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习方法与控制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习方法与控制

一、填空

1、动作技能的分类:

(1)一维分类法:

①根据参与动作的肌肉多少:大肌群动作技能;小肌群动作技能

②根据动作开始和结束的特征:连续动作技能;分立动作技能

③环境背景的稳定性:开放性动作技能;闭合性动作技能

(2)金泰尔二维分类法:(表格见笔记)

①环境背景:A.背景是否移动 B.是否存在尝试间变化

②动作特征:A.身体重心是否移动 B.是否持物

2、技能操作测量的分类:

(1)、操作结果的测量:距离、运动时、误差、反应时、错误数量、成功数量

(2)、操作过程的测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关节角度及操作力量等的实时变化,肌电

图、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3、反应时种类: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

4、运动前习惯动作:①运动前习惯动作的节律性与成功完成动作呈正相关

②运动前习惯动作的稳定相对时间可能是成功完成封闭性动作技能的

重要部分。

5、学习过程中的绩效特征:①提高性②一致性③持久性④适应性

6、绩效曲线:①线型②负加速型③S型④正加速型

7、评价学习的方法:①练习绩效测试②保持绩效测试③迁移绩效测试

8、学习阶段的划分:

(1)、三阶段理论:①认知阶段②联合阶段③自动化阶段(2)、两阶段理论:

初级阶段的目标:①形成完成动作的协调模式。

②能够辨别与动作操作相关的变量

③操作绩效表现为不熟练、不一致、能效较低

高级阶段的目标:①良好的适应性

②良好的一致性

③能效高、动作经济节省

④对于封闭性技能而言,动作协调模式已定型,操作一致性好;

对于开放性动作技能而言,已能够应对各种环境背景的变化。

二、名解

1、技能: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操作的动作或任务,以操作质量为表征。

2、动作技能:有特定操作目标,涉及自主身体或肢体运动的技能。

3、动作:由身体或肢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

4、运动:构成动作或动作技能的肢体或肢体联合的行为特征。

5、开放性动作技能:指操作环境不稳定、无法预知,操作对象或操作背景处于运动状态,

并且动作开始时间由外界条件决定的动作技能。

6、闭合性动作技能:指操作环境稳定或可预知,操作者可以控制运动开始时间的动作技能。

7、反应时:指从信号发出到反应产生之间的时间间隔。

8、绝对误差:操作成绩与目标之间的绝对差异。

9、常误:指操作成绩偏离目标的量,用“+”或“—”表示偏离趋势。

10、标准差:各次操作成绩的离散程度。

11、运动学: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

12、动力学:是指作用于物体的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13、协调:指与环境和事件模式相关的头、躯干及肢体的运动模式。

14、绩效: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操作一项技能的行为。

15、学习:个体绩效相对持久的提高。

16、保持测试:技能练习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技能进行测试。

17、学习的迁移:是指以前已经学会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学习或者在新环境中操作该技能所产

生的影响。

18、正迁移:先前已经练习或操作过某项技能的经历利于新技能的学习或在新的环境中操作

该技能

19、负迁移:先前已经练习或操作过某项技能的经历阻碍新技能的学习或在新的环境中操作

该技能

20、两侧迁移:指发生在两侧肢体间的学习迁移。

21、结果反馈:提供关于操作结果的信息

22、绩效反馈:提供关于操作时动作特征的信息。包括:语言、录像、操作过程测试数据及

生物反馈等形式。

23、同步反馈:在操作动作技能的过程提供追加反馈。

24、末端反馈:在完成动作技能后提供追加反馈。

三、简答

1、“动作”与“运动”的区别:

①运动是动作技能和动作的构成元素

②不同的运动方式可达到相同的动作目标

③评价标准不同,运动评价过程,动作评价结果。

2、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

①闭环系统中有反馈,而开环系统中没有。

②开环系统的运动指令已包含所有必要信息,要求效应器根据指令完成运动;闭环系统

中运动指令只是启动运动,运动中需要根据反馈信息决定是否继续运动及如何修正运动。

3、动作控制的行为学原理

①一般动作程序理论:是指储存在记忆中的一类运动的固有特征,如运动事件的顺序和各

运动部分的相对时间和相对力量。

一般动作程序是控制动作技能的中心机制。特定条件下,相应参数

值就会附加在一般动作程序中,如运动所需的总时间,总力量以及

参与肌肉。

②动态模式理论:当运动的控制参数(如运动速度、频率等)一定时,人总是以优选的协

调模式运动,此时的能效最高。而当控制参数变化时,原先的稳定状态

被打乱,并通过自组织最终形成新条件下的稳定行为为模式,即新的协

调模式。

4、速度—准确性技能的控制规律:

①当必须尽可能快速而准确地向目标移动时,运动时间取决于移动距离和目标大小。

②如果移动距离较近或目标较大时,准确移动至目标的速度较快,时间较短。

③如果移动距离变长或目标较小时,则命中目标的难度提高,从而移动速度下降,运动时

间延长。

5、动作准备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

①刺激与反应的相容性②前期长度的规律性

③运动的复杂性④运动的重复性

⑤运动的准确性⑥不同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6、绩效与学习的区别:

7、保持测试作用:

①保持测试与首次练习绩效的差异是学习效果的反应。

②保持测试可作为制定学习计划的依据。

③保持测试可以体现学习的持久性特征。

8、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①操作绩效的不断提高

②操作速度加快,完成单次动作的时间缩短

③动作的协调性提高

④识别并纠正错误的能力的增强

⑤视觉控制能力增强,学会捕获关键信息

⑥参与肌肉数量减少,动作控制趋于合理

⑦能效提高,逐步实现能量节省化

10、两侧迁移:

特点:非对称性,即从优势侧向非优势侧迁移更多。

应用:①康复治疗中训练健侧促进患侧康复

②动作技能学习中的应用。如滚法、一指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