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片段阅(适合教室)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烈的忧患意识会 使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
(2)身处逆境不退缩,身陷绝境不绝望。人有 不输之心,天无绝人之路。
(3)该退让时须退让,该低头时须低头,该隐 忍时须隐忍。从长计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收己锋芒,韬光养晦,不失为麻痹对手、 强大自我的有效策略。
唐太宗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 为镜明得失,真可谓圣明之君。“镜”在他眼里 是借鉴、矫正、改过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这样的一面镜子。 (1)从谏如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 (2)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像照镜子那 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过失,及时加以弥补和 改正。 (3)看待一个人,须摘掉有色眼镜,避免感情 用事,要全面中肯,防止片面。既要肯定对方优 点,更要审视其缺点。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 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 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 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 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 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 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6)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大局为主,私情为次。 (7)不计前嫌、为人宽厚、唯才是用之人才可获得他人帮 助,成就大业。
妻子看到身为车夫的丈夫显出得意自满的神情, 就严厉批评丈夫,拿身为国相的晏子志高而谦逊来 点醒丈夫,使他悔悟。
(1)谦虚是一种美德。做人不能骄傲自大、过分 张扬,而要谦逊、低调。
(2)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指出别人的缺点要讲究适当的方法。 (4)对勇于改过的人应该大胆重用。 (5)人贵有自知之明,借他人的威势来炫耀自己 是不可取的。 (6)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到处事不惊、 待人平和。
谦虚、改错、批评、方法、自知之明、修身。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 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 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 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 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知耻、忧患与安逸、逆境、希望与绝望、从长计 议、韬光养晦、自强不息。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 辅嗣说Leabharlann Baidu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 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 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 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 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 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 “世乱,此无主。”曰:“梨无
反省与改过、虚心听取意见、全面看待某人。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 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 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 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 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 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 吴。
主,吾心独无主乎?”
许衡坚持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礼义,虽然口很渴,人家争着摘梨吃,他 却不吃无主之梨正是坚守道义的体现;他所说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是非常可贵的做人准则。许衡正是在践行《礼记》所倡导的“慎独”, 意思是在独处之时,虽无人注意和监督,但也要严格要求自我,谨慎不 苟。 (1)人始终要坚守道义,坚持做人原则,按正确的价值观选择人生道路, 指导做事。 (2)时时处处要自我约束、严于律己。 (3)面对各种物欲的诱惑,要靠“心”把持住自己,不为酒色财气所动, 不被物役金迷,做到“我心有主”。 (4)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做自己心的主人,不盲从,不随 大流。 (5)为人要清廉、诚实,不取不义之财,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6)君子固穷,不因困穷而丢弃道义。 (7)读书和修身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 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4)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改变环境与改变自己、治标与治本、缺点 与不足、完善自己。
夜郎自大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 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 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 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 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 十余辈间出西南夷,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 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 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 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使者还, 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御者之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 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 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 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 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 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 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滇王和夜郎侯都想把自己所辖领地和汉朝疆 域的大小作一番比较。自认为领地还算大的夜 郎侯压根就没想到,小小夜郎之地怎么能跟大 汉朝相提并论呢?
(1)人有自知之明,清醒认识自我。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
(2)眼界需要宽广,见识需要增长。 (3)做人要谦虚。 (4)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会知道差 距。 (5)相互交流,提高认识。 自知之明、眼界与见识、谦虚、比较鉴别、 交流。
三鉴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 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 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 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 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 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 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 恐不免斯过。公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道义、原则和底线、坚守、自律、诱惑、盲从与自主、读书与修身。
枭将东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 “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 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 子之声。”
枭的叫声很难听,即使搬到东边去,人们 照样讨厌,这是事情的结果。进一步追问: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症结就在于 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更鸣”的自身问 题。
管仲与鲍叔的交情随其一生,历久弥坚,缘于彼此的相知相 容;而他们的大有作为在客观上跟君主的大度和爱才有关, 在主观上还跟他们的国事为重和大局观念有关。
从管仲和鲍叔的角度看:
(1)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 互宽容、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2)小事可以糊涂,大事绝不糊涂。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大行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 (5)友谊不应该带上铜臭味和势利心。 从齐桓公的角度看:
(2)身处逆境不退缩,身陷绝境不绝望。人有 不输之心,天无绝人之路。
(3)该退让时须退让,该低头时须低头,该隐 忍时须隐忍。从长计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收己锋芒,韬光养晦,不失为麻痹对手、 强大自我的有效策略。
唐太宗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 为镜明得失,真可谓圣明之君。“镜”在他眼里 是借鉴、矫正、改过的象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这样的一面镜子。 (1)从谏如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 (2)时时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像照镜子那 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过失,及时加以弥补和 改正。 (3)看待一个人,须摘掉有色眼镜,避免感情 用事,要全面中肯,防止片面。既要肯定对方优 点,更要审视其缺点。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 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 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 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 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 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 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 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6)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大局为主,私情为次。 (7)不计前嫌、为人宽厚、唯才是用之人才可获得他人帮 助,成就大业。
妻子看到身为车夫的丈夫显出得意自满的神情, 就严厉批评丈夫,拿身为国相的晏子志高而谦逊来 点醒丈夫,使他悔悟。
(1)谦虚是一种美德。做人不能骄傲自大、过分 张扬,而要谦逊、低调。
(2)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指出别人的缺点要讲究适当的方法。 (4)对勇于改过的人应该大胆重用。 (5)人贵有自知之明,借他人的威势来炫耀自己 是不可取的。 (6)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到处事不惊、 待人平和。
谦虚、改错、批评、方法、自知之明、修身。
管鲍之交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 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 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 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 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知耻、忧患与安逸、逆境、希望与绝望、从长计 议、韬光养晦、自强不息。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 辅嗣说Leabharlann Baidu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 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 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 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 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 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 “世乱,此无主。”曰:“梨无
反省与改过、虚心听取意见、全面看待某人。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 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 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 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 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 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 胆,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 吴。
主,吾心独无主乎?”
许衡坚持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礼义,虽然口很渴,人家争着摘梨吃,他 却不吃无主之梨正是坚守道义的体现;他所说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是非常可贵的做人准则。许衡正是在践行《礼记》所倡导的“慎独”, 意思是在独处之时,虽无人注意和监督,但也要严格要求自我,谨慎不 苟。 (1)人始终要坚守道义,坚持做人原则,按正确的价值观选择人生道路, 指导做事。 (2)时时处处要自我约束、严于律己。 (3)面对各种物欲的诱惑,要靠“心”把持住自己,不为酒色财气所动, 不被物役金迷,做到“我心有主”。 (4)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做自己心的主人,不盲从,不随 大流。 (5)为人要清廉、诚实,不取不义之财,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 (6)君子固穷,不因困穷而丢弃道义。 (7)读书和修身齐头并进,不可偏废。
(1)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2)治标不如治本。 (3)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 自我的恰当的方法。 (4)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改变环境与改变自己、治标与治本、缺点 与不足、完善自己。
夜郎自大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言使大夏时,见蜀 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 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 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 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又亡 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 十余辈间出西南夷,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 当羌乃留为求道。四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 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 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使者还, 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御者之妻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 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 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 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 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 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 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 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滇王和夜郎侯都想把自己所辖领地和汉朝疆 域的大小作一番比较。自认为领地还算大的夜 郎侯压根就没想到,小小夜郎之地怎么能跟大 汉朝相提并论呢?
(1)人有自知之明,清醒认识自我。知己 知彼,百战不殆。
(2)眼界需要宽广,见识需要增长。 (3)做人要谦虚。 (4)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会知道差 距。 (5)相互交流,提高认识。 自知之明、眼界与见识、谦虚、比较鉴别、 交流。
三鉴 帝后临朝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 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 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其可识 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 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 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 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 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 恐不免斯过。公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道义、原则和底线、坚守、自律、诱惑、盲从与自主、读书与修身。
枭将东徙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鸠曰: “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 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 子之声。”
枭的叫声很难听,即使搬到东边去,人们 照样讨厌,这是事情的结果。进一步追问: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症结就在于 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能更鸣”的自身问 题。
管仲与鲍叔的交情随其一生,历久弥坚,缘于彼此的相知相 容;而他们的大有作为在客观上跟君主的大度和爱才有关, 在主观上还跟他们的国事为重和大局观念有关。
从管仲和鲍叔的角度看:
(1)经得起岁月考验的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 互宽容、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2)小事可以糊涂,大事绝不糊涂。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大行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 (5)友谊不应该带上铜臭味和势利心。 从齐桓公的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