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书法的审美追求及审美走向独立的成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3期2005年5月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Q uanzhou Norm al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
Vol.23 No.3
May.2005
汉末书法的审美追求及审美走向独立的成因
黄 鸿 琼
(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 要:汉代书法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
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
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的追求, 力 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
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关键词:汉末书法;审美追求;走向独立;成因
中图分类号:H2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05)03-0124-04
在先秦时代书法侧重实用,而审美处于一种朦胧的自发阶段, 艺术 与 非艺术 尚未分别开来。汉代书法则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 力 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对线条美的追求可以说是书法审美觉醒的一大标志。在汉隶、草书产生之前,书法家与文字学家一样侧重对结构的重视,缺乏对线条美感的自觉追求,如甲骨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侧重空间结构的追求,对于线条,虽体现出一种朴素的原始的(方尖、粗细、长短、曲直等)不经意的变化,但缺乏一种自觉、主动的追求,随意性大,实用性强;金文是通过铸刻的手段来完成的,并具装饰的性质,虽开始注意线条美感,但还是拘谨,缺乏张扬的表现力;至秦篆(小篆),由于政治上的大一统,出于功利思想的考虑,使得线条也 大一统 ,一味的中锋,圆转,使线条表现为单一化,使结构成了至上的、惟一的要求。到汉隶的产生,草书的出现,线条的张扬,节奏的夸张使线条的美感开始了新的展示。
伴随而来的崔瑗的 草书势 ,蔡邕的 笔论 、 九势 ,赵壹的 非草书 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的产生以及 集秦汉书法之大成的杰出书法家蔡邕 、章草大书家崔瑗、杜度、史游和 草圣 张芝的出现是书法审美觉醒和书法艺术走向独立的最具说服力的又一大的标志。
东汉草书家崔瑗的 草书势 是史载上最早的真正以书法本体的立场从审美的角度描述书法艺术的一篇书论,(虽然在崔瑗之前有许慎提出 书者如也 这一美学命题,但他是从文字
*收稿日期:2005-01-15
作者简介:黄鸿琼(1964 ),女,福建晋江人,副教授,从事书法教育、创作及书法理论研究。
学的角度来谈,且未从知觉的合规律性的审美意义上描述。) 草书势 记载了作者对草书艺术创作及审美的感受,把草书提到了供人欣赏的美的艺术的地位,描写了书法这一原本都认为静态的空间艺术的动态美,形象美;强调草书线条的流动、自由、活力的本质特征,并提到了如何用笔,且能体现我国早期的美学原则:自由与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
文中有 观其法象,俯仰有仪 [1]指出其合乎法度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把草书拟人化。而 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 绝笔收势,余綖纠结 [1]等的描述指出了用笔的方法,强调了线条美的价值。对线条的追求就是摆脱汉之前对结构实用的单一追求而走上艺术审美追求的道路,因为结构是汉字与书法共有的,而对线条的审美追求是书法艺术独有的,对线条的追求就意味着书法艺术已从广义的书法中解脱出来。崔瑗对线条的强调使原本只追求空间美的书法变为把线条的追求提到与空间同等的地位上来,使书法的本体审美形象凸现出来,实现了从外在的结构的审美走向内在的线条内涵的审美深度。而 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兀若竦崎,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若据高临危 [1]一语道出草书结构不同于篆书的平稳对称。虽 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但也有其内在的规律,且更具动态美感。它不是单纯的空间艺术的动态美感。而是以对自然物象的意象性动态描述作形象的类比来表述作者的艺术审美感受。这种凭经验的、直观的思维方式和象征的、类比的描述手法是受当时哲学思维方式的凭直觉思维、凭经验分析的影响,也与当时赋文学描述手法相似。当然崔瑗的 草书势 的审美本体意识的觉醒是伴随着草书艺术的成熟同时出现的。草书成了书法理论中由外在向内在审美转换的阐述的契机。
继崔瑗之后,东汉又出现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蔡邕。若说崔瑗对书法审美的描述只停留在对自然物象的类比审美层面,那么,蔡邕则是把书法的审美上升为宇宙本体论来认识,并提出了以 势 、 力 为中心的书法美学思想。蔡邕在 九势 中写到: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阴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1]P6
这段话有三层的美学含义:一是,书法源于自然、源于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这与道家的 道法自然 殊途同归(虽然蔡邕被认为是 旷世逸才 的大儒家,具有入世的精神,但他的艺术天赋又赋予他 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的个性,具有道家出世精神,追求心灵自由解放的一面);二是,受阴阳学说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书法美学中的 阴阳论 ;三是,提出了 力 的美学概念。有势就有力,这也是汉代书风粗犷风格的美学趣味的体现。
而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更体现了对线条深刻的审美认识。在 笔论 中,蔡邕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1]P5 6这段话也体现了三层美学含义:一是,书法的抒情性, 散 提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性的美学本质;二是, 任情恣性 强调了书法创作的个性自由,不为物滞的自然状态,达到一种纯任自然的 天人合一 的境界,才可以写出好作品;三是, 神采 书法美学概念的提出,为后来王僧虔的 神采 说作了辅垫。
当然, 如对至尊 亦可见当时人对书法的崇尚。难怪当时人 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 [2]儒学家赵壹的 非草书 ,虽是一篇抨击、贬低草书,想返回于仓颉、史籀的复古文章,但125 第3期黄鸿琼:汉末书法的审美追求及审美走向独立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