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创造潜能得以全面发展,以促进他们的茁壮成长呢?
一、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

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
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这些巧妙
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

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二、动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的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考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例如,教学圆锥柱体的体积计算时,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采用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将圆柱体中的红色液体倒入圆锥体中,你们会发现什么?再将液体由圆锥体中倒入圆柱体中,又能发现什么?4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得出同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中的体积存在着这样的关系:圆柱体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3。

由此得到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更扎实,更容易理解、掌握。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条件,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争取他们成功的能力和成功心理得到高层次的发展,逐步
产生自我期望,自我鼓励,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再加上教师语言鲜明的评价,使学生一直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以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些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

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

有的说“9+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

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

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