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
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是博大精深的汉语文法研究课题,也是汉语心理语言学
研究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受希望了解的重要课题。

任何一种外语的构词规律可以说是该外语的本源。

汉语的名量词语法化是根源于中国古代叙事形式因素。

首先,要全面了解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首次需认识到它存在于古代文献中,如《三千口诀》、《春秋七雄》、《孔子家语》、《诗经》、《尚书》和《庄子》等,这些著作都涉及到名量词的特定用法,例如“以”、“之”,用于表示“以此”、“之此”或“此属事”。

此外,中国古代重视一字多释,因而词语的多义用法也受到重视。

比较而言,
此类量的认知行为在初学语言者中最为普遍。

例如,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量”这个字在古代中国本身有几种意思,如:量用为“代词”、“量词”或“助词”;名量词语亦有不同用法,用作定语、动语、表示因果关系等;另外也可以用作指示以及转义的词语等等。

此外,在今天的汉语里,名量词语法化已有许多应用。

例如,以《红楼梦》中
的句子“儿子当时不知道,不敢问先生”为例,这里“不知道”和“不敢问”均属于名量词语,表示否定义。

另外,在其他书籍和文献中,如《孟子》、《说文解字》等,均有不同程度地运用名量词语法化把握文意,搭建起句子能力,有较高的实证价值。

总之,汉语史上名量词语法化问题研究任重道远,但是所得的内容却可以很好
的丰富和发展汉语心理语言学的内容,为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方式。

在狭义意义上说,名量词语法化是一种独特的和熟练的语言正确使用,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培养语言学习者深度思考及使用语言层次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