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生物药剂学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简述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

答:溶解,分解,经消化道吸收,主要是小肠,进入肝肠循环,肝脏首过消除,进入血液到达病灶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2.请简述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答:1)生物药剂它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工艺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生物药剂学作为一门体内的药剂学,它与医药学中其它一些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互相被充、共同研究药物及其它生理有效物质与机体的关系。

2)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剂型因素的研究。研究药物剂型因素和药效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剂型不仅是指片剂、注射剂、软膏剂等剂型概念,还包括跟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粒径、晶型、溶解度、溶解速度、化学稳定性等)、制剂处方(原料、辅料、附加剂的性质及用量)、制备工艺(操作条件)以及处方中药物配伍及体内相互作用等。

(2)生物因素的研究。研究机体的生物因素(年龄、生物种族、性别、遗传、生理及病理条件等)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3)体内吸收机理等的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理对药效的影响,保证制剂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有效。

3.简述被动扩散、载体媒介转运及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4.简述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方法。

答: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包括制成可溶性盐、制成无定形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制成亚稳定型状态,采用亲水性包合材料;增加表面积药物,减小粒径:制成固体分散体、采用微粉化技术。加入吸收促进剂促进药物透膜吸收

5.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1)胃内容物的体积:胃向小肠排出物质的速度随内容物体积的增大而增加;

(2)食物的组成和性质:食物减慢胃空速率,推迟小肠内吸收。固体食物比液体食物排空慢,

(3)糖类<蛋白质<脂肪;粘度低、渗透压低排空快;

(4)药物因素:服用抗胆碱药、麻醉药时胃排空慢;

(5)体位:右侧向下卧比左侧向下卧胃排空速度快,走动时更快。

(6)疾病状态:十二指肠溃疡或胃酸过高时,胃空速率会增加。

胃空快,药物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出现的药效时间也快。少数主动转运吸收药物如B2等宜饭后服用,胃空速率小,到达小肠吸收部位的药物量少,主动转运不致产生饱和,因此吸收量增加。

6.影响药物吸收的物理化学因素?

答:①、解离度和脂溶性;②、溶出速度:溶解度、粒子大小、多晶型、溶剂化物③、稳定性

7.药物经皮肤转运的途径有哪些?

答:药物渗透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1)表皮途径(主要途径)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2)皮肤附属器途径(非主要)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渗透速度比表皮途径快。(离子型及水溶性大分子药物)药物扩散通过角质层的途径(1)通过细胞间隙扩散(主要)角质层细胞间隙是类脂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类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水分子形成水性区,而类脂分子的烃链部分形成疏水区。极性分子经角质层细胞间隙的水性区渗透,而非极性分子经由疏水区渗透。(2)通过细胞膜扩散致密交联的蛋白网状结构和微丝角蛋白和丝蛋白的规整排列结构均不利于药物扩散

8.直肠吸收的途径有哪些?哪种可避免首过效应?

9.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主要和药物的结构、解离度、脂溶性以及蛋白质结合率有关。通常血流丰富的组织蛇舞药物的速度快。

10.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物作用将受到显著影响。由于药理作用主要和血中游离药物浓度有关,因此血中游离药物浓度的变化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

11.表观分布容积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Vd值它代表药物透膜转运和分布到体内各部位的特性。是由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的常数。②Vd=D/C反映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利用此公式,若测得血药浓度,乘以其表观分布容积,即可求得药物在体内的总量。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12. 为什么弱碱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

答:在血浆pH7.4时,弱酸性药物主要以解离性存在,而弱碱性药物主要以非解离型存在。一般来说,弱碱性药物容易向脑脊液转运。如水杨酸和奎宁在血浆pH7.4时,非离子型分别为0.004%-0.01%和9.09%,向脑脊液透过系数分别为0.0026-0.006 min-1和0.078min 13.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答:1、给药途径和首过效应的影响:与药物代谢酶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有关,其中首过效应是导致药物体内代谢差异的主要原因。 2、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剂量与饱和现象有关,剂型对口服后要在胃肠道中代谢的药物影响大。 3、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体内的酶及药物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导致不同异构体显示明显的代谢差异。 4、酶抑制和诱导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重复给药和合并用药后,药物对代谢酶的抑制和促进作用。 5、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等等。

14.酸化尿液,弱碱性药物的排泄加快还是减慢,请解释原因。

答:酸化的尿液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而减少弱碱性药物的吸收,碱化尿液,弱酸药物的肾清除率增加,因为药物离子反而不能被重吸收。

15.什么是肠肝循环?

答: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此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人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动物实验显示,抗菌药物抑制肠道细菌后,可降低某些药物的肝肠循环。肝肠循环可使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延长多少取决于进入肝肠循环的量与给药量的比例

16.某药物的t1/2为6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药量的百分之几?

17.静注某药600mg,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lgC=-0.18t + 0.85 (单位C: µg/ml, t: h),

求药物的k、t1/2、C0、V、Cl。

18.单室模型药物,单次静脉注射k为0.2h-1,问清除该药99%需要多少时间?

19.写出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解释各参数的含义。

20.什么情况下采用静脉注射给药的尿药数据测算药物动力学参数?

21.某药物的t1/2为2.5h,V为80L,若以100mg/h的速度静脉滴注,求稳态血药浓度C SS?

22.某抗生素V=10L,t1/2=3.5h,希望体内稳态血药浓度为10µg/ml,此时输液速度应为多少?

23. 一位患者重50kg,静脉滴注某药,已知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6L/kg。若需

给药后在体内立即达到有效血药浓度(30µg/mL),并维持该水平6h,试设计给药方案。

24.某药k=0.05h-1,口服给予500mg后测得AUC=600h∙(μg/ml),已知F=0.8,求V。

25. 某单室模型药物10mg给患者快速静注后,测得不同时刻血药浓度数据如下:试求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