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 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再次颁布剃发令,要求‚京城内外限 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所到之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 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 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 计其数。江阴人民奋起抵制,坚持抗战三个月,城破,全民死战, 男女老幼无一投降。嘉定民众也坚持了两个多月的斗争,受到清 兵的残酷屠杀,演成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残暴的惨剧。当时中国广 大地区,由于明朝末年封建统治者对农业、手工业的摧残,以及 官军对农尺.起义的进剿,已经造成许多地方千里无人烟,满目 疮痍的景象。随着这种残酷政策相继而来的,便是改冠易服。清 廷再次用政令强制汉族军民一律改着满族服装。有些乡间农民, 因不知朝廷法令,偶尔穿着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要被剥得全身精 光,并且以能保全性命为幸。由此可见,改易冠服与剃发令一样, 都是通过强制办法推行的。
越南 越南古称交趾(中国称作安南),968年,丁部领(丁环)建立 丁朝(大瞿越国),开始成为独立的封建王朝,两年后( 970年) 自称皇帝。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皇帝、大臣的朝服, 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试 以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所着之弁冠、衮服来看,与明朝宗藩服饰 如出一辙,不过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显得小一号而已。以汉 族帝王的正式礼服——冕旒衮服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 旒的,越南是六旒的。清廷占据中国之后的两百多年间,与中 国南疆山水相连的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着明式衣冠,从十九 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照片 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明确的反映出这一点,如1898年驻云南 府(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雅(1857.8.20—1935.7.4)所着 龙袍的照片,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古代皇帝的龙袍或者中国戏曲 中的装束,实际上,方苏雅所着之服,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 从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无二。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深 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12幅,以应一年有12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 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 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 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 ‚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 饰里体现出来。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 ‚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 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同时,汉服与孝文化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如《礼记》规定,父母健 在的时候,孩子的冠饰衣缘不应该用白色,如果父亲去世了,丧礼完毕 之后,别的孩子穿衣就没有什么特殊忌讳了,但是嫡子仍不能穿带颜色 的衣服或使用彩色布缘衣边。另外丧有五服,即:斩衰(cuī)、齐衰 (zī cuī)、大功、小功、缌麻。
பைடு நூலகம்
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 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 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 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 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 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 天子六服和王后六服相加不仅象征天之 大数十二,也分别代表乾坤天地、三辰五行 之天道,以分别代表了汉服的两种基础服 制——衣裳制和深衣制。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 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 族指称的过程。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 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 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中的 ‚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 《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 而成书于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 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 其余无异‛中的‚汉服‛指的则是汉人的 服饰礼仪制度。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 动中积极的一部分。 汉服运动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 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 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 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族的传统文 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 升。中华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国人民族自 尊心和自信心觉醒,国人开始反思我国之优秀文化,并举力保护继 承。当是时,汉服从沉睡中惊醒,各地汉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 建立,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而汉服运动也随之开 展而来。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科学性、针对性、 进步性,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 着不可替代的深层次作用。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 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 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 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 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 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 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 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 《朱子童蒙须知》 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衣冠是礼仪之始。冠礼 之前,‚衣不帛襦裤‛。年满二十后方可衣裘帛。 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改童子垂髫为总发戴冠。周朝士 大夫年及二十行冠礼,王公年及十五而冠。《礼记·冠义》 曰:‚已冠而志之,成人之道也‛。三公诸侯以及皇太子在 三加之后,还会再加玄冕。
日本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 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 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 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 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 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养老令》模仿唐朝朝 服制度用于即位礼、冠礼、婚礼等周礼仪式。元 正天皇下令全日本改用右衽。
朝鲜 唐代时期,新罗请求唐太宗赐汉衣冠,革除新罗服饰,以 同于中国。李氏朝鲜中期之后朝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 悉遵华制。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而官服、朝服、 宫廷重要礼服亦一直保留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 如唐朝时官员的乌纱幞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罗官 员幞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李朝也改 为短展角;如李朝王后大礼服一直都为中国皇后翟衣样式。 而现代朝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 也有对襟的(V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 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襬十分宽大、蓬松。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 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 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 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 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 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 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 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 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 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 征。
机器人佳佳 (中科大研发机器人) 2016年发布
襻膊 :pàn bó 又称臂绳。 早在汉代,中国人就用襻膊来绑住 袖子方便作业,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 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中写到‚宋人 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 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饪。这种用一根 绳子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是中国人 的原创,在日本各种动画和影视剧里常 常可以见到,让很多人误以为这是日本 自生的产物。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 系统,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 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 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 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 用,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服。除去国家大事的礼仪, 普通汉人的家礼包括冠婚丧祭四礼。四书五经对汉服礼服有详细的描述。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 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 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 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 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 审美情趣。
中 衣
曲 裾
直 裾
(仿马王堆出土曲裾袍)
道 袍
衣 裳
交 领 齐 腰 襦 裙
半臂对襟襦裙
短 打
齐 胸 襦 裙
褙 子
圆 领 袍
袄 裙
明 朝 对 襟 立 领 衫
曳 撒
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 同感以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剃发易 服‛,服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满族入关 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 度‛。顺治元年五月,摄政和硕睿亲王谕: ‚各处城堡著遣人持檄招抚……有虽称归顺 而不剃发者,是有狐疑观望之意,宜核地方 远近,定为限期,届期至京,酌量至京,酌 量加恩,如过限不至,显属抗拒,定行问 罪。‛此后清廷多次就剃发易服颁发谕旨。
汉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 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 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 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 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 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 于保留了一些汉服中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汉服仍在 清朝统治者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下逐渐消亡了。也 致使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汉族男子服饰基本 以满服为模式,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 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 服饰。
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即挽发脑后做髻,以簪绾 之。郑玄注《仪礼·士冠礼》曰:‚笄女之礼犹冠男 也,使主妇女宾执其礼‛。已许嫁的汉女在15岁举行 笄礼,未许嫁则二十岁再举行。按《宋史·礼志》载, 宋朝公主的笄礼仿庶子冠礼由皇帝三加冠服:初加冠 笄,再加冠朶,三加九翬四凤冠。 婚礼是嘉礼之一,可分为祭服婚礼、朝服婚礼、 公服婚礼。唐宋制度,男方四品以上以冕服婚,九品 以上以爵弁服婚,庶人以绛公服婚。女方以礼衣或连 裳嫁。 祭礼是祭神祀祖的礼制,是华夏的最高礼仪。祭 服包括六冕以及爵弁。士助祭爵弁服,自家祭服玄端。 士之妻服褖衣助祭。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左传正义》(唐)孔颖达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 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 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 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 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 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 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 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 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 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