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介质的作用

电磁场与电介质的作用
电磁场与电介质的作用

第五章电磁场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本章我们将研究电磁场与介质的相互作用问题.从电磁学的角度看,所谓介质,就是由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宏观物理系统,其中包括导体、半导体、电介质和磁介质,等等.这些物质在电磁场的作用下,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电磁(或光学)性能,并为人类广泛利用.

4.1 电介质(教材P117)

电介质就是绝缘介质,其分子中的电子均被原子核紧密束缚,因而没有导电性能,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却显示一定的介电特性,许多非金属晶体都有这种性质.自然界存在着两类电介质:

无极分子电介质.分子中的电子云分布相对于正电中心呈球对称性,因而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如图4-1,

)等.

因而每个分子电偶极矩P = 0,例如基态的氢(H)、二氧化碳(CO

2

有极分子电介质.分子中的电子云分布偏离球对称性,使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如图4-2,因而每个分子

O等.

都有电偶极矩P ,例如CO、HCl、H

2

虽然这类电介质的每个分子都有固有的电偶极矩,但在通常的状态下,由于分子热振动的无规性,分子电矩的取向也是无规的,故一定体积内所有分子电矩的矢量和为零.

1.电介质的极化

电介质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将出现宏观电偶极矩和宏观极化电荷分布,于是这些宏观极化电荷将激发出宏观的电场.

无极分子电介质的“位移极化”.无极分子电介质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分子中的电子云将偏离球对称分布,

于是每个分子都出现电偶极矩p = ql,如下图,而且它们都倾向于朝外电场E 的方向排列,因而显示出宏观电偶极矩.

有极分子电介质的“取向极化”.有极分子电介质在外部电场的作用下,每个分子电偶极矩P都受到力矩L=p×E 的作用而倾向于转向外电场方向排列,因而显示出宏观电偶极矩.

应当指出,有极分子电介质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也会出现“位移极化”,但一般来说,取向极化效应比位移极化要强得多.

2.极化强度与极化电荷 ( 教材P181)

介质的极化强度矢量P,定义为单位体积内的分子电偶极矩P 的矢量和:

(4.1-1)

其中,△V 表示很小的物理体积,但它又含有大量的介质分子.由这定义可知,极化强度矢量P是一个衡量介质内各处极化状态(极化强度与取向)的物理量,单位是库仑/米2.

若介质内所有各点的P都有相同的数值和取向,亦即P是一个与坐标无关的常矢量时,就表示介质是均匀极化的,否则是非均匀极化的.

虽然电介质内没有自由电荷,但由于极化后分子电偶极矩都呈现某种倾向性的排列,就必然出现一定的宏观束缚电荷分布,有时候我们把这类电荷分布称为极化电荷.

设介质单位体积内含n个分子,每个分子的电偶极矩为p =q l ,按定义(4.1-1),极化强度就是

(4.1-2)

在介质内取一体积为

的小柱体,如图4-4,由于分子电偶极矩的有规则排列,而每个分子都是电中性的,因此,如果从小柱体底面穿出的电荷为 dq

,则这小体积内的净电荷应是

P

我们将此式对介质内任一闭合曲面S 积分,便有

(4.1-3)

表示V内的极化电荷的体密度. 利用高斯积分变换定理

V是闭合曲面所包围的体积,

p

(4.1-4)

从(4.1-3)式,我们得到电介质内极化电荷的体密度:

(4.1-5)

=0,亦即均匀极化可见,如果介质是均匀极化的,即极化强度P是与坐标无关的常矢量时,将处处有

p

的介质内部不会存在宏观的极化电荷体分布.

但是,如果介质是非均匀极化的,其内部将会积累宏观的极化电荷.

现在,我们再来考虑极化电荷在介质表面的分布(教材P184).

我们仍设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n,并在介质表面薄层取一小体积

如图,

其中,是介质表面的面积元矢量,方向沿外法向 . 这小体积内的极化电荷量为

由于这薄层的厚度仅为分子线度,因此可以将这薄层的电荷看成是面分布的,于是得到极化电荷面密度

(4.1-6)

这里,P是介质表面某处的极化强度,是该处的外法向单位矢量.

[例4-1]均匀极化的介质球的极化电荷分布(教材P184)

[解]如图4-6,令介质球的极化强度为

由于介质球内的P 是与于坐标无关的常矢量,因此,球内的极化电荷体密度

介质球表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

即右半球面出现正的极化电荷,左半球面则出现负的极化电荷,但介质球整体上仍然是电中性的. [例4-2] 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极化及非均匀极化的介质圆柱.

[解] 如图4-6(a),介质圆柱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极化,即棒内的极化强度处处相同,我们令,

处处为零:

P 是与坐标无关的常数,因此介质柱内极化电荷体密度

p

介质柱右端面的外法向为,左端面的外法向为,而側面的外法向为,于是由

得介质柱右端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左端面上,側面上

图4-6(b)表示介质柱的极化是非均匀的,假定沿着长度的方向,其极化强度为,A是常数于是其内部的极化电荷体密度

是一个与坐标无关的常数.由

在介质柱的左端面即 z =0处,P=0,此处极化电荷面密度,而右端面即z =L处,P=AL,此处极化电荷面密度.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虽然极化介质柱都显示出宏观的极化电荷分布,但是我们可以验证,极化电荷的总量都为零,这是因为,介质柱在整体上本来就是电中性的,极化现象只是令其内部分子中的电子云分布发生了某种倾向性的改变而已.

3.极化电荷的电场(P185)

电介质的极化过程,是外电场E0与介质内的束缚电荷相互作用的过程,并由此导致介质出现宏观极化电荷分布.极化电荷一定会在介质的内部和

的电荷,并使之重新分布,这外部产生宏观电场 E',这“附加”电场E'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产生外电场 E

意味着一般情况下作用于介质的那个

也发生了改变.

外电场 E

与极化电荷的电场 E'之矢量和:根据电场叠加原理,介质内和介质外每一点上的总场强E,都是外电场 E

+ E' (4.1-7)

E = E

,一般情况下已经不是没有电介质存在时的那个原外场.

我们必须强调,(4.1-7)式中的 E

例如,原来是孤立存在的导体球壳带有自由电荷+q,它将产生球对称的电场 E

,如果我们在其附近放进

一条电介质棒,则介质棒靠近导体球壳的那一端将出现负的极化电荷,远离导体球壳的那一端则出现正的极

不再化电荷,这极化介质棒的电场 E' ,反过来又作用于导体球壳的电荷并使之偏离球对称分布,于是 E

具有球对称性.

[例4-3]设一个无限大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距离为l,利用电源给它充电,使两极板分别带自由电荷面密.

度±

f

然后在电容器内插入一块厚度为 d 的无限大电介质平板,如图4-8,这介质板在电场作用下将被极化,设它的极化强度矢量P处处相同并与电容器的极板垂直. (另可参见P186例3)

(1)若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荷面密度±

f

不变,

(2)或如果保持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U= U

+ - U

-

不变,求各点的总电场强度.

[解] 选择坐标轴 z与极板垂直.

(1)电容器两极板上均匀分布的自由电荷产生一个均匀电场 E

,由电场的高斯定律,有:

介质板正是在这电场作用下被极化的,它的极化强度,由(4.1-6)可知介质板左、右两面的极化电荷面密度分别为,显然,这些极化电荷在介质板内产生的附加电场

(4.1-8)

与原来外电场的方向相反.由于我们保持电容器极板的自由电荷分布不变,这意味着介质板的极化电荷在介质板外部产生的电场将被抵消,于是介质板外的总电场仍然为

(4.1-9)

而介质板内的总电场

(4.1-10)

比原来作用于介质的外电场 E

减弱了.

(2)事实上,介质板出现的极化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E',一定会影响到电容器极板上的自由电荷分布,从而也就改变了原外场.如果我们不再保持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分布不变,而是保持电容器两极的电势差△U=

U 1 - U

2

不变,电场分布将有另一个结果.由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

得这情况下电容器极板的自由电荷密度

于是介质外和介质内的电场强度分别是

(4.1-11)

介质内的电场强度是

(4.1-12) [例4-4] 均匀极化介质球的电场(P187)

[解]我们在例4-2中已经求出均匀极化介质球面的极化电荷密度

这电荷分布存在着z轴的对称性,因此它产生的电场也有同样的对称性.

现在我们计算介质球内部的电场强度.从电荷分布我们看到,介质球内的电场应当是均匀场,因此我们只需计算球心O的电场强度.

如图4-9.一个球面元和相应的电荷元分别是

据库仑定律,一个电荷元在球心O产生的元场强是

由于任何两个关于z轴对称的电荷元在O点产生的元场强dE叠加后,都只有z分量,因此我们只需对dE 的z分量

积分,便得到球心的场强

介质球内所有点上的场强,事实上都有这个数值和取向,即球内

(4.1-13)

球面上的电荷分布构成一个宏观电偶极子.由于球内极化强度P是常矢量,故根据定义(4.1-1),这宏观电偶极子的电矩矢量为

(4.1-14)

这意味着极化介质球在其外部产生电偶极场,即球外区域由这个电偶极矩产生的电势和场强分别是(见教材P92-93):

(4.1-15)

(4.1-16)

当我们把一个均匀的介质球放进均匀外电场 E

中,它就会被极化而出现上述的极化电荷分布.

不变(例如,介质球的尺度很小,而且离开产生均匀电场的两块导体平板很如果我们假定均匀外电场 E

远时,介质球的电场对导体平板上自由电荷分布的影响即可忽略),则介质球内的总电场是

(4.1-17)

减弱了.球外区域的总电场则是均匀场E0与电偶极场的叠加:

它仍然是均匀场,但比原外场 E

(4.1-18)

如图

4.电位移矢量(P191)和介质的极化响应(P189)

从前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在有电介质存在时,无论是介质的内部还是外部,总电场 E 都决定于自由电荷 q

f 和极化电荷 q

的分布,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作为电磁学的一个基本方程,电场的高斯定理应当是

p

(4.1-19)

其中, q

f 和 q

p

分别是闭合曲面S所包围的体积V内的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ρ

f

和 ρ

p

分别是V内自由电荷

和极化电荷的密度函数.

然而在实际问题中,极化电荷的分布并不像自由电荷那样容易地由实验直接测量出来.为了使上述方程不出现极化电荷,考虑到(4.1-3)式给出的介质的极化强度P与极化电荷的关系:

(4.1-20)

我们可以将(4.1-19)写成

(4.1-21)

现在,我们定义一个辅助场量D :

(4.1-22)

并把它称为电位移矢量(electric displacement vector).按此定义,电位移矢量D显然与极化强度P拥有相同的量纲,单位都是库仑/米2.

于是(4.1-21)可以写成

(4.1-23)

(4.1-23)是普遍情况下,电场高斯定律(4.1-19)的另一种描述,它们的微分形式分别是

(4.1-24)

(4.1-25)

表示某处总的电荷密度.

我们通过引入电位移矢量D,使电场的高斯定律(4.1-23)及其微分形式(4.1-25)不再出现极化电荷. 但是描写电场的基本场量是电场强度E,而电位移矢量D只是一个辅助场量.

从定义我们看到,对于任何电介质而言,只有在给出了介质内每一点上的极化强度P 和总场强E 的关系,我们才有可能知道每一点上D与E 的关系.

事实上,介质内极化强度P和总场强E 的关系,或者说介质的极化响应,决定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介质本身的内部结构,其二是作用于介质的外部电场的强度和频率.在同样强度和频率的外电场作用下,不同结构的介质有着不同的极化响应;即使是同一种介质,作用外场的强度和频率不同,极化响应也不一样. 因此,介质的极化响应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才能确定.

各向同性的线性电介质(linear isotropic dielectrics)对于内部结构为各向同性的线性电介质——即均匀的电介质,在作用外场不是太强时,实验给出其内部的极化强度P和总场强E 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

(4.1-26)

称为介质的极化率(electric susceptibility).不同结构的介质有着不同的其中,无量纲的比例系数χ

e

极化率.

由于极化率χ

只有正的值,因此(4.1-26)表示,各向同性的线性电介质内每一点上,P和E 有着相同的取e

向.

我们把(4.1-26)代入电位移矢量的定义式(4.1-22),便有

(4.1-27)

无量纲的系数

(4.1-28)

称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或称为相对电容率(relative permittivity).而

(4.1-29)

则称为介质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或电容率(permittivity),它与真空介电常数ε

有相同的量纲.

由于 ε 是一个标量,因此我们从(4.1-27)看到,各向同性的线性介质内部的每一点上,电位移矢量D正比于总场强E,而且E、P、D三者有相同的取向.

表4-1给出某些各向同性的均匀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强度(即击穿场强)

在真空中,χ

0 = 0,ε

=1,故真空中的电位移为

(4.1-30)

对于内部结构为各向异性的(anisotropic)电介质,例如晶体材料,虽然它们的极化率也是线性的,但却与方向有关,这便使得电位移矢量D 的每一个分量,一般地与电场强度E 的所有分量都有关,在直角坐标系中两者的普遍关系为:

介电系数是一个二阶张量,共有9个分量εxx χxx = χxx ε0 , εxy = χξψ ε0 ......, εzz = χzz ε0 .

还有一类称为铁电体(例如钛酸钡 BaTiO

3

)的电介质,不仅具有非线性的极化响应,而且还有“电滞效应”(即极化强度P的变化,滞后于电场强度E的变化). 其P与E 的关系如图4-10.

必须强调,虽然高斯定理(4.1-23) 及其微分形式(4.1-25) 中,没有明显地包含着极化电荷,但这并不意味着电位移D只与自由电荷有关而与极化电荷无关.从(4.1-27)、(4.1-30)和(4.1-31)我们看到,无论是在介质内还是真空中的每一点上,总电场强度E 都与电位移D 存在着某种确定的关系,而总场强E一般地是

自由电荷 q

f 和极化电荷 q

p

共同产生的,因此,电位移D一般地与自由电荷 q

f

和极化电荷 q

p

都有关.

[例4-5]平行板电容器填满了极化率为 χe 的均匀电介质,两金属极板上的自由电荷密度为± σ

f

,极板间的距离为d ,求

(1)电容器内的总电场强度E

(2)电容器的电容C.

[解]

产生方法一:先求出极化电荷的附加电场 E',再求总场强E (教材p190)金属极板上的自由电荷分布±

f

电场 E

(4.1-32)

这电场使介质极化,设极化强度为P,由于介质是均匀的,它只在与极板分界的面上出现极化电荷,其密度为

反向的附加电场

这极化电荷分布产生一个与 E

总电场E= E

+ E' 决定着介质的极化响应

由此得介质中的总场强的值

(4.1-33)

及极板与介质分界面上出现的极化电荷密度

方法二:利用高斯定理(教材p193)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内部E 和D 都为零(记住这个结论,以后会证明).

我们取底面为△S 的柱面为高斯面,其中一个底面在极板内,另一个底面在介质中,此高斯面包围的自由

电荷为△q

f =

f

△S,于是由

得介质中的电位移

(4.1-34) 再由

得介质中的总场强

(4.1-35)

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是一样的.

(2)设电容器两极板的面积为S,距离为d,如果我们保持极板上的自由点电荷密度±σ

f

不变,则这电荷

分布产生电场 E

0 = σ

f

/ ε

也不变.

在填入电介质之前,两极的电势差和电容分别是

(4.1-36)

(4.1-37)

填入电介质后,由(4.1-35)给出的总电场,两极间的电势差和电容分别变成

(4.1-38)

(4.1-39)

可见,同样尺寸的电容器,填入电介质后,其电容量C 将会增加(1+ce)倍,介质的极化率χ

e

越高,电容量的增加越显著.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电介质的击穿场强要比空气高得多(如教材表4-1),因此,在电容量内填入电介质还可以提高它的耐压能力(见教材P196).

4. 介质中的静电能(教材P209)

电场作用于介质,改变了介质分子中束缚电荷的分布状态,作用电场的一部分能量将转化为介质的极化能

,在没有填充介质时,电容器内的场我们再来看看上例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上的自由点电荷密度为±

f

强为

两极板的电势差为

电容量为

此时,电容器储存的能量为

(4.1-40)

Sd=V就是电场存在的体积,由于电场中不存在电介质,因此,

就是电容器内电场的能量密度.

当我们在电容器内填满介电常数为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1 填空题 3.1.1 电介质的极化分为( )和( )。 3.1.2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电介质叫做( )电介质;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形成( )。 3.1.3 如果电介质中各点的( )相同,这种介质为均匀电介质;满足( )关系的电介质称为各向同性电介质。 3.1.4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相距为0.2 mm ,其间充满了相对介电常数r ε=5.0的玻璃片,当 两极间电压为400 V 时,玻璃面上的束缚电荷面密度为( )。 3.1.5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这时储存的能量为0w ,然后在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电介质,则电容器内储存的能量变为( )。 3.1.6 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保持连接,然后使两极板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的 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这时两极板上的电量是原来的( )倍;电场强度是原来的( )倍;电场能量是原来的( )倍。 3.1.7 两个电容器1和2,串联以后接上电动势恒定的电源充电。在电源保持联接的情况下,若把电介质充入电容器2中,则电容器1上的电势差( ),电容器1极板上的电量( )(填增大、减小、不变)。 3.1.8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充满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已知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若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σ,则介质中电位移的大小D =( ),电场强度的大小E =( )。 3.2 选择题 3.2.1 两个相距很近而且等值异号的点电荷组成一个( )。 A :重心模型; B :电偶极子; C :等效偶极子; D :束缚电荷。 3.2.2 可以认为电中性分子中所有正电荷和所有负电荷分别集中于两个几何点上,这称为分 子的( ) A :电介质; B :电偶极子; C :重心模型; D :束缚电荷。 3.2.3 电偶极子的电偶极矩定义为( ) A :E p M ?=; B :l q p =; C :l q p ?=; D :l q p ?= 3.2.4 在电场E 的作用下,无极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向相反方向作微小位移, 使得分子偶 极矩的方向与场强E 一致,这种变化叫做( ) A :磁化; B :取向极化; C :位移极化; D :电磁感应。 3.2.5 在真空平行板电容器的中间平行插一片介质,当给电容器充电后,电容器内的场强为( ) A :介质内的电场强度为零; B :介质内与介质外的电场强度相等; C :介质内的场强比介质外的场强小; D :介质内的场强比介质外的场强大。 3.2.6 一平行板真空电容器,充电到一定电压后与电源切断,把相对介质常数为r ε的均匀电介质充满电容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介质中的场强为真空中场强的r ε1 倍;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详解

习题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均匀带电球体,总电量为+Q ,其外部同心地罩一内、外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金属球壳。 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壳内半径为r 的P 点处的场强和电势为[ ] (A )200, 44Q Q E U r r εε= = ππ; (B )01 0, 4Q E U r ε==π; (C )00, 4Q E U r ε==π; (D )020, 4Q E U r ε== π。 答案:D 解:由静电平衡条件得金属壳内0=E ;外球壳内、外表面分别带电为Q -和Q +,根据电势叠加原理得 00 0202 Q Q Q Q U r r r r εεεε-= + += 4π4π4π4π 2.半径为R 的金属球与地连接,在与球心O 相距2d R =处有一电量为q 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设地的电势为零,则球上的感应电荷q '为[ ] (A )0; (B )2 q ; (C )2q -; (D )q -。 答案:C 解:导体球接地,球心处电势为零,即000044q q U d R πεπε'=+ =(球面上所有感应电荷到 球心的距离相等,均为R ),由此解得2 R q q q d '=-=-。 3.如图,在一带电量为Q 的导体球外,同心地包有一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球壳,其相对电容率为r ε,壳外是真空,则在壳外P 点处(OP r =)的场强和电位移的大小分别为[ ] (A )2 200,44r Q Q E D r r εεε= =ππ; (B )22 ,44r Q Q E D r r ε==ππ; (C )220,44Q Q E D r r ε==ππ; (D )22 00,44Q Q E D r r εε==ππ。 答案:C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作业

第6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球壳半径为r , 球心处放一点电荷, 可测得球壳内外的电场.此后将该点电荷移至距球心r /2处, 重新测量电场.试问电荷的移动对电场的影响为下列哪一 种情况? [ ] (A)对球壳内外电场无影响 (B)球壳内外电场均改变 (C)球壳内电场改变, 球壳外电场不变 (D)球壳内电场不变, 球壳外电场改变 2. 当一个导体带电时,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B)表面上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表面上每点的电势均相等(D)导体内有电力线穿过 3. 关于带电导体球中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导体内的场强和电势均为零 (B) 导体内的场强为零, 电势不为零 (C)导体内的电势与导体表面的电势相等 (D)导体内的场强大小和电势均是不为零的常数 4.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 ](A)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为零 (B)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5. 一点电荷q 放在一无限大导体平面附近, 相距d , 若无限大导体平面与地相连, 则导体平面上的总电量是 [ ] (A) 2q (B)2 q -(C)q (D)q - 6. 在一个绝缘的导体球壳的中心放一点电荷q , 则球壳内、外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若 使q 偏离球心, 则表面电荷分布情况为 [ ] (A)内、外表面仍均匀分布(B) 内表面均匀分布, 外表面不均匀分布 (C)内、外表面都不均匀分布 (D)内表面不均匀分布, 外表面均匀分布 7. 带电量不相等的两个球形导体相隔很远, 现用一根细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若大球半径为m , 小球半径为n , 当静电平衡后, 两球表面的电荷密度之比σm /σn 为 [ ] (A)n m (B)m n (C)22n m (D)22m n 8. 真空中有两块面积相同的金属板, 甲板带电q , 乙板带电Q .现 将两板相距很近地平行放置, 并使乙板接地, 则乙板所带的电量为 [ ] (A)0(B)-q (C)2Q q +-(D)2 Q q + T6-1-1图 T6-1-5图 T6-1-8图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103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能分析简单问题中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电荷分布、场强分布和电势分布的特点。 2.了解两种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了解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的电位移和场强的关系,了解各向同性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3.理解电容的概念,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电容器的电容。 4.了解电场能量、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二、本章要点 1.导体静电平衡 导体内部场强等于零,导体表面场强与表面垂直;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在静电平衡时,导体所带的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表面上,导体内没有净电荷。 2.电位移矢量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 E E D r εεε0== 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i i s Q s d D 自 3.电容器的电容 U Q C ?= 电容器的能量 C Q W 2 21= 4.电场的能量 电场能量密度 D E w ?= 2 1 电场能量 ? = V wdV W 三、例题 8-1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B) (A)若闭合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为零,则曲面上任一点场强一定为零。 (B)若闭合曲面上任一点场强为零,则曲面内的电荷代数和一定为零。

104 (C)若闭合曲面内的点电荷的位置变化,则曲面上任一点的场强一定会改变。 (D)若闭合曲面上任一点的场强改变,则曲面内的点电荷的位置一定有改变。 (E)若闭合曲面内任一点场强不为零,则闭合曲面内一定有电荷。 解:选(B )。由高斯定理??∑=?0/εi i q s d E ,由 ∑=?=00φq ,但场强则 不一定为零,如上题。 (C )不一定,受静电屏蔽的导体内部电荷的变动不影响外部场强。 (D )曲面上场强由空间所有电荷产生,改变原因也可能在外部。 (E )只要通过闭曲面电通量为0,面内就可能无电荷。 8-2 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的导体薄球壳,带电量为-Q1,在球壳的正上方距球心O距离为3R的B点放置一点电荷,带电量为+Q2。令∞处电势为零,则薄球壳上电荷-Q1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等于___________,+Q2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等于__________,由叠加原理可得球心处的电势U0等于_____________;球壳上最高点A处的电势为_______________。 解:由电势叠加原理可得,球壳上电荷-Q1在O 点的电势为 R Q U 0114πε- = 点电荷Q2在球心的电势为 R Q R Q U 02 0221234πεπε= ?= 所以,O 点的总电势为 R Q Q U U U 01 2210123ε-= += 由于整个导体球壳为等势体,则 0U U A =R Q Q 01 2123ε-= 8-3 两带电金属球,一个是半径为2R的中空球,一个是半径为R的实心球,两球心间距离r(>>R),因而可以认为两球所带电荷都是均匀分布的,空心球电势为U1,实心球电势为U2,则空心球所带电量Q1=___________,实心球所带电Q2=___________。若用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空心球所带电量为______________,两球电势为______________。 解:连接前,空心球电势R Q U 2401 1πε= ,所以带电量为

第15章磁介质

章磁介质15第 一、物质的磁化 1、磁介质中的磁场 设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为的磁场中,放进了某种磁介质,在磁场和磁介质的相互作用下,磁介质产生了附加磁场,这时磁场中任意一点处的磁感应强度 、磁导率2和磁介质中的磁场,定义不再等于原来真空中的磁场由于磁介质产生了附加磁场的比值为相 对磁导率: 介质中的磁导率: 式中为真空中的磁导率 3、三种磁介质 方向相同,且。与(1 )顺磁质:顺磁质产生的略大于 1 方向相反,且。)抗磁质:抗磁质产生的与(2略小于 1 方向相同,且。(3与)铁磁质:铁磁质产生的 远大于 1 二、磁化强度 定义为单位体积中分子磁矩的矢量和即:、磁化强度1.与分子面电流密度2的关系:、磁化强度 式中为磁介质外法线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的环流 3 、磁化强度即磁化强度对闭合回路的线积分等于通过回路所包围面积内的总分子电流 三、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1、安培环流定律在有磁介质条件下的应用 即: 、磁场强度定义为:2 3、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 4、应用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的注意点:)的环流只与传导电流有关,与介质(或分子电流)无关。(1 )既有传导电流也与分子电流有关。2既描写了传导电流磁场的性质也描写了)的本身((介质对磁场的影响。时,传导电流和磁介质的分布都必须具有特殊的对称性。)要应用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律来计算磁场强度3(. 5、磁介质中的几个参量间的关系: (1 )磁化率 与的关系)(2 与等之间的关系(3 ) 四、磁场的边界条件(界面上无传导电流)

1、磁介质分界面两边磁感应强度的法向分量连续,即: 2、磁介质分界面两边的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连续,即: 3、磁感应线的折射定律 (意义如图15-1所示) 五、铁磁物质 1、磁畴:电子自旋磁矩取向相同的小区域。 15-2曲线)中2、磁化曲线(图 15-2曲线)中3、磁导率曲线(图)、磁滞回线(图15-34为饱和磁感应强度图中 为剩磁,为矫顽力。 5、铁磁质与非铁磁质的主要区别: 的比原来真空中的磁场铁磁物质产生的附加磁场大得多。由于磁畴的存在,引起磁滞现象;因此严格的说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要求 1、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制,掌握极化强度矢量的物理意义 2、理解极化电荷的含义,掌握极化电荷、极化电荷面密度与极化强度矢量P 之间的关系 3、掌握有介质时场的讨论方法,会用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来计算静电场;明确E 、P 、D 的联系和区别 4、了解静电场的能量及能量密度 5、演示实验:介质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 (二)要点 1、电介质的极化 (1)电介质的电结构 (2)电介质的极化 2、极化强度矢量 (1)极化强度矢量 (2)极化电荷 (3)极化电荷体密度与面密度 3、有介质时的静电场方程 (1)电位移矢量

(2)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3)介质中的电场方程 *4、静电场的边值关系 5、静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三)难点 求解介质中静电场的具体问题,如极化电荷的分布,介质中电场的分布等 § 3-1电介质的极化 一、介质中的电场强度 实验表明,电容器中填充介质后电容增大,增大程度由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由于引入外电场后,电介质表面出现电荷,产生附加电场比方向与外电场方向相反,削 弱了电介质内部的外电场,这样

f f f 4 E=E^ + E f 但 E t丰E‘,辰工On 二、电介质的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在表面出现的这种电荷叫极化电荷(束缚电荷)。 由于极化电荷比自由电荷少得多,极化电场比感应电场也小得多,因此介质内部合场强不为零但要注意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极化电场与感应电场的区别。 §3-2极化强度矢量 一、极化的微观机制1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无极分子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而出现极化电荷的现象,称为位移极化。 2、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有极分子的电偶极矩受到电场的力矩而转向外电

10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解答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 选择题 1. 半径为R 的导体球原不带电,今在距球心为a 处放一点电荷q ( a >R )。设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则导体球的电势为 ( ) 2 02 00π4 . D ) (π4 . C π4 . B π4 .A R) (a qa R a q a qR a q o --εεεε 解:导体球处于静电平衡,球心处的电势即为导体球电势,感应电荷q '±分布在导体球表面上,且0)(='-+'+q q ,它们在球心处的电势 ??'±'±='= ' = 'q q q R R q V 0d π41π4d 00 εε 点电荷q 在球心处的电势为 a q V 0π4ε= 据电势叠加原理,球心处的电势a q V V V 00π4ε= '+=。 所以选(A ) 2. 已知厚度为d 的无限大带电导体平板,两表面上电荷均匀分布,电荷面密度均为σ ,如图所示,则板外两侧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 ) 2 . D . C 2 . B 2 .A εd E= εE= E E σσεσ εσ= = 解:在导体平板两表面外侧取两对称平面,做侧面垂直平板的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考虑到两对称平面电场强度相等,且高斯面内电荷为S 2σ,可得 0 εσ= E 。 所以选(C ) 3. 如图,一个未带电的空腔导体球壳,内半径为R ,在腔内离球心的距离为 d 处(d

电介质和磁介质的比较

物本1102班201109110118 梁秀杰

一、电介质和磁介质的定义 电介质 定义:能够被电极化的介质。在特定的频带内,时变电场在其内给定方向产生的传导电流密度分矢量值远小于在此方向的位移电流密度的分矢量值。在正弦条件下,各向同性的电介质满足下列关系式:式中是电导率,是电常数,是角频率,是实相对电常数。各向异性介质可能仅在某些方向是介电的。 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范围广泛的物质。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凡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被称为绝缘体。有些电介质的电阻率并不很高,不能称为绝缘体,但由于能发生极化过程,也归入电介质。通常情形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宏观上不表现出电性,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如下3种类型的变化: ①原子核外的电子云分布产生畸变,从而产生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称为畸变极化; ②原来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中心彼此分离,称为位移 极化; ③具有固有电偶极矩的分子原来的取向是混乱的,宏观上电偶极矩总和等于零,在外电 场作用下,各个电偶极子趋向于一致的排列,从而宏观电偶极矩不等于零,称为转向极化。 磁介质 定义:由于磁场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实物物质处于一种特殊状态,从而改变原来磁场的分布。这种在磁场作用下,其内部状态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磁场存在或分布的物质,称为磁介质引。磁介质在磁场作用下内部状态的变化叫做磁化。真空也是一种磁介质。磁场强度与磁通密度间的关系决定于所在之处磁介质的性质。这种性质来源于物质内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性状及其相互作用,有关理论属于固体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磁场作用下表现出磁性的物质。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磁性的现象称为磁化。所有物质都能磁化,故都是磁介质。按磁化机构的不同,磁介质可分为抗磁体、顺磁体、铁磁体、反铁磁体和亚铁磁体五大类。在无外磁场时抗磁体分子的固有磁矩为零,外加磁场后,由于电磁感应每个分子感应出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磁矩,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在介质内部与外磁场方向相反,此性质称为抗磁性。顺磁体分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在无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而使分子磁矩的取向作无规分布,宏观上不显示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分子磁矩趋向于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的排列,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在介质内部与外磁场方向一致,此性质称为顺磁性。介质磁化后的特点是在宏观体积中总磁矩不为零,单位体积中的总磁矩称为磁化强度。 实验表明,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比例系数χm称为磁化率。抗磁体和顺磁体的磁性都很弱,即cm很小,属弱磁性物质。抗磁体的cm为负值,与磁场强度无关,也不依赖于温度。顺磁体的cm为正值,也与磁场强度无关,但与温度成反比,即cm =C/T,C 称为居里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此关系称为居里定律。

大学物理练习题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练习八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一、选择题 1. 极化强度P v 是量度介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有一关系式为()E P v v 1r 0?=εε,电位移矢量公 式为P E D v v v +=0ε,则 (A ) 二公式适用于任何介质。 (B ) 二公式只适用于各向同性电介质。 (C ) 二公式只适用于各向同性且均匀的电介质。 (D ) 前者适用于各向同性电介质,后者适用于任何电介质。 2. 电极化强度P v (A ) 只与外电场有关。 (B ) 只与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有关。 (C ) 与外场和极化电荷产生的电场都有关。 (D ) 只与介质本身的性质有关系,与电场无关。 3. 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的导体球,测得距中心O 为r 处的A 点场强为() 30π4r r Q E A εv v =,现以A 为中心,再放上一个半径为ρ,相对电容率为ε r 的介质球,如图所示,此时下列各公式中正确的是 (A ) A 点的电场强度r εA A E E v v =′。 (B ) ∫∫=?S Q S D v v d 。 (C ) ∫∫?S S E v v d =Q /ε0。 (D ) 导体球面上的电荷面密度σ = Q /(4πR 2)。 4. 在一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一块电介质如图放置,以点电荷所 在处为球心作一球形闭合面,则对此球形闭合面: 电介质 (A ) 高斯定理成立,且可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 (B ) 高斯定理成立,但不能用它求出闭合面上各点的场强。 (C ) 由于电介质不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不成立。 (D ) 即使电介质对称分布,高斯定理也不成立。 5. 关于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 高斯面内不包围自由电荷,则面上各点电位移矢量D r 为零。 (B ) 高斯面上处处D r 为零,则面内必不存在自由电荷。 (C ) 高斯面的D r 通量仅与面内自由电荷有关。 (D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 关于静电场中的电位移线,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 起自正电荷,止于负电荷,不形成闭合线,不中断。 (B ) 任何两条电位移线互相平行。 (C ) 起自正自由电荷,止于负自由电荷,任何两条电位移线在无自由电荷的空间不相交。 (D ) 电位移线只出现在有电介质的空间。 7. 一导体球外充满相对电容率为εr 的均匀电介质,若测得导体表面附近场强为E ,则导体球面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σ为: (A ) ε0E 。 (B ) ε0εr E 。 (C ) εr E 。 (D ) (ε0εr ?ε0)E 。

第13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思考题 13-1 尖端放电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答: 尖端放电的物理实质,是尖端处的强电场致使附近的空气分子电离,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急剧运动和相互碰撞,碰撞又使更多的空气分子电离,并非尖端所带的电荷直接释放到空间去。 13-2 将一个带电+q 半径为R B 的大导体球B 移近一个半径为R A 而不带电的小导体球 A ,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 B 球电势高于A 球。 答: 正确。不带电的导体球A 在带电+q 的导体球B 的电场中,将有感应电荷分布于表面。另外,定性画出电场线,在静电场的电力线方向上电势逐点降低,又由图看出电场线自导体球B 指向导体球A ,故B 球电势高于A 球。 (2) 以无限远为电势零点,A 球的电势: V A < 0 答: 不正确。若以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V ∞=0,从图可知A 球的电力线伸向无穷远处。所以,V A >0。 13-3 怎样能使导体净电荷为零 ,而其电势不为零? 答:将不带电的绝缘导体(与地绝缘并与其它任何带电体绝缘)置于某电场中,则该导体有 ∑=0q 而导体的电势V ≠0。 图13-37 均匀带电球体的电场能

13-4 怎样理解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各点的场强为零? 答: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这里的“点”是指导体内的宏观点,即无限小体积元。对于微观点,例如导体中某电子或某原子核附近的一个几何点,场强一般不为零; (2)静电平衡的这一条件,只有在导体内部的电荷除静电场力以外不受其他力(如“化学力”)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13-5 怎样理解导体表面附近的场强与表面上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答:不应产生这样的误解:导体表面附近一点的场强,只是由该点的一个面电荷元S?σ产生的。实际上这个场强是导体表面上全部电荷所贡献的合场强。如果场中不止一个导体,则这个场强应是所有导体表面上的全部电荷的总贡献。 13-6为什么不能使一个物体无限制地带电? 答:所谓一个物体带电,就是指它因失去电子而有多余的净的正电荷或因获得电子而有多余的负的净电荷。当物体带电时,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其电场强度随物体带电量的增加而增大。带电体附近的大气中总是存在着少量游离的电子和离子,这些游离的电子和离子在其强电场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它们和中性分子碰撞时产生碰撞电离,从而不断产生新的电子和离子,这种电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如雪崩一样地发展下去,导致带电物体附近的大气被击穿。在带电体带电的作用下,碰撞电离产生的、与带电体电荷异号的电荷来到带电体上,使带电体的电量减少。所以一个物体不能无限制地带电。如尖端放电现象。 13-7 感应电荷的大小和分布怎样确定? 答:当施感电荷Q接近于一导体时,导体上出现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其分布一方面与导体的表面形状有关,另一方面与施感电荷Q有关,导体靠近Q的一端,将出现与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十章 大学物理辅导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53 ~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一、教材的安排与教学目的 1、教材安排 本章的教材安排,讲授顺序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导体的静电平衡; (2)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3)电位移矢量和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和电容器; (5)电容器的储能和电场的能量。 2、教学目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确切理解并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导体的基本性质; (2)使学生了解电介质极化的机构,了解极化规律;理解电位移矢量的定义和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容概念,掌握计算电容器的方法。 (4)使学生掌握电容器储能公式,并通过电容器的储能了解电场的能量。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明确导体与电场相互作用的大体图象; 2、了解电介质的极化规律,清楚对电极化强度矢量是如何定义的,明确极化强度由总电场决定,并且'=σθP cos ; 3、理解电位移矢量的定义,注意定义式 D E P =+ε0是普遍适用的,明确 D 是一个 辅助矢量; 4、掌握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5、掌握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电容的计算方法; 6、了解电容器的储能和电场能量 三、内容提要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1)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是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所谓静电平衡,指的是带电体系中的电荷静止不动,因而电场分布不随时间而变化。导体的特点是体内存在着自由电荷,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可以移动从而改变电荷的分布。电荷分布的改变又会影响到场的分布。这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最后达到静电平衡。 (2)从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出发,可以得出三个推论 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导体表面外侧的场强方向处处垂直于表面,并且有导体内部无净电荷,即电荷体密度,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 ;E =??? ??? =σερ00 2、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第9章_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第9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平衡 9.1.1 静电感应静电平衡 金属导体: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1、静电感应:在外电场作用下,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出的带电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对应的电荷称为感应电荷。(感应电荷与外加电场相互影响,比如金属球置于匀强电场中,外电场使电荷重新分布,感应电荷的分布使均匀电场在导体附近发生弯曲。) 2、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不受外电场影响时,无论对整个导体或对导体中某一个小部分来说,自由电子的负电荷和金属离子的正电荷的总量是相等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导体呈现电中性。

若把金属导体放在外电场中,比如把一块金属板放在电场强度为0E r 的匀强电场中,这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作无规则热运动的同时,还将在电场力作用下作宏观定向运动,自由电子逆着电场方向移动,从而使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电荷重新分布的结果使得金属板两侧会出现等量异号的电荷。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引起导体中电荷重新分布而呈现出的带电现象,叫做静电感应现象,对应的电荷称为感应电荷。 感应电荷在金属板的内部建立起一个附加 电场,其电场强度'E r 和外在的电场强度0E r 的方向相反。这样,金属板内部的电场强度E r 就是0 E r 和'E r 的叠加。开始时0'E E <,金属板内部的 电场强度不为零,自由电子会不断地向左移动, 从而使'E r 增大。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金属板内部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即0'0E E E =+=r r r 时为止。这时,导体上没有电荷作定向运动,导体处于静电平衡 状态。 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时,满足以下条件:

电介质和磁介质的比较

一、电介质和磁介质的定义 电介质 定义:能够被电极化的介质。在特定的频带内,时变电场在其内给定方向产生的传导电流密度分矢量值远小于在此方向的位移电流密度的分矢量值。在正弦条件下,各向同性的电介质满足下列关系式:式中是电导率,是电常数,是角频率,是实相对电常数。各向异性介质可能仅在某些方向是介电的。 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范围广泛的物质。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凡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被称为绝缘体。有些电介质的电阻率并不很高,不能称为绝缘体,但由于能发生极化过程,也归入电介质。通常情形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宏观上不表现出电性,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如下3种类型的变化: ①原子核外的电子云分布产生畸变,从而产生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称为畸变极化; ②原来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中心彼此分离,称为位移 极化; ③具有固有电偶极矩的分子原来的取向是混乱的,宏观上电偶极矩总和等于零,在外电 场作用下,各个电偶极子趋向于一致的排列,从而宏观电偶极矩不等于零,称为转向极化。 磁介质 定义:由于磁场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实物物质处于一种特殊状态,从而改变原来磁场的分布。这种在磁场作用下,其内部状态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影响磁场存在或分布的物质,称为磁介质引。磁介质在磁场作用下内部状态的变化叫做磁化。真空也是一种磁介质。磁场强度与磁通密度间的关系决定于所在之处磁介质的性质。这种性质来源于物质内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性状及其相互作用,有关理论属于固体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在磁场作用下表现出磁性的物质。物质在外磁场作用下表现出磁性的现象称为磁化。所有物质都能磁化,故都是磁介质。按磁化机构的不同,磁介质可分为抗磁体、顺磁体、铁磁体、反铁磁体和亚铁磁体五大类。在无外磁场时抗磁体分子的固有磁矩为零,外加磁场后,由于电磁感应每个分子感应出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磁矩,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在介质内部与外磁场方向相反,此性质称为抗磁性。顺磁体分子的固有磁矩不为零,在无外磁场时,由于热运动而使分子磁矩的取向作无规分布,宏观上不显示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分子磁矩趋向于与外磁场方向一致的排列,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在介质内部与外磁场方向一致,此性质称为顺磁性。介质磁化后的特点是在宏观体积中总磁矩不为零,单位体积中的总磁矩称为磁化强度。 实验表明,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比例系数χm称为磁化率。抗磁体和顺磁体的磁性都很弱,即cm很小,属弱磁性物质。抗磁体的cm为负值,与磁场强度无关,也不依赖于温度。顺磁体的cm为正值,也与磁场强度无关,但与温度成反比,即cm =C/T,C 称为居里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此关系称为居里定律。

13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详解(精)

第1页共6页 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详解习题册-下-2 习题二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均匀带电球体,总电量为+Q,其外部同心地罩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 r2的金属球壳。设无穷远处为电势零点,则球壳内半径为r的P点处的场强和电势为[] (A)E= Q4πε0r 2 , U=Q4πε0r Q4πε0r ; (B)E=0, U=(D)E=0, U= Q4πε0r1 Q4πε0r2 ;(C)E=0, U=; 。 答案:D 解:由静电平衡条件得金属壳内E=0;外球壳内、外表面分别带电为-Q和+Q,根据电势叠加原理得

U= Q4πε0r + -Q4πε0r + Q4πε0r2 = Q4πε0r2 2.半径为R的金属球与地连接,在与球心O相距d=2R处有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如图所示。设地的电势为零,则球上的感应电荷q'为[] (A)0;答案:C 解:导体球接地,球心处电势为零,即U0=球心的距离相等,均为R),由此解得q'=- 3.如图,在一带电量为Q的导体球外,同心地包有一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球壳,其相对电容率为εr,壳外是真空,则在壳外P点处(OP=r)的场强和电位移的大小分别为[](A)E=(C)E=答案:C 解:由高斯定理得电位移 D= 4.一大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两极板间的一半空间充有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另一半 Q4πr 2 (B) q2 ;(C)- q2 ;(D)-q。 q4πε0dRd +q2 q'4πε0R =0(球面上所有感应电荷到 q=- 。

Q4πε0εrr 2 ,D= Q4πε0r 2 ;(B)E= Q4πεrr 2 ,D= Q4πr 2 ; Q4πε0r 2 ,D= Q4πr 2 ;(D)E= Q4πε0r 2 ,D= Q4πε0r 2 。 ,而 E= D ε0 = Q4πε0r 2 。 第2页共6页 2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习题详解习题册-下-2 为空气,如图所示。当两极板带上恒定的等量异号电荷时,有一个 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质点,在极板间的空气区域中处于平衡。此后,若把电介质抽去,则该质点[]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引文: 产生静电场的源电荷通常来自金属导体上的自由电荷和绝缘介质上的极化电荷,当然还有一种空间电荷,它不依赖于任何载体。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是普适的,与源电荷的来源和产生机制无关。 一.导体 1.导体中自由电子气概念:经典电子论;原子实按一定秩序构成晶格,价电子 做共有化运动,充满自由电子气 2.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后,在导体外部,由原外场和附加场叠加而成的总场 一般呈现复杂的分布,这相当程度上源于附加场的复杂性。(附加场不仅在导体内部起到抵消原外场的作用,在导体外部也必定产生场强) 3.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a.静电平衡导体内部体电荷密度处处为零 b.带电的或电中性的导体,其电荷分布于表面,这种自由电荷面分布来保证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 注:对于导体静电平衡条件的论证通常总是反证法思辩之。即若其中一条特性不被满足,则必有或违背静电场的高斯定理,或违背的静电场的环路定理,或违背已知的导体静电平衡条件 4. 解决导体静电问题的理论基础:静电平衡条件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5. 导体静电平衡的唯一性定理:当导体系中各导体的电量(或电势)被给定,则满足导体静电平衡条件的电荷分布(或电量分布)是唯一的,从而空间电场分布也是唯一的 当然,同任何数学上或物理上的唯一性定理一样,导体静电平衡的唯一性定理仅指明其解是唯一的,并不回答这唯一的解是什么,求解结果有赖于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其他相关的物理定理求得。当然,也可以凭借经验和对称性分析而给出一试探解,若其满足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则这试探解就是唯一正确的解,要注意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 6. 单一导体表面不可能出现异号电荷分布;单一导体表面曲率半径越小处,表面电荷密度越大,其外侧场强越大 7. 一类空腔导体和静电屏蔽的第一种含义:空腔内没有电荷或其他带电体 一类空腔导体静电平衡特性: a.内表面电荷密度处处为零,电荷全部分布在外表面 b.在空腔区域和导体内部(实心区域)合场强为零 c.先前确定的有关导体静电平衡的所有条件 注:一类空腔导体在空腔区域和导体内部(实心区域)合场强为零是依赖其外表面电荷分布来实现的,这与无空腔的实心导体无异。换言之,若在实心导体中挖除一个空腔,则无论其空腔大小,形状和位置如何,都不会改变导体原面电荷分布。 静电屏蔽的第一种含义:一类空腔导体通过自身外表面自由电荷的重新分布,而屏蔽了空间其他带电体对空腔内部场强的影响,使合场强为零得以保证,即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 摘要:本文分开阐述电场和磁场中的电介质和磁介质问题。对于电 介质,从一个例题中得到两种解法,从而更深地研究了电介质的极化本质。对于磁介质,从另一种观点——磁荷观点来解释磁介质的极化原理,并且推导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还比较了磁荷观点和安培环路定理的异同点。 关键字:电介质,磁介质,静电场,磁场,磁荷观点,分子电流观点 (一)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我们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知道了电介质的极化原理,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因外加电场作用而发生漂移。对于不同的电介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极化方式也不同,有位移极化和取向极化。为 了表示极化程度,引入了极化强度P=V ?∑。对于各向同性的电介质, P=0εχe E (e χ为介质的电极化率)。 由高斯定理知,)(1 '00 ∑∑?+= ?q q d s ε(1),式中的 ∑0q 和∑' q 分别表示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代数和。又因为 ?∑-=?S ' q dS P (2) 可得到0 )(εεq dS P E S = ?+ ?,引入辅助型变量D ,定义为电 位移矢量E E P E D e 000)1(εεεχε=+=+=(ε为电介质的介电常量),从而得到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 ?0 q dS D S (3) 现在我们看一道简单的例题:平行板电容器充满了极化率为 e χ的均匀电介质,原电场的电场强度为0E ,求电场E 的大小。 一般我们会直接用高斯定律解决就可以了,取一高斯面S ,由高斯定律知,设充电后金属极板上的 自由电荷面密度为0e σ±,由 , 102 S S D dS D e S ?=?=??σ得到 00E D e εσ==, e E E D E χεεε+= ==10 0,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我们能不能从电介质极化的本质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电介质发生极化时表面产生极化电荷,而表面的极化电荷的面 密 度 为 n n e P e =?=σ,n e 为介 质表面的法方向的单位矢量,n P 为 极化强度P 在外法线方向的分量。 电介质极化产生极化电荷, 极化电荷和自由电荷一样在周围空间

本构关系

1.弹性体应变能 学习思路: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因此外力在变形过程中作功。同时,弹性体内部的能量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借助于能量关系,可以使得弹性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思路简化,因此能量原理是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 本节根据热力学概念推导弹性体的应变能函数表达式,并且建立应变能函数表达的材料本构方程。 根据能量关系,容易得到由于变形而存储于物体内的单位体积的弹性势能,即应变能函数。 探讨应变能的全微分,可以得到格林公式,格林公式是以能量形式表达的本构关系。 如果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是线性弹性的,则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必为应变分量的齐二次函数。因此由齐次函数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到用应变或者应力表示的应变能函数。 学习要点: 1. 应变能; 2. 格林公式; 3. 应变能原理。 弹性体发生变形时,外力将要做功,内部的能量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本节通过热力学的观点,分析弹性体的功能变化规律。 根据热力学的观点,外力在变形过程中所做的功,一部分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将转化为动能;另外变形过程中,弹性体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它必须向外界吸收或释放热量。设弹性体变形时,外力所做的功为d W,则 d W=d W1+d W2 其中,d W1为表面力F s所做的功,d W2为体积力F b所做的功。变形过程中,由外界输入热量为d Q,弹性体的内能增量为d E,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d W1+d W2=d E - d Q 因为

将上式代入功能关系公式,则 如果加载很快,变形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变形过程中没有进行热交换,称为绝热过程。绝热过程中,d Q=0,故有 d W1+d W2=d E 对于完全弹性体,内能就是物体的应变能,设U0为弹性体单位体积的应变能,则由上述公式,可得 即 设应变能为应变的函数,则由变应能的全微分

第五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5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电介质的概念和分类;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和极化电荷;D的高斯定理;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电容器的能量。 ◆本章教学内容 1.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2.电介质的极化 3.D的高斯定律 4.电容器和它的电容 5.电容器的能量 ◆本章重点 用D的高斯定理计算电介质中静电场的分布和电介质的极化电荷密度; 电容和电容器能量的计算。 ◆本章难点 电介质的极化机制、电位移矢量。

5. 1 电介质对电场的影响 如果介质是均匀的,极化的介质内部仍然没有净电荷,但介质的表面会出现面电荷,称为极化电荷。极化电荷不是自由电荷,不能自由流动(有时也称为束缚电荷),但极化电荷仍能产生一个附加电场使介质中的电场减小。 介质中的电场是自由电荷电场与极化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下面考虑一种比较简单而常见的情况,即各向同性介质均匀地充满电场的情况来定量地说明这种迭加的规律。所谓介质均匀地充满电场,举例来说,对于平板电容器,只需要一种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充满两板之间就够了;而对于点电荷,原则上要充满到无穷远的地方。实验证明,若自由电荷的分布不变,当介质均匀地充满电场后,介质中任一点的和场的电场强度E为原来真空中的电场强度的分之一,即 其中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量,取决于介质的电学性质。对于“真空”,,对于空气,近似有,对其它介质,。 加入介质以后场强的变化是由于介质中产生的极化电荷激发的附加电场参与迭加而形成的。在介质均匀地充满电场这种简单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真空中的电场和介质中的电场的比较,由自由电荷分布推算出极化电荷的分布。以点电荷为例,真空中的点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任一点p激发的电场为 充满介质以后,点电荷本身激发的场强并不会因极化电荷的出现而改变,即仍为上式。极化电荷是分布在介质表面上,即介质与点电荷交界面上。这是一个很小的范围,从观察p看去,极化电荷也是一个点电荷,设其电量为,它在p 点激发的电场应为 介质中的场强应是与迭加的结果

15磁介质习题思考题

习题15 15-1.一圆柱形无限长导体,磁导率为,半径为,通有沿轴线方向的均匀电流,求: (1)导体内任一点的和;(2)导体外任一点的。 解:如图,面电流密度为:。 (1)当时,利用:, 有:, ∴导体内任一点的磁场强度, 再由,有导体内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 利用公式,有磁化强度:; (2)当时,利用:有: 导体外任一点的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15-2.螺绕环平均周长,环上绕有线圈匝,通有电流。试求:(1)管内为空气时和的大小; (2)若管内充满相对磁导率的磁介质,和的大小。 解:(1), ; (2),。 15-3.螺绕环内通有电流,环上所绕线圈共匝,环的平均周长为,环内磁感应强度为,计算: (1)磁场强度;(2)磁化强度;(3)磁化率;(4)磁化面电流和相对磁导率。 解:(1)磁场强度:; (2)磁化强度:; (3)磁化率:,而,∴; (4)磁化面电流密度:, 则磁化面电流:, 相对磁导率:【或】

15-4.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1的无限长圆柱形直导线外包裹着一层外径为R2的圆筒形均匀介质,其相对磁导率为,导线内通有电流强度为I的恒定电流,且电流在导线横截面均匀分布。求: (1)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径向分布,并画出B~r、H~r曲线;(2)介质内、外表面的磁化面电流密度。(设金属导线的) 解:利用介质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考虑到导线内电流密度为:,可求出磁场分布。 (1)当时,有:,得:,; 当时,有:,得:,; 当时,有:,得:,; (2)当时,有:, , 根据,有:, 同理,当时,, 有:。 15-5.图为铁氧体材料的磁滞曲线,图为此材料制成的计算机存贮元件的环形磁芯。磁芯的内、外半径分别为和,矫顽力为。设磁芯的磁化方向如图所示,欲使磁芯的磁化方向翻转,试问: (1)轴向电流如何加?至少加至多大时,磁芯中磁化方向开始翻转?(2)若加脉冲电流,则脉冲峰值至少多大时,磁芯中从内而外的磁化方向全部翻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