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并购背景分析
1.1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情况
图1-1 2002-2011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并购交易网
图1-2 1995年以来,中国并购市场交易总金额呈明显上升趋势;2001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交易的平均交易额也有缓步增长的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并购交易网
中国境并购交易的规模和数量在2011年也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1,455亿美元,金融、房地产、矿产和IT行业是2011年中国境并购交易中最为活跃的行业。外资中国境并购交易活跃度自2002年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最高点;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年大幅下降,接着实现V形反转,2011年达到2002年以来交易规模最高点。房地产、保险、IT、金融为2011年外资中国境并购交易为热门行业。2011年外资中国入境交易前十大行业交易额占到总交易额近80%。
随着近来国家“走出去”政策的推出,2011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的交易规模和交易活跃度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油气和资源是2011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的重点行业。2011年中国对海外并购交易额前3区分别为欧洲、澳大利亚和北美在欧洲地区并购重心是公用事业及化工行业资产;澳大利亚地区并购以资源行业为主,占据该区域总交易额的绝大部分;如果再计入油气行业则占到总交易额近90%北美并购地区以油气行业资产为主,占该区域总交易额一半以上。
1.2双汇收购动因分析
1.2.1良好的发展势头,利润增长
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集团连续十一年在中国肉类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位。双汇发展(SZ000985)是双汇集团旗下主营肉类加工的上市公司,是其主要利润来源。近些年来,双汇集团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其坚决参与国际竞争,积极海外并购的基础。
1.2.2整合上游产业,避免养殖环节问题
双汇目前产品收入来源较单一,生猪主要外购。2011 年,双汇遭遇的瘦肉精事件,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养殖环节问题对规模企业的牵连。
当前肉市企业“三巨头”中,双汇在高温肉制品市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雨润的传统优势在于低温肉制品和冷鲜肉,而金锣在上游的生猪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和生鲜冻品业务上有一定优势。
普通消费者往往只能看到猪肉价格的波动。其实,碎片化养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疫病防治力度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2007 年的猪肉价格的飙升,是由于2006 年的猪蓝耳病导致数百万生猪被屠宰。超过一半的养殖户处于非专业化状态,这给免疫、动检和后边的一系列规提出了挑战。个体的无品牌让农民在养殖与销售等管理环节直接关注成本与利润,也让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往往事倍功半,一些地区的监管甚至出现因倦怠而流于形式。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也让双汇吸取教训,加快对上游产业的整合。
双汇的短板恰恰是史密斯菲尔德的长处,史密斯菲尔德在鲜品处理上的技术和经验都很成熟。借此,双汇可以在上游产业得到技术和原料的保证。
1.2.3规模化—中国养殖业的必由之路
中国从上世纪70 年代的每年几百万吨的需求量,发展到2012 年,已经是每年7000 多万吨的需求量,说明中国人对肉的需求十分强劲。
2012 年,我国出产5340 万吨猪肉,过去10 年中的年增长率均值是1.5%,显然是无法赶上需求的增长速度。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肉制品公司,每年不到300 万吨的产量也仅仅是全国需求中的极小一部分。
尽管30 年来,我国养猪业逐步从家庭猪圈向养猪专业户和大型养殖企业过渡,家庭猪圈已经从100% 缩小到不足1/4,但是,大型养殖企业的份额仍然不足1/4。超过半数的养猪专业户的非规模化,对生猪市场的可控性仍是严重的挑战。
养猪业的非规模化还会很大程度的带来食品安全问题,而规模化的养殖业能够避免企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1.2.4借鉴SDF成熟市场经验,拓展海外市场,成就品牌效应
双汇是国最大的肉制品行业,以肉制品为基础,而SFD拥有Smithfield,John Morrell等12个核心品牌,业务遍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并购双汇可以借鉴SDF成熟市场经验可以进一步丰富产品,同时拓展海外市场。
双汇计划在战略上实现转变:一是产品由高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二是由过去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三是把双汇集团做成国际化大公司,努力使双汇早日进入国际肉类行业前三强,把双汇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大双汇。
1.2.5获得持续的成本优势
美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生猪相对于中国并无成本优势,但是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速度大大快于美国,决定了美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生猪迟早会取得相对于中国产品的成本优势,人民币升值等因素还会加快这一进程。
将美国在饲料粮种植、生猪养殖环节日益凸显的成本优势纳入本企业囊中,与母国在加工、消费环节的稳固优势相结合,有利于在较长时期稳定原料成本,甚至将有助于稳定猪肉原料来源。
1.3 SFD被收购原因
1.3.1股票回报率低,不被市场看好
SFD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加工供应商,拥有Smithfield、JohnMorrell、Farmland等12个核心品牌,业务遍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可谓风光无限。但最近几年,尤其是2006年以来,SFD的竞争能力越来越不被市场所认可,最突出的反映是其股票的回报长期跑输大市和行业。简单分析,美国资本市场之所以对SFD给予较低的估值和预期,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抗风险能力较差,利润率波动大。美国有三家主要的肉类加工企业,分别是泰森食品(TSN)、荷美尔食品(HRL)和SFD。这三家企业中规模最大的是TSN,SFD居其次,HRL最小。近几年,三者的营业收入基本保持一个均衡增长或变化的趋势,但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则各不相同,其中尤以SFD的波动幅度为最大。这也就意味着,在面临相同的外部环境下,SFD对经营成本及风险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差。
原因二: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费用消耗大。在2003—2012年10年期间,SFD的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70%,这在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的美国上市公司中算是一个异数。高负债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SFD财务费用(含历年债务重组形成的损失)侵蚀了其大部分营业利润,对SFD的盈利能力提升形成很大的制约,并有可能使其陷入高负债—融资成本上升—增加债务重组损失—提高负债率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