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
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黄平;张瑞涵;周敏;李鹏程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目的:观察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以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均有降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提高,且观察组DR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A及VA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以风池穴为中心密集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更能提高后循环的血流速度,改善颈性眩晕症状。
【总页数】3页(P997-999)
【作者】黄平;张瑞涵;周敏;李鹏程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5.912
【相关文献】
1.风池穴与颈框挟脊刺合用治疗颈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2.理筋手法配合点按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3.针刺风池穴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效果
4.针刺颈夹脊-百会穴-风池穴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5.针刺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33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眩晕---张婷婷ppt(共24张PPT)
排 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前庭 神经元炎、药物中毒性眩晕、突发性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颅内 占位性病变等。
(一)针灸治疗梅尼埃病
临床分期:
⑴早期:间歇期听力正常或有轻度低频听力损失。
⑵中期:间歇期低、高频率均有听力损失。
⑶晚期:全频听力损失达中重度以上,无听力波动。
名中医经验
瘀血阻窍型眩晕(西医诊断:颈椎病)
临床表现 :头晕,颈部发僵,二便调。舌体胖大,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 :活血化瘀,开窍通络 处方 : 百会,上星 ,风池,风府,天柱,颈夹脊,大椎
方义 : 百会为诸阳之会,可升提阳气,清利头目。 上星疏通局部经 络。 风池,风府疏风散邪,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天柱、颈夹脊穴 可疏通局部经络,活血化瘀。督脉大椎穴是诸阳经的交会穴,能助阳 补气,祛瘀通络。
(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取穴:
颈百劳,颈夹脊,风池 、百会、通天、上印堂
操作方法:
颈夹脊穴:取坐位。根据颈部X光片所示椎体节段改变取相应颈夹脊穴,常规消
毒,选用寸不锈钢毫针,直刺1寸左右,进针得气后(以酸、麻、胀为主), 行平补平泻捻转加小幅提插手法,先行针5秒钟后留针20分钟。 颈百劳穴: 正坐位。直刺-1寸 ,针刺得气后接电子针疗仪,用连续脉冲波,电流以 患者适宜为度。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 -寸
(2)为明确诊断,在治疗的同时应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 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位、颈椎X光片以及CT、磁共振等检查。
(3)眩晕发作时可令患者闭目,安卧(或坐位),作悠缓、细匀的呼吸动作, 或以手指按压印堂、太阳穴,使头面部经气流畅,眩晕症状即可减轻。
(4)痰浊上蒙型患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油腻厚味及动物内脏食品,以 免助湿生痰,酿热生风。也应避免食辛辣,过用烟酒,以防风阳升散之虞。
针刺百会、神庭穴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验交流108针刺百会、神庭穴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 认知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刘世琴,张婷婷,王梅梅,万恒贵 (首钢水钢医院,贵州六盘水 553000)摘要:目的 探究针刺百会、神庭穴联合康复训练同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行针刺百会、神庭穴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MMSE评分、MoCA评分、FMA评分、MBI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治疗4周后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实验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BI改善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卒中后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的同时辅以百会穴、神庭穴针刺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促进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康复治疗安全。
关键词:脑卒中;认知障碍;百会穴;神庭穴;针刺;康复训练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类型之一,因卒中发作时脑部神经组织受损引起,常见学习障碍、记忆力减退、情感改变、神经活动改变、失语失用、运动麻痹、人格异常、共济失调等表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存在严重影响,是导致患者残疾,增加患者痴呆风险的重要因素[1]。
中医疗法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将中医疗法,尤其是针刺疗法与康复训练结合应用,可提高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效率与质量[2]。
百会穴、神庭穴是卒中后认知障碍针刺经验穴位。
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刺百会、神庭穴联合康复训练同在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8例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8例陈慧珍;代晓琴;黄蜀【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1页(P268)【关键词】颈椎病;眩晕;穴,天柱;针刺;推拿;穴位按压【作者】陈慧珍;代晓琴;黄蜀【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610075;四川省第二中医院,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2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1],主要病因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2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均来自四川省中医院推拿科病房,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7~70岁;病程6~12个月。
1.2 诊断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缺血症状,即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MRI示椎动脉受压、迂曲、移位、梗阻。
MRI轴位和冠状位示椎动脉受压、变细、双侧不对称;④多伴有交感神经激惹征;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等其他眩晕。
1.3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70岁;②病程1年以内;③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④就诊前2星期未经治疗。
1.4 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或>70岁;②病程>1年;③就诊前2星期经过其他治疗;④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血管疾病者、孕妇。
2 治疗方法2.1 针刺法主穴取天柱穴,精髓不足型加肾俞、悬钟;肝肾阴虚加肝俞、太溪;痰湿中阻加内关、阴陵泉、丰隆;气虚血滞加气海、膈俞;寒凝督脉加风池、大椎。
医者手部及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长60 mm毫针,天柱穴向舌根方向刺入约2寸,进针后给予轻刺激,以有触电感向头顶、面颊和前胸放射为佳;余穴用长50 mm毫针常规针刺,虚补实泻,大椎用灸法,每次留针 30 min。
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
2.2 推拿法取针后,嘱患者取坐位,稍低头曝露出项部,在其天柱穴及颈部压痛点施轻柔的指按揉法,每次15 min,疗程同前。
针灸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临床的疗效评价
针灸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临床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2022年6月)治疗的6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
分别应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联合针灸治疗,对比组间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眩晕患者中20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6.67%(29/30),参照组眩晕患者中16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80%(24/30),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0.05)。
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临床疗效眩晕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其发病因素较多,比如患者的年龄、外伤影响、受到劳累等。
病情加重后,除了头部以外,会发展至肩部、颈部等,还会引发一些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心理状态。
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近些年,中药在治疗眩晕疾病中的效果较为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我院在眩晕患者中运用针灸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我院60例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中,男、女各39例、21例;年龄36~68岁,平均(48.53±5.64)岁,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参照组:应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方剂包含:益母草20g、朱茯神20g、牛膝20g、杜仲20g、栀子20g、黄芩15g、石决明 18g、钩藤12g、天麻15g、首乌藤15g、黄芩15g、甘草10g、桑寄生15g。
药材加入750ml水中煎煮服用,早晚分开服用,1剂/日。
加减治疗包含:夜不能寐加丹参、酸枣仁;耳鸣加炙远志、磁石;气血亏虚加当归、党参;颈项疼痛加白芍、葛根;头痛严重加龙骨、牡蛎,连续服药20d。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综合征临床研究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综合征临床研究
张笛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两组均用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
结果:试验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综合征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
【总页数】2页(P924-925)
【作者】张笛
【作者单位】安徽省五河县中医院脑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明胶海绵用于早产儿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止血的临床观察
2.中药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临床观察
3.自拟中药方剂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4.倍他司汀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眩晕综合征临床研究
5.镇肝熄风汤加味和穴位贴敷联合倍他司汀注射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
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
察
张婷婷;乐东方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22(14)1
【摘要】目的:分析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收治的84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闭目、抬眉及鼓腮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牵正穴温针灸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取得理想效果,使面神经功能显著恢复,值得应用。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张婷婷;乐东方
【作者单位】浠水县精神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8
【相关文献】
1.加味桂枝汤配合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40例
2.牵正散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3.针灸足三里合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观察
4.温针灸配合牵正散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5.奇穴针配合温针灸治疗风寒型肩周炎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眩晕84例
8 4例均 为 我 院 门诊 及 注 院患 者 , 其中男 3 8 例, 女4 6 例, 年 头晕 、 头痛 3 年, 近 1 周 加 重 。病 史 : 3 年 前 因过 度 劳 累后 出现 头
龄2 6 — 7 9岁 , 病 程最 短 2 天, 最长 l O年 , 高 血 压病 2 6例 , 颈 椎 病 晕、 头痛 , 症状时轻时重 , 休息后缓 解。近 1 周症状加重 , 随来我 3 0例 , 梅 尼 埃 病 3例 , 神经衰弱 1 0例 , 冠 心病 1 5例 , 经 其 他 治 院就 诊 。症 状 : 头晕, 头痛 , 四肢 乏力 , 面 色苍 白 , 失眠多梦 , 饮 食
0 . O 5 ) 。见 表 3 。
3 讨 论
无效 1 2例 , 总 有 效 率 为 6 0 %。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组 ( P < 调 整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还可使从结肠 黏膜析 出的毒素及 时排 出 体外 。中 药结 肠 透 析 , 能 促 进 血 液 及 肠管 周 围组 织 向肠 道 内分泌 代谢 产物 , 并 排 出体外 。 同时还 能抑制 肠 内菌 丛的 生长 , 慢 性 肾功 能 衰竭 属 中医 “ 关格” 、 “ 虚劳” 、 “ 水肿” 等 范畴 。为 减 轻肠 腔 内蛋 白质 的分解 和肠 溶性 氮质 的吸 收, 从 而减 少 了氮 质
2 0 1 3年第 1期
5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3总 体 疗 效 对 比 : 治 疗组 3 O例 中 , 显 效 5例 、 有效 2 O 例、 无 效 统 的结 肠 透 析可 透 析 面 积小 且 吸 收 能 力差 的不 足 , 能使 注 入 的 5 例, 总有 效 率 为 8 3 _ 3 %。 对照组 3 0例 中 , 显效 2 例、 有效 1 6 例、 药 物 较 长 时 间地 保 留在 肠 道 , 药 物容 易保 留 和 吸收 , 能 较 好 地
“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物,可发散面部所聚之风寒之邪,止头风㊁目泪出㊂威灵仙㊁五加皮㊁伸筋草㊁木瓜㊁白花蛇舌草具有祛风逐湿㊁起瘫开痹之功,能配合温针灸减轻面神经水肿症状㊂艾叶温经散寒,除痹止痛㊂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羌活与独活具有抗炎㊁抗病毒㊁解热镇痛的作用[9-10];红花能够改善微循环㊁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1]㊂面部穴位区域皮下的神经末梢㊁黏多糖体和肥大细胞分布密集,且角质层较非穴区域更薄[12],经过温针灸与中药热奄包的热力结合创造了良好的通透性,更有利于包内中药药效经皮渗透,充分发挥药理作用,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㊂综上所述,本案在传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了针㊁灸㊁药的协同作用,选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面瘫取得显著疗效㊂在临床中要针对病因病机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及时㊁适度的调整,也要对临床经验进行长期的积累,使治疗操作手法及刺激量等标准不断规范化,更好地服务于临床㊂参考文献[1]张婷婷,乐东方.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1):63-66.[2]王岚萱,吴若辉,贺小卉,等.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㊁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20,41(9):1262-1265.[3]刘树雷.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6):206-208.[4]杨阳.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外感风寒)疗效分析[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11):94-96.[5]Z HA N GW ,X U L ,L U O T ,e ta l .T h ee t i o l o g y o fB e l l 's p a l s y:a r e v i e w [J ].JN e u r o l ,2020,267(7):1896-1905.[6]刘明生.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9(2):84-86.[7]金大元.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8]黄凯裕,梁爽,孙征,等.艾灸温通效应的启动机制分析[J ].中国针灸,2017,37(9):1023-1026.[9]范莉,李林,何慧凤.独活挥发油抗炎㊁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J ].安徽医药,2009,13(2):133-134.[10]马丽梅,杨军丽.羌活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21,52(19):6111-6120.[11]王凯,雷露,曹金一,等.中药红花和黄芪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22-25.[12]Z HA O L ,C H E NJ ,L I U CZ ,e ta l .Ar e v i e wo fa c u po i n t s p e c i f i c i t y r e s e a r c h i nc h i n a :s t a t u s q u oa n d p r o s p e c t s [J ].E v i d B a s e dC o m p l e m e n tA l t e r n a tM e d ,2012,2012:543943.(收稿日期:2022-04-21)通信作者:鄢路洲,E -m a i l :yd o c _120@163.c o m 第一作者:马雪敏,E -m a i l :1498455136@q q .c o m 头九针 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验案马雪敏1鄢路洲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2.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010)ʌ摘要ɔ 该文介绍运用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的验案两则㊂ʌ关键词ɔ 失眠;头九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鄢路洲中图分类号:R 245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429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㊁中途醒转㊁醒后不易睡㊁睡眠时间缩短或早醒,失眠的同时还会伴随日间功能障碍,如疲劳㊁注意力不集中㊁记忆力下降㊁日间嗜睡㊁头昏头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㊂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失眠就显得尤为重要㊂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㊂本文简要介绍骨膜针刺法,并列举 头九针结合印堂穴 针刺至骨膜治疗失眠验案两则㊂1 骨膜针刺法简述‘灵枢㊃官针“曰: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㊂ 针刺 至骨 法源于‘黄帝内经“的短刺和输刺,属于深刺法,是以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及骨缘附近的经穴特定点为取穴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刺激骨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1]㊂王朝阳等[2]发现针刺头部能够对刺激区造成强大的压力,而骨膜组织属于压力感受器,会对刺激区产生类似 冲击波 作用的压力,激发刺激区效应,集中和增强能量的效应及转化,调节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改变局部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作用㊂研究表明,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可有效改善失眠[3]㊂‘素问㊃调经论“曰: 经络支节,各生虚实 病在骨,调之骨㊂ 施行骨膜针刺法时,需要针69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尖直达骨膜层,因头皮下的颅骨坚固,故针刺深度较好掌握,也较为安全㊂研究表明,头针治疗失眠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疗法治疗[4]㊂‘素问㊃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医学原始“提出 知觉㊁睡眠皆由脑所主 ,张景岳认为 人之脑为髓海 总众神也 ,提示脑为元神之府,诸脏皆听命于脑㊂‘备急千金要方“指出: 头者,身之首,入神之所法,气口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㊂ 精气衰竭或气血亏虚㊁气血瘀滞不能正常荣养大脑,可导致神志活动异常㊂‘灵枢㊃寒热病“记载: 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 入脑乃别,阴跷㊁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㊂ 此条文认为人体头部与睡眠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㊂头部离脑更为接近,针刺头部也成为治疗失眠的有力依据㊂头九针为笔者老师鄢路洲临床常用效穴㊂于百会㊁前顶㊁囟会处定点取穴,再于此3点左右各旁开1寸取6穴,这9个点称之为头九针 ㊂在临床上笔者常选用 头九针 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颇有疗效㊂2 病案举隅(1)病案1 患者,女,28岁,2021年10月26日初诊㊂主诉:入睡困难两个月,加重1周㊂现病史:患者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次日常有神疲乏力㊁精神恍惚㊂自诉曾服用艾司唑仑,效果不佳,又在中医馆口服中药1个月余,仍感易醒,醒后入睡困难㊂现患者因与家人吵架后,失眠加重1周,重时彻夜不眠,白天精神不振,头痛头晕㊁乏力,遂来自贡市中医院进一步就诊㊂刻下症:眠差梦多,浅眠易醒,重则彻夜不眠㊂头部颠顶和两侧阵发性头痛,精神紧张,急躁易怒,纳差,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㊂西医诊断:失眠㊂中医诊断:不寐(肝火扰心证)㊂治疗原则:疏肝泻火,镇心安神㊂治疗方法:头九针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㊂印堂穴位于两眉头连线的中点,针刺时,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定点消毒,进行平刺或斜刺,针刺深度达骨膜位置,以患者自觉针下有酸㊁麻㊁胀㊁重感,并向鼻根部扩散为宜㊂头九针亦用骨膜针刺法,针刺后头部感紧绷为宜㊂另佐以双侧太冲针刺以疏肝泻火,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㊂以上每日1次,10d 为1个疗程㊂10月28日二诊:患者自述昨日入睡已有良好改善,但仍感睡后易醒,嘱患者适当运动㊁畅情志㊁合理调整作息时间,继续治疗,继观患者病情变化㊂10月30日三诊:患者睡眠已有很好的改善,入睡时间可达六小时左右,纳可,精神渐佳㊂11月2日四诊:患者自诉睡眠好,精神可,二便调,诸症愈㊂继续针刺3d ,以巩固疗效㊂(2)病案2 患者,女,65岁,2021年12月3日初诊㊂主述失眠1个月余,加重伴头昏㊁乏力1周㊂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失眠,感觉疲惫但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再入睡困难,日间逐渐伴随注意力不集中㊁精神萎靡㊁记忆力下降,间断在家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尚可,停药后易再次失眠㊂现患者症状加重,自觉全身乏力发虚,不喜站立,并伴随头昏㊂遂于我院就诊,门诊予经颅多普勒协助诊断,检查结果回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及前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脑血流频谱欠佳,S 2>S 1,脑血管弹性减退,血氧饱和度99%㊂故初步诊断为失眠,脑血管供血不足㊂治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养心安神㊂治疗方法:印堂穴㊁头九针骨膜针刺㊂针刺得气后,留针30m i n ,每15m i n 行针1次㊂取针时若有针孔出少量血则可不用急于按压,释放少量血液,以达到通经活络的作用㊂针刺1次后头昏症状明显减轻,当晚即安睡6~7h ,日间注意力不集中情况有所改善㊂又取头九针㊁印堂穴针治两次后,头昏亦止,但仍感觉乏力,精神欠佳㊂考虑患者日久不能获得充足睡眠,已形神气血两伤,故加取足三里㊁三阴交穴行常规针刺,以疏通肝㊁脾㊁胃㊁肾经的经气,达到补养气血的功效㊂又针3次,患者头目清爽,诸症悉平,夜间入睡可达7~8h ,病基本告愈㊂3 讨论睡眠占人生约1/3的时间,睡眠会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对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极其重要,也是生命的需要㊂正常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愈合和修复,使阳气得以潜藏,能量得以积蓄,为次日阳气的升发与运用做好充足准备,使人精力充沛,得以正常工作和应对一日之劳㊂然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㊁工作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失眠发生率逐年增长㊂失眠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临床症状之一㊂从‘黄帝内经“起就有了对失眠病因病机和睡眠生理的描述,称其为 不得卧 目不瞑 ㊂中医认为,本病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得㊂‘灵枢㊃大惑论“言: 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㊂ 失眠与阴阳失调㊁营卫不和密切相7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4关㊂隋代医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多次提到 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 以致失眠的观点㊂可见,阴阳失调是失眠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故调和阴阳是治疗此病的关键㊂此外,‘灵枢㊃营卫生会“论述: 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抟,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㊂ 人体气血阻滞,经络不通,津液运行不畅也会导致睡眠障碍㊂‘灵枢㊃大惑论“认为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脉的循行从上行走归属于脑部,‘灵枢㊃根结“指出四肢末端井穴为足六经的 根 ,头㊁胸㊁腹则是 三结 ,所以头部在人体的营卫气血的循环复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㊂改善脑部血液循环㊁提高脑部血液供应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㊂脑供血不足是一般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也无器质性改变,大部分由颅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引起血流改变的疾病,可表现为头晕㊁头痛㊁失眠等症状[5]㊂患者可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 C D)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以此反映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管痉挛㊁脑动脉狭窄的状态,从而明确诊断,以便了解针刺头部对脑供血不足的影响㊂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大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6]㊂在治疗上选用针灸治疗失眠能够避免安神镇静类处方对患者造成的成瘾性㊁依赖性和毒副作用造成的对身体的伤害,且针刺治疗疗效明显,具有独特优势㊂督脉 贯脊属肾 入属于脑 上贯心 ,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助阳气升发,蓄积㊁渗灌㊁调节一身阳气㊂王涛副主任医师认为,督脉的循行及分支均循经头部,连于脑,若督脉经络气血不畅,不能有效调节全身的阳气,致阴阳失调,神脑失其所养,则失眠自生,故针刺督脉穴可调养心神,濡养脑神,培补元气,调护中气,使气血周流旺盛,督脉通,达阴阳之协调以安神明[7]㊂印堂穴定位在额部,位于两眉毛内侧端中点的凹陷处,虽所属经络为经外奇穴,且位置在督脉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针刺印堂穴具有平衡阴阳㊁安神定惊㊁醒脑开窍㊁宁心益智之功[3]㊂头九针是取百会㊁前顶㊁囟会㊁左右四神聪及前顶㊁囟会左右各一点㊂百会穴可调节情绪㊁改善睡眠㊂四神聪属经外奇穴,可以平衡阴阳㊁充养脑髓,具有健脑醒神之效㊂百会与四神聪皆为经脉之气汇聚之所,其穴性也皆属阳性,对疏通经络气血㊁调和脏腑阴阳㊁扶正祛邪起重要作用㊂研究表明,百会和四神聪有利于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8]㊂头九针穴位部分位于督脉且取穴密集,可增强其调节阴阳之功㊂清㊃王宏翰认为 五官的感觉㊁知觉,都要上达于脑,而五官之用也由脑所发出,脑中脉络通达,感知觉会如常传递;若脑中脉络阻塞,则其感知觉传达之路也会被阻塞,外无由入,内无由出则寐 ㊂可见,脑中脉络通达,脑的感知㊁睡眠功能则正常,反之若脑中脉络阻滞不畅,则脑的感知㊁睡眠功能也会异常[9]㊂这样的异常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之人,这类人正气不足且脏腑功能有所减退,运输气血无力,致瘀血内生,血阻于脉络,致气血不能上荣于脑,脑神失养则致不寐㊂针刺百会㊁四神聪㊁印堂等头部穴位,可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改善脑供血不足,具有补脑益髓㊁升举清阳㊁安神益智之功㊂针刺颠顶部腧穴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紧张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量[10]㊂因而针刺 头九针 ㊁印堂穴具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症状以治疗失眠之功㊂在临床上每每遇到失眠患者,运用 头九针 结合印堂穴骨膜针刺法对治疗失眠颇有奇效㊂根据鄢老多年临床针刺经验,笔者临床应用此法屡试不爽,收效明显㊂参考文献[1]邹德辉,刘通,王洪彬,等.针刺 至骨 法临床应用浅议[J].中国针灸,2020,40(1):46-57.[2]王朝阳,睢明河,王琤.头针运动疗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6-47.[3]苏同生,赵建安,骆晓敏,等.印堂穴骨膜针刺法治疗失眠症106例[J].陕西中医,2013,34(5):584-586.[4]朱增越,高旸.头针与常规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 e t 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 2018,37(6):713-719.[5]方杭.清镇安神方治疗肝阳上亢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20,33(7):97-100.[6]张野,丛德毓,汲广成,等.头针联合中药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大鼠模型p38MA P K浓度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 2021,37(12):60-64.[7]刘培强,王涛.王涛副主任医师运用通督调神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经验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2,31(2): 95-98.[8]姚晶晶. 百会㊁四神聪 深纳久留针对伴有失眠的高血压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及上午血压的影响[D].天津:天津中医药8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4大学,2020.[9]谢琪瑶.头穴丛刺电针治疗失眠患者情绪改变的临床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10]李莉,丁丽玲,王祖红,等.管遵惠益脑十六穴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经验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65-168.(收稿日期:2022-02-12):崔建美,E -m a i l :956163041@q q.c o m 第一作者:赫佳,E -m a i l :1737815646@q q .c o m 董氏奇穴针治中风后偏瘫医案赫 佳张贵琴,范素锦,刘梦伟,张梓行,崔建美(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10)ʌ摘要ɔ 中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会存在后遗症,其中又以肢体偏瘫较为多见㊂该文介绍应用董氏奇穴为主增强中风后偏瘫的典型案例,为董氏奇穴在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㊂ʌ关键词ɔ 中风;偏瘫;下肢肌力;董氏奇穴;针刺中图分类号:R 246.6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430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1]㊂脑卒中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特别是下肢运动会造成很大的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影响[2]㊂脑卒中属于中医 中风 范畴㊂‘金匮要略㊃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曰: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㊂ [3]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尤其对于下肢肌力的改善较为明显,为更多饱受中风后遗症痛苦的患者增加了康复治疗的信心㊂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家传并经过临床不断总结所创的一种诊治体系,因其疗效快㊁效果明显㊁针刺手法独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得到迅速推广[4]㊂据统计,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穴位约有200个,这些穴位在人体中大致划分为12组,在手指部对应 一一部位 ,手掌部对应 二二部位 ,前臂部和后臂部分别对应 三三部位 和 四四部位 ,足底部和足背部分别称 五五部位 和 六六部位 ,小腿部和大腿部分别称 七七部位 和 八八部位 ,耳朵部对应 九九部位 ,将头面部称为 十十部位 ,再加上 后背部位 和前胸部位 [5]㊂在针法上,董氏针法又和传统针灸有所区别,可概括为倒马针法㊁动气针法㊁牵引针法和不定穴针法[6]㊂左常波先生论述了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境界:一是要掌握特效且非常丰富的治疗经验;二是参悟针道原理,掌握阴阳规律,在临床上从容不迫,达到最佳治疗效果[7]㊂董氏奇穴在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疗效明显,现介绍验案3则,以飨同道㊂1 病案资料(1)患者,女,71岁㊂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能18d㊂患者自诉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遂即摔倒,当时嘴角 斜,口角流涎,意识清晰,立即送往当地脑科医院治疗,考虑为脑梗死,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又行介入手术(具体术式不详)治疗,术后患者意识转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㊂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以 脑梗死恢复期 收住入院㊂症见:嗜睡,面色少华;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质尚可;左侧半身不遂,无视物模糊及昏暗不明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㊂体格检查: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张力低,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㊂H o l d e n 步行功能分类0级:无功能㊂功能独立性评分(F I M )得分:50分,重度依赖㊂改良A s h w o r t h痉挛评定量表(MA S )评分:3分,重度运动障碍㊂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左侧肢体偏瘫㊂中医诊断:中风病(风痰阻络证)㊂选择董氏奇穴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㊂针刺处方:双侧肾关穴,健侧灵骨㊁大白穴,患侧花骨穴㊂选用华佗牌规格为0.30mmˑ40mm 毫针施术,针刺肾关穴时,针尖向肾经和肝经方向刺入;针刺大白穴时,针尖向同侧灵骨方向刺入,均平补平泻;患侧肢体花骨穴给予强烈刺激,留针30m i n ,并配合艾灸和电针治疗㊂患者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4周为1个疗程,并进行观察评估㊂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左侧肌力可达到1~2级,下肢肌力改善明显;患者继续治疗两个疗程后,可恢复到2~3级,下肢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㊂后患者及家属自觉症状好转,要求出院㊂按语:本案中西医诊断明确,患者为脑梗死恢复99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4期。
《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第20卷总目次
2 1 总 目次 0 1年
《 医外 治 杂 志》 O 1 第 2 卷 总 目次 中 21 年 0
・
特约专题 ・
…
中药熏洗配合温针灸治疗妊娠期腕管综合征 2 4例 … … … … … … …
… … … … … … … … … …
耳背 割治对血 热型银 屑病 P S 的影响 … … … … … … … … … … …… AI
… … … … … … … …
余云峰
曾红萍( 2—1 ) 4
经穴位 给药的研究应用现状 及问题探讨 … … … … … …… … … … …
… … … … … … … … … …
仰头 缩颈扩胸锻炼法治疗项背部筋膜炎 6 0例 … … … … … … … … …
… … … … … … … …
潘林梅 瑾
刘
兵
王
辉 ( 6 1— )
黄承军 梁冬 波, 3一l ) 等( O
… …
社区 中医综合干预单纯性肥胖症 6 o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玉屏风膏按 摩治疗, J 肺脾两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 3 'L b 0例… … … … …
… … … … … … … … … … … …
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 5 0例
… … … … … … … … … …
中药 内服外用配合牵引治疗腰椎 间盘突出症 5 5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韩 鑫 王 雷 李 松( 4—1 ) 6 耳穴结合熏洗 I 号治疗 肛周疾病术后疼痛 7 例 … 王 庆 香 ( 5 4—1 ) 8 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 例………… 曹雪梅 张洛琴 ( 2 ) 3 4— 0
针刺天柱Ⅱ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活络,用于治疗上肢不遂㊁肘臂疼痛㊁挛急;臂臑㊁肩髃属手阳明大肠经,可通经络,缓解肩臂疼痛;新极泉属手少阴心经,可通经活络㊁舒筋散结;大杼属足太阳膀胱经,可祛邪强筋骨;颈百劳属经脉奇穴,可调节脏腑功能㊁疏经活络㊂研究显示,电针给予穴位刺激,结合脉冲电及针刺效果,可加速得气,加大刺激量,增加临床疗效[11];所用密波可降低神经应激功能,从而抑制感觉神经,产生镇痛作用[12];电针中电流产生的电场可促进神经细胞产生极化效应,刺激神经纤维主动运动,增强神经细胞内物质活动能力,加速轴突运输速率,改善机体代谢,有利于脊髓㊁神经组织再生,促进臂丛神经修复[13]㊂本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C MA P情况优于参照组,说明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联合组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峰值高于参照组,说明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速度;联合组P D M SF M㊁GM F C S中A区及C区评分高于参照组,F M F M中B区㊁C区㊁D区评分高于参照组,说明电针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促进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运动发育,改善患儿肢体功能㊂熊英等[14]采用电针辅助作业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小儿,患儿正中神经㊁腋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指标得到改善,上肢活动度㊁运动功能得到提升㊂综上所述,电针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神经电生理指标㊁股动脉及腋动脉血流速度,促进患儿运动发育,改善患儿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麻永华,伊飞.刃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36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4):44-45. [2]赵孝甫.8字绷带固定致双臂丛神经损伤1例治疗体会[J].罕少疾病杂志,2001,8(4):56-57.[3]陈定章,丛锐,郝纪锟,等.高频超声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11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491-492. [4]李凤岩,朱爽,王佳楠.作业疗法结合B o b a t h疗法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上肢能力的对照研究[J].康颐,2022(1):19-21.[5]C H U N GKC,Y A N GL J S,M C G I L L I C U D D YJ E.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疗与康复[M].赵睿,丛锐,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246-248.[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1,143. [7]戴万亭.诊断学基础[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84.[8]栗娜,李秋玲,常靓,等.非巨大儿肩难产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预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17-21. [9]张健,赵澎.电针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18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7,13(4):61-64.[10]许会梅,尚清.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运动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5): 108-110.[11]高维斌.针刺十绝:神经病针刺新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22,25,26.[12]尚艳杰,喻燕鸣,田絜天.电针结合康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4):610-612.[13]唐启华,马建,郭容经.电针㊁推拿对周围神经损伤肌肉酶组织化学改变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 23(3):59-64.[14]熊英,阳伟红,欧阳云,等.电针辅助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4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21, 17(6):84-88.(收稿日期:2022-03-25)通信作者:于金栋,E-m a i l:878650511@q q.c o m第一作者:侯金雨,E-m a i l:h j y878658511@163.c o m针刺天柱Ⅱ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侯金雨1于金栋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150)ʌ摘要ɔ颈性眩晕是一种由颈部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㊂天柱Ⅱ穴是于金栋主任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选穴㊂该文简要说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主流观点㊁中医对眩晕的认识㊁颈性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分析天柱Ⅱ穴的解剖位置㊁作用及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并附医案1则㊂ʌ关键词ɔ颈性眩晕;天柱Ⅱ穴;针灸;于金栋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D O I:10.19621/j.c n k i.11-3555/r.2023.1319颈性眩晕(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C V)主要是由于颈部6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肌肉损伤㊁颈椎间盘突出㊁颈椎小关节紊乱㊁颈椎椎体增生㊁颈部受到外部损伤等,引起挤压㊁压迫交感神经或椎动脉,进而出现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症状[1],常伴有恶心㊁呕吐㊁头项及肩背部痛㊁耳鸣㊁视物模糊㊁心律异常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及工作模式发生改变,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对于颈性眩晕的探讨和研究越发必要㊂本文介绍针刺天柱Ⅱ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㊂1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目前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但主流观点主要包含椎-基底动脉学说㊁交感神经学说㊁神经体液因子学说及本体感受器学说㊂其中椎-基底动脉学说主张各种原因压迫椎动脉,进而导致后循环一过性缺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但随着研究深入,该学说逐渐被淘汰,椎动脉受压㊁狭窄和迂曲等只是眩晕的致病危险因素,在眩晕发作的同时需伴有其他病因[2]㊂交感神经学说则主张包绕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丛受到颈椎病变的机械刺激,使椎-基底动脉反射性收缩,迷路缺血并引起相关症状㊂研究表明,颈性眩晕交感神经学说比椎-基底动脉学说更具相关性[3]㊂神经体液因子学说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某些具有较强收缩血管作用的体液因子异常升高,使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㊂研究认为,内皮素(E T )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 )这一对内源性血管因子可保持后循环血管的舒缩平衡,此平衡打破则会引发血供异常[4]㊂在本体感受器学说中,颈部存在较多的本体感受器,有研究认为颈性眩晕可能与椎间盘内的鲁菲尼小体升高有关,并且与颈椎挥鞭样损伤有较高的相关性[5]㊂这几种学说之间相互交叉,但又各有不同,目前仍处于争论与探讨研究中㊂2 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对眩晕的记载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称其为 眩 眩冒 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中提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提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还将眩晕的病因归为髓海不足㊁邪中㊁血虚㊁气郁等㊂另外,‘灵枢㊃大惑论“中提出 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 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 ,表明眩晕与颈项部的病变关系密切㊂张仲景提出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认为痰饮也是致病因素之一,以泽泻汤治疗㊂孙思邈在前人基础上加入痰㊁热㊁风的致病因素,如‘备急千金要方“中 痰热相感而风动,风心相乱则瞀,故谓之风眩 ㊂宋㊃严用和认为六淫和七情内伤也可使人眩晕,‘济生方㊃眩晕门“记载: 所谓眩晕者 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㊂ 至金元时期,对眩晕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更加完善,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 补土派 李东垣认为脾胃气虚所致的虚痰可引起眩晕;与李东垣认为的 虚痰 不同, 攻下派 张子和认为实痰致眩,并用瓜蒌散以吐法论治; 寒凉派 刘完素则提出风火相搏而致眩晕; 养阴派 朱丹溪认为 痰夹气虚并火 ,主张 治痰为先 ㊂明清时期,各大医家对眩晕又有了新的认识㊂张介宾认为 无虚不作眩 当以治虚 ㊂虞抟首创瘀血致眩理论,并在‘医学正传“中提到 眩晕者,中风之渐也 ,表明当时已认识到眩晕与中风的密切联系㊂至今,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已经较为完善,并将眩晕的主要病因归为情志不遂㊁年老体弱㊁饮食不节㊁久病劳倦㊁跌仆损伤及外感六淫,病机则概括为风㊁痰㊁瘀㊁虚,以内伤为主,内生的风㊁痰㊁瘀㊁虚引起肝风内动㊁清阳不升㊁清窍不宁而表现出眩晕症状㊂眩晕多反复发作,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临床上常相兼为病㊂3 颈性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颈性眩晕以发作性眩晕为主症,常伴有耳鸣㊁视物模糊㊁心悸㊁恶心呕吐㊁肩颈部疼痛等症状,其发作往往有一定的诱发体位,如转头㊁起卧床㊁抬头或仰头等颈椎活动[6]㊂患者往往会出现颈部棘突或椎旁压痛㊁肩颈部肌肉挛痛等㊂颈椎运动负荷试验是诊断颈性眩晕的重要参考指标,也可作为与非颈性眩晕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7]㊂辅助检查方面,可通过X 线㊁C T ㊁M R I㊁血管造影㊁彩色多普勒等帮助诊断㊂颈性眩晕通常需要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㊁梅尼埃病㊁前庭神经炎㊁神经内科相关疾病㊁更年期综合征相鉴别㊂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易与颈性眩晕相混淆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机制主要为卵圆囊斑内的碳酸颗粒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因此眩晕的发作往往伴有体位变化,持续时间较为短暂,通常为几秒到几十秒[8],最长不会超过60s ,而颈性眩晕发作时间短至几秒,长可达两周以上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状也具有疲劳性,不伴有耳鸣,而颈性眩晕可伴有耳鸣㊁肩颈部或肩背部痉挛㊁僵硬或疼痛,D i x H a l l p i k e 试验㊁S i d e -l y i n g 试验及滚转试验可协助诊断[9]㊂梅尼埃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7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u l.2023,V o l.31N o.13眩晕㊁波动性听力下降㊁耳鸣和/或耳闷胀感㊂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多为20m i n至12h,无特殊诱发体位,并且出现波动性听力下降㊂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0],可与颈性眩晕相鉴别㊂前庭神经炎眩晕持续时间较长,多为1~3d,部分患者可达3周,无耳鸣㊁耳聋,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甩头试验㊁冷热试验等可帮助鉴别[8]㊂神经内科相关疾病所表现的眩晕一般与体位变换无关,由于存在器质性病变,查体多有阳性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异常㊂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及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㊁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表现为烦躁易怒㊁失眠㊁盗汗㊁眩晕㊁心悸等症状,其眩晕与体位变化无关,且无眩晕时也可发生其他症状,第二性征可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卵泡刺激素(F S H)及促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雌激素水平降低(低于卵泡早期的水平)[6,11],由此可与颈性眩晕相鉴别㊂4天柱Ⅱ穴4.1天柱Ⅱ穴的解剖位置天柱Ⅱ穴是吾师于金栋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选穴,吾师从医30余年,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发现此穴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㊂天柱Ⅱ穴位于膀胱经,后正中线旁开1.3寸,天柱穴直下约0.6寸(同身寸),其下有枕大神经穿出于头下斜肌与枢椎弓板之间,同时也有椎动脉穿出枢椎横突孔,是椎动脉第2段和第3段的交接部位[12]㊂4.2针刺天柱Ⅱ穴可能的作用机制该穴下为枢椎,与椎动脉穿出枢椎横突孔位置十分接近,此处为椎动脉走行第2段与第3段的分界,而临床多以第2㊁3段发病率较高[13]㊂受寰椎横突长度影响,其横突孔也最靠外,所以椎动脉出枢椎横突孔后必然会出现较明显的弯曲,因此枢椎成为应力中心㊂而颈部的旋转及50%的屈伸功能主要由寰枢关节完成[14],寰枢关节作为连接头颈部的重要枢纽,承担颈椎40%以上的活动功能[15]㊂特殊的结构与功能致使寰枢关节易发生紊乱,关节的紊乱及位置的变化则会使椎动脉受到压迫㊂星状神经节㊁椎神经交感神经丛㊁颈中神经节与椎动脉相伴行,因此受到刺激后也会使椎动脉发生痉挛,导致颈性眩晕[16]㊂另外,天柱Ⅱ穴为多数此类患者都存在的一个扳机点㊂扳机点位于骨骼肌紧张带上,包括激活扳机点和潜伏扳机点,在受到刺激后可产生疼痛,从而减少肌肉活动㊂而颈部存在大量本体感受器,颈椎关节突关节处有最密集的神经支[17]㊂研究显示,通过测定颈椎关节位置误差,指出本体感觉障碍可存在于颈痛患者中[18-19]㊂颈部肌肉退变或受损后可触发扳机点,进而使位于肌肉中的本体感受器受到影响[20],引起眩晕㊂针灸对于扳机点的作用效果明显且优越,通过针刺扳机点能降低扳机点的活性,缓解肌肉及筋膜痉挛,改善本体感受器紊乱情况,缓解眩晕㊂有研究将针刺扳机点的作用机制归纳如下:破坏非正常运动神经终板区;通过针刺导致周围组织及毛细血管的微小损伤,以达到缓解肌肉痉挛㊁促进血液循环㊁镇痛等目的;阻断疼痛信号传导,缓解疼痛[21-22]㊂5验案举隅患者,女,55岁,2021年1月25日初诊㊂主诉:头晕伴右侧颈项部疼痛10余天,加重3d㊂患者自诉10余天前劳累受寒后出现头晕伴右侧颈项部疼痛,未进行治疗,3d前颈部活动后头晕及颈项部疼痛加重,其间有反复且无规律的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头晕发作时不能行走,视物旋转,体位变化时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科㊂既往否认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冠心病等病史㊂入院症见:头晕伴颈项部疼痛,体位变化时加重,视物旋转,偶有恶心,无呕吐,无胸闷㊁心慌㊁耳鸣㊁视物模糊,纳差,寐差,二便可,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㊂体格检查:血压:109/ 66mm H g(1mm H gʈ0.133k P a),心率77次/分,双侧颈部存在散在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霍夫曼征(ʃ),旋颈试验(+),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四肢腱反射及肌力正常,四肢感觉正常㊂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狭窄,颈韧带钙化㊂颈部彩超示:双侧颈动脉内膜粗糙伴左侧斑块形成,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双侧锁骨下动脉内膜粗糙㊂西医诊断:颈性眩晕㊂中医诊断:眩晕-气滞血瘀证㊂治疗:针刺百会㊁风池(双)㊁内关(双)㊁太冲(双)㊁天柱Ⅱ穴(双),以天柱Ⅱ穴(双)为主穴,30m i n内行滞针雀啄手法3次,即针刺得气后向外侧捻转针柄达到滞针效果,使针感向以刺入点为圆心的半径3c m范围辐射,再行雀啄针法3次,余穴行平补平泻法,以得气为度㊂每日1次,每次30m i n,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㊂嘱患者注意肩颈部保暖,减少低头伏案及过度劳累,平素按摩风池穴保健㊂首次治疗后患者自觉颈项部疼痛减轻,头晕症状较前缓解㊂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头晕8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未再发作㊂按语:该患者颈项部劳损较重,加之突然劳累受寒,使颈部肌肉紧张痉挛,患者先天椎动脉条件较差,后期颈部韧带钙化,关节失稳,从而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发为眩晕㊂针刺百会㊁风池㊁内关㊁太冲㊁天柱Ⅱ穴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改善椎动脉供血㊂另外,滞针法可以松解局部组织粘连,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23];雀啄法通过快速提插,增加刺激量,扩散针感[24],满足应用扳机点治疗应反复刺激,以肌肉跳动为度的特点[25]㊂嘱患者按摩风池穴,由于此穴下分布有枕动脉㊁枕静脉及椎动脉,按摩此穴,可加快椎动脉血流速度[26],舒张血管,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椎动脉㊁基底动脉血供[27]㊂嘱患者平时注意保健,避免再发㊂6 小结随着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临床中颈性眩晕患者逐渐增多,发作时患者较为痛苦,影响工作和生活,针刺天柱Ⅱ穴为主的治疗手段可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希望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新的思路㊂参考文献[1]吴志强,郁金岗.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㊁诊断与中医治疗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162-165.[2]李剑峰,唐福宇.颈椎病性眩晕发病机制新进展[J ].颈腰痛杂志,2020,41(1):112-114.[3]L I U H ,Y O S H I HA R U K .A n t e r i o r c e r v i c a l d i s c e c t o m y a n d f u s i o n t o t r e a t c e r v i c a l s p o n d y l o s i sw i t hs y m p a t h e t i cs y m p-t o m s [J ].JS p i n a lD i s o r dT e c h ,2011,24(1):11-14.[4]L IY ,Z HA N G H P ,L I A N G Y ,e t a l .E f f e c t so fh y p e r b a r i c o x y ge no n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s l o w c o r o n a r y fl o w [J ].C a r d i o l J ,2018,25(1):106-112.[5]Y A N GL ,Y A N GC ,P A N GXD ,e t a l .M e c h a n o -r e c e p t o r s i n d i s e a s e dc e r v i c a l i n t e r v e r t e b r a ld i s ca n dv e r t i g o [J ].S p i n e ,2017,42(8):540-546.[6]赵鑫,李中实.颈性眩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2):109-111.[7]李中实,石东平,刘成刚,等.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24(10):8-10.[8]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11):805-812.[9]拉贵,舒大青,何宗国,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为颈性眩晕的个案分析[J ].西藏医药,2020,41(6):143-144.[10]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2次学术大会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第3次学术大会暨眩晕高峰论坛论文汇编.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111-117.[11]倪青,郭赫.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与中医药治疗策略[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11):1266-1268.[12]瞿东滨,钟世镇.椎动脉分段的临床解剖学观点[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1999,8(1):33-34.[13]范炳华,许丽,林敏,等.椎基底动脉三维C T 血管造影对颈性眩晕椎动脉寰枕段形态学改变的观察[J ].中国骨伤,2015,28(1):39-42.[14]郎伯旭,刘斯尧,方震宇,等.椎动脉分段观点在颈性眩晕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3):61-62.[15]徐明国.寰枢椎骨性血管结构与椎动脉一致性观察研究[D ].郑州:郑州大学,2019.[16]白晓东,叶启彬,邢更彦,等.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60-161,201.[17]W Y K EB .C e r v i c a l a r t i c u l a r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t o p o s t u r e a n d g a i t:t h e i rr e l a t i o nt o s e n i l e d i s e q u i l i b r i u m [J ].A g e A g e i n g ,1979,8(4):251-258.[18]G I L L K P ,C A L L A G H A N MJ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o f l u m b a rp r o p r i o c e p t i o ni n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a n d w i t h o u tl o w b a c k p a i n [J ].S pi n e ,1998,23(3):371-377.[19]R E V E L M ,A N D R E -D E S HA Y SC ,M I N G U E T M .C e r v i -c o e e p h a l i ek i n e s t h e t i cs e n s i b i l i l t y i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e r v i c a l p a i n [J ].A r c hP h y s M e dR e h a b i l ,1991,72(5):288-291.[20]王岩松,姚猛.肌筋膜扳机点的研究进展[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35(3):230-231.[21]S I M O N S DG ,M E N S E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n d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m u s c l e t o n e a s r e l a t e d t o c l i n i c a lm u s c l e p a i n [J ].P a i n ,1998,75(1):1-17.[22]G U N N C C ,M I L B R A N D T W E ,L I T T L E A S ,e t a l .D r yn e e d l i n g o fm u s c l em o t o r p o i n t s f o r c h r o n i c l o w -b a c k pa i n :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t r i a l w i t h l o n g -t e r m f o l l o w -u p [J ].S pi n e ,1980,5(3):279-291.[23]王尚臣,单文哲,孙淑芬.滞针术[J ].中国针灸,2011,96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u l .2023,V o l .31N o .1331(3):227-231.[24]张智龙.雀啄术初探[J ].中国针灸,1998,18(8):53-55.[25]王列,马铁明,曹锐,等.阿是穴与激痛点浅议[J ].中医药导报,2016,22(20):12-14.[26]赵焕军,贾红玲.风池穴古今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8):87-91.[27]贺思,赵晓峰,文妍,等.不同针刺手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J ].中医杂志,2015,56(6):478-482.(收稿日期:2022-04-10)作者:刘小刚,E -m a i l :l i u x i a o g a n g202204@163.c o m 超声引导下小针刀与传统小针刀治疗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刘小刚(山西省中医院,山西太原030012)ʌ摘要ɔ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与传统小针刀治疗老年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70例老年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㊂对照组采用传统小针刀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 A S )㊁肩关节功能评分(C o n s t a n t -M u r l e y )及临床疗效㊂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㊁6周,两组患者V A 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㊁6㊁12㊁18周,两组患者V A 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12㊁18周后V A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前,两组患者C o n s t a n t -M u r l e y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 o n s t a n t -M u r l e y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针对老年肩周炎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相比传统小针刀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㊂ʌ关键词ɔ 老年肩周炎;痹证;小针刀;超声引导;疼痛;肩关节功能中图分类号:R 245.31 文献标识码:A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320肩周炎是老年群体的常见关节疾病,由关节退变㊁外伤㊁劳损等因素引起肩关节囊及其邻近软组织慢性炎症所致,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㊁关节活动受限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㊂小针刀是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方法,使用针刀松解病变结点,使用手法破坏肩关节软组织粘连㊁挛缩等病理结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㊂然而,大部分小针刀手术以传统盲法操作为主,在整个操作期间不借助其他医学辅助手段,凭借术者的操作经验与患者的反馈等进行操作,导致疗效欠佳㊂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超声逐渐被应用于各项手术治疗中,尤其是在关节疾病中疗效显著㊂本研究对老年肩周炎患者分别应用超声引导下小针刀与传统小针刀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㊂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中医院骨关节科在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㊂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69.85ʃ2.74)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5年,平均(1.15ʃ0.24)年㊂研究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70.21ʃ2.6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平均(1.20ʃ0.35)年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2]中临床伦理学原则㊂1.2 诊断标准 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肩部自觉沉重,肩部窜痛,遇劳累㊁风寒疼痛加重,舌质淡或暗,舌苔白腻,脉弦浮涩[3]㊂②西医诊断符合‘肩关节疾病针刀治疗与康复“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肩周疼痛明显,夜间更甚,且无法安静入睡;因劳累㊁天气改变而诱发或加重;做外旋㊁外展㊁上举和内收等动作时肩关节有明显活动障碍表现;肩部惧冷,局部有萎缩㊁痉挛[4]㊂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结合X 线检查与临床体征表现,符合针刀手术治疗指征;年龄60~85岁;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同意,且能接受随访㊂1.4 排除标准 合并关节脱位㊁骨折者;合并肩部肿瘤或风湿性关节炎者;患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肺部感染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存07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7月第31卷第13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症经验
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症经验作者:骆第铖胡慧芹翁越妍陈枫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4期摘要:介绍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
陈枫教授治疗眩晕时强调从整体出发,明病机、重刺法、调枢机。
认为在治疗眩晕时当先从少阳入手,先调理少阳之枢,而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
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针刺法治疗眩晕,临床疗效较佳。
关键词:眩晕症;针刺;名医经验;陈枫;调枢导气;醒神定眩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4-0001-03眩晕是以目眩与头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轻者感头晕目眩,重者感如坐舟船、站立不稳[1-2]。
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常涉及多学科,多领域[3]。
根据目前现代医学的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多突破,但仍有大量问题尚未解决,给眩晕疾病的治疗带来很多困惑[4]。
现代医学治疗眩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眩晕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相对于西医的一些方法如西药治疗来看整体疗效较佳,且毒副作用更小,而针灸更是简、便、验、廉。
陈枫,首都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枫教授师从石学敏院士,深得真传。
现今已从事针灸临床三十余年。
临床诊治眩晕经验丰富,治疗眩晕时强调从整体出发,明病机、重刺法、调枢机。
认为在治疗眩晕时当先从少阳入手,先调理少阳之枢,而后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风祛风,有火去火,有痰化痰,有虚补虚、有瘀化瘀、有郁开郁。
提出“调枢导气、醒神定眩”针刺法治疗眩晕。
为了更好的发掘和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现将导师治疗眩晕经验总结于下,以飨读者。
1 明病机眩晕症在历代中医古籍里多有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复溜穴临床应用举隅
复溜穴临床应用举隅
张婷婷;范郁山;杨建华;蒋茵婕;陈明明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11(020)004
【总页数】1页(P15-15)
【作者】张婷婷;范郁山;杨建华;蒋茵婕;陈明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
【相关文献】
1.复溜穴临床应用体会 [J], 陆泛
2.《百症赋》中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思路探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J], 张立志;刘霄潇;许能贵;易玮;孙健
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应用举隅 [J], 冯鑫;常钰甜;高艳霞
4.己亥年运气方白术厚朴汤探析及临床应用举隅 [J], 罗敏;李艳彦;赵子苇;阴倩雅;靳荃;郜宪明;张强
5.复溜穴滋阴补肾作用临证举隅 [J], 徐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经验
痰浊上扰型眩晕(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头晕,双眼发胀,神疲,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
舌体胖,舌暗红,苔黄腻,脉缓滑 治则 :健脾除湿,清利头目 处方 : 神庭,攒竹,肓俞,中腕,大横,太溪,丰隆透承山,百会, 四神聪 方义: 攒竹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神庭乃督脉,足太阳、阳明经 交会穴,通窍明目。 肓俞位于神阙旁开0.5寸,为足少阴经与冲脉 交会穴。 中腕为胃之募穴、腑会。 大横是足太阴经与阴维脉交会 穴,三穴合用健脾和胃,调理胃肠气机而除湿。丰隆为祛痰要穴, 丰隆透承山化痰除湿。 百会,四神聪位于巅顶,升提阳气、清利 头目。
名中医经验
瘀血阻窍型眩晕(西医诊断:颈椎病)
临床表现 :头晕,颈部发僵,二便调。舌体胖大,舌暗红,苔薄
白,脉弦 治则 :活血化瘀,开窍通络 处方 : 百会,上星 ,风池,风府,天柱,颈夹脊,大椎 方义 : 百会为诸阳之会,可升提阳气,清利头目。 上星疏通局部 经络。 风池,风府疏风散邪,醒脑开窍,疏通经络。 天柱、颈夹 脊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活血化瘀。督脉大椎穴是诸阳经的交会穴, 能助阳补气,祛瘀通络。
(三)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程: 每天针灸一次,每周治疗五次,十次为一个疗程,共治 疗两个疗程。 注意事项: 针刺百会、上印堂、太阳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待患 者出现重胀针感后停止。上印堂留针时间要长。
日常调护
(1)针灸治疗本证效果较好,但应分辨标本缓急。眩晕急重者,先
名中医经验
气血不足型眩晕(西医诊断:眩晕)
临床表现 :头晕,头沉,乏力,轻微恶心,无视物旋转及呕吐。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则 :益气升阳,滋阴补血 处方 : 百会,攒竹,上星,外关,足三里,三阴交 方义 :百会为诸阳之会,可升举阳气以帅血上荣。 攒竹、上星为 局部取穴,可疏通经络止痛。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 穴之一,通阳维脉,疏经活络。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 调和胃气之主要腧穴。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腧穴,有健脾之功。 足三里和三阴交同时取用,为阴阳表里配穴,脾胃得以健旺,则气 血生,滋养五脏六腑而聪上窍。
(三)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以调理髓海为主,加补益气血,调理脾胃 取穴:
操作方法:
百会、风府、风池、上印堂、太阳,气海,血海,足三里
患者先取坐位。风府穴用1.5寸毫针斜刺入0.5寸,针尖向下,提插
数次,待患者出现重胀针感后出针,不留针。然后患者取平卧位, 针刺百会、上印堂、太阳穴。将针斜刺入骨膜1.0寸,患者有重压 感为度。风池穴使用1.5寸毫针,向鼻尖方向刺入0.8寸,患者出现 重胀针感。以上穴位进针后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待患者出现重胀 针感后停止。风池穴、百会穴、双侧太阳穴加电针 。选用电针频 率80HZ,间歇波,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以上穴位风府穴不 留针,上印堂穴留针三小时,百会、太阳、风池穴均留针30分钟。
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眩晕同时伴有其他脑干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 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 碎倒、昏厥等。 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 调节和(或)辐揍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 发的眼震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病因明确,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粘血症 等。
(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疗程: 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天, 连续治疗2个疗程。 注意事项: 针刺风池穴应正确把握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不可 向对侧眼针刺过深,以防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三)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
(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诊断标准 (1)突然出现眩晕,与头位有关,持续时间短暂。 (2)眩晕发作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神经缺损的症状和体 征(如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偏侧肢体麻木无力,水平 性眼震等。) (3)常在24小时内减轻,以后可再发。 (4)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治其标;眩晕较轻或发作间歇期,注意求因治本。 (2)为明确诊断,在治疗的同时应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 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位、颈椎X光片以及CT、 磁共振等检查。 (3)眩晕发作时可令患者闭目,安卧(或坐位),作悠缓、细匀的 呼吸动作,或以手指按压印堂、太阳穴,使头面部经气流畅,眩晕症 状即可减轻。 (4)痰浊上蒙型患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油腻厚味及动物内脏 食品,以免助湿生痰,酿热生风。也应避免食辛辣,过用烟酒,以防 风阳升散之虞。 (5)加强护理及心理治疗,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名中医经验
肾精不足型眩晕(西医诊断:眩晕)
临床表现 :头晕,头沉,倦怠,腰膝酸软,下肢乏力。舌红,苔
薄黄,脉弦细 治则 :益精填髓 处方 : 肝俞,肾俞,太溪,太冲,神门,百会。 方义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输穴、原穴,配合肝俞以滋阴潜阳。 太 溪是足少阴肾经输穴、原穴,配合肾俞,益肾滋阴,使隋海得充。 神门为手少阴心经输穴、原穴,疏通经络,宁心安神。 百会位于 巅顶,与足厥阴肝经交会,生精补髓。
针刺手法 针刺百会、上印堂(印堂上1寸)、太阳穴时患者是否有
重压感 电针刺激量的大小 患者的年龄等个体差异
针灸诊疗特点
(1)针灸治疗眩晕以辨病为主,首先找到引起眩晕
的原因和疾病,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 (2)眩晕发作期针灸治疗以镇静止眩为主,多采用 电针。间歇期应根据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以补虚泻 实,调理髄海为法。
针灸治疗眩晕—分期治疗
随证配穴:
脉涩血亏型(主要见于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
栓后遗症等): • 加肾俞、太溪、复溜 肝肾阴虚型(主要见于内耳性眩晕): • 加翳明、合谷、太冲、内关 气血两虚型(主要见于贫血、低血压): • 加脾俞、心俞、足三里、三阴交 瘀血内阻型(主要见于脑外伤、脑震荡): • 加列缺、三阴交、血海 肝阳上亢型(主要见于高血压、内耳眩晕): • 加翳风、行间、阳陵泉 风火上扰型(主要见于高血压兼外感、前庭神经元炎等): • 加曲池、天突、太冲、列缺
北京按摩医院 张婷婷
简介
眩晕具有环境或自省的运动幻觉,包括旋转、滚翻、
倾倒、摇摆、浮沉等感觉。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 经历此症。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 性占39%。 引起眩晕的疾病涉及许多临床学科。
根据解剖结构和性质分类
前庭系统性眩晕 前庭末梢性眩晕
名中医经验
湿热中阻型眩晕(西医诊断:眩晕)
临床表现 :头晕,视物旋转,无耳鸣,恶心,呕吐,无发热,无
腹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则 :清热利湿,疏通经络 处方 : 梅花针夹脊穴叩刺。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隔姜灸百会 方义 :梅花针叩刺夹脊穴,以调整内脏机能紊乱。督脉行于背部 正中,多次与足少阳经及阴维脉交会,对全身起到调节作用,称为 “阳脉之海”。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可祛除湿热之邪并疏通 经络,调理脏腑机能。百会为诸阳之会,隔姜灸百会,升举阳气, 气血上荣,使气行则血行,血运则气达,气至病所则髓充脑健神自 安,故眩止。
目眩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为特征;头晕以感
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特征。 基本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 本病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 肝为主;病性虚实交错,需者居多。
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
引起眩晕的疾病
临床分期 留针时间的长短
穴位配伍是否合适
(二)针灸治疗颈性眩晕
取穴:
颈百劳,颈夹脊,风池 、百会、通天、上印堂
操作方法:
颈夹脊穴:取坐位。根据颈部X光片所示椎体节段改变取相应颈夹
脊穴,常规消毒,选用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1寸左右,进针得 气后(以酸、麻、胀为主),行平补平泻捻转加小幅提插手法,先行 针5秒钟后留针20分钟。 颈百劳穴:正坐位。直刺0.5-1寸 ,针 刺得气后接电子针疗仪,用连续脉冲波,电流以患者适宜为度。风 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 -1.2寸
如:梅尼埃病、位置性眩晕、急慢性中耳炎、耳毒性药物中 毒性眩晕、迷路炎和桥小脑角肿瘤等 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小脑梗塞或 出血、脑干肿瘤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眼病、本体感觉系统疾病、全身系统疾病等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中医亦称为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
得气后持续捻转针柄,不提插,速度180-200次/分,使患者颞 部有酸麻胀感。太阳穴:将针斜刺入骨膜1.0寸,患者有重压感为 度。 留针20-30分钟。 听宫、听会:令患者张大口,垂直进针1— 1.3寸,不提插微捻转,患者感针下沉紧为度。
(一)针灸治疗梅尼埃病
疗程: 每天一次,5次为一疗程,隔一天开始下一疗程。 注意事项: 以上穴位进针后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待患者出现重胀 针感后停止。
名中医经验
肝阳上亢,兼湿热下注型眩晕(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胸闷,面色红赤,形体肥胖。舌体胖大,
舌红,苔黄微腻,脉沉滑 治则 :平肝潜阳兼清利湿热 处方 : 百会,肩髃,风池,大椎,曲池,足三里,太溪,中极,归 来 方义 : 风池、大椎清泻肝胆上亢之阳,百会调神熄风以清上。 肩 禺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可疏经利节,活血通络,治疗风热 头痛有效。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既可疏风清热又清利下焦湿 热,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健脾和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输穴、原穴, 中级乃任脉与足太阴、厥阴、少 阴经交会穴,膀胱经之募穴,合足阳明胃经穴 归来以补肾培元, 通利膀胱,清利湿热。
针灸治疗眩晕—分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