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骨伤科学基础_课程建设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研究・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

王和鸣,刘献祥,林燕萍,张 俐,张爱平,苏友新,赖雷成,李 楠

(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福建福州350003)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R 2742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25627(2004)0120054203

收稿日期:2003210221

作者简介:王和鸣(194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骨伤基础与临床研究。

福建中医学院于1981年在全国首先创办骨伤专业,1982年自编了《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以下简称《伤基》

)教材,由厦门大学出版,厦大海外函授学院亦采用此教材。1989年课题“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获福建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与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我院《伤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结构逐步成熟,教学条件较为完善,教学手段较为合理,教学效果不断提高,1993年被评为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课程。我们以此为契机,狠抓课程建设,制定课程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国内中医骨伤同行中产生很大影响,在《伤基》教学方面处于国内领先。1996年主编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伤基》,2003年《伤基》课程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

品课程,并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评选,标志着我院《伤基》课程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 师资队伍

《伤基》课程现有在编在岗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1人,高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70%,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6人,占教师总数的60%。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颁

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从年龄结构上看,55岁以上教师1人(占10%),35~55岁6人(占60%),35岁以下3

人(占30%),平均年龄39.8岁,已形成良好合理的学术梯队。主讲教师高校教龄平均在14年以

上,教学经验丰富。

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 I 期刊源杂志发表8篇(2篇被SC I 收录);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省教育厅5项(重点项目1项),省卫生厅3项(重点项目2项);主编出版著作10本;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2 管理队伍

本系教学管理队伍3人(系主任、分管教学系副主任、教学秘书),均为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各1人),讲师1人。《伤基》

教研室主任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教学管理队伍结构较为合理,人员稳定,高学位、高职称人员居多,素质较高,服务意识强。近3年服务状态师生调查,其结果是教师对教学研究、组织教学施行、关心教师生活方面,满意占90.24%;基本满意占9.3%;尚满意占0.46%。对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能主动开展占68.33%,能开展占31.68%。学生对组织教学、开展各类活动、关心学生生活方面,满意占90.70%;基本满意占8.73%;尚满意占0.51%。对信息咨询服务方面能主动开展占91.11%;能开展占8.17%;尚能开展占0.73%。3 教研活动涉及领域

涉及骨折愈合基础研究、骨质疏松基础研究、骨伤生物力学研究,中医药防治骨伤科常见病基

4

5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2月第14卷第1期Jou rnal of Fu jian Co llege of TC M Feb ruary 2004,14(1)

础研究以及教材建设、课程课件建设、教学形式与手段探讨等。提出教改项目有:“中医专业(骨伤方向)后期临床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研究”、“《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新双向式教学模式系统的研究”等4项。教材建设方面,主编了《伤基》学习指导、《伤基》教与学参考书、《中医伤科学》教材及相应的《中医伤科学习题集》,在国内骨伤科界产生较大影响。发表“骨伤科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 I大有裨益”、“骨伤基础课程多样化教学研究”等8篇教学法论文。“高层次中医骨伤科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医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获福建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优秀论文奖。

4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组织方式

《伤基》阐述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损伤的分类、病因病机及辨证诊断方法,介绍现代的骨关节、神经功能检查方法以及关节镜与影像学检查等新技术,重点传授骨伤科的手法、固定、药物及练功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学习创伤急救及常见创伤急症的处理方法。

《伤基》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突出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的学术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为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内容类别及具体内容的特殊性,适当配合实物、现场操作、投影、幻灯以及自制的教学Pow er2 Po in t课件等,充分调动师生的互动性,因才施教,鼓励突出教学个性,创造性的结合医、教、研三位一体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骨伤科人才打下基础。

5 教材使用与建设

《伤基》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王和鸣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版本。为便于教学,在继承以往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根据《伤基》教学大纲增加广度与深度,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宗旨,同时使用新版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王和鸣、沈冯君主编)和普通高等教育中

医药类规划教材学习指导丛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学习指导》(王和鸣主编),作为拓展补充性资料,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释疑解惑,补充规划教材中未涉及的有利于开拓新观点、新理论及临床思维的内容,摘录古代文献、近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同时围绕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需要,遵照国家试题库(中医部分)命题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编辑各种类型的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以供研习。

6 实践性教学

6.1 设计思想: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相关操作内容的动手能力,《伤基》尽可能多开展实践性教学。如:第五章骨关节检查法、第六章神经功能检查法、第九章手法、第十章固定、第十二章练功疗法等,通过动手演练的实际操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6.2 教学环境:建立“骨伤外固定实验室”、“骨伤组织生化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实验条件较完善,教学环境良好。进行《伤基》课程中的夹板、石膏固定演练,小夹板的性能测试,外用药物的制作等。

7 网络教学环境

《伤基》教研室现藏图书资料989册,915种。其中R类886册,H类57册,G类33册,Z类7册,J类3册,F类1册,Q类1册,TQ类1册。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专业图书信息,基本能满足《伤基》教与学的图书需求。

为提供丰富、新颖的教学素材和相关信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伤基》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有:①《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学大纲;②《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案;③《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教与学参考资料;④《中医骨伤科学基础》学习指导;⑤《中医骨伤科学基础》“骨伤内治法”教学录相。

8 教学效果

8.1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情况:近3年骨伤系领导随机对《伤基》教师所上的课进行听课,从教学态

55

第1期王和鸣等:《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建设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