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词义的演变及其动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葩”词义的演变及其动因

摘要:“奇葩”的本义在西汉时期书面语中就已经产生,经过数千年的稳定期后,又以新词语的身份重归大众视野,活跃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文章通过整理已掌握的语料,归纳出“奇葩”具有四个义项,并进一步梳理词义和用法的发展演变历程,探究词义演变过程中义项之间的衍生关系以及促成词义演变的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经济原则理据。

关键词:词义演变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经济原则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必然会受到社会和交际群体的影响,随着使用群体表达需求的不同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词汇作为语言系统最活跃的部分,会首先受到影响。“奇葩”

一词古已有之,但由于使用者的不同、表达需求的变化,词义和功能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尤其是近些年来,该词语比较活跃,兼具旧义与新义,对系统阐释当代词义演变机制的动因具有代表性。

一、“奇葩”词义和用法的演变

(一)“奇葩”的本义

《当代汉语词典》(国际华语版)收“奇葩”一词,释

义为:①珍奇稀少的花卉,如“奇葩异卉”。②优秀、杰出

的人或事物。[1]近来,“奇葩”一词走红,形容人、事比较

稀奇少有,或指称离奇古怪、违反常理的人或事,有调侃或讽刺之意。综合看来,“奇葩”一词发展至今,共有四个义项,即:奇葩1――奇异的花;奇葩2――比喻杰出的人或事物;奇葩3――少见稀奇的事物、人及其行为;奇葩4――常人难以理解的事、人及其行为。其中奇葩1和奇葩2多见于书面语等正式场合;奇葩3和奇葩4多见于口语等非正式场合,但目前已在书面语中出现。

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数据显示,“奇”和“葩”在西汉前尚未凝固成一个词语。“奇”见于《说文解字》可部:“奇,异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渠羁切。”[2]由此可见,“奇”一词理性义为“奇异”。“葩”见于《说文解字注》:“古光华字与花实字同义同音。葩之训花者,?H木花也。亦华丽也。?H木花?饫觥9史参锸⒗鼋栽换?。韩愈曰。诗正而葩。谓正而文也……”[3]从该释例可看出,“葩”主要有“草木的花”“华丽”等义项。

语料显示,“奇葩”组合成词最早见于司马相如《美人赋》的“奇葩逸丽,淑质艳光”。据《辞海》1979年版增订本,此处“奇葩”释义为“奇异美丽的花卉”。[4]即奇葩1,是“奇葩”的本义。根据该释例,“奇葩”一词是由语素“奇”的“奇异”义和语素“葩”的“草木的花”义组合而成的偏正式合成词。自此奇葩1渐渐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奇葩1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1:

由表1可知,奇葩1在《美人赋》中出现后,经过漫长的沉寂期,至宋元才在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全宋词》中“感游女于仙衢,咏奇葩于水国”。明清两代奇葩1持续

繁荣,被大量用于小说创作中,且多与“异”或者“卉”“草”等联合使用,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民国。如明小说《西游记》“密密松篁交翠,纷纷异卉奇葩”和民国《雍正剑侠图》第三回的“院里异草奇葩,浓郁芬芳。”

(二)“奇葩”的引申义

近代,奇葩1比喻优秀杰出的人和事物的用法出现,并逐渐作为“奇葩”的一个义项固定下来,即奇葩2。该义项

常用于书面语,来褒扬某领域有显著成就的人或者某意义重大的事物,含有褒义色彩。如:

(1)新中国美术奇葩――毛泽东肖像(《中国档案报》2003-12-26)

(2)“网络游戏界的一朵奇葩”,有报道这样比喻刘德

建其人。(《东方早报》2013-7-17)

例(1)中,用“奇葩”来称赞《良宵》和《人民万岁》这两幅中国肖像画史上的创举,以示这两幅大型油画的卓越;例(2)把刘德建其人比作“奇葩”,是因在中国互联网历史最大并购案中,他是最大的赢家,使用奇葩2体现了评价者对他的认同和赞誉。

近几年,奇葩3被广泛使用。利用“人民网”站内新闻全文搜索,得到有关“奇葩”的材料共90505项。[6]对材料进行排查,发现2004年人民网“传媒视点”的一篇名为“沉玉琳:打造上流许纯美”的报道中出现奇葩3。文中,台湾知名制作人沉玉琳评价两个演员时这样说道:“他们两个都算是奇葩,天生有喜感又不自觉,一个可以扮丑、一个爱唱高调,都颠覆一般女生的印象。”下文又进一步解释,“台湾什么都不缺,就是怪人最缺”。结合语境,句中的“奇葩”可以理解为稀有的“怪人”。此义和奇葩3罕见稀奇的事、人及其行为义大致吻合,大概是最早使用奇葩3的报道。奇葩3既可指人及其行为,又可指事物,重在强调人或事物因与众不同而显得稀少,使用时没有明显的褒贬感情倾向性。其他用例如下:

(3)每次她都打扮得十分妖娆,紧贴潮流,也算是以朴素闻名的运动员队伍中一枝奇葩。(人民网2004-9-21)例(3)中的“她”是2000年荣获女子体操平衡木冠军的刘璇,此处说她是“奇葩”,因其退役后进军娱乐圈,打扮前卫,与大多数运动员的朴素穿着迥异。

人民网搜索材料显示,奇葩4的出现略晚于奇葩3,人或事的奇异程度明显甚于奇葩3,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含讽刺、调侃之意。如:

(4)在拙劣的商业化类型叙事和传统的道德教化之间,

《寻找成龙》的彻底迷失让无数拥有正常智力的观众感到深深的叹服……最后让这部所谓的“电影”成功地跻身于年度奇葩片的行列之中。(《第十放映室》恭贺2010―2009电影

回顾秋季版)

(5)去年年终奖之最大盘点……最奇葩――台湾一家

公司在2013年会上,年终奖是棺材,老板解释发的是环保

棺材,每个价格1万-1.2万新台币。(人民网2014-12-30)例(4)的评说语言辛辣、犀利,文中未直言“烂片”,而使用“奇葩”,表达效果更强烈,充满讽刺和批判的意味。例(5)中,年终奖竟是环保棺材,确实罕见,老板的初衷

恐怕常人难以理解,真可称为“最奇葩”的年终奖。此处,“奇葩”虽是名词,但却受“最”修饰,构成了“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这是因奇葩4具有“常人难以接受”“讽刺”“贬义”等内涵意义。据语言学家利奇的词义七分法理论,奇葩4除具有概念意义外,还有附加于概念意义之上的内涵意义,即言语交际主体对奇葩4所指的人或事所持的看法。

[7]奇葩4在程度副词“最”的限制下,并不再专指具象的事物,而是凸显其“常人难以接受”的贬义性质。二、“奇葩”词义演变的原因

(一)认知语言学理据

1.从认知隐喻学角度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的一种修辞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