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桥园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

中国天津市河东区

项目类别:

海绵城市

项目规模:

22公顷

设计时间:

2005-10-

建成时间:

2008--

委托方:

天津市环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所获奖项:

2009世界建筑节最佳景观奖,2009精瑞科学技术奖·景观规划设计奖优秀奖,2010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计荣誉奖

一、公园简介及场地概况

桥园公园简称桥园,是国家AAA级景区,天津市最大的人造生态湿地公园,公园面积400亩,生态水域面积近200亩,种植各类植物60余种,容积率不到0.04。

桥园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河东区。场地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占地22公顷。东南两侧为城市干道,是公园与城市的活跃交界面,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建园前这里是废弃的靶场,场地低洼,有鱼塘若干;场地现状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盐碱化非常严重。2005年,天津市政府考虑周围30万居民缺乏大型游憩绿地,决定在此地建设公园,因为紧邻卫国道大型城市快速立交桥,故名桥园。项目被作为天津市城市环境改造的

重点工程之一,希望改造原场地脏、乱、差的面貌。

二、建园时间

本生态恢复工程2006年春开工兴建,于2008年5月正式建成开放。开放之第一周,有20多万人入园参观,获得空前的成功。昔日的一块脏乱差的城市废弃地,在很短时间内经过简单的生态修复工程,而成为具有雨洪蓄留、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与审美启智和提供游憩服务的、多功能生态型公园。

三、设计挑战

天津市东临渤海北靠燕山,平原、滩涂、湿地、低海拔和盐碱地是这里最广泛分布和常见的自然景观,地下水位很高,水系发达。微小的海拔变化都会带来地面土壤特性包括水分和盐碱强度等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都将反映在植物群落上,这种地域环境特征为公园设计带来灵感和启示,场地的低洼地给公园设计的限制也是机会。

四、设计目标

桥园的设计目标是以“生态系统服务仿生修复技术”为核心来解决土壤盐碱化和生境破坏问题,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雨水收集、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域景观特色的恢复,为周围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空间。

五、设计理念

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开启自然过程,让自然做功,修复生态系统,使公园能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而不是成为城市经济和环境的负担,形成高效能、低维护成本的生态型公园。

六、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两条:一是针对天津独特的盐碱地条件,通过地形设计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属于城市雨洪管理绿色海绵技术,但它也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仿生修复技术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是利用收集的雨水,形成与不同水位和不同酸碱度水质相适应的乡土植物和人工湿地景观,从而实现盐碱地上的生态恢复。

整个桥园的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设计方式:

a.生境设计(微地形构建与水系网络设计)

桥园的生境设计核心在于微地形的设计和水系网络设计。通过地形设计,形成21个半径10-30m、海拔1-5m的坑塘洼地,这些坑塘洼地用来收集场地内的全部雨水。每个洼地都有不同的标高,海拔高差变化以10cm为单位,有深有浅,有的深水泡水深达1.5m,直接与地下水相连;有浅水泡;有季节性的水泡,只有在雨季有积水;有的在山丘之上,形成旱生洼地。不同的洼地具有不同的水分和盐碱条件,形成适宜于不同植物群落生长的生境。在营造地形的过程中,场地的生活垃圾就地利用,用于地形改造。

b.群落设计

由于每个小型湿地都有不同的标高,因而会有不同的水分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根据水质和土壤的特性,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与场地小环境适应的多种植物群落。

这些群落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初始生境不能满足某些植物的生长,所以被播种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一些没有人工播种的乡土植物,通过各种传媒不断进入多样化的生境,而成为群落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季节更替,多种乡土水生、耐碱的植物群落在各个洼地适应性地生长起来。尽管在盐碱地树木难以生长,但由于水位和PH值细微的变化,公园的地被植物和湿地植被非常丰富。

c. 游憩网络与解说系统设计

在修复的自然生态本底上,引入步道系统和休息场所。团状林木种群在水泡之间配置,由当地最为强势的柳树作为基调树种;多个洼地和水泡内都有一

个平台,伸入群落内部,使人有贴近群落体验的机会。洼地和水泡间的游步道联接成网,雨水自流入水泡之中。在每个类型的群落样地边设计解说牌,对每个类型的自然系统包括水、植被和物种进行科普解说,在体验乡土景观之美的同时,获得关于地域自然系统的知识。

七、公园分区及景观构成

桥园从功能和形式上呈现出“自然——城市”的层层过度。分别为城市林带、高台-沉床园带、湿地-湖泊带、群落取样区、西、北边缘隔离带、山地种植区、创意产业园区。

八、主要特色——设计概论、形式

1、“城市一自然”谱系:公园整体结构上以东南角的扇心为原点,以东、南两侧临街界面为两弦,分别平行向西、北分层推进,功能和形式上呈现由城市向自然的层层递变,形成一个“城市一自然”递变的谱系,与人对公园的使用强度相对应。

2、取样天津:在景观元素构成和材料上,设计采用了取样的方式来反映天津的地域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取样对象包括从植物群落和植物材料到工业材料,并使公园提供完整而丰富的景观体验。

主要特色——风格

斑块式景观:该地区一度有这湿地、盐沼景观,但因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消失殆尽。虽然这种盐碱土壤不适宜树木增长,但地被和湿生植物却在这片水位与ph值变化不定的水域里繁茂丛生。适应性植物群落灵巧的装点着这块区域的景观,这种简单淳朴的名为“适应的调色板”的设计方案旨在利用自然、利用开挖的21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坑洞——直径幅度从10~40米,凿挖深度从

0.5~2米一一解决场地垃圾问题。

多样化的生态群落创造并开启了植物适应性与群落进化的自然过程。混合植物种类的种子最初用来培育出新的植被,其他乡土植物则宜地栽种。随着季节更替,每一块植物种植区将大大小小,有水无水、ph值不一的坑洞串联在了一起。

这一在生态系统服务中扮演着生态基础设施角色的公园以持续进化过程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景观美学——没有规整的形式,没有刻意的种植,洋溢着自然凌乱的野趣,使植物在景观中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特有的美丽。

主要特色——功能

(1)城市林带:临街一侧为林荫带,密植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杨树林,形成城市林带,划出一条鲜明的城市边缘线,并将城市步行道置于林中,提升城市意象、改善城市体验,并使公园有一个鲜明的缓冲带,将道城市路上的噪音隔离和吸收,营造一个城市中的桃花源。

(2)高台-沉床园带:城市林带之内有规律地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庭院。台地高达五米,其上为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台地给平原上的城市和绿地一种新的体验,每个台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有幼苗,形成浓密的绿块,也即取样天津乡土树种,同时表明对社会上盛行的大树移植之风的反对立场,告诉人们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