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中医经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丰富和充实祖国医 学外感热病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运用 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在防治急性传染 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发热性疾病的实 践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5
《黄帝内经》原文必读
6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 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 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 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5
[注释] 1、天癸至:指肾气充盛而产生的促进生 殖机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达 到充盛。至,极也,此处有充盛的意思。 2、真牙生而长极:指智齿生出,发育健 全。真牙,即智齿。长极,指身体发育 完全、成熟。 3、焦:干枯之意。一说通“憔”,憔悴 之意。
《素问》、《灵枢》
7
养生 阴阳五行 藏象 精气神
8
病因病机 病证 诊法 治则治法
9
养生
10
《素问•上古天真论》
[篇解] 上古,即远古,是人类生活的最早时 代的泛称。 天真,即先天之真气。 本篇讨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 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 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 故名“上古天真论”。
3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是古代临 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论与临床 紧密结合的典范。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规律和《金匮 要略》中的脏腑辨证规律是中医临床的 核心,只有认真领会和掌握它们的辨证 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临床各 科。
4
《温病学》既是经典学科又是研究温病 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 门临床学科。
17
2、养生的法则(重要原则),可归纳如下: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养生避邪 和于术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 食饮有节——节制饮食,滋补气血 起居有常——按时作息,颐养天年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全形气
保精养神,益气全形 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18
[原文]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4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 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 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 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 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 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 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 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 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 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19
[校注] 1、虚邪贼风:即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异 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虚邪:一指 外邪,外界致病因素的泛称。因邪乘虚 而入,故名。二指反当令之风向而致病 的邪气。即虚风。)
20
2、避之有时:即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规 律,可以及时预防虚邪贼风对人体的侵 袭。 3、恬惔虚无:即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 念。恬惔,安静之意。虚无,心无杂念 和妄想。 4、真气从之:即正气调和之意。从之, 顺从、调和。 5、精神内守:即精气和神气能够守持于 内。 精神,一指正气。即正气守持于内。 二指精气和神气。
11
Fra Baidu bibliotek
[原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12
[注释] 1、知道:即懂得养生之道。 2、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规律来调节人体阴阳。法,效法,取法 ,引申为遵循、顺应。阴阳,指天地自 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13
3、和于术数:即适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 和,调和,此处有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古 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诸如 导引、按跷、呼吸吐纳、七损八益等。是对养 生方法的总称。张介宾注:“修身养性之法。”
导 引 图
14
4、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一定的规律。 5、不妄作劳:即不要违背常规地过度劳作。 妄,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 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 6、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协调共存,即 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7、天年:天赋年寿,即人的自然寿命。 《尚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
因此,只有既随时注意 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 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 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 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 无从发生。
23
[原文]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 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 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15
[分析]
本段原文通过“上古之人”与“今 时之人”对养生的不同态度与后果的 对比 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突出了《内经》重视“精、气、神” 的观点 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6
1、养生的重要意义:
在上古时期,人的寿命能够超过百岁,并且 不出现衰老之象,是因为上古之人懂得养生之 道,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并运用 各种养生方法,能够保持形神和谐健全。 而今时之人,年半百即衰,就是因为不懂得 养生之道,恣情纵欲,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 乏。 可见,只要懂得养生之道,掌握并正确运用 养生方法,就能够使人保持身体健康、祛病延 年。
中医经典必读
1
中医四大经典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奠定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重要古典著作。
夯实中医基本功底,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的必然要求。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 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 医学理论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 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 的提高课。
21
[分析] 1、本节提出了养生的具体要求,旨在 保全人体的精、气、神,从而揭示了中 医养生学的奥秘。
同时,也体现出中医学预防为主的 科学思想。
22
2、提出养生基本原则: 对外环境要“虚邪
贼风,避之有时”—— 说明外界的致病因素, 因时因地而异;
对人体本身要“恬 惔虚无,精神内守”— —说明情志失调,劳倦 过度,是常见的内伤致 病因素,因人而别。
5
《黄帝内经》原文必读
6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 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 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 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25
[注释] 1、天癸至:指肾气充盛而产生的促进生 殖机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达 到充盛。至,极也,此处有充盛的意思。 2、真牙生而长极:指智齿生出,发育健 全。真牙,即智齿。长极,指身体发育 完全、成熟。 3、焦:干枯之意。一说通“憔”,憔悴 之意。
《素问》、《灵枢》
7
养生 阴阳五行 藏象 精气神
8
病因病机 病证 诊法 治则治法
9
养生
10
《素问•上古天真论》
[篇解] 上古,即远古,是人类生活的最早时 代的泛称。 天真,即先天之真气。 本篇讨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 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 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 故名“上古天真论”。
3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是古代临 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中医理论与临床 紧密结合的典范。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规律和《金匮 要略》中的脏腑辨证规律是中医临床的 核心,只有认真领会和掌握它们的辨证 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其它临床各 科。
4
《温病学》既是经典学科又是研究温病 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 门临床学科。
17
2、养生的法则(重要原则),可归纳如下: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养生避邪 和于术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 食饮有节——节制饮食,滋补气血 起居有常——按时作息,颐养天年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全形气
保精养神,益气全形 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18
[原文]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4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 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 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 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 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 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 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 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 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 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19
[校注] 1、虚邪贼风:即四时不正之气。泛指异 常气候和外来致病因素。(虚邪:一指 外邪,外界致病因素的泛称。因邪乘虚 而入,故名。二指反当令之风向而致病 的邪气。即虚风。)
20
2、避之有时:即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规 律,可以及时预防虚邪贼风对人体的侵 袭。 3、恬惔虚无:即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 念。恬惔,安静之意。虚无,心无杂念 和妄想。 4、真气从之:即正气调和之意。从之, 顺从、调和。 5、精神内守:即精气和神气能够守持于 内。 精神,一指正气。即正气守持于内。 二指精气和神气。
11
Fra Baidu bibliotek
[原文]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12
[注释] 1、知道:即懂得养生之道。 2、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 规律来调节人体阴阳。法,效法,取法 ,引申为遵循、顺应。阴阳,指天地自 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13
3、和于术数:即适当地运用各种养生方法。 和,调和,此处有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古 人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诸如 导引、按跷、呼吸吐纳、七损八益等。是对养 生方法的总称。张介宾注:“修身养性之法。”
导 引 图
14
4、起居有常:生活作息有一定的规律。 5、不妄作劳:即不要违背常规地过度劳作。 妄,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 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 6、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协调共存,即 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7、天年:天赋年寿,即人的自然寿命。 《尚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
因此,只有既随时注意 避免外邪的侵袭,又注 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 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 保持真气充盛,使疾病 无从发生。
23
[原文]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 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 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 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15
[分析]
本段原文通过“上古之人”与“今 时之人”对养生的不同态度与后果的 对比 强调了养生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突出了《内经》重视“精、气、神” 的观点 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
16
1、养生的重要意义:
在上古时期,人的寿命能够超过百岁,并且 不出现衰老之象,是因为上古之人懂得养生之 道,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掌握并运用 各种养生方法,能够保持形神和谐健全。 而今时之人,年半百即衰,就是因为不懂得 养生之道,恣情纵欲,以致精气耗竭,真元匮 乏。 可见,只要懂得养生之道,掌握并正确运用 养生方法,就能够使人保持身体健康、祛病延 年。
中医经典必读
1
中医四大经典在我国医学教育史上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奠定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重要古典著作。
夯实中医基本功底,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的必然要求。
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 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 医学理论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 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是中医基础理论 的提高课。
21
[分析] 1、本节提出了养生的具体要求,旨在 保全人体的精、气、神,从而揭示了中 医养生学的奥秘。
同时,也体现出中医学预防为主的 科学思想。
22
2、提出养生基本原则: 对外环境要“虚邪
贼风,避之有时”—— 说明外界的致病因素, 因时因地而异;
对人体本身要“恬 惔虚无,精神内守”— —说明情志失调,劳倦 过度,是常见的内伤致 病因素,因人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