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的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pays a 12 % share. c. The other Contracting Parties pay the rest
at the following shares: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32.5%
1986年的瑞士桑多兹化工厂仓库爆炸事件,
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事故发生两天后, 巴塞尔和卡尔斯鲁尔河段内15万条鳗鱼遭到 无妄之灾,使这一河段内鳗鱼濒于绝迹。
尤其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不仅大火带来了一 场生态化学灾难,灭火本身也不例外地破坏 了生态环境。灭火液遇高温起化学反应,生
成有害气体。大量用来灭火的水通过排水道 将10至30吨农药和至少200公斤汞带入了临 近的莱茵河,使这条人们世代歌颂的河流中 几百公里内的生物逐渐死亡
决策的执行是各成员国的责任。 委员会下
设3个常设工作组和2个项目组, 进行委员 会决策的准备和细化,分别负责水质监测、 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 染源等工作。 执行讨论会一年要开70多次。每两年委员 会对各国实施情况作一个报告。
观察员机构:由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组织
组成,监督各国工作计划的实施。该机构 包括自来水公司、矿泉水公司和化工企业。
1958年的时候,莱茵河彻底死去了,所有生物
几近灭绝,作为莱茵河重要物种之一的鲑鱼再 也看不到了。70年代污染问题开始引起足够的 重视,莱茵河上下游各个国家开始协作起来, 治理污染。
1950年7月11日,瑞士、法国、卢森堡、联
邦德国和荷兰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保护莱 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 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于1963年在保 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 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 1976年,该委员会又先后通过了防止化学物 质污染莱茵河协定以及防止氯化物污染莱 茵河协定,逐步开始了莱茵河的污染治理 工作。
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在公众的压力下,捐赠 了500万瑞士法郎来清除污染和改善水生动 物的生活环境。桑多斯公司的这笔基金为 “莱茵河行动计划”的第一阶段提供了资助。
由于害怕失去消费者的支持,在绿党的推动
下,瑞士、德国的化学公司带头,法国、卢 森堡和荷兰紧随其后,为莱茵河的研究和恢 复捐出了数百万美元。
2002年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
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从此,莱茵河 水污染治理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十二怒汉》是一部1957年的黑白片,获
195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该片“少数如何 挑战多数”的思想精髓,也成为后世广为 传颂的典范。 影片讲述的是陪审团12个成员中,持反对意 见的一个人如果说服了其他十一个人,以 一己之力扭转了整个方向,从而使正义伸 张。美国版影片相当出色,在第30届奥斯卡 奖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 剧三项提名
一个在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被指控谋杀生父,
旁观者和凶器均以呈堂铁证如山。担任此案陪 审团的12个人要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 里讨论案情,并要一直通过讨论结果,才能正 式结案。 十二个人各有自己的职业和生活,他们当 中有巧舌如簧的广告商、仗义执言的工程师、 毫无见地的富家子、歧视平民的新贵族、性情 暴躁的老警察、精明冷静的银行家、只赶时间 的推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和说话的方式, 但是除了亨利·方达扮演的工程师之外,其余的 人都对这个案子不屑一顾,在还未进行讨论之 前就早早认定男孩就是杀人凶手。
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使命:“让大马哈鱼回到莱茵河”
主席由成员国部长轮流担任,每年召开一次, 决定重大问题。
秘书长由荷兰人担任,因为荷兰是莱茵河最
下游的国家。
委员会所能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建议和评论。
委员会从不采取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它 会组织所有成员国就某项建议彼此互相讨论, 直到达成一致, 得出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 的方案。
莱茵河的治理
政府间主义 超国家机构、联邦主义
多层治理体系
莱茵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 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沿途国家的饮用 水源。
但是,战后随着欧洲工业的发展,莱茵河 从母亲河成为 “欧洲下水道”、“欧洲公 共厕所”。

自19世纪末期开始,随着流域内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 展,莱茵河的水质日益下降。到20世纪20年代,莱茵河下 游的渔民不断抱怨鱼肉的味道越来越差,原因是德国鲁尔 工业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苯酚。20世纪中叶,莱茵河 的污染还在加重。战后的欧洲百废待兴,在大规模的战后 重建中,莱茵河流域逐渐发展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经济命脉, 以鲁尔工业区为代表的多个工业区沿河分布。这些企业不 仅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还将大量用过的工业废水排入 莱茵河。莱茵河作为繁忙的水上交通线,还承受了水上交 通带来的污染。同时,工业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将许多农 业人口吸收到莱茵河附近的城市中来。众多的城市人口直 接导致生活污水的增加,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生活污水同时 向莱茵河倾泻。

1987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环保会议上, 沿岸国家的环境部长一致通过了保护莱茵河国际 委员会制定的《2000年前莱茵河行动计划》。这 个计划得到了莱茵河流域各国和欧共体的一致支 持,其特点是以生态系统恢复作为莱茵河重建的 主要指标,是以流域敏感物种的种群表现对环境 变化进行评估的方法。此计划详细提出了要使生 物群落重返莱茵河及其支流所需要提供的条件, 治理的总目标是莱茵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 系统的骨干”。
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
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 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 技术性问题由工作组和专业组决定。 http://www.iksr.org/index.php?id=58&L=3
a. The European Union pays a 2.5 % share.
在后来几年里,莱茵河里无鱼可捕捞。官方 告诫沿岸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人们不得饮用莱茵河水。法 国政府下令禁止本国渔民下河捕鱼,同时不
准在沿河地区放牧牲畜。德国有几个城镇靠 消防车运水供应居民。
有人称这次事故是“水工业的切尔诺贝利事
件”。

沿岸国家负责管理莱茵河的部长们在事故发
生后,连续在苏黎世和鹿特丹召开紧急会议, 商讨对策,最后委托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 制定一个彻底根治莱茵河的方案。
French Republic 32.5%
Grand Duchy Luxemburg 2.5%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32.5%
Rules of Procedure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s of
1999年4月12日签署保护莱茵河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hine)。 Among other objectives, the preservation, improv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hine ecosystem are central elements of the conven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