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布洛赫“尚未”概念的原初语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布洛赫“尚未”概念的原初语境

发表时间:2018-10-15T09:31:53.513Z 来源:《知识-力量》6中作者:马巴木

[导读] 布洛赫以“尚未”概念为关键要素的希望哲学,同卢卡奇的主客体辩证法以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共同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异化理论等思想的重新阐释,对于理解

(哈尔滨商业大学,150000)

摘要:布洛赫以“尚未”概念为关键要素的希望哲学,同卢卡奇的主客体辩证法以及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共同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指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异化理论等思想的重新阐释,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和现代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旨在从传统的乌托邦精神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两方面来描述对布洛赫“尚未”概念的理论由来。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与宗教哲学以及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哲学和指向未来的批判方法影响下,布洛赫的“尚未”概念逐渐初具雏形。

关键词:布洛赫;马克思;尚未;乌托邦

一、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精神

在哲学史上,乌托邦一词最早追溯于托马斯•莫尔的岛国名称。但是实际上柏拉图很早以前就在其著作《理想国》中种下了萌芽。不仅如此,他们两人都设想建构一种共和主义乌托邦,从而在乌托邦与共和主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某种程度上这种联系一直延续于乌托邦思想之中,形成了一种连续性思维。这种连续性的思维就是布洛赫“尚未”概念的雏形,“尚未”存在的客观性,使得意识得以萌发,它俩一前一后,不断的带动牵引发生。布洛赫以边缘性的概念来解释现这种思维。他说:“所有的生命都有气氛围绕。因此,所有的现实也有边缘,生命的过程,使其得以与尚未‘意识’相连。” 布洛赫的边缘域的概念指的是未来,也就是前沿的东西,是不断萌发的新的可能性。布洛赫解释说:“就是不同于我的他者,它是思想的同一性之外东西。”所以在哲学领域中,是布洛赫拓展了乌托邦的概念,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哲学范畴。

布洛赫提出将乌托邦继承下来并将其发展成哲学概念,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布洛赫看来乌托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尤其是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体现的尤为深刻。在《希望的原理》的导言中,布洛赫把乌托邦定义为一种精神倾向——梦想。不同的是在他之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将乌托邦设定为一个固定的领域,带有整体性的眼光发展乌托邦,而忽略了历史。布洛赫把人的梦想经过系统的研究,继承了前人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在布洛赫各个时期的哲学体系都有所体现,进而发展和扩展了乌托邦的概念。

在成为哲学概念之前,乌托邦通常作为一种贬义的空想形容词。或者是一种心理暗示或者精神的倾向。布洛赫正是将乌托邦的概念与精神结合起来,他将乌托邦泛指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趋向(尚未达到)更好状态的意向。在布洛赫的作品中,到处可以见到它的踪迹。所以,布洛赫丰富了乌托邦的内容和用法已经它的表现形式,使他更富有哲学内涵和创造力。在布洛赫那里,乌托邦与梦想等概念性词汇相近,并不同表述,体现出他作品中的独特的连续性。

布洛赫的作品中,通常与精神,意识等词汇连用,乌托邦精神也可以叫做乌托邦意识或乌托邦的期望,泛指预见、预先和期望越来越好的未来。该意识的结构是“尚未”,也被称作“尚未意识”,这个意识结构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级,在不同阶层都用不同的具体表现。

在布洛赫看来乌托邦历来都是描绘梦想与自由的哲学,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也同样以人类的共同梦想为核心,无论是尚未成熟的乌托邦精神,还是在已经成熟后的希望概念的提出都是一致的。这也意味着,不管何时,乌托邦哲学的目标都比较统一。也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整体性,才使我们得以将乌托邦的精神以及希望的原理一起归于乌托邦哲学之中,深入的研究乌托邦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可是乌托邦的精神与希望的法则虽然都有共同的梦想作为对象,但后者较前者要丰富许多。

二、宗教哲学中的乌托邦精神

布洛赫发现,人类的历史总是朝着乌托邦的方向前进,以自由和解放为目标指向社会主义。正是这个原因,布洛赫开始四处寻找乌托邦文明,以催促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苏醒。在此过程中布洛赫意识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乌托邦的身影。那就是宗教,布洛赫于是把基督教视为资本主义的乌托邦。

在《乌托邦精神》一书里,布洛赫乌托邦哲学的建构是在革命性地重新定义了许多圣经概念,大量批判地借用了西方宗教思想资源基础上进行的。从哲学来看,尚未意思的提出挽救了被实证主义和机械论打击的乌托邦精神;从宗教来看,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丰满和自我实现的进步。尽管我们还不曾拥有预知未来,意识当下的能力,但身处黑暗之中,我们仍然拥有方向和力量,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渴望,顺着这条渴望之路,找到最终的归宿。

对于布洛赫来说,西方宗教文化中有着宝贵的文化剩余、文化遗产,它们是乌托邦哲学的文化基石。

布洛赫对于宗教保持着清醒的理解与认知,他没有站在对宗教全盘否定的角度上思考宗教,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并未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信仰,而是采用一种更为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来引导宗教对社会主义革命以及人类解放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布洛赫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

所以,布洛赫不是一个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者,因为在他的著作中混杂着唯心论主义和宗教哲学以及社会主义理论。因此我们无法将布洛赫直接判断成传统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出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体验和坚定立场,他最终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的历史性的作用是十分显著地。

“尚未”概念是理解布洛赫哲学思想的关键,宗教是解决马克思主义不能解释的有关人类的终极关怀问题的关键。他汲取并重新定义了宗教中人们信仰的源泉——上帝的概念,并论述了“尚未”的概念与范畴,布洛赫大胆的提出将人类自身打造成为“即将到来的上帝”,从这个逻辑出发,布洛赫提出了“无神论”。布洛赫通过实践的方式把人们对天国的期待和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结合,从而形成并建立了自己的“乌托邦哲学”体系。并对“希望”和“乌托邦”这些词语形成了新的定义,进一步用自己的理论去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孕育新的人类文明成果。我们通过对“尚未理论”中核心概念的发掘与理解,帮助我们理解其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对马克思理论进一步的理解。

三、人本主义哲学立场

人本主义(humanism)这一词的用法直接来源于布洛赫的著作之中,在《Karl Marx and Humanity: The Material of Hope》一文中。布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