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教学案鲁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保护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中国地质科学院最新发表的报告指出,除了煤之外,中国所有矿产资

源都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

中国需要进口5.0×108 t原油和1.0×1011 m3天然气,分别占中国消费量

的70%和50%。报告预计,今后20年,中国将短缺3.0×109t铁、5.0×108~

6.0×108 t铜和1.0×108 t铝。

思考探究:材料中反映了我国资源的什么问题?

提示:资源短缺。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资源问题产生

(1)自然资源系统内部组成:土地、气候、水、生物资源等在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资源类型和资源结构。

(2)自然资源系统外部矛盾:存在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问题。

2.我国资源问题的地区差异

(1)北方:地多水少。

(2)南方:地少水多,能源不足。

(3)东部:人地矛盾。

(4)西部:水土资源不匹配。

(5)华北:人地与水土矛盾叠加。

3.自然资源问题的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科技发展、生产力水平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等。

4.资源问题的影响

(1)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资源因掠夺性开发而迅速退化甚至枯竭,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5.资源保护措施

(1)不可再生资源:

①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②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③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

(2)可再生资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问题的空间分布

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劣势资源问题

北方

土地资源多,能源和铁

矿丰富

水资源缺乏,磷矿、有

色金属矿少

地多水少,水土配合不

南方

水资源丰富,有色金属、

磷矿丰富

土地资源少,能源缺乏

地少水多,易发生洪涝

灾害

东部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缺乏人地矛盾突出

西部能源资源丰富干旱缺水

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

源是限制农业生产的瓶

华北

地区

平原面积广阔

降水相对较少,水资源

短缺

人地矛盾,水土配合不

佳,人口与资源矛盾加

[拓展提升]

南方地少水多,但仍存在水资源紧缺问题。究其原因是在南方部分人口稠密地区,由于河流水污染与湖泊富营养化等原因,使水质不能符合要求,也存在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应用体验不可少——————

在自然资源系统内部,土地、气候、水和生物资源等不同区域的组合与相互匹配,构成了不同的类型与资源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上图法国、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四国电力结构图,下列选项中国家名称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美国、法国、加拿大和中国

B.美国、法国、中国和加拿大

C.加拿大、美国、中国和法国

D.法国、加拿大、中国和美国

2.在下列城市郊区能源利用的正确措施是()

A.大同郊区利用核能

B.包头郊区利用地热能

C.重庆郊区利用太阳能

D.乌鲁木齐郊区利用太阳能

解析:1.A2.D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④图以火电为主,为我国电力结构图,②图以核电为主,为法国电力结构图。第2题,大同郊区利用火电,包头郊区地热资源较少,重庆郊区太阳能资源较少,乌鲁木齐郊区太阳能丰富可利用太阳能资源。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持续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不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A.海水淡化B.修筑水库

C.改进灌溉技术D.人工降雨

4.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的是()

A.海水淡化B.开发水源

C.进行生态环境建设D.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解析:3.C4.A 第3题,开源是开辟水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改进灌溉技术属于节流措施。第4题,因为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太高,实施海水淡化不是我国解决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主要措施。

P43问题提示牧民“愁”是因为牧民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造成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沙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导致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形成恶性循环,牧民的收入越来越低;牧民“乐”是因为会宁县当地的牧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草场这种可再生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和更新,草场质量及牧草产量大幅提高,载畜量提高的同时还可发展舍饲圈养,牧民增产增收。实现了在保护自然资源存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两种循环发展模式现状,我们从中应认识到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利用,并在利用中不断更新发展,保护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教材问题提示]

生态建设

———————情景导入先思考——————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将低洼易涝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基塘互相促进,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还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农副产品更多样化,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思考探究:从基塘生产可以看出我们应如何合理发展农业生产?

提示: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农村生态建设

(1)概念:是指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内容:

①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②农林产业结构合理调整;③农业资源多层与高效利用;

④乡镇企业污染管理;⑤农村肥料、饲料、燃料建设;⑥发展生态型庭院经济;⑦生态农业或持续农业体制建设;⑧小流域综合治理;⑨生态村建设。

2.城市生态建设

(1)城市生态建设:是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对城市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以达到或基本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综合性建设。

(2)城市生态系统:

①概念:在人类活动支配下,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合体。

②特点:a.生物组成部分以人为主体;非生物组成部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b.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分解功能不完全,大量物质和能量常以废物的形式输出,易造成环境问题。

c.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都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