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童的性格特点及教育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童的性格特点及教育对策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王道进
摘要:培养聋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使其能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是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聋童性格的形成、聋童性格特征的表现中了解聋童的性格,并阐明了采取的有关教育策略,使聋童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性格策略孤独偏激
一、聋童性格的形成
性格是人在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塑造的结果,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外界环境对聋童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聋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外界环境,具体地说,就是他的家庭、学校及所接触到的部分社会环境。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的影响对聋童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作为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希望或“理想模式”去培养儿童的。
因此,父母的性格特点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子女。
而其他家庭成员对聋童的态度,与聋童的交往方式以及聋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因素在聋童的性格形成上起奠基作用。
因此,性格虽然是后天各方面影响形成的,但家庭特别是父母的态度及交往方式在聋童性格形成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聋哑学校是为聋童开办的专门学校。
在这里,学校把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在聋童身上。
聋童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参加各种活动,从事各项学习,
从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的交往、待人、勤奋、认真、刻苦、能否尊重他人等态度也会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
而此时,教师应给予恰当的指导。
因为,教师在聋童性格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是以社会的要求通过集体去教育影响聋童的,这样使聋童的性格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聋校低年级学生的性格处在被塑造而尚未定型的阶段。
一方面,聋童头脑中没有形成固定的社会观念与态度;另一方面,聋童又把自己看到的形象逐步地转化为稳定的观念。
但是,聋童由于听觉障碍,对人际关系还不可能有充分的认识,因此,这种观念转化还需一个过程。
不过,尽管聋童在认识上有种种局限,但他们掌握体现各种关系的行为方式还比较容易。
如果聋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认识的提高,也容易形成良好的品质。
所以,针对聋童的这些特点,对聋童的性格教育应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聋童的性格特征及教育策略
聋童的性格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稳定,但自身的听觉障碍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如下性格特征。
1、处事简单、直接
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多数聋童的表现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会拐弯抹角。
对谁有意见就直接说出来,不会用委婉的方式,对班里、学校的纪律和缺点觉得不好就说出来,不会埋在心里。
平时,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以直接的欢乐、具体的行动、自由的情感表达来
进行的;对结果也是一种简单、粗浅的分析。
就是与别人发生冲突,也是直接的冲突,吵完就完了,不会耿耿于怀。
我们常常会发现,两位聋童前几天才大吵大闹,今天已经和好如初,有说有笑了。
有些聋童经常外出,只是认为好玩,并没有联想到其他后果。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与他们进行细致的谈心,教育他们凡事要“三思而后行”,遇事要学会忍耐,克制自己的情感,使其明白简单粗暴容易伤人害己;对经常外出有学生,对其说明外出的危险和不良影响,或者搜集一些聋童外出被拐卖的材料给他们看,帮助他们认识外出更深层次的后果。
有条件的话,可以播放小学生游浪街头被拐的录像,直观生动的影视画面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还有的学生经常小偷小摸,不按时作息等,对这些不良行为学生,我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2、孤独、自卑
在年龄较小的聋童中,由于他们在社会中交往较少,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较少,对自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影响还意识不到,他们还是比较合群和自信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外界社会交往越来越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就越多。
他们这种性格特征也就逐渐表现出来了。
这时候,他们认为周围的人看不起自己,不了解自己,进而感到生活无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会变得越来越孤独。
另外,听力残疾是隐性残疾,不说话、不与人交流时,别人是看不出来的。
因此,许多聋童不愿意戴助听器,不愿在公共场合说话等等。
这些都是聋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但又不能正确对待它所产生的自卑心理。
许
多聋生违反错误后,老师找他谈话,他不愿同老师讲,就是这种心理在作怪。
老师应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感化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多关心亲近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可信的人,敞开心怀,知无不言,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学习上,尽量给予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激励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生活上,找几个同学与他们建立“手拉手”小伙伴关系,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出孤独的封闭世界。
3、过分自尊,容易猜疑
由于有生理缺陷,聋童会自觉地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与正常儿童同处时常会独处一边,认为自己不行,但同时过分自尊,容易猜疑。
不少家长又过分保护,怕孩子受人欺侮。
聋童过分自尊,非常关心“我”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与位置,不能辩证地看待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一般的聋童都非常敏感同伴对他的评价。
有些聋童看见同伴对他伸出小指或写他(爸妈)的名字,并在名字上面打“×”,则视为对其自尊的挑衅,不可容忍,继而会做出一些报复的行为,以捍卫自己的尊严。
因此,在教育聋童的时候,老师要学会维护聋童的自尊心。
对违反错误的学生不要轻易伸出你的小指,切忌说有损学生自尊的话语;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要讲究方法与场合,一般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学生,以免学生的抵触情绪而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聋童由于听不见正常人的说话,导致猜疑心理严重。
聋童与正常人在一起,正常人之间说话引起的哄堂大笑,如果不及时告诉他们
原因,他们会感到闷闷不乐,甚至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特别是几个人在一起谈话时,多次用眼睛向他瞧瞧,更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常有误会或暴躁的行动。
所以,英国有的聋校规定,聋人在场时,健听老师之间交谈也必须打手势。
对于聋童谈话内容有疑问的时候,要及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以消除聋童的猜疑心理。
4、偏激、冲动
聋童由于自小生长在一种无声的环境中,对外界的各种舆论无法接受理解,行事方式没有舆论的约束,这就造成聋童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总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评价,而对他人的观点无法理解。
久而久之,养成他们凡事皆以自我为中心。
心理学上认为,自我意识过强的人大都具有偏激冲动的个性。
他们遇事往往难以自控,特别是聋童,这种性格表现更加明显。
一旦受到外界一些不良哪怕是细微的冲击(在他们看来),即视为对自己的挑衅侵犯的行为,这时他们出于自我的保护意识,马上会表现出一些反抗的行动。
有一次,某同学打生活老师就是这样。
当时,这位同学做值日,他左手拿着一瓶饮料,右手抓着笤帚扫地。
生活老师见了,就想拿过他的饮料放好,等他扫完地再还他。
谁知,这位同学误以为老师要没收他的饮料,一气之下挥手打了老师。
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意图,尽量在和风细雨的气氛中使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残而有为的劳动者,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为师者只有分析学生,深入了解每个残疾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因材
施教,使每位聋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聋童心理学》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