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创新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德育的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今中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将德育的时代性与创造性作为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战略思想。
关键词:中学德育创新
中学德育的创新是德育观念的创新,即确立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的德育主体观,使受教育者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张扬;确立全新的德育能力观,使道德主体具有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确立全新的德育环境观,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一、中学德育创新的意义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是学校育人的主要目标,而道德素质的提升与整合则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创新已开始成为现代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手段与载体并发挥作用。从教育的大环境及连续性等因素来看,中学作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办学力量和教育机构,更新已有育人观念并全而推广德育创新已刻不容缓。从教育长远发展来看,中学德育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增强国民凝聚意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形成人类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新时期中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丰富已有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二、中学德育创新教育的实施
1、转变看待学生心理问题的观念
我在多年的德育教学工作发现,中学生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因为其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价值观、道德品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度敏感。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不要急于给问题确定性质,应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而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一个教育过程。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压为等因素不同,各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亦不尽相同。我们应全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展心理教育,同时尤其密切关注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要给学生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还要经常找学生谈话,疏通他们心中的疙瘩,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逐步提高,同时还应随时、多渠道的注意他们的心理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存在心理障碍时,应及时了解产生问题或障碍的原因,要循序渐进的疏解他们的不良情绪,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使学生的心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形成积极的心态,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去。
2、拓展德育行为领域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以已有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来要求和评价人类个体的行为,近年来有关生态道德和生态伦理观念的产生,引发人们对德育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此外,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面临大德育与小德育的整合统一问题,人们对德育的行为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德育行为目标的创新离不开德育认知目标的引导,我们所期待的在中学生身上出现的任何自发的道德行
为,其发展都要以它的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升华及道德动机与需要的萌发为基础。
中学德育行为目标创新不仅要发展有责任的个体道德行为,更要突出当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影响中学生形成如分享、助人、谦让、关心等亲社会与亲环境的行为,并最终达成与道德心理素质的和谐统一。
3、关爱特殊家庭子女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生活的高度紧张和节奏的加快,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加之下岗待业等诸多因素影响,高干、大款、离异、贫困家庭包括离异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日益增多。
受家庭变异、生活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的学生,心理发育易偏异,构成学习、行为、情绪障碍。他们或表现为性格内向,不与同学交流;或表现为易怒,易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这些情况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而影响,甚至困扰着正常教育的发展。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教育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也给广人教育工作者带来诸多困惑。对待这部分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和帮助。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通过科学理性的有效管理教育手段,促使这些特殊家庭子女的身心能够健康发展,人格能够得到完善,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联合学校和家长、社会,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在生活上给予多点关
心,在学习上给予多点帮助,共同营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和学习氛围,改正他们的不良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不仅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而且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4、改变道德评价观
道德标准具有历史性,道德标准也具有变动性,不存在永恒统一的道德模式。当今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去确定一个相对客观科学的道德标准去引领人们的行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呢?长期以来,中学德育存在一种圣人教育的倾向,对学生的道德要求过高、过多,使学生们承担了过分的束缚和压力。例如,坚持集体主义是道德的,而集体主义要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做不到的。而在道德的标准这么高的情况下,学生又普遍地误认为做不到道德就是不道德,应当受谴责和惩罚,于是太多的人,因为做不到道德,而放弃了对道德的追求,甚至自甘于不道德和犯罪,而教育者往往也会因此而对教育丧失信心。作为中学德育工作者,必须承认道德和非道德之间的空白地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结语
中学德育创新是所有德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这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片面理解和窄化德育本质等现象和问题,如学校对德育的概念不清,认识不全面,没有把德育作为一种动态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具体表现为实施过程表而化、刻板化;缺乏计划性、协调性;监督落实不够,片而强调德育工作的形式业绩,
忽视对德育深层内涵的领会和挖掘等。同时,防止在德育创新过程中走向另一极端,如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牵制其有关教学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耀辉.新时期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4)
[2]刘成刚.和谐目标下中学德育创新体系的构建.063000
[3]朱旭南.中学德育的突破口—德育的人性化[n].锡林郭勒日报,2007-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