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传统媒体队伍的素质——以报业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严艳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范以锦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更新,我们告别了以往单一的传媒时代,传媒市场不再由报纸或广播、电视一家独大,也非完全由互联网一家做大,而是新老媒体各自发展或互相融合,全面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有哪些特点?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以及面临怎样的困局?本文将透过这些问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传统媒体采编队伍的素质,为便于表述.以报业的探讨为重点。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队伍素质;专业素养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处的困局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的最强暴雨袭击,这一事件牵动着首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心,基于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腾讯、新浪、网易等均以专题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对该事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北京日报》、《京华时报》等纸媒也以最快的速度公布遇难者名单,配之以评论,号召国人向遇难者致哀、向英雄致敬,并系统告知人们17种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防范指南,力图引导人们消除日后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所带来的不必要伤害,就连中央级的权威报社《人民日报》也充分运用网站、官方微博与报纸互动,发起救灾行动。综合运用多种媒介,以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视频等元素传递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等等,均显示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说明我们告别了以往单一的传媒时代,传媒市场不再由报纸或广播电视一家独大,也非完全由互联网一家做大,而是新老媒体各自发展或互相融合,全面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是业界近年来使用频率特别高的一个词,其内涵目前并没有权威定义。有学者研究认为,全媒体即“Omnimedia”,源自美国一间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Omnimedia的家政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并管理包括杂志、书籍、报纸专栏、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网站在内的多种媒体,通过旗下的全媒体传播自己的家政服务和产品。而根据百度百科界定,全媒体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路、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尽管对全媒体的概念各有各的看法,但实践已走在前面,它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其内涵已经通过在业界的不断实践而逐渐明晰。面对这一前所未有且无法逾越的新情况、新问题,纸媒业界需要提出的严峻课题是:在传播形态和内容多样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对象的不确定性、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态势下,我们的传统报业发展碰到了怎样的瓶颈?
(一)报纸之间同质化竞争激烈,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质化原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报纸间的同质化竞争指的是在传媒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现代,一些报纸为了改变自身的落后或不利地位,不是通过细分市场重新定位自己,而是去寻求一条便捷的发展途径,即简单地模仿和沿袭一些成功报纸的运作模式,导致报纸之间的风格定位、版面设置、目标受众甚至报道内容日渐一致,雷同化日益严重。
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在同一中心城市综合类报纸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同时存在多家综合类的都市报,再加上本城市的市委机关报和省委机关报,每天刊发的本地、外省乃至国际新闻几乎相同,尤其是都市类的综合日报,内容雷同、形态相似、栏目设置相互模仿,一家报纸开辟了言论专版,反响不错,其他报纸就一
拥而上。过去哪家发了什么新闻印象很深,现在知道了新闻却一时无法想起是哪一家发的新闻,不同报纸的个性难以在受众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内容和运营模式的相同而导致传统报业的可替代性和微利化趋势越见明显。
(二)多媒体传播尤其是新媒体的崛起,使报业不再一家独大
20世纪30年代,《太阳报》的出版标志着大众报纸的诞生,也标志着报业辉煌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的快速成长,一方面推动了报纸的变革,与广播、电视共存共荣,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同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也给报业增大了竞争的成本,更为严峻的是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手段的出现、丰富多彩的传播形态的快速发展,即时性、立体化覆盖的传播,使受众不再从单一的渠道获取信息,报业不再一家独大,它的生存和发展时时受到新媒体的挑战。
现代是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时代,在这样一种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播者和传播对象,微博便是现在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媒体手段,在这种困境下,报业的衰退已成为事实。在发达的国家,新媒体越是发达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就越大,于是,有着144年历史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报》濒临破产,《西雅图邮讯报》停止印刷版只保留网络版,世界闻名的《纽约时报》也只能举债来维持生计,关乎报业生死存亡的风暴已经来临。
(三)激烈竞争中的纸媒人才流失
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广告核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1.9亿,同比增长57.3%,比报纸广告453.6亿高出58.3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明显,这种冲击不只是经济活动的冲击,也关乎人才队伍的冲击,传统媒体原有的体制优势和待遇优势已下滑,与那些竞争力极强的商业门户网站形成了强大的落差。报业人才不断流失,究其原
因主要有一是原本具有待遇优势的报业,由于经营状况不太理想,待遇没有多大提高,而新媒体又不断地用高薪挖掘人才;二是施展的平台和空间没有很好地拓展,迅猛发展的新媒体用良好的平台挖走了不少传统媒体的队伍骨干。
采编人员在双重应对中的问题
所谓双重应对,一是往市场化转型的应对,二是往全媒体转型的应对,这涉及新闻业务和伦理道德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出现新闻队伍业务与道德的滑坡。
19世纪30年代便士报出现后,报业经营便向企业经营形态转变,在大众传播成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这种企业形态、市场化现象更为常见。报纸要走向市场,必然会有竞争,而竞争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者。竞争包括与兄弟媒体的竞争,也包括记者之间的竞争,现在不少媒体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直接关系到采编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升迁等重要司题,为了抢到新闻,有些记者开始走捷径或者不择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上取稿,东拼西凑,甚至不加核实,造成失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给广大受众提供即时、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纸媒等传统媒体传递了报道线索。互联网上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查证和核实,但现在有不少采编人员从网上的碎片信息中东拼西凑,甚至不加核实就见报,早年出现的“中国的第一个网上葬礼”这一虚假新闻,曾被国内一些媒体以大量篇幅予以报道,它来源于互联网,讲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女,小时候冒雨为其兄送伞而患肺病,十多年来她都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深受网友喜欢,但最终因操劳过度而离世,全国网友悲痛之余为她举行了第个网上葬礼,通过网络献花、发表悼文等,在全国引起轰动。面对这一感人故事,传统媒体的许多记者未经进一步核实就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