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气象学984375870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 9 oC 32 5
1714 华伦海脱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32度,水的沸点定为212
Biblioteka Baidu
度,中间等分为180份,每一份就是1华氏度。
1742年,瑞典科学假摄尔修斯和他的助手斯托玛用同样的温度计,
选取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定为0度,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中间等分
100份。
1854年,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选定“水的三相点”,即水、冰、水 蒸
气三相共存的温度,把绝对零度到水的三相点温度等分为273.16份,
每一份就是1开氏度,这就是开氏温标,用K表示。开氏温标的分度
间隔和摄氏温标的间隔是一致的。
主要气象要素
2.气压(大气的压强)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 、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 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 冬季比夏季气压高。一天中,气压有一个最高值、一个最低值, 分别出现在9~10时和15~16时,还有一个次高值和一个次低值, 分别出现在21~22时和3~4时。气压日变化幅度较小,一般为 0.1~0.4千帕,并随纬度增高而减小。气压变化与风、天气的 好坏等关系密切,因而是重要气象因子。通常所用的气压单位 有帕(Pa)、毫米水银柱高(mm·Hg)、毫巴(mb)。它们之间的换 算关系为:100帕=1毫巴≈3/4毫米水银柱高。气象观测中常 用的测量气压的仪器有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气压计。 101.325千帕的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在重力加速度 为9.80665米/秒2,温度为0℃时760毫米垂直水银柱高的压力。
物,与臭氧层发生光化学反应。
➢ 中间层(平流层顶~85km)
➢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 ➢ 对流运动强烈,垂直混合明显
大气圈垂直结构
➢ 暖层(中间层顶~800km)
➢ 在强烈的紫外光和宇宙射线作用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高 ➢ 气体分子高度电离——电离层
➢ 散逸层(暖层以上)
➢ 气温很高,空气稀薄 ➢ 空气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可以摆脱地球引力而散逸
气体静力学方程:
P g
z
主要气象要素
3.气湿(空气的湿度,空气的干燥程度)
➢ 绝对湿度——1m3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 相对湿度——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 的百分比,空气的干湿程度和相对湿度有关,而和绝对湿度却 无直接关系。例如,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的压强同样等于 1606.24Pa(12.79毫米汞柱)时,在炎热的夏天中午,气温约 35℃,人们并不感到潮湿,因此时离水汽饱和气压还很远,物 体中的水分还能够继续蒸发。而在较冷的秋天,大约15℃左右, 人们却会感到潮湿,因这时的水汽压已经达到过饱和,水分不 但不能蒸发,而且还要凝结成水 。
大气圈垂直结构
➢ 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
➢ 同温层——对流层顶35~40km,气温-550C左右 ➢ 逆温层——同温层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 臭氧层——20~25km臭氧层浓度达到最大值 ➢ 臭氧层能强烈吸收波长200~300nm的太阳紫外线。 ➢ 平流层集中了大部分臭氧 ➢ 没有对流运动,污染物停留时间很长,尤其是氟氯烃等大气污染
➢ 含湿量——湿空气中1kg干空气包含的水汽质量
➢ 水汽体积分数——水汽在湿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 露点——同气压下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主要气象要素
3.气湿
4.风向和风速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
定为风的方向。南风、偏 北风、风向不定。 风向的测量单位,我们用 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 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海 上多用36个方位表示;在 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 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 成360度,北风(N)是0度 (即360度),东风(E)是90 度,南风(S)是180度,西 风(W)是270度,其余的风 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 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 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 ,m/s或km/h。13个等级。
主要气象要素
5.云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叫做云(使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云量:天空被云遮蔽的成数(我国10分,国外8分) 估计云量的地点必须能见全部天空。 云量观测包括总云量和低云量。总云量是指观测时天空被所有的云遮蔽的总 成数,低云量是指天空被低云所遮蔽的成数,均记整数。 一、 总云量的观测 全天无云,总云量记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记1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 但只要从云隙中可见青天,则记10-;云占全天十分之一,总云量记1;云占 全天十分之二,总云量记2,其余依次类推。 二、 低云量的观测 观测低云量的方法与总云量同。
受体
酸雨越境转移(日本、南朝鲜……)
大气科学
大气物理、化学……
大气气象学…… 气象条件对污物的稀释、扩散作用
污染气象学…… 污染物对气象的影响
第一节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
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 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环境 空气的成分。大气层的空气 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 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 约在1200-1400千米以上,但 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 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 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和散溢层,再 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以湍流扩散为主,成分基本不变
主要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为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气湿、风向、风速和能见度等。
oC
5 9
(
oF
32)
1.气温
K oC 273.15
天气预报中:距地面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大气圈垂直结构
➢ 对流层(~10km左右) ➢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都发 生在这一层
➢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温0.650C ➢ 强烈对流作用
➢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
近地层——地面上50~100m,热量和动量的常通量层
大气边界层——对流层下层1~2km,地面阻滞和摩擦 作用明显 自由大气——大气边界层以上的气流,地面摩擦可以忽略 在这一层中,大气上下有规则的对流和无规则的湍流运动都比较 盛行,加上水汽充足,直接影响着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转 化。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教学内容: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大气的热力过程 大气的运动和风 重 点: 大气圈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大气运动和风。 教学目标: 重点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 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理解风速扩线模式。
大气扩散
大气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