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教学讲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学课件-三焦》
三焦的分类和位置
分类
位置 ️
上焦主管气机,中焦主受纳运化,下焦主排泄渣
三焦分布于人体内腔,上焦在心肺区,中焦位于
滓。
脾胃区,下焦则连接膀胱和肠道。
上焦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 ️
功能 ️♀️
应用实例
如胸脘胀满、呕吐等上腹
主管呼吸和气机,调节胃
通过针灸、按摩等手段调
部症状。
肠功能,是人体精神活动
如尿频、淋病、少腹胀痛、带下等下腹部症
功能 ️♀️
主管排泄渣滓和津液,调节血流、泌尿和生
应用实例
通过针灸、药物等手段调理下焦功能,有效
状。
殖系统。
预防和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三焦之间的关系和交流
关系 ☯️
交流 ️
三焦之间相互影响,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协同
通过穴位、络脉等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形成一个
中医学课件-三焦
探索中医文化,了解三焦的概念、作用、分类、位置,以及与现代医学的联
系和未来发展。
三焦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体内三个重要腑脏的主要功能
及其代谢活动的总称。
2
作用
三焦是人体内部环境调节的枢纽,与各个脏腑组织相互作用,形成系
统性的调控网络,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调料,制作适合患者的食谱,调理气
机和功能。
三焦养生相关的建议和方法
运动 ♀️
饮食
情志调节 ️♀️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加强
根据身体特点,选用适合
保持心情平稳,人际关系
气血运行,促进三焦身体
的食材,可以调理三焦,
和谐,可以提高三焦的免
会谓阳气的上升作用。
最新10三焦经人体经络穴位图谱教学讲义PPT课件
• 【病因病机】
• 1.外感发热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末充,肌肤薄弱,卫 外不固,当气候骤变,冷热失常,或看护不周时,外邪乘 虚袭表,卫阳被郁而致外感发热。
• 2.肺胃实热 外感误治或乳食内伤,导致肺胃壅实,郁 而化热,郁热熏蒸于肌肤而为肺胃实热。
• 3.阴虚发热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或后天失 养,或久病伤阴,致阴液亏损,引起虚热内生。
诊断
• (一)诊断要点 • 1.小儿体温异常升高。 • 2.患儿面红,五心烦热.但体温正常,
多为阴虚发热。也可见于体质虚弱,新生 儿,甚至严重感染者。 • 3.应根据发病年龄、病史、发病区域、 主证、伴随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 室及其他相关必要检查,全面分析,综合 判断。
• (二)临床表现
• 1.外感发热风寒者,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 鼻塞流清涕,喷嚏,喉痒,苔薄白,指纹鲜红;风热者, 发热重,恶风,微汗出,鼻流黄涕或浊涕,口干,咽痛, 苔薄黄,指纹红紫。
【功效】 泄尺三骨焦与之桡热骨。之间。
四渎
【【主主治治】】 ●● 热便病秘,,头热痛病,(目“赤照肿海痛、,支耳沟鸣通,耳大聋便之秘” ——《玉龙
赋》)
● 胸胁痛
●● 上胁肢肋痿痛痹,落枕(“胁痛觅支沟”)
阳维主表,●为全耳身鸣退,热耳要聋穴之一。可配:大椎、曲池、合谷、十宣。
【操作】 直刺00..55~~11.0.寸0寸。。
● 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
(脊间心后者,针中渚而痊)
【操作】 直刺0.3~0.5寸。
4.阳池* SJ 4 原穴 【定位】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效】 疏调三焦原气 【主治】 ● 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
● 疟疾,消渴 ● 腕痛
最新第六章-三焦辨证课件PPT
13
★三焦辨证中顺传、逆传的概念:
特点:温邪以脏传腑,正气逐邪外出,病趋好转,预后较好。
顺传----上焦手太阴肺
中焦足阳明胃。
逆传----上焦手太阴肺
上焦手厥阴心包。
特点:温邪以脏传脏,发病急骤,病情重笃凶险,预后较差。
顺传涉及上中二焦,而逆传仅位于上焦。
14
三、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 ㈠ 确定病位,阐明病机。
48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7条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
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49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病位
病机
治法
阳明腑实证
潮热,腹满胀痛,便闭,心烦谵语, 舌红台黄燥,脉沉实有力
34
㈤ 湿热阻肺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咳嗽,咽痛; 苔白腻,脉濡缓等。
35
【病因病机】湿热犯肺,卫受邪郁,肺失肃降。 【诊断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治疗措施】芳香宣化,化湿清热。 【方剂】三仁汤 。
36
㈥ 热陷心包
本证可参卫气营血辨证部分营分证中的热入心包证。
15
上焦温病 中焦温病 下焦温病
心(心包)、肺 脾、胃
肝、肾、膀胱
16
㈡ 区分证候,揭示传变:
《温病条辨》:
“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 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 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 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17
㈢ 制法立方,指导治疗。
•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治疗措施】辛凉疏卫 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 桑菊饮
★三焦辨证中顺传、逆传的概念:
特点:温邪以脏传腑,正气逐邪外出,病趋好转,预后较好。
顺传----上焦手太阴肺
中焦足阳明胃。
逆传----上焦手太阴肺
上焦手厥阴心包。
特点:温邪以脏传脏,发病急骤,病情重笃凶险,预后较差。
顺传涉及上中二焦,而逆传仅位于上焦。
14
三、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 ㈠ 确定病位,阐明病机。
48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7条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
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
49
【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
病位
病机
治法
阳明腑实证
潮热,腹满胀痛,便闭,心烦谵语, 舌红台黄燥,脉沉实有力
34
㈤ 湿热阻肺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身热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咳嗽,咽痛; 苔白腻,脉濡缓等。
35
【病因病机】湿热犯肺,卫受邪郁,肺失肃降。 【诊断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治疗措施】芳香宣化,化湿清热。 【方剂】三仁汤 。
36
㈥ 热陷心包
本证可参卫气营血辨证部分营分证中的热入心包证。
15
上焦温病 中焦温病 下焦温病
心(心包)、肺 脾、胃
肝、肾、膀胱
16
㈡ 区分证候,揭示传变:
《温病条辨》:
“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 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 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与 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17
㈢ 制法立方,指导治疗。
•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治疗措施】辛凉疏卫 宣肺泄热. 【方药】银翘散 桑菊饮
温病学三焦辩证课件
下焦病证的治疗原则
温补肾阳
利水渗湿
针对下焦肾阳虚弱的病证,采用温补 肾阳的药物,如附子、肉桂、淫羊藿 等,以温补肾阳,增强肾脏功能。
针对下焦湿热蕴结的病证,采用利水 渗湿的药物,如茯苓、泽泻、车前子 等,以利尿排湿,缓解水肿等症状。
养血滋阴
对于下焦肝肾阴虚的病证,采用养血 滋阴的药物,如熟地黄、枸杞子、女 贞子等,以滋阴养血,柔肝补肾。
05
案例分析
上焦病证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邪热闭肺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患者发热,咳嗽,气急,口渴,尿少,舌 红苔黄,脉数。此为邪热闭肺,肺气失宣所致。治宜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03
详细描述:患者高热不退,咳嗽气粗,痰黄稠,口渴 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为热毒炽盛,内陷心
包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调节人体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通畅。
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总结词
三焦与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三焦与心、肺、脾、肝、肾等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三焦与心肺关系密切,心肺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 着三焦的功能;三焦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的功能状况可以影响三焦的通调水道功能;三焦与肝肾关系密切,肝 肾的功能状况可以影响三焦的元气运行。
湿,通淋止痛。
06
总结与展望
三焦辩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
三焦辩证是中医温病学的重要理 论之一,它有助于理解温病的发 生、发展与传变规律,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
三焦辩证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 地判断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和评 估预后。
三焦辩证的未来发展方向
下焦病证的案例分析
心包三焦经新-PPT课件
▪ 注:另一种定位:在手 指,中指末节桡侧指甲 根角侧上方0.1寸(指 寸)。
▪ Regional Anatomy:
中冲 (PC9)
▪ 主治(Indications)配伍和临床应用: ▪ 井穴,清心泻热,醒脑开窍
▪ 1.心神疾病 ▪ 中风昏迷(人中,内关,百会), ▪ 小儿惊风(人中,合谷,太冲), ▪ 心烦,心痛
▪ 郄门 (PC4)
▪ 体位Position:
▪ 定位Location :在前臂 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 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 侧腕屈肌腱之间。
▪ Regional Anatomy:
郄门 (PC4)
▪ 主治(Indications)配伍和临床应用:郄穴 ▪ 1.活血化瘀,宁心清热: ▪ 心悸,心胸痛 ▪ 2.凉血止血: ▪ 呕血.咳血
▪ 客主人:指胆经上关穴。 ▪ 目锐眦:外眼角部。
病变disease: 水液代谢障碍病变及循行部位病变.
▪ 是动则病,耳聋,浑 浑焞焞,嗌肿,喉痹.
▪ 浑浑焞焞:形容听觉模 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 的响声。
▪ 是主气所生病者, 汗出,目锐眦痛,颊 肿,耳后,肩臑,肘, 臂外皆痛,小指次 指不用
▪ 主气所生病:三焦主通 调水道,上焦出气,故 本经主气所生病。
▪ 2.热病 ▪ 中暑, ▪ 热病 ▪ 3.舌病 ▪ 舌强肿痛(人中,廉泉)
▪ NEEDLING ▪ Perpendicular or oblique insertion directed
proximally 0.1 to 0.2 cun, or prick to bleed ▪ 为急救要穴之一。 ▪ 可灸。
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 旁开5寸。 ▪ Regional Anatomy:
天池 (PC1)
▪ Regional Anatomy:
中冲 (PC9)
▪ 主治(Indications)配伍和临床应用: ▪ 井穴,清心泻热,醒脑开窍
▪ 1.心神疾病 ▪ 中风昏迷(人中,内关,百会), ▪ 小儿惊风(人中,合谷,太冲), ▪ 心烦,心痛
▪ 郄门 (PC4)
▪ 体位Position:
▪ 定位Location :在前臂 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 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 侧腕屈肌腱之间。
▪ Regional Anatomy:
郄门 (PC4)
▪ 主治(Indications)配伍和临床应用:郄穴 ▪ 1.活血化瘀,宁心清热: ▪ 心悸,心胸痛 ▪ 2.凉血止血: ▪ 呕血.咳血
▪ 客主人:指胆经上关穴。 ▪ 目锐眦:外眼角部。
病变disease: 水液代谢障碍病变及循行部位病变.
▪ 是动则病,耳聋,浑 浑焞焞,嗌肿,喉痹.
▪ 浑浑焞焞:形容听觉模 糊不清,耳内出现烘烘 的响声。
▪ 是主气所生病者, 汗出,目锐眦痛,颊 肿,耳后,肩臑,肘, 臂外皆痛,小指次 指不用
▪ 主气所生病:三焦主通 调水道,上焦出气,故 本经主气所生病。
▪ 2.热病 ▪ 中暑, ▪ 热病 ▪ 3.舌病 ▪ 舌强肿痛(人中,廉泉)
▪ NEEDLING ▪ Perpendicular or oblique insertion directed
proximally 0.1 to 0.2 cun, or prick to bleed ▪ 为急救要穴之一。 ▪ 可灸。
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 旁开5寸。 ▪ Regional Anatomy:
天池 (PC1)
手少阳三焦经新ppt课件
16
有调查发现,头朝北脚朝南睡觉的老年 人其脑血栓形成发病老人要大大高于其他睡 觉方向的人,证实了头朝北的睡眠方向是不 利于健康的,这就是为什么故宫里的帝后床 铺,均采取东西方向的原因。
17
6、亥时养生 先睡心,再睡眼
“先睡心 再睡眼”是历代养生专家都十分强 调的睡眠养生方法。
其一、节制娱乐。 其二、别把烦恼带上床。 其三、解除精神负担。 睡出质量 ,睡出健康 !
★液门穴 位置:在手背,当第4、第5指间,赤白
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
喉痹,疟疾,手臂痛。 可增强津液,对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
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5
★阳池穴
位置: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 缘凹陷处。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 渴。
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又缓解 作用。艾灸效果更佳。
主治 :为急救穴之一。 1、头面部:头痛,喉炎, 结膜炎等症。 2、其他:晕车。脑血管病、 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丝竹空 :在眉梢凹陷处。 美容穴位,防止黄褐斑和减
少鱼尾纹。
10
亥时养生,睡出健康
1、亥时,亥猪
晚上9点到11点,为亥时,此时三焦经 当令,亥时,是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 《说文解字》说:次序很有讲究,叫做 “始于一而终于亥”亥是人体三焦通泰的 状态,孕育着新一轮生活的状态。因为猪 是没有郁闷情绪的,猪的身心处于三焦通 泰的状态,因而亥时三焦的象和猪的象是 一致的。
4、亥时养生,睡姿正确,健康长寿 立如松 坐如钟 卧如弓。总体上右侧卧姿势比较好!
15
5、亥时养生,方向正确,才能熟睡
古代医学家,养生学家认为人的睡眠方 向应随春、夏、秋、冬的交替而改变,提倡 “应四时之所旺气而卧”。唐代著名医学家 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说:“凡人卧,春 夏向东,秋冬向西”。春夏两季睡眠的方位 宜头朝东脚朝西,秋冬两季宜头向西脚朝东, 而不宜头向北卧。
有调查发现,头朝北脚朝南睡觉的老年 人其脑血栓形成发病老人要大大高于其他睡 觉方向的人,证实了头朝北的睡眠方向是不 利于健康的,这就是为什么故宫里的帝后床 铺,均采取东西方向的原因。
17
6、亥时养生 先睡心,再睡眼
“先睡心 再睡眼”是历代养生专家都十分强 调的睡眠养生方法。
其一、节制娱乐。 其二、别把烦恼带上床。 其三、解除精神负担。 睡出质量 ,睡出健康 !
★液门穴 位置:在手背,当第4、第5指间,赤白
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
喉痹,疟疾,手臂痛。 可增强津液,对口干舌燥,夜里口渴的
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5
★阳池穴
位置: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 缘凹陷处。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 渴。
激发人体阳气,对身体虚寒怕冷又缓解 作用。艾灸效果更佳。
主治 :为急救穴之一。 1、头面部:头痛,喉炎, 结膜炎等症。 2、其他:晕车。脑血管病、 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丝竹空 :在眉梢凹陷处。 美容穴位,防止黄褐斑和减
少鱼尾纹。
10
亥时养生,睡出健康
1、亥时,亥猪
晚上9点到11点,为亥时,此时三焦经 当令,亥时,是十二时辰的最后一个时辰, 《说文解字》说:次序很有讲究,叫做 “始于一而终于亥”亥是人体三焦通泰的 状态,孕育着新一轮生活的状态。因为猪 是没有郁闷情绪的,猪的身心处于三焦通 泰的状态,因而亥时三焦的象和猪的象是 一致的。
4、亥时养生,睡姿正确,健康长寿 立如松 坐如钟 卧如弓。总体上右侧卧姿势比较好!
15
5、亥时养生,方向正确,才能熟睡
古代医学家,养生学家认为人的睡眠方 向应随春、夏、秋、冬的交替而改变,提倡 “应四时之所旺气而卧”。唐代著名医学家 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说:“凡人卧,春 夏向东,秋冬向西”。春夏两季睡眠的方位 宜头朝东脚朝西,秋冬两季宜头向西脚朝东, 而不宜头向北卧。
三焦辨证PPT参考幻灯片
16
(5)湿蒙心包证:
湿蒙心包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 络的病理变化,又称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主要症状:
身热,神识昏蒙,时清时昧,似清似昧,间 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质不绛等。
17
主要病机:
痰湿蒙蔽心窍,心神困扰——神志昏蒙 邪留气分,未入营血——舌质不绛 湿热上泛——舌苔垢腻
比神志昏谵轻 不伴四肢厥冷
湿犯太阴 肺
肺失宣化
12
(4)热陷心包证:
心主神明,而心包代心行令,所以在温病过程 中出现神明失常多责之于心包。
邪陷心包是指邪热内陷,引起心包络机窍阻闭, 心不能主神明的病理变化,又称为邪闭心包证。 主要症状:
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等。
13
病机分析:
热陷包络,逼乱神明——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甚 或昏愦不语); 心窍为邪热所闭,气血周行郁阻,不能布达四肢
咳嗽———————肺气失宣
7
(2)肺热壅盛证:
如犯于肺卫的温邪进一步由表入里,肺 热亢盛,可造成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主要症状: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 渴,苔黄,脉数等。
该证候类型又称为邪热壅肺证。
8
温邪自肺卫传入气分——身热,无恶寒 里热壅迫,津液外泄——汗出 液为热耗,津为汗伤——口渴 肺气壅塞,闭郁失宣——咳喘气促 里热壅盛——苔黄脉数
舌红绛
营
15
热陷心包还常夹痰兼瘀,正如何秀山说:“邪 陷心包非痰迷心窍,即瘀塞心孔”。 夹痰者,“平素心虚有痰者,外热一陷,里络 就闭”,即指痰热内闭心包之证,症见神昏,喉 间痰鸣,舌绛苔垢等。 其夹瘀者,多系邪热与瘀血互结,瘀热闭塞心 窍所致,症见神昏谵语或神志如狂,唇黑甲青, 舌质紫晦等。
• 若肺受邪乘,生气之源告困,清气难入,浊气难 出,脏腑失养,则可危及生命。
(5)湿蒙心包证:
湿蒙心包指气分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 络的病理变化,又称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主要症状:
身热,神识昏蒙,时清时昧,似清似昧,间 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质不绛等。
17
主要病机:
痰湿蒙蔽心窍,心神困扰——神志昏蒙 邪留气分,未入营血——舌质不绛 湿热上泛——舌苔垢腻
比神志昏谵轻 不伴四肢厥冷
湿犯太阴 肺
肺失宣化
12
(4)热陷心包证:
心主神明,而心包代心行令,所以在温病过程 中出现神明失常多责之于心包。
邪陷心包是指邪热内陷,引起心包络机窍阻闭, 心不能主神明的病理变化,又称为邪闭心包证。 主要症状:
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等。
13
病机分析:
热陷包络,逼乱神明——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甚 或昏愦不语); 心窍为邪热所闭,气血周行郁阻,不能布达四肢
咳嗽———————肺气失宣
7
(2)肺热壅盛证:
如犯于肺卫的温邪进一步由表入里,肺 热亢盛,可造成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主要症状: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 渴,苔黄,脉数等。
该证候类型又称为邪热壅肺证。
8
温邪自肺卫传入气分——身热,无恶寒 里热壅迫,津液外泄——汗出 液为热耗,津为汗伤——口渴 肺气壅塞,闭郁失宣——咳喘气促 里热壅盛——苔黄脉数
舌红绛
营
15
热陷心包还常夹痰兼瘀,正如何秀山说:“邪 陷心包非痰迷心窍,即瘀塞心孔”。 夹痰者,“平素心虚有痰者,外热一陷,里络 就闭”,即指痰热内闭心包之证,症见神昏,喉 间痰鸣,舌绛苔垢等。 其夹瘀者,多系邪热与瘀血互结,瘀热闭塞心 窍所致,症见神昏谵语或神志如狂,唇黑甲青, 舌质紫晦等。
• 若肺受邪乘,生气之源告困,清气难入,浊气难 出,脏腑失养,则可危及生命。
三焦、营卫气血辨证(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鼻、咽干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欠润, 脉浮数等。
• 其中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 为卫分燥热证的辨证要点。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③卫分湿热证(湿热犯卫):
• 病理特征是湿热阻遏卫气,脾胃气机失调。 •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
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 缓等。 • 其中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白腻为卫分 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 如《素问·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 《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 赤,是谓血。”
∵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强 ∴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全身壮热。
温邪在里不在表——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 里热亢盛,蒸腾,逼津外泄——汗多 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 热盛于里——舌苔由白转黄 里热沸腾——脉洪大有力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 总之,气分阶段,是热邪亢盛,正气抗邪有力,邪正剧争 阶段。
卫气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发热 的抗
邪反
应
温邪抑郁卫阳——恶寒
温邪属性为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 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卫受邪郁 + 肺气失宣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卫分证的转归:
一般病变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①邪自表解: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 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外解。
• 其中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 为卫分燥热证的辨证要点。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③卫分湿热证(湿热犯卫):
• 病理特征是湿热阻遏卫气,脾胃气机失调。 •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
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 缓等。 • 其中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白腻为卫分 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 如《素问·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 《灵枢·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
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 赤,是谓血。”
∵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强 ∴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全身壮热。
温邪在里不在表——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 里热亢盛,蒸腾,逼津外泄——汗多 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 热盛于里——舌苔由白转黄 里热沸腾——脉洪大有力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 总之,气分阶段,是热邪亢盛,正气抗邪有力,邪正剧争 阶段。
卫气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发热 的抗
邪反
应
温邪抑郁卫阳——恶寒
温邪属性为阳热之邪,故恶寒较轻而短暂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 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 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卫受邪郁 + 肺气失宣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பைடு நூலகம்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卫分证的转归:
一般病变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①邪自表解: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疗, 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外解。
中医诊断学课件:三焦辨证
治则方药: 清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运用: 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二、肺热发疹证
肺热
病性、病位
发疹
热已入营
气营同病
(一)临床表现
肺热
发热、咳喘
波及营分
肌肤发疹
陆子贤:“疹为太阴风热。”
❖(二)治则方药:
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 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1 银翘散 2 去豆豉 3 加味
结膜(畏光流泪) 麻疹粘膜斑——早期诊断
2.出疹期(持续3-5天)
时间:发热3-4d 顺序:耳后发际 前额面
颈 躯干 四肢 手掌足底 形态:充血性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伴随症状:全身毒血症状加重
3.恢复期(1-2周)
热度降低 症状减轻 皮疹先出先退 色素沉着、脱屑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LC相对 病原学检查:分泌物,血尿行
第二节 上焦病辨证
掌握邪热壅肺证、肺热 发疹证、湿热阻肺证、痰热 阻肺,腑有热结证的辨治。
一、邪热壅肺证
条文
临床 应用
病因 病机
治则
临床
方药 辩证 表现
要点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生理
病理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热邪
咳嗽、喘
主气
肺
行水
咳痰
热饮证
辨证要点
身热、咳喘、痰
--《温病条辨》
(四)方药
宣白承气汤
宣白--“白”在五行中应 “肺”,故“宣白”实乃“宣 肺”之意。
承气--“顺承胃气”之意。
生石膏 杏仁 瓜蒌皮
经络腧穴各论-三焦精品PPT课件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 【主治】
1、感冒发热、偏头痛:“头痛发热外关安” 2、五官病:足临泣—主治耳、目病。 3、胸胁痛、上肢痿痹—“上肢不离外关”
“实则肘挛,虚则不收” 4、落枕、踝关节扭伤、急性腰扭伤—后溪:
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强刺激,活动患部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可透内关。
5
(四)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概述
本经共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 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 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 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 丝竹空。
6
手少阳三焦经
❖ 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瘈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手少阳三焦经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SJ.
1
手少阳三焦经穴概览
❖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肩、颈部、 侧头部、面部。
❖ 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指甲角、第四、五掌指关节,腕背 横纹,指总伸肌腱,尺、桡骨,尺骨鹰嘴,三角肌,肩 峰,肱骨大结节,第七颈椎,下颌角,胸锁乳突肌,耳 廓,耳尖,下颌骨髁状突,眉梢等。
23
24
25
26
手少阳经穴主治
主治疗侧头病,耳、目、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 位的病变。
关冲
热病、神昏
中渚
侧头病,耳、目、 耳疾
支沟
咽喉病、胁肋、热病 便秘、胁痛
外关
外感热病、上肢痹痛
肩髎
肩背痛
翳风
耳疾、面瘫、颊肿
耳门
1、感冒发热、偏头痛:“头痛发热外关安” 2、五官病:足临泣—主治耳、目病。 3、胸胁痛、上肢痿痹—“上肢不离外关”
“实则肘挛,虚则不收” 4、落枕、踝关节扭伤、急性腰扭伤—后溪:
取患肢对侧外关穴,强刺激,活动患部
【操作】
直刺0.5~1寸。可灸。可透内关。
5
(四)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概述
本经共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 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 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 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 丝竹空。
6
手少阳三焦经
❖ 经穴歌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 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 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 瘈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手少阳三焦经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SJ.
1
手少阳三焦经穴概览
❖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肩、颈部、 侧头部、面部。
❖ 应掌握的解剖标志:指甲角、第四、五掌指关节,腕背 横纹,指总伸肌腱,尺、桡骨,尺骨鹰嘴,三角肌,肩 峰,肱骨大结节,第七颈椎,下颌角,胸锁乳突肌,耳 廓,耳尖,下颌骨髁状突,眉梢等。
23
24
25
26
手少阳经穴主治
主治疗侧头病,耳、目、咽喉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 位的病变。
关冲
热病、神昏
中渚
侧头病,耳、目、 耳疾
支沟
咽喉病、胁肋、热病 便秘、胁痛
外关
外感热病、上肢痹痛
肩髎
肩背痛
翳风
耳疾、面瘫、颊肿
耳门
中医三焦经课件
主治:①耳聋 耳鸣 ②头痛 目赤 咽喉肿痛 ③肘臂痛 小指麻木屈 伸不利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阳池 (原穴)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 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腕关节痛 ②目赤肿痛 耳聋
咽喉肿痛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外关
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支沟
定位: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桡骨与尺骨之间。
神秘的通道——三焦经
经 脉 循 行
三焦经的临床应用
终止点叫丝竹空,整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而 且这个地方很多女士最易长斑,所以刺激三焦经是 可以防止长斑和减少鱼尾纹的。
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 治了
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所以和 小肠经合治肩膀痛。
由于顺肩膀而下行到臂后侧,所以又可治疗肩周炎, 再下行通过肘臂,腕子,那么网球肘,腱鞘炎也都 是三焦经的适应症。
主要病候
腹胀 水肿 遗尿 小便不利 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
常用腧穴
(本经共23穴)
关冲 (井穴)
定位:手第四指尺侧,距
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头痛 目赤痛
咽喉痛
②热病 昏厥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中渚 (输穴)
定位:手背,无名指掌指关 节后方,第四、五掌 骨间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 耳聋
耳部肿痛
②面瘫 面颊肿
齿痛 牙关紧闭
刺灸:直刺0·8~1·2寸。
耳门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 骨髁状突后缘。张口 呈凹陷中。
主治:①耳聋 耳鸣 耳 ②下颌关节痛 齿痛
刺灸:张口取穴,直刺 0·5~1寸。可灸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阳池 (原穴)
定位:腕背横纹中,指总 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腕关节痛 ②目赤肿痛 耳聋
咽喉肿痛 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外关
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支沟
定位: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桡骨与尺骨之间。
神秘的通道——三焦经
经 脉 循 行
三焦经的临床应用
终止点叫丝竹空,整好在我们长鱼尾纹的地方,而 且这个地方很多女士最易长斑,所以刺激三焦经是 可以防止长斑和减少鱼尾纹的。
绕着耳朵转了大半圈,所以耳朵的疾患可以说是通 治了
从脖子侧后方,下行至肩膀小肠经的前面,所以和 小肠经合治肩膀痛。
由于顺肩膀而下行到臂后侧,所以又可治疗肩周炎, 再下行通过肘臂,腕子,那么网球肘,腱鞘炎也都 是三焦经的适应症。
主要病候
腹胀 水肿 遗尿 小便不利 耳聋 耳鸣 咽喉肿痛 目赤肿痛 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
常用腧穴
(本经共23穴)
关冲 (井穴)
定位:手第四指尺侧,距
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头痛 目赤痛
咽喉痛
②热病 昏厥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中渚 (输穴)
定位:手背,无名指掌指关 节后方,第四、五掌 骨间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 耳聋
耳部肿痛
②面瘫 面颊肿
齿痛 牙关紧闭
刺灸:直刺0·8~1·2寸。
耳门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 骨髁状突后缘。张口 呈凹陷中。
主治:①耳聋 耳鸣 耳 ②下颌关节痛 齿痛
刺灸:张口取穴,直刺 0·5~1寸。可灸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37页PPT
中医经典研究生三焦学说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三焦咳讲课PPT课件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原理: 通过按摩、推拿 等手法刺激穴位, 调节气血,达到 治疗目的。
推拿治疗步骤: 先进行全身放松, 再针对三焦咳的 特定穴位进行按 摩和推拿。
推拿治疗注意事 项:力度适中, 避免过度刺激, 根据个人情况调 整按摩时间和力 度。
推拿治疗效果: 缓解三焦咳症状,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身体康复。
中药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 情选择合适的中药 方剂,如麻杏石甘 汤等
中药外治:如中药 贴敷、中药熏蒸等
中药针灸:结合针 灸治疗,刺激相关 穴位,调节身体机 能
中药调理:注重饮 食调理,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食物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三焦咳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针灸治疗三焦咳需要找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以免误伤经络。 针灸治疗三焦咳的疗程一般为5-10次,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0分钟。 针灸治疗三焦咳的效果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饮食调理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如辣椒、咖啡等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 面条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蔬菜和 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原体 饮食调理,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加强锻炼,增强 体质,预防感冒
保持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波动
及时就医,遵循 医生指导进行治 疗和护理
典型案例介绍
症状表现:咳嗽、气喘、胸 闷等症状的描述
患者情况:患者年龄、性别、 病程等基本信息
诊断依据:医生根据患者症状、 体征、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
治疗过程:医生采取的治疗 措施及效果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焦如雾:
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的精气宣布肃 降于全身,象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 故云“上焦如雾”。
2)中焦如沤
中焦的功能主要是受纳腐熟水谷,泌 别清浊,将水谷之精微转输于上焦,糟 粕部分移位于下焦,故云“中焦如沤”。
3)下焦如渎
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水谷之糟粕废 物,其气主于下行,故云“下焦如渎”
2.无形三焦:
《难经》认为三焦是无形的,《难经》25难 提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38难又提到:“谓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 无形。”说明三焦是无形的。
有形三焦和无形三焦的提出,引起了 后世医家的广泛争论,如华佗、王叔和、 孙思邈等支持无形三焦学,认为三焦的 “可闻不可见”、“三焦无状空有名”、 “有其名而无其形”。
四.三焦的临床 应用
三焦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治疗疾 病的方法。
(一)在杂病方面:
1.三焦用来辨别病变部位:
如王海藏谓:上焦“为喘满”,中焦 “为留饮”,下焦“为肿满”。
2.作为治疗疾病的法则:
如《内经》谓:“三焦为上、中、下 水谷之道路,其病宜通利二便。”为通利 二便以治疗水肿的理论指导。
(二)在温病方面
1.三段三焦说: 上焦:胃上口上至舌下 中焦:胃上口至胃下口 下焦:胃下口下至二阴 此外,元代王好古在《此事难知》谓:
“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呼为三 焦。” 2.油膜三焦说: 3.腔子三焦说:
4.胃部三焦说:
清代季罗美撰《内经博义》,根据三 焦经气的循行,与胃经的循行如出一辙, 独倡三焦为胃部之说,谓:“阳明胃之经 络,……与焦同行在前,故知三焦者,特 胃部上下之匡廓,三焦之地,皆阳明之地, 三焦之所主,即阳明之所施,其气为腐熟 水谷之用,与胃居太阴脾之前,实相火所 居游之地也。故焦者,以熟物为义。上焦 为雾者,状阳明化物之升气也;中焦如沤 者,状化时沃溢之象也;下焦如渎者,状 济泌分别流水之象也……。”.三焦的实质 3.三焦的生理病理 4.三焦的临床应用 5.近代研究进展 6.小结
教学要求
1.掌握三焦的含义及实质 2.熟悉三焦的生理病理与临床应用 3.了解三焦的近代研究进展
(二)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
1.六腑之一的三焦: 源于《内经》,为五脏六腑之一,有
4.温病中的“少阳三焦”:
病机概念,指湿热病邪客于少阳三焦 的病变。
二.有关三焦实质的论述
(一)有形与无形的争辨 1.有形三焦:
《内经》认为三焦是有形的,《灵 枢·营卫生会篇》谓:“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 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 肠,注入膀胱。”由此可知,《内经》 详述三焦的出入分布,说明三焦是有形 的。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用三焦辨证 作为治病的辨证纲领之一。将温病具体分 列上、中、下三焦。并且在病程、病位、 病理、传变规律、症状分类、治疗等方面 有许多独到的阐发。
五.近代研究进展
近代对三焦的研究除继承、挖掘、整 理和发扬历代医家的著述外,在运用中 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三焦的实质,运用 物理诊断观察三焦的部位和三焦学说的 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因此,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 化之功能,为元气通行和水谷运行的道 路,并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简 单来说,三焦有“温煦”、“腐熟”、 “决渎”三大生理功能。这三项任务, 由上、中、下焦分工职掌,以三焦“气 化”为契机提供的,并以肺、脾、肾三 脏协作完成。
(二)三焦的病理
由于三焦在生理上有着重要的作有,又和 人体内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三 焦的病变,可概括分为自身的病变与相应脏腑 共同发生的病变。 1.三焦自身功能失调:
形质,其功能表现为六腑的共同功能特 征,“以通为用”传而不藏。 2.“元气之别使”的三焦:
见于《难经》所述,无形质,其功能 具有“主持诸气”,突出地表现在对整 个消化过程的作用。
3.人体上、中、下三处部位合称的三焦:
系由《内经》、《难经》上、中、下 三焦的概念引伸出来的,至《金匮要略》 就用以代表人体部位。
三.三焦的生理病理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功能 三焦有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内外上下之气的功能,五脏六腑的气化 功能都是通过三焦来实现的。
2.运行水谷:
人体的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 是由若干脏腑参加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 过程,但都与三焦有关。《灵枢·营卫生会》篇 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3.疏通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 之官,水道出焉。”即三焦是水液升腾和肃降 的通道,水液的上升和下达,是和三焦的气化 功能分不开的。一般来说,水液在人体的代谢 是通过肺的肃降,脾的运化和肾的气化完成的, 但均要以三焦为道路。因此,三焦对水液的这 种气化作用,是整个脏腑在参与水液代谢过程 中气化作用的综合表现。
但自北宋医家重视人体解剖以来,大 多医家认为三焦是有形的,如宋代医家 陈无择说:“三焦者,有脂膜如手大, 正与膀胱相对”,明代马莳谓:“三焦 确有其物”,此外,赵献可、张景岳等 亦曾以较多的篇幅,阐述了“有名有形” 的观点。
(二)三焦实质(部位)的探 讨
三焦是中医在解剖学认识上的一个特 有部份,它并不和其他脏腑一样,可以 在体内很明显地找到完全独立的组织或 器官。然而三焦既是六腑之一,有功能, 有表现,有经络所属,故历代医家从三 焦的分布、功能及解剖学、生理学、病 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异说甚众。
三焦的主气、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 失调,则体内营卫气血和津液不能生成、输送 和排泄,从而在临床上导致水、肿、胀、痛等 病变。
2.与相应脏腑共同发生的病变:
三焦在生理上与体内许多脏腑有着密 切的关系,因此,在发生病变时彼此累 及,如《金匮》:“热在上焦者,因咳 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 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闷不通。”又云: “上焦竭,善噫,……下焦竭,即遗溺失 便。”《千金方》言:上焦:“主手少 阳心肺之病”,中焦:“主脾胃之病”, 下焦:“主肝肾之病”。
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将饮食物的精气宣布肃 降于全身,象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 故云“上焦如雾”。
2)中焦如沤
中焦的功能主要是受纳腐熟水谷,泌 别清浊,将水谷之精微转输于上焦,糟 粕部分移位于下焦,故云“中焦如沤”。
3)下焦如渎
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水谷之糟粕废 物,其气主于下行,故云“下焦如渎”
2.无形三焦:
《难经》认为三焦是无形的,《难经》25难 提到:“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38难又提到:“谓三焦,……主持诸气,有名而 无形。”说明三焦是无形的。
有形三焦和无形三焦的提出,引起了 后世医家的广泛争论,如华佗、王叔和、 孙思邈等支持无形三焦学,认为三焦的 “可闻不可见”、“三焦无状空有名”、 “有其名而无其形”。
四.三焦的临床 应用
三焦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治疗疾 病的方法。
(一)在杂病方面:
1.三焦用来辨别病变部位:
如王海藏谓:上焦“为喘满”,中焦 “为留饮”,下焦“为肿满”。
2.作为治疗疾病的法则:
如《内经》谓:“三焦为上、中、下 水谷之道路,其病宜通利二便。”为通利 二便以治疗水肿的理论指导。
(二)在温病方面
1.三段三焦说: 上焦:胃上口上至舌下 中焦:胃上口至胃下口 下焦:胃下口下至二阴 此外,元代王好古在《此事难知》谓:
“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呼为三 焦。” 2.油膜三焦说: 3.腔子三焦说:
4.胃部三焦说:
清代季罗美撰《内经博义》,根据三 焦经气的循行,与胃经的循行如出一辙, 独倡三焦为胃部之说,谓:“阳明胃之经 络,……与焦同行在前,故知三焦者,特 胃部上下之匡廓,三焦之地,皆阳明之地, 三焦之所主,即阳明之所施,其气为腐熟 水谷之用,与胃居太阴脾之前,实相火所 居游之地也。故焦者,以熟物为义。上焦 为雾者,状阳明化物之升气也;中焦如沤 者,状化时沃溢之象也;下焦如渎者,状 济泌分别流水之象也……。”.三焦的实质 3.三焦的生理病理 4.三焦的临床应用 5.近代研究进展 6.小结
教学要求
1.掌握三焦的含义及实质 2.熟悉三焦的生理病理与临床应用 3.了解三焦的近代研究进展
(二)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识
1.六腑之一的三焦: 源于《内经》,为五脏六腑之一,有
4.温病中的“少阳三焦”:
病机概念,指湿热病邪客于少阳三焦 的病变。
二.有关三焦实质的论述
(一)有形与无形的争辨 1.有形三焦:
《内经》认为三焦是有形的,《灵 枢·营卫生会篇》谓:“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 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 肠,注入膀胱。”由此可知,《内经》 详述三焦的出入分布,说明三焦是有形 的。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用三焦辨证 作为治病的辨证纲领之一。将温病具体分 列上、中、下三焦。并且在病程、病位、 病理、传变规律、症状分类、治疗等方面 有许多独到的阐发。
五.近代研究进展
近代对三焦的研究除继承、挖掘、整 理和发扬历代医家的著述外,在运用中 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三焦的实质,运用 物理诊断观察三焦的部位和三焦学说的 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因此,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 化之功能,为元气通行和水谷运行的道 路,并与体内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简 单来说,三焦有“温煦”、“腐熟”、 “决渎”三大生理功能。这三项任务, 由上、中、下焦分工职掌,以三焦“气 化”为契机提供的,并以肺、脾、肾三 脏协作完成。
(二)三焦的病理
由于三焦在生理上有着重要的作有,又和 人体内脏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因此三 焦的病变,可概括分为自身的病变与相应脏腑 共同发生的病变。 1.三焦自身功能失调:
形质,其功能表现为六腑的共同功能特 征,“以通为用”传而不藏。 2.“元气之别使”的三焦:
见于《难经》所述,无形质,其功能 具有“主持诸气”,突出地表现在对整 个消化过程的作用。
3.人体上、中、下三处部位合称的三焦:
系由《内经》、《难经》上、中、下 三焦的概念引伸出来的,至《金匮要略》 就用以代表人体部位。
三.三焦的生理病理
(一)三焦的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功能 三焦有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 内外上下之气的功能,五脏六腑的气化 功能都是通过三焦来实现的。
2.运行水谷:
人体的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 是由若干脏腑参加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 过程,但都与三焦有关。《灵枢·营卫生会》篇 概括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3.疏通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 之官,水道出焉。”即三焦是水液升腾和肃降 的通道,水液的上升和下达,是和三焦的气化 功能分不开的。一般来说,水液在人体的代谢 是通过肺的肃降,脾的运化和肾的气化完成的, 但均要以三焦为道路。因此,三焦对水液的这 种气化作用,是整个脏腑在参与水液代谢过程 中气化作用的综合表现。
但自北宋医家重视人体解剖以来,大 多医家认为三焦是有形的,如宋代医家 陈无择说:“三焦者,有脂膜如手大, 正与膀胱相对”,明代马莳谓:“三焦 确有其物”,此外,赵献可、张景岳等 亦曾以较多的篇幅,阐述了“有名有形” 的观点。
(二)三焦实质(部位)的探 讨
三焦是中医在解剖学认识上的一个特 有部份,它并不和其他脏腑一样,可以 在体内很明显地找到完全独立的组织或 器官。然而三焦既是六腑之一,有功能, 有表现,有经络所属,故历代医家从三 焦的分布、功能及解剖学、生理学、病 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异说甚众。
三焦的主气、运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 失调,则体内营卫气血和津液不能生成、输送 和排泄,从而在临床上导致水、肿、胀、痛等 病变。
2.与相应脏腑共同发生的病变:
三焦在生理上与体内许多脏腑有着密 切的关系,因此,在发生病变时彼此累 及,如《金匮》:“热在上焦者,因咳 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 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闷不通。”又云: “上焦竭,善噫,……下焦竭,即遗溺失 便。”《千金方》言:上焦:“主手少 阳心肺之病”,中焦:“主脾胃之病”, 下焦:“主肝肾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