜂拥而入。

在这种现实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在产业的成熟期末期甚至发散期(如果将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发散期四个阶段的话)介入,这样,即使赚不到更多的利润,所面临的的风险看上去也要小得多。因为在这个时候,技术已不再是门槛,而市场也能看得很清楚。但是,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就没有风险,其实很难说。

第二个因素是泡沫经济所导致的思维惯性所致。大致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全球工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绝大多数工业品的产能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持续转移,中国是其中最大的接收地。伴随着这股产能转移的风潮,国内一批企业趁势崛起。同时,全球经济也呈现出泡沫化趋势。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经济变得越来越热,而中国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直接助推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化发展。

这种泡沫化经济在2007 年美国爆发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顿时陷入低谷,并从这之后开始了艰难的去泡沫化进程。但是,中国政府把经济泡沫化看成是繁荣的一种表现,为了维持这种繁荣,2008 年10 月推出4 万亿刺激政策,此后几年大量发钞,为的只是GDP 保八。政府的这种做法也影响了企业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使得企业家们继续坚持着泡沫经济时期的思维惯性,这样,超发的货币基本上转向了房地产以及各种中低端产品产能的扩充上,导致目前中国各行各业的产能几乎都严重过剩。锂电产业链领域也在这几年大量扩充了相关产能,电解液领域亦不例外。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质材料从其形态上讲主要有电解液(液态)、凝胶电解质(半固态)和固态电解质三种类型,电解质材料从技术发展方向上看大体存在着“液态→固态”的发展规律,但也不绝对。

目前,电解质材料技术开发热点是①阻燃性电解液和②固态电解质,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上的安全。有意思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并未传出现有主要电解液企业在开发上述两类电解质的消息。电解液技术综合实力排名全球第一的宇部兴产曾经公开承认,要开发出阻燃性电解液很困难。而从新闻报道来看,阻燃性电解液的技术开发主要是一些主营业务并非电解液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做,而固态电解质的技术开发则主要是一些电池企业甚至是车企在做。

电解液大致可分为非水系和水系两大类,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基本上都是有机电解液,属于非水系电解液,也就是可燃性电解液。这种电解液应用在动力锂离子电池上,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于是研究人员在积极开发阻燃性电解液。在其技术开发进程中出现了两个方向:①水系电解液;②阻燃性有机电解液(非水系电解液)。其中后者又延伸出了两个子方向:①锂离子电池用阻燃性电解液;

②其他离子电池用阻燃性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的竞争对手就可能会在这样的技术开发过程中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