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法制渗透点

高中数学法制渗透点
高中数学法制渗透点

三都民族中学高中数学法制教育知识渗透点、教法要求与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是概念,会求一组数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体会算术平均数与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3.当一组数据的数值较大时,会用简算公式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三)法制教育渗透点 通过图表信息可以渗透到相关《环境保护法》的知识,让学生对本法的一些规定有所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2.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和应用. 三、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列入课题 1、请学生观察课本250页篮球队员的一些数据。 提问:上面两支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 找同学回答后,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 叫做这个n 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 2、情同学观察下表,分别计算三中污染物在2003年到2007年中的平均排放量。 提到污染物排放,可渗透到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的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条知识。 3、请同学们结合图表,自己用计算器算出各球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年龄,()n x x x n ++ 211

看哪一个球队的平均身高高哪一个球队的平均年龄小 巩固练习: 例1某广告公司欲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A B C 创新728567 综合知 识 507470 语言8845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解:过程见板书设计 思考:(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此,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学生课堂练习:课本P253 随堂练习 小结: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再补充.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2.体会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教案 教学课题:比的意义 授课教师:胡成荣 授课班级:六(2) 授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 授课地点:六(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合作与交流,感受学生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具准备:教学PPT !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观察图片后,谈话引入。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问: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学生再次熟悉题目后,提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 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要重视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积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立足于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致力于探究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文化 引言 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包含数学的思想、语言、方法、特点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等,即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数学。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还涉及数学史、数学教育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本文将对数学文化内容展开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一、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数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引。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1]。其符号语言简单,思维方式独特,理性思维严谨,概括又抽象,不仅应用于教学中、生活中,更能促进人类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就是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从高中新教材可以看出,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应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讲授,更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二、教材对数学文化的诠释 数学文化对学生影响深远,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品性的提高。[2] 新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老师应将教学模块和数学文化结合起来,并给学生提供相关模块进行参考。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站在文化的角度感悟数学。

高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数学《几何概率》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教学设计 高二 向剑 12.4法制宣传日就要到了,作为中国人的一员,作为知法、守法、爱法、护法的大河学子,我们对我国的法治进程了解多少?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提高个人法律素养呢?你有横穿马路吗?你有闯过红灯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现实情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同学们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了解,知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重要性,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概率知识让同学们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重要性。 3、提高同学们的法治认识。 三、学法: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通过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感知数学的实际生活运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四条 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七十五条 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中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合水中学杨立俊 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平行、相交、重合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及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经过三点呢? 2.线段AB=CD,CD=EF,那么AB与EF的关系怎样? 二、讲授新内容 1.观察P51的图形 说出这些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相交、重合、不相交也不重合(平行)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可能重合,也可能不相交也不重合.归纳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关键:有没有公共点 2.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

4.用三角板画平行线AB∥CD.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5.P52的注意内容. 6.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实例. 7.做一做 任意画一条直线a,并在直线a外任取一点A,通过点A画直线a的平行线,看能画出几条?(学生画图,实际上只能画一条) 8.归纳: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9.直线的平行关系具有传递性:设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b,b ∥c,那么a∥c. 因为如果直线a与c不平行,就会相交于一点P,那么过P点就有两条直线与直线b平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c. 10.从平行线谈人生:其实我们的人生道路就像一条线,然而国家也有有一条线,就是法律的线,我们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沿着维护遵纪守法的道路走的时候,我们的人生线与法律的线平行;当我们沿着为恶社会的道路走的时候,我们的人生的线终究有一天会与法律有交叉点的。 三、小结与练习 1.练习P54 1、2题 2.补充练习: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_相交或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两个或三个 .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渗透“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阅读材料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公元五世纪,我国博学多才的数学家祖日恒(祖冲之之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体积公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一千一百多年后的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利(1595—1647)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才提出这个公理。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 【篇二: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案 蛤蟆塘中学七年级数学学科 【篇三:数学渗透德育教案】 《时分的认识》渗透德育二年级数学教案 嘉安小学:何少红 教学目标:

浅谈高中数学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04681990.html, 浅谈高中数学学科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作者:任彩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5期 [摘要]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 维深度,又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对我们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数学学科知识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关键是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 教学数学法制教育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堂课只是很好的解决了知识上的传授而忽略了育人的功能,浪费了蕴含在学科中的丰富的法制资源。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抓住契机用适量的法律知识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渗透法制尤为重要,我仅从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方面探讨法制问题, 一、从数学教材、数学知识本身着手,渗透法制教育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和教育契机,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试举一例: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存在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认识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由此可见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二、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中出现的法制教育为突破口,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时就可渗透相关法律法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案例1:截止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展开,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所有学科教育的核心。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会受到数学学科特点的限制,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很难像一些学科一样用语言,故事,视频等手段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如何把数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一直是困扰高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又能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 一、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时不能喧宾夺主。 我觉得数学教师要明确一点,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完成课程标准所制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要注意策略性和可行性不能喧兵夺主。只要认真贯彻"教育法"和"新课程标准",结合1 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近,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但是教材

中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可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数学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德育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利用创设情景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的把数学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好的情境创设不但可以做到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还可以有效的渗透德育教学。比如我在讲《变化率》这一节时,用嫦娥二号环月飞行为例创设情境,不但符合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但情景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资料渗透德育。 新课标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材料往往因为不是考试内容,而被教师忽略,其实这些材料很多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国家一些优秀数学家的事迹,利用好这些阅读材料不但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还能激励起学生由衷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巧妙利用应用题渗透德育。 数学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图形,数字,数学符号,这些很难和德育联系在一起。但是有一种问题形式我们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那就是应用题。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应用题,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好的教育内容。学生通过这些应用题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猫洞乡佑份小学毛家艳 学科教案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猫洞乡佑份小学毛家艳教案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8 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案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渗透相关法制内容: 防洪、防沙治沙、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简况。 教案时间 一课时 教案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黄河 2、播放课件: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昔日的黄河与今日黄河的对比,导出课题 -- 《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并板书。 3、“摇篮”怎么会变成祸河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2、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治理黄河? 四、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齐读。 2、理解词语。 五、回归主题 1、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2、后来,黄河变了,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3、学生交流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社会原因:人口迅速增长

J 无限制的开垦放牧农作物大量减产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Jf T水土流失— 4、治理方案 (1).管住泥沙。 (2).保护森林,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兴修水利。 六、渗透法制教育 1、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2、顺势简介我国防洪、防沙治沙、环保等方面的法制建设简况及黄河治理工程、黄河防护林建设等重大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第三条防沙治沙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坚持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保护和恢复植被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有计划地进行江河、湖泊治理,采取措施加强防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白沙小学:王小会;教学内容:;(统计之认识众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众数在日常生活;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正确掌握怎样确定众数,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引用价值,激;(2)、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教学重点:众数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白沙小学:王小会 教学内容: (统计之认识众数)例1及相关练习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众数的意义。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正确掌握怎样确定众数,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引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渗透法制内容:(1)《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是两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教学重点:众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众数在一组数据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回忆怎样求平均数和中位数 二、教学新课 (一)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1、出示题目,创设情境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20名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2、根据题意,渗透法制教育 (1)启发式提问:同学们,你知道这个题目的意思与我国的哪部法律中的规定有关吗?请给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讨论。 (3)出示:《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有条件的,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远足、野营、体育夏(冬)令营等活动。 (4)学生读读。 (5)教师点拨。 (二)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有困难时可求助同学和老师。 (三)交流问题 1、小组内交流,师收集相关信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其 它(说出自己的理由) 2、比较数的大小,择优。平均数是1.475m 中位数是1.485m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 早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常言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因此,在中小学各学科中渗透渗透法制教育,事在必行。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重渗透法制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第一线,自己对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和做法。 一、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育法》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第三十二条: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因此,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不仅是我们义务,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法制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

重要部分,它关系到未来的公民是否具有“知法、守法、用法”的素质。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没有脱离我们的工作实际。 二、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认真学习钻研《教师法制教育读本》,把《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纳入自己的必修课程。常言说“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对“高素质人才”定位的诸多条件中,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自身具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进思想的,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师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 三、认真备课,找准找好法制切入点 认真钻研省教育厅发放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数学分册)和《教师培训手册》中法制教育渗透点,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与法制教育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的。如自编例题:某化工厂今年的黑烟消降率为70%,要在两年内达到95%以上,平均每年的黑烟消降率至少增加百分之几《某市烟尘排放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一)市环境保护局对已达到基本无黑烟的区进行复验,凡炉、窑、灶总数黑烟消降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工业锅炉、工业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西乡中学钟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科学记数法》 斗古中学卓政富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的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相关法律制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重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三、教学难点 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一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的一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学生2:我从公布的资料上查到了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900000000亩。 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 学生l: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计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现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今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已做了努力的思考,想必都有所发现。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好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伺机点拨。 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学生a: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l3亿。 学生b: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l09。 学生:l.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1300000000000 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 教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xl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

《数学文化赏析》mooc答案(最新整理)

第一章 一、多选题(共100.00 分) 1.以下关于数学的描述,正确的有(A B)。 A.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 B.数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科学 C.数学研究事物的物质属性 D.数学只是研究数的科学 2.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A B C)。 A.数与形是数学科学的两大柱石; B.数与形是万物共性和本质; C.数与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二者有密切联系; D.数与形是不同的事物,也没有关系。 3.下列运动或变换中,属于拓扑变换的有(A C)。 A.橡皮筋拉伸; B.电风扇旋转; C.纸张折叠; D.投影。 4.以下各选项属于数学的特点的有(A C D)。 A.概念的抽象性; B.公式的简洁性; C.推理的严密性; D.结论的确定性。 5.以下选项中,属于数学关注的内容的部分有(A B C D)。 A.一种对象的内在性质; B.不同对象的联系; C.多种对象的共性; D.一组对象的变化规律。 6.数学中概念或定义的形成主要是(A B C)的结果。 A.分类; B.抓本质; C.抓共性; D.推理。 7.按照结构数学的观点,以下对象属于代数结构的有(A C)。 A.加法运算; B.比较大小; C.乘方运算; D.数轴。 8.以下关于公理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 B D)。 A.公理之间应该相容; B.公理之间应该独立; C.公理需要证明; D.公理是数学理论正确性的前提。 9.以下推理形式中,属于合情推理的有(A B D)。 A.归纳;

B.类比; C.演绎; D.联想。 10.以下关于归纳推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D)。 A.归纳推理是从个体认识群体的推理; B.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C.归纳推理是从一个个体认识另一个个体的推理; D.归纳推理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11.以下关于类比推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C D )。 A.类比推理是发散性思维; B.类比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C.类比推理是从一个个体认识另一个个体的推理; D.类比推理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 12.以下关于演绎推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B C D)。 A.演绎推理是收敛性思维; B.演绎推理可以从少数已知事实出发,导出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 C.演绎推理能够保证数学命题的正确性,使数学立于不败之地; D.演绎推理可以使人类的认识范围从有限走向无限。 第二章 一、多选题(共100.00 分) 1.以下选项中属于数学功能的有(A B C D ) A.实用 B.教育 C.语言 D.文化 2.以下哪些现象说明数学具有语言功能?A B A.用方程描述社会现象 B.用符号表示数和运算 C.逻辑推理 D.五线谱 3.数学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两条最根本原因包括(A C) A.数学的对象是万物之本 B.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C.数学方法与结论的可靠性 D.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与自然语言相比,数学语言具有以下优点(A C D ) A.不会产生歧义 B.表达生动 C.表达简洁、清晰 D.内涵丰富 5.把数学看做一种文化,原因在于(A B C ) A.数学是人类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智力成就

小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点

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 一年级数学 版别:苏教版 渗透点1 ☆学科内容 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旗的特征。 2.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3.师生互动: (1)我们在哪里能看到国旗? (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 渗透点2 ☆学科内容 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2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一章总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教师节快乐”的意思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 渗透点3 ☆学科内容 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2页∕情境图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交流。 ☆示例或说明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师生交流:这些小朋友要开展什么活动? 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 4.通过观察参加植树活动的小朋友人数进入“5+1”或“1+5”的学习。 渗透点4 ☆学科内容 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8页、69页∕例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实例,创设情境,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指出它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2.开展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高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数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渗透“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阅读材料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要将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今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例如:公元五世纪,我国博学多才的数学家祖日恒(祖冲之之子),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著名的体积公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一千一百多年后的17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利(1595—1647)在他的名著《连续不可分几何》中才提出这个公理。关于二项式定理,公元1261年,我国数学家杨辉在他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提出了著名的“杨辉三角形”,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53年才开始使用这个“三角形”早四百多年……在芝加哥一家博物馆中,有一张引人注目的名单,名单上开列的都是当今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在这当中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华罗庚,他是自学成才的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是从放牛娃到著名数学家,他在微分几何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有威望,他写的《一般空间微分几何》一书,获得国家科学奖。在数学皇冠上,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那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几百年来,在伸向这颗明珠的无数双手中,有一双手距离明珠最近,那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一双勤奋的手,我们包头市第九中学的数学家陆家羲……;在国际数学奥赛中,我国中学生自从组队参赛以来,都夺得辉煌成就,特别是1997年的38届国际数学奥赛,我国中学生夺得六枚金牌,总分第一,压倒群芳。但是,1998年7月的第39届国际数学奥赛中国大陆却未组队参赛,这是为什么?因为竞赛地点在台北,有台湾的同胞参赛,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些素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给学生介绍,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敢于争先,为国争光。 二、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逻辑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在科学思想方面将给人以启迪,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科学习惯,使人们目的明确,思维清晰,行为准确,善于实践,勇于创新。无论我们的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数学思想都将使他们终身

浅谈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 -

【标题】浅谈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 【作者】谭弦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与教学素质教育 【指导老师】周均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正文】 1. 引言 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因为数学中蕴涵了大量的哲学、美学、文学等,因此数学更是一个由其内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而处于不断发展和进化的文化系统。高中数学是数学科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一个联系紧密、结构严谨的数学文化系统。在新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中学生除了学会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当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教育,使之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研究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完善数学文化的理论研究,促进数学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把对数学文化的研究和高中数学教学想结合,能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 数学文化的内涵 2.1.数学文化的概念 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数学文化可以看成是指人类在历史的数学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数学财富的总和,包括数学的知识体系、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念等。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把认识数学文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尽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中外学者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然而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讨论还不是很完善。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学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实现的,那一定的文化背景制约着数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吗,数学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整个文明进程,数学文化不仅自身属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数学文化尚拥有广泛的超越数学文化自身意义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人类文化(进步)的巨大影响。数学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远古人类的结绳计数到数码符号的出现,从数字的应用到数量符号运算符号的产生,从各种数量关系的研究到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式语言的诞生,从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确立,从珠算的发明到计算机的产生,清晰地表明,数学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人类的文明同步发展。 2.2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是数学文化的教育。《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一个基本理念,提出了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这充分表明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走进了中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课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法制教育渗透教学设计——简便计算 凤冈县第二小学冉文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简便计算,:P40例2,练习六P22/5-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2.通过讨论、对比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3.了解传染病的简单种类及来源。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等活动,发现简便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3.知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受国家法律保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 130+150= +130 374+ +518= +(482+ ) 2.计算:875-137-63 983-117-283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二、新授课 1.教学课本第21页的例题 观察课本第21页例2左边图 (1)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看一看可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格,看哪一种价钱最接近100元。 (2)讨论: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 第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但从四本书中取三本共有四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 第二种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的价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 2.出示课本第40页例2右边图。 第一种:100-48-47 第二种:100-(48+47) 第三种: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元,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3.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4.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5.完成课本第23页“练习六”的第7题。这一题提供信息比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之前已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结合本题的内容,向学生渗透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