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

合集下载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其竞争力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激发创新活力
完善创新体系
01
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
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原则
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 进步,提高生产效率。
制度创新
改革经济体制和制度,激发市场活 力,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 境。
人才创新
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 力素质,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 的人才支持。
02
经济增长的措施
提升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通过技术研发、引进和扩散,提 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减少浪
构建创新体系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培养创新人才
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 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04
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 保障措施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确保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包括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 ,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同时,要加 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
经济增长方式的 原则及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 • 经济增长的措施 •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路径 • 实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保障措

01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

历史上不同的几种经济增长模式

历史上不同的几种经济增长模式

历史上不同的几种经济增长模式1.改革开放前30年(1949~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

为了迅速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在这期间,我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统计资料表明,GDP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24.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15%。

然而,因为是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形成了以追求速度为核心的发展思路。

经济增长呈现高消耗、高浪费和明显的结构性失衡。

重化工业的发展,牺牲了农业,使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第一、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第二产业。

由于企事业单位吸纳的劳动力人口有限,大量劳动力被限制在农村,从事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

人民的生活质量没能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但为以后阶段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初具规模的经济基础。

2.改革开放时期前10年(1978~1992年):“双轨制”体制下摸着石头过河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经济的短缺,被长期压抑的社会需求得到突然的释放,使得经济领域各个方面供给严重不足。

经济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为对象的生产领域的快速发展,高额利润的刺激与旺盛的市场需求,主导了市场条件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

在产业结构上,这一时期行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农业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制造业中,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轻工业产品取得了极大丰富。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增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大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形成了已非国有企业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粗放型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引言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扩大的过程,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结构和质量的改善,是一种质的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物质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1.侧重数量:经济增长方式重视通过扩大投资、提高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来实现经济规模的扩大。

2.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经济的短期速度和规模,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1.投资导向的增长方式:通过加强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技术更新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2.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国内生产和经济增长。

3.资源密集型增长方式:通过依靠资源优势,例如矿产资源等,来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和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1.侧重质量:经济发展方式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2.重视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1.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来推动经济发展。

2.服务业导向的发展方式:通过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来促进经济发展。

3.绿色发展方式:通过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以下联系:1.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

3.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增长方式可以通过扩大投资、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企业盲目追风投资光伏项目
“遍地开花”埋下祸根泡沫破灭自吞苦果 • 2007-2009年,中国部分企业先后上马光伏项目,先后有上千亿元资金涌入这个新兴 产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打乱了迅速发展壮大的中国光伏产业的匆匆脚步,国外 市场需求萎缩,市场寒冬骤然而至,多数企业亏损、停产,全行业提前步入洗牌。 由于多数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在市场泡沫破灭后,中国企业付出惨重代 价。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7年已达到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6 年增长了600多倍。尤其06-08年左右大量资金持续迅速涌入这个行业。统计表明,目 前我国的光伏产业链中,已投产的有10多家多晶硅企业、6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电 池企业、330多家组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0%。 但是,08年以来,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阳能领域的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引起全 球光伏市场急剧萎缩,中国光伏企业从欧洲接到的订单锐减,大部分企业歇业停产, 库存高价多晶硅较多的企业损失惨重. 2009年,多晶硅行情已结束暴利,市价回落到70美元/公斤,逼近国内生产企业的成 本,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因成本高、需求不足而出现了间歇性停产。中投顾问能源 行业研究员姜谦说,这是盲目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后遗症的逐渐显现。四川多晶硅产 业现状是国内多晶硅产业的缩影,间歇性停产或许只是新一轮风暴的开始。 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平均约每公斤70美元,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未采用闭 环式生产的企业成本更是在100美元左右。刘华说,国外大企业每公斤成本仅25至30 美元,目前开始了积极扩产。
1. 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的协调。 中国现有的投资结构的问题,主要是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部分行业 因过度投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突出。国外经济变动造成消费能力减弱的情况 下,国内消费能否拉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拉动内需是近几年来提的比较多 的话题,但是这一切又都回到如何增加民众的收入,进而提高消费能力上来。 2. 产业结构优化与劳动力就业的平衡。产业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产业投资 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一旦形成,由于其资产专用性,不容易在产业间顺利转移, 但是劳动力及人力资本的形成有相应的滞后性。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结构 性失业是一个常态,而实现劳动力的再就业,则要困难得多。 3. 资源有效利用上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抉择的结合。 • 任何经济增长都会面临着资源的约束,缓解资源约束需要提高资源的社会利 用效率。资源的合理价格,是衡量资源社会利用效率的重要参照物。中国目 前的资源价格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一方面,目前中国的矿产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的价格,长期受到 国家管制,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不能反映市 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变相鼓励了企业过度投资和忽视效益的倾向, 误导了投资和消费,这是形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增长方式的重要诱因。 既要加强政府的管理,又要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两者如何结合,是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一个难点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指导战略的转变历程
1987年党提出 要将粗放经营 逐步转变为集 约经营 1995年党明确提出要实 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第1个历史性转变) 2003年胡锦涛提 出科学发展观, 注重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
2006 年,对外政策调整, 抛弃以吸引外资为核心 的经济政策,过往二十 余年奉行的以“吸引外 资”为核心的粗放式的 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型。 2013年,社科院发布 “社会蓝皮书”指出 、 中国应加快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保持经济 平稳较快增长
我国近年能源弹性系数
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
各国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澳大利亚 0.55 巴西 1.45 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低于一些发 加拿大 0.40 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印度),而且也低于一 法国 0.34 些发达国家(如日本),但高于美国、英 印度 0.84 国、法国和加拿大。 日本 0.78 我国单位GDP资源消耗是美国的3倍, 英国 0.33 德国的5倍,日本的6倍,另外我国能源利 美国 0.30 用率平均为33%,而发达国家在40%中国 0.62, 50%左右。 整个来说中国能源弹性系数仍然很高,从以上分析可知,2002-2004年我国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大于1,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 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是在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基础上取得的,经济增长方式仍 然很粗放,并由此造成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和运输紧张。 由于我国不是一个能源丰富的国家,因此近年来不得不花费大把外汇从国外大量 进口石油和原油,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 显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节约能源,成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 健康发展的关键

经济主要的六种发展模式

经济主要的六种发展模式

经济主要的六种发展模式1. 出口导向型:这种模式注重出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取外汇收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人口较少、资源较丰富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出口导向型:这种模式注重出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取外汇收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人口较少、资源较丰富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2. 内需拉动型:这种模式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注重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

这种模式适用于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能力较强的国家。

内需拉动型:这种模式依靠国内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注重扩大国内消费和投资。

这种模式适用于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能力较强的国家。

3. 制造业升级型:这种模式通过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来推动经济增长。

重点是引进先进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加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制造业升级型:这种模式通过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来推动经济增长。

重点是引进先进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以增加竞争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4. 创新驱动型:这种模式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重点是培育创新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驱动型:这种模式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重点是培育创新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 资源整合型:这种模式通过整合本国资源和国际资源,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重点是引进外资、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资源整合型:这种模式通过整合本国资源和国际资源,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

重点是引进外资、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和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6. 可持续发展型:这种模式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

重点是推动绿色经济、节约资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型:这种模式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协调发展。

重点是推动绿色经济、节约资源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取决于其自身的条件和需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人才培养支持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教育和培 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人才保障。
实践案例三: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
01
政策引导推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企业
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02
市场机制调节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调
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转变策略:从投资主导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产学研合作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 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优化创新环境
扩大开放合作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创新人才培 养和引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可持续发展。
03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与 优势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内涵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不断提 高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强调通过 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 大的产出。
特点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 转变。
推动产业升级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力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 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式的现 状与挑战
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
02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与 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
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 从1978年的27.9%经过“六五”时期逐渐增加接着开始下降到2014年只有9.2%, 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仍在45%左右摆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从1978年的 24.5%,到2014年上升到48.1%。与此同时,三次产业结构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0.7,到2014年下降为0.3,第三产 业0.13变为0.41,第二产业0.17变为0.29。
经济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 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主要是通过增加生 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 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以此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促进传统的、旧的增 长方式向现代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化。 集约型增长方式重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为此,需要 重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需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素质,需要推 进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1987年党提出 要将粗放经营 逐步转变为集
约经营
1995年党明确提出要实 现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第1个历史性转变)
2003年胡锦涛提 出科学发展观, 注重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
2006 年 , 对 外 政 策 调 整 , 抛弃以吸引外资为核心 的经济政策,过往二十 余年奉行的以“吸引外 资”为核心的粗放式的 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型。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粗放型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本、资源的投入来增加获 取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 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 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1 2 3
优化结构
投资主导型经济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而消费主导型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 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扩大内需
消费主导型经济能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稳定 增长。通过刺激消费,推动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 环。
改善民生
消费主导型经济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 ,通过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 费增长。
0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提升效率
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旨在提升经济效率,以更 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
科技创新
集约型增长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 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转变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 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 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 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
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往往面临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等问题,而高新技术产业具 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特点,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创新驱动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低碳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的分别

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的分别

经济发展与增长方式的分别1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在概念上的差别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它的核算常采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划分,经济增长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占用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种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质量、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提高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更广泛、更深刻,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而且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

所以,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转换,不仅仅是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简单调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导向作用。

2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渊源、产生条件不同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约束,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方式。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较小,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比较稀缺,土地、矿产、水、环境等要素的稀缺问题还不突出。

当时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本和技术与尽可能多的自然资源相组合,注重经济增长方式。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第二节 经济结构优化
一、产业经济结构 (一)产业经济结构的含义及分类 3.按资源密集程度分类的产业经济结构 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
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
第二节 经济结构优化
(三)经济发展方式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1)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2)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
方向。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但这些产业正处在创立、幼小或成长期,竞争力弱。改革 开放后,吸引外商投资,一些重要产业被控制,同类商品 的国内市场被抢占,对我国幼稚产业成长形成冲击和威胁。 外资利用政策上的优惠和竞争上的优势,排挤、吞并民族 品牌,使其市场占有率降低甚至退出市场。
二、对外开放
(二)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经济 4.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关系 要逐步取消外资的优惠政策,实现国民待遇原则;禁止外
的条件; 第二,从我国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第三,要充分发挥外资的作用,保证重点建设; 第四,把利用外资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结合起来。
二、对外开放
3.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的关系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带动利用外资的增长。 因为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大多是在与国内企业进行贸易的过程中,
第二节 经济结构优化
一、产业经济结构 (一)产业经济结构的含义及分类 产业是按社会分工而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一切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

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经济增长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后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实现增长。

而一个地区甚至大到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增长方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九师是一个农牧自然资源单一,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师,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长期增长困难很多,经过近40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九师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扩增,在此基础上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保持九师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坚持“农业稳师、牧业强师、工业立师、商业活师、科教兴师”的发展战略,以“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三产”为主线,以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转变九师经济增长方式。

不仅着眼于规模和总量,更强调质量和效率;不仅着眼于已达到的水平,更强调潜力和后劲,建设“经济型、效益型、环保型”产业,面向疆内和疆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扩张,提高参与疆内和全国分工协作及竞争的能力,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遵循的原则(一)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

(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坚持师、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师、团协调发展。

把解决“农业、农场、农工”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新型团场、新型连队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
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经济产出:通过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国民经济的产出水平。

传统的增长方式往往以扩大规模、增加投资为主,但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增加,这种增长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转变增长方式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经济增长。

2. 优化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传统的增长方式主要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的经济结构存在过度依赖资源和劳动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等问题。

转变增长方式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3. 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的增长方式往往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转变增长方式可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提高经济产出、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转变增长方式,才能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
效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与差别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扩大的方式和路径。

它主要关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采取扩大投资和增加劳动力等手段,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水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良性变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

它注重的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提高综合生产力的能力。

经济发展方式通常包括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发展人力资源等方面。

然而,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之间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别。

首先,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的是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的是经济质量和结构的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侧重于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的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关注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实践中,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相互影响和交织。

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和不可持续会导致经济发展的障碍和问题。

例如,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善和优化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进一步发展。

例如,通过提高科技创新、培养人力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因此,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

这需要引导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以保障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投资和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VS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于党的纲领性文件中。

而之前,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一直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虽一词之差,但作出这样的调整,是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寓意深远,意义重大。

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笔者试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在国际上,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也并非一开始就加以区分,如20世纪50年代,以刘易斯为代表的美国经济学家就将经济发展完全等同于经济增长。

后来在实践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是“负发展”的现象。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改革的有机结合。

在理论上明确了经济增长有别于经济发展,进而把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区分。

笔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增长”和“发展”的含义有明显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前者指“增加、提高”,注重于量的扩张;后者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扩大,这里既包括量的扩张,更注重质的提升。

其次,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有本质的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或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可见,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通过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行的数量扩张,而且还包含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进,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以及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1. 生产型经济增长:这种方式强调增加生产力和提高生产能力,以提高经济增长。

其中包括技术进步、投资增加、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改善生产设施和机械化等。

2. 消费型经济增长:这种方式强调消费者支出拉动经济增长,政府采取措施,如减税、降低利率和提高收入,以刺激消费者支出。

3. 投资型经济增长:这种方式强调投资和技术改进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如减税和放宽贷款条件,以刺激投资活动。

4. 出口型经济增长:这种方式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政府采取措施,如改善出口贸易环境、降低出口税率和改善出口质量等,以提高出口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转变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维护中国经济安全、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经济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对原油 经济增长方式
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价格大幅攀升并持续保持高位,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也使中国经济面临不稳定的发展环境。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中国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进口明显增多,中国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也在增大。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要实现中国经济安全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进口依赖。近年来,中国出口增幅迅速提升,贸易顺差呈扩大趋势,对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容易造成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国际分工位置和产品附加值,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新的比较优势,才能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表现在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过多依靠各种资源的大量消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耗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了效率不高、效益相对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以及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性。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短缺且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大国,பைடு நூலகம்实的国情不允许人们继续走粗放增长的发展道路,否则能源、资源将加速枯竭,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健康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是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生产要素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等基础环节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还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1年,GDP就会增加9%。从业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家和地区看,他们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只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编辑本段注意问题
1.努力提高“要素生产率”,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2.在积极推进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同时,在中国要继续开辟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以便更多地吸收日益增长的劳动力。 3.注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 4.协调要素在部门、地区间的配置,以便取得优化产业部门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宏观效益。 5.防止经济增长率大起大落式的波动,使投入产出效益逐步稳定提高。 6.以体制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
“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 经济增长方式
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而实现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核心。粗放型和集约型的增长的区分依据是从经营的角度划分的。如果从生产规模扩大的实现方式看,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编辑本段主要形式
在现代,主要的粗放型经济形式有两种:一是迁移农业,二是游牧业。迁移农业主要分布于森林一类 经济增长方式
的地方。比如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土著人就有这种经济形式;游牧业当然主要分布在草场草地一类的地方,比如我国西藏部分地区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这种转变是渐进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是全局性的,不排斥某些地区、城市、企业在某些条件下实行粗放型增长。各地区和城市受其所处环境、市场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就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增长方式的转变也不会步调一致。
编辑本段概念
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粗放型经济是与集约型经济相对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在当代,提倡的是集约型经济。比如东北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集约化。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编辑本段方式转变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
区别
粗放型经济与集约型经济的区别是什么?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资、扩大厂房、增加劳动投入,来增加产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又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经济增长方式
劳动态度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1年,GDP就会增加9%。从业已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家和地区看,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它们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较高。据统计,当时,美国的小学、中学入学率为80%;德国的小学、中学、大学入学率分别为69%、69%、6.1%;日本的这一数字分别为99%、86%、4.7%;新加坡分别为107%、55%、8%;韩国分别为108%、86%、38%。正是这种发达的教育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保证了这些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顺利转变。 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 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是有效的市场竞争,因而完善市场结构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市场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竞争的效果。只有在合理的市场结构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基本功能。可见,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密切相关。
编辑本段原则
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应坚持以下三条原则:(1) 是否有利于持续、协调的经济增长;(2) 是否有利于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即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福利改善和使环境得到保护等。
编辑本段转变途径
那么,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呢?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促 经济增长方式
进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各国的经验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经济集约增长的实质是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而这关键取决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可以改进产品、工程的设计,可以更新机器、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物资利用率,从而节约物化劳动的投入和使用。同时,科技进步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或者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活劳动含量,节约活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科技进步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值,提高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因此,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前提。当今业已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的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都具有了较高的科技水平,并且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1956年,日本政府的《经济白皮书》提出了把发展科技作为经济集约化增长的重要战略方针。1959—1979年,日本从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达33854项,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引进西方技术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充分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这正是日本经济自20世纪60年代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也迅速提高。1955—1966年,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近10%,其中,56%源于设备更新、改造所实现的效率增长,44%则是由于采用新工艺、新产品所致。 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而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主要途径。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加强 经济增长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