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语法化研究内容的述评
语法化研究综述
语法化研究综述国内语言学家也对语法化的定义进行了探讨:1.沈家煊给语法化的定义是: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
2.刘坚等的定义如下:通常是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词汇意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
3.马壮寰认为,语法演化是单向的,即从实词向虚词、向语法形式和结构进展,而不是相反。
语法形式的演进是从语法化程度较低的变为程度较高的,从开放类变为封闭类,从具体变为抽象。
4.杨成虎的定义更为简洁,即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的一种现象,是实词虚化为语法标记的过程。
一般说来,语法化现象至少应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实词虚化、句法化现象、词汇化现象。
实词虚化三种情况中,实词虚化是最基本的、最常见的,因而有被误解为语法化概念本身的倾向。
实词虚化的实质就是某个词新的词类语法功能的获得,或者说从一个语义域的成员化为另一个语义域的成员。
句法化句法化现象即章法成分向句法成分的转变,语用因素规约后向语法因素过渡以及词序在实际使用中被凝固化,从而表达某一具体语法功能等转变过程。
词汇化词汇化现象指的是引起词语表达(lexiclexpression)失去其直接性和透明度,进而演化成不能从字面意思推测出其真正意义的词组。
国内外关于语法化所达成的共识国内外关于语法化,已达成四点共识:一是语法化的主体是句法化(尤其是实词虚化)、形态化;二是语法化大多是有理据的,有动因、有机制,语言的经济性、像似性、明晰性以及说话者的目的、语用推理等,都是影响语法化的重要因素;三是语法化是渐变的过程;四是语法化是单向性为主的(从实到虚,从比较虚到更虚),语法化体现着一个基本的特征,即坚持走由实到虚,而不是相反的进程,这是一个单向性的特征或者说一维性和不可逆性特征。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一、本文概述《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汉语语法化的现象、机制和影响。
语法化,指的是语言中某些实词或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丧失原有的词汇意义或结构意义,转而获得新的语法功能的过程。
汉语作为一种孤立语,其语法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文章首先对汉语语法化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语法化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文章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汉语语法化的过程进行梳理,揭示了汉语语法化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汉语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包括重新分析、隐喻和转喻、频率和语境等因素对语法化的影响。
文章还对汉语语法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语法化不仅改变了汉语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也影响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用功能。
语法化还与社会、文化、认知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了汉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和心理特征。
文章对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对汉语语法化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本质和特点,为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二、汉语语法化的基本理论语法化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对于汉语这种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语言来说,其语法化过程的研究更具深度与广度。
汉语语法化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语法化的定义、特点、动因以及机制等方面。
语法化是指语言中某些实词或短语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语境、频率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而获得某种语法功能的过程。
在汉语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例如“了”“着”等助词,以及“把”“被”等介词,都是从实词逐渐语法化而来的。
汉语语法化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一是渐进性,即语法化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二是单向性,即一旦某个词语或结构发生语法化,就很难再回到原来的状态。
三是系统性,即语法化不仅仅是个别词语或结构的变化,而是整个语言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其中,语法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并就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供参考。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现状(一)研究领域与内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汉语基本语法、句法、语篇等多个方面。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汉语语法特点、教学策略、教材编写等。
其中,汉语基本语法研究主要关注词类、句型、语序等基本语言知识;句法研究则侧重于句子结构、成分关系等;语篇研究则关注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学习需求、学习难点等;对比分析则主要对汉语与其他语言的语法特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则通过分析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教学经验。
在研究成果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一)发展趋势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法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未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语法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如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合作。
(二)问题分析尽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
很多研究虽然涉及面广,但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探讨。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材编写滞后,缺乏系统性。
现有教材往往只关注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四、建议与展望针对当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议。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跨文化、跨语言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法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对推动汉语国际传播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进行全面述评,梳理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现状(一)研究领域及成果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综合语法、虚词语法、句法结构、语篇语法等多个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对汉语基本语法规则的梳理、对语法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语法教学方法与策略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方法与策略方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注重实践与应用。
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结构法、功能法、任务型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领域。
三、存在问题及挑战(一)语法规则的复杂性汉语语法规则繁复,且与英语等其他语言存在较大差异。
这给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带来了较大难度。
如何在教学中简明扼要地介绍汉语语法规则,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
(二)文化差异的干扰文化差异对学习者掌握汉语语法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汉语语法时可能产生误解和偏差。
如何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干扰问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发展趋势与展望(一)深化研究领域未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汉语语法分析、汉外语言对比研究等。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将更加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近十几年语法化研究综述
近十几年语法化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近十几年国内语法化的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关注了语法化的含义问题、语法化“单向性”特征的相关争议问题,认为语法化的研究应以语言事实为基础,结合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兼顾过程和结果。
关键词:语法化单向性孙朝奋先生于1994撰写《〈虚化论〉评介》讨论了词汇的演变过程[1]。
同年,沈家煊先生引进了“语法化”这一理论。
此后,国内便火热地展开了对语法化的研究。
本文主要关注学界对语法化的定义、研究内容,并述评其单向性问题。
一、语法化的定义“语法化”最早由法国语言学家meillet提出,指的是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语言现象。
早在元代,周伯琦在《六书正伪》中指出了“今之虚字,皆古之实字”的语法化现象。
近些年,国内学界开始进行广泛研究语法化现象,但观点各异。
很多学者把认为汉语的语法化就是“实词虚化”。
例如,沈家煊(1994)认为“语法化”一般是指一种语言中,实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的、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的过程或现象[2]。
刘坚等(1995)认为语法化是某个实词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失去原来的词汇意义变成了虚词,在语句中只有某种语法意义[3]。
刘坚等强调语法化的结果,沈家煊先生兼顾语法化的历时过程,因此后者的观点更具有动态性,更符合语言的发展态势。
只有实词才能发生语法化吗?只有“由实变虚”的过程才是语法化过程吗?储泽祥(2002)指出,实词与虚词只是语法功能不同,而不是实词无语法功能,虚词有语法功能,语法化是个历时形成过程,汉语语法化的研究不必也不能只局限于实词虚化的研究[4]。
他的这一解释解决了学界的一些疑问,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刘绍忠等(2004)认为广义的语法化侧重研究语法形式和结构的产生机制、使用规则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等;狭义的语法化是指用该框架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或某一动态过程等[5]。
广义的是把语法化当作一种研究方式,狭义的就是指语法化现象。
笔者认为这样来界定语法化的概念,考虑到了现代汉语复杂的语言现象,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深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法教学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语言教学的基础,语法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其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不仅关注传统语法的传授,更注重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规则。
这一领域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语法项目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创新、语法难点的解析以及语法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推动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方面,研究者们结合汉语的特点和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和策略。
另一方面,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汉语语法教学,探索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教学方法。
尽管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更好地结合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语法学习中的难点,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法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都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 对外汉语教学的背景和重要性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语言交流成为了国际间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推广汉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对外汉语教学应运而生。
它不仅肩负着传授汉语知识的使命,更是推广中国文化、加深世界对中国了解的重要途径。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为全球范围内的汉语学习者提供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他们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同时,随着汉语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对外汉语教学也为我国在国际教育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其中,语法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评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进展,探讨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局部到全局的发展过程。
在初期,研究主要关注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英语等语言语法的比较,旨在为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涉及了语言要素与语言结构的教学策略、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重点成果1. 语言要素与语言结构的教学策略研究该方向主要关注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基本要素的教学策略。
研究者们通过分析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探索了适合不同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研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研究者们对教学语法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更符合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习惯。
同时,研究者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教学语法体系。
3. 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研究这一方向的研究着重探讨了文化因素对汉语语法习得的影响。
研究表明,了解并熟悉中国文化对于学习汉语语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汉语的语用规则和交际规则。
四、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不足与挑战尽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首先,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如何针对不同学习者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仍需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语言环境。
此外,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研究仍需深入挖掘,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五、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未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二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语法的本土化及体系化,推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三是加强文化语境下语言习得的研究,深入探讨文化因素对汉语语法习得的影响;四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随着汉语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的成果丰硕,许多学者对汉语语体语法和使用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汉语语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就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综述。
首先,请我们先来看一下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的总体情况。
从近十多年来语体语法研究的论文来看,汉语语体语法在中文学科中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中,重要的论文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大增加,出版的专著也有所增加,有许多关于汉语语体语法的高级课程也得到了科学的研究。
此外,汉语语体语法也受到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成为学习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成果。
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包括:汉语语体及其相关的研究;汉语语体特征的变化规律;汉语语体的结构特点及其传播;汉语语体的文化特征;汉语语体的用法及其形式等等。
这些理论为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许多学者研究了汉语语体语法的实用性,让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领域,而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汉语语体语法对汉语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结构、文法描述和表达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汉语语体语法对翻译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可以根据汉语语体语法规则来判断汉语句法正确性和语篇流畅性;此外,汉语语体语法还可用于汉语文学鉴赏中,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汉语作品的语言特色和结构特点,从而提高汉语文学的鉴赏能力。
总之,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学者为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未来,汉语语体语法还会有更多的研究与实践,而汉语语体语法研究就是推动汉语语言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化五个方面的述评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
万方数据
(或形态成分) 的产生。吴先生由此得出结论, 语法化 与虚化本来属于不同层面的两个概念。但本文为了行 文方便, 对语法化和虚化并不作具体区分。 !" 语法化的含义 虽然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人研究有关语法化的问 题, 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但作为正式的理论提 出, 是在上个世纪末, 许多理论问题尚待于完善, 所以 有关语法化的定义不止一个。下面是几个代表性的解 释。 语法化存在于词汇语素进而为语法语素, 或从较 低的语法地位进而为具有较高的语法地位, 即从派生 性成分进而为曲折构形成分, 其范围有所增加 ( #$%&’() *+,-, ./01: 0/ ) (转引自胡壮麟 !223 ) 。这是较早的定 义, 是从历时角度阐述语法化的定义。 语法化是在语言的词汇、 词法 4 句法、 语音等方面 用编码来区分语义 ( 567+89(8, ./:3) 。这是从共时的角 度来说的。 语法化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历时性的, 考察语 法形式的来源, 特别是它们的具体发展过程。从这一 角度看, 语法化是关心一个普通词汇如何演变成一个 语法标记, 以及一个语法标记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共 时性的, 基本是把语法化看做一种句法、 篇章和语用现 象, 即语言使用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格式。 ( ;<==6%>?%<$@(AA, .//3) ( 转引自石毓智 !223) 语法化通常是指语言中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 义、 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 (沈家 煊, .//B) 通常是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 组合功能的变化 而造成词义演变, 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 组 合功能的改变, 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词汇意义, 在语句 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 变成了虚词。这个过程称为 语法化。 (刘坚等, .//1) 语法演化是单向的, 即从实词向虚词、 向语法形式 和结构发展, 而不是相反。语法形式的演进是从语法 化程度较低的变为程度较高的, 从开放类变为封闭类, 从具体变为抽象。 (马壮寰, !222) 语法化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指实词逐渐虚化为 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法成分的过程; 二是指短语或词组 逐渐凝结为一个单位的过程, 可分别简化为词汇的虚 化和短语的词汇化。 (江蓝生, !22.<) 语法化包括三个方面: 即 (.) 实词意义经虚化衍生 出语法意义; (!) 词由不太虚向更虚意义变化; (3 ) 演化 前后的意义差不多在同等虚灵的层次上。 (马清华, !223C) 语法化是实词或者松散的篇章结构演变成为稳固 万方数据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跨文化、跨语言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语法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部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进行述评,梳理其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初期阶段,语法教学主要关注语言规则的传授,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实用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以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单纯的语法分析转向了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模式。
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现状(一)研究成果概述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研究内容上,涵盖了词汇、句法、语篇等多个方面,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与特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方法多样,包括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
其中,实证研究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如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语法研究中。
这些方法的特点在于注重实证、注重应用、注重跨学科交叉。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更加细致、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其次,语法教学的实用性有待加强。
在教授语法规则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最后,语法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
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综述现代汉语语法学是对汉语语言结构、句法规则以及语义意义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1. 语法理论现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基于不同的语法理论,包括生成语法、转换语法、依存语法等。
这些理论用于描述汉语句法结构和语义规则,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
2. 句法结构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
短语结构研究短语的组成规则和词汇搭配,句子结构研究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语序规则。
3. 词类和句法功能现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研究词类可以帮助理解不同词汇在句子中扮演的句法功能。
4. 句法关系和语义角色研究句子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可以揭示句子结构的组成。
同时,还可以研究语义角色在句子中的扮演,揭示句子的意义。
5. 语义规则研究现代汉语的语义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义和推理过程。
语义规则包括语义搭配、语义依存关系等。
6. 语法分析和语料库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语法分析和语料库研究。
语法分析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揭示语法规则。
语料库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语言数据,验证和丰富语法理论。
7. 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育、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汉语语法规则,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文简要综述了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法学,研究者可以深入阅读相关文献和参与学术讨论。
(Word count: 202)。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
近十多年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述评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这项研究被认为是中文语法学研究的重大分支之一,而其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首先,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既是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一个研究领域。
语体语法的内容包括了定义、分类、描述以及对句子、句子类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理解和描述这些不同形式句子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从而正确表达思想。
另外,语体语法也与汉语其他研究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对语体语法的研究尤为重要。
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经历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汉语语体类型的数量、特征及其定义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改变,从而更好地表达和描述句子的类型与形式。
其次,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如语料法、比较法、计算机分析法等,使研究句子类型与形式的细节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不同学校对汉语语体语法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比如,在新词的使用上,汉语的表达方式及其形式的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看法。
近十多年来,围绕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学者们着重研究和分析了汉语的变体句式,并作出了相应的理论描述;他们提出了各种新的模型来描述汉语语体的结构特征,这些模型交叉了语义、句法、句式等研究领域;另外,学者也探索了汉语更多的语体特点,比如句式句子的类型、典型句子的特点等,并为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近十多年来,汉语语体语法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对其他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汉语复杂多样,而且句子类型和形式很多,因此汉语语体语法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解释和实例解释的联系、句子类型和句子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句子形式的认知等,这些问题尚未有效地得到解决。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当继续加强汉语语体语法的理论研究,使语体语法的理论具有最高的灵活性和可用性;应当改进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描述汉语语体类型和句式,更准确地描述句子类型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应当加强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典型句子的特点、句式句子的结构和人类对句子形式的认知等;最后,应当拓展汉语语体语法的应用,及时把语体语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句子表达思想和行文写作提供更好的指导。
[汉语,述评,语法]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
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述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中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描写是整个领域的基础研究。
这种描写性研究又可分为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发展模式研究(developmental patterns)、语言变体研究(variability in learner language)和语用研究(pragmatic aspects of learner language)(Ellis,1994)。
发展模式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学习者的习得顺序(order)和次序(sequence)。
习得顺序是指在目的语的一系列语音、语法特征中,哪些特征先习得,哪些特征后习得。
发展过程(或称习得次序)是指在对目的语某一特定语音或语法项目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要经过哪些阶段才能最终正确习得这一项目。
本文试对近20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发展过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特点进行述评。
一、文献综述孙德坤首次采用个案跟踪法外对国学习者进行纵向研究,于1993年发表《外国学生现代汉语了le的习得过程初步分析》,阐述了两个汉语学习者习得助词了的过程和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
这篇文章在提出研究课题和纵向研究方法上都作了开拓性的尝试。
赵立江于1996进行纵向个案跟踪与横向规模调查相结合的研究,发表《外国留学生使用了的情况考察与分析》,再次分析了学习者在习得的不同阶段对了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运用中介语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对了的研究分析应由单句结构扩大到语段、语篇,强调在话语篇章中考察,对语法研究、习得考察及教学方法均有一定启示。
王建勤通过对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914条语料的研究,探讨以英语为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群体习得不和没否定结构的全过程,于1996年发表《汉语不和没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从不和没构成的否定结构的分布情况,与谓词、助动词的搭配及某些特定规则的习得三方面进行了考察,论述了:不和没否定结构习得消长过程的有序性特征;不和没扩散过程中规则习得的过渡性及渗透性特征;谓词否定与助动词否定结构的习得爆发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
汉语研究语法化理论综述
汉语研究语法化理论综述作者:罗主宾贺永军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2期摘要:语法化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理论研究和语法现象的研究上,对语法化的概念、研究动向、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少有成就的学者在这个领域结合汉语的特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语法化动因机制综述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随着语法化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中国语言学界对语法化理论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理论研究和语法现象的研究上,对语法化的概念、研究动向、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少有成就的学者在这个领域结合汉语的特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就语法化理论的特点作一简单综述。
一、语法化的概念沈家煊(1994)指出,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向。
但国内语言学界有关语法化的概念不一。
几家有代表性的解释有: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
(沈家煊,1994)刘坚、马壮寰等也有过这样的表述,即一般称之为“实词虚化”。
语法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短语或词组逐渐凝结为一个单位的过程,可分别简化为词汇的虚化和短语的词汇化。
(江蓝生,2001)语法化是实词或者松散的篇章结构变为稳固的语法手段的历时,其结果是新的语法标记或者句法结构。
(石毓智,2003)上述语法化的概念,都有其合理性。
因为“语法化”是一个新创的学科术语,汉语“语法化”一词来源于英语的grammaticaliation,结合汉语的特点,国内语言学家自然对语法化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的范围上。
最早提到语法化的语言学家是法国学者Meillet(梅耶),他在《语法形式的演变》(1912)一书中使用了grammaticaliation一词,用来描写一个词汇形式如何演化成一个语法标记。
他把语法化解释为一个词语演变为附着语素,一个附着语素演变为词缀,以至于一个词缀演变为另一个不能进行分析的语素的过程,并提出三个观点:1.由虚化产生的新的语法形式会引起语法系统的变化;2.语法化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虽然也可以分出阶段来;3.虚化的程度跟使用频率成正比。
关于汉语语法化研究内容的述评
关于汉语语法化研究内容的述评摘要:语法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而且启发研究者通过对话语标记的挖掘和分析,更好的描写语言事实。
本文在梳理语法化历史和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语法化研究内容的比较,从语法化输出端分类:语法层面的语法化构词和语法化构式;语用层面主要分析话语标记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法化历史含义研究内容一、语法化的历史和含义(一)语法化的历史1、早期的语法化研究meillet首次提出“语法化”一词,并认为新的语法形式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产生:一是类推,二是语法化。
2、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语法化研究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语言学家是givon,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今天的形态是昨天的句法。
”并在《语法化的理解》(1979)中,总结一条典型的语法化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法化研究在西方语言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语言学家从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法形式的演变过程。
3、语法化研究的最新趋势近年来,语法化理论不断成熟,研究的范围随之也越来越广:语法化与重新分析、语法化与语境、语言演变和语言范畴产生的首要诱发因素、话语标记的产生、敬语与“礼貌的语法化”等,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题。
[1](二)语法化的含义关于语法化的定义不止一个,各家有各家的合理性,区别在于语法化研究范围的宽窄。
语法化定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语言工作者研究汉语事实的深入和进步,也体现了语法化研究范围的完善和丰富。
二、语法化研究内容沈家煊(1994)提出研究语法化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着重研究实词如何虚化为语法成分,另一条着重考察章法成分如何转化为句法成分和构词成分。
王凤敏(2005)指出语法化所涉及的五个方面:篇章结构的语法化、短语的语法化、词汇的语法化、语用法的语法化及语法化的伴随现象—语音的弱化。
吴福祥(2005)指出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四个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结构式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模式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以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综述
他们非常重视文明礼貌
⑶从意义上看,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相 互配合后构成的意义跟原语段的意义相 符,即不歪曲或改变原义。
如:
大红花
大红绸子
我最好的朋友
3、运用层次分析法应该注意的几 个问题
(1)切分不能根据语感; 鲁迅写的一篇文章
(2)切分不能根据语音停顿; 我昨天买了一件新大衣。
(3)每个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 分,其中一个如果是合成句法形式,即 不是词,那么这个合成句法形式不能是 该句式中独有的,必须能在别的句法结 构中再现。
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用于句法结构的层次 构造分析,而且可以用于音节、合成词、单复 句、句群乃至篇章的构造层次。
另外,对于一些句子成分分析法对付不了 的句法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 则游刃有余。
⑵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
如:
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
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主
谓
述
补
(比原来大了一点)
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运用语义指向解释歧义现象:
(1)陈斌最喜欢游泳。 A:许多人都喜欢游泳; B:陈斌喜欢许多项运动。 (2)他又买了一件毛衣。 A:买了一件毛衣; B:借了一件毛衣; C:买了两件毛衣; D:买了一件皮衣。
练习:
用语义指向分析法解释: “老张有辆新车很得意。” “老张有条小狗很聪明。”没有歧义, 但“老张有个女儿很骄傲。”有歧义。
(三)语义特征: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 征的最小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例如:“揉”要求与之搭配的受事词语 必须具有[+固体]、[+柔软]的语义特征, 因此,能与“衣服”、“皮肤”、“面” 团搭配,而不能同“泉水”、“石头” 搭配。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语言教育领域内重要的研究方向。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系统回顾与评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概述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等方面展开。
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如何使语法教学内容更贴近其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
三、主要研究成果(一)教学内容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在教学内容方面,关注如何从宏观上构建科学的语法教学体系,从微观上细化语法点的教学。
在深入研究汉语语法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教材与教学大纲。
(二)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效果等方面。
如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使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与运用语法知识。
(三)教学资源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利用网络平台、APP等,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互动机会。
此外,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开发了多种针对性的教学资源。
四、发展趋势与挑战(一)发展趋势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国际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这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教学技术与手段的更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将更加注重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语音识别等,提高教学效果。
3.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母语背景、学习需求的学习者,如何实现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更加贴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二)挑战1. 教材与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如何使教材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提高教学效果,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语法化研究综述
语法化研究综述
语法化研究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语言系统如何组成、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演化。
语法化研究的目标是描述语言的形式结构,并解释语言如何生成、传递和解释信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语法化研究者经常使用形式化方法,如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研究语言系统。
语法化研究的历史悠久,自古希腊哲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
近代,语法化研究得到了巨大发展,并在语言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近几十年来,语法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提出和验证。
例如,在句法理论方面,建立了许多新的模型,如GPSG、HPSG、LFG、Minimalism等,用于描述句子的形式结构和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
在语言发展和演化方面,发现了许多新的规律
1/ 1。
汉语言文学中的汉字语法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汉字语法研究汉字,作为汉语最重要的书写系统,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其中,汉字语法是汉字研究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
汉字语法是指通过汉字的书写形式、组合以及位置等特征,揭示其所承载的语法信息,进而推导出汉语的语法规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汉字语法的相关问题。
一、汉字独特的语法贡献首先,汉字具有独特的语法贡献。
由于汉字本身是一种图形符号,使得汉字语法与音系语言的语法在表述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
比如,中文语法中的补语和谓语之间的定位关系,可以用“V-O”的结构表达。
在中文中,如果要增加一个形容词来修饰对象,就需要将它放在名词的前面。
这种语法结构中,汉字所占据的位置和书写方式可以起到推导语法关系的作用。
其次,汉字还有很多特殊的语法规则,例如汉字的往来借用、构词功能等。
汉字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体现在它们的书写形式上,更关键的是它们在语言通用的过程中所承载的信息。
例如"人"字在表示具体意义的同时,还可以引申为"人民"等概念,这样就构成了程度不同的词汇。
二、汉字语法的研究方法关于汉字语法的研究方法,受限于汉字语法本身不像西方语言的语法那样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形式,因此研究方法较为多样。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语料库分析法。
语料库分析是指通过对大量汉字语言材料的系统性分析,从中发掘汉字语法结构规律及其使用方式。
通过对各种场景中实际的语言使用方式,来寻找相关的语感特征和规则。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强调“观察、测量、分析”的科学方法,以数据为基础,对汉字语法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汉字语法的使用情况、特征和规则,从而更好地揭示汉字语法的内在联系。
3.多角度分析法。
多角度分析法是指通过将汉字语法问题置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分析视角中,实现对其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将汉字语法研究与外部环境、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多个层面进行有机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汉语语法化研究内容的述评
摘要:语法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而且启发研究者通过对话语标记的挖掘和分析,更好的描写语言事实。
本文在梳理语法化历史和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语法化研究内容的比较,从语法化输出端分类:语法层面的语法化构词和语法化构式;语用层面主要分析话语标记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法化历史含义研究内容
一、语法化的历史和含义
(一)语法化的历史
1、早期的语法化研究
meillet首次提出“语法化”一词,并认为新的语法形式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产生:一是类推,二是语法化。
2、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语法化研究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语言学家是givon,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今天的形态是昨天的句法。
”并在《语法化的理解》(1979)中,总结一条典型的语法化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法化研究在西方语言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语言学家从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法形式的演变过程。
3、语法化研究的最新趋势
近年来,语法化理论不断成熟,研究的范围随之也越来越广:语法化与重新分析、语法化与语境、语言演变和语言范畴产生的首要
诱发因素、话语标记的产生、敬语与“礼貌的语法化”等,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题。
[1]
(二)语法化的含义
关于语法化的定义不止一个,各家有各家的合理性,区别在于语法化研究范围的宽窄。
语法化定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语言工作者研究汉语事实的深入和进步,也体现了语法化研究范围的完善和丰富。
二、语法化研究内容
沈家煊(1994)提出研究语法化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着重研究实词如何虚化为语法成分,另一条着重考察章法成分如何转化为句法成分和构词成分。
王凤敏(2005)指出语法化所涉及的五个方面:篇章结构的语法化、短语的语法化、词汇的语法化、语用法的语法化及语法化的伴随现象—语音的弱化。
吴福祥(2005)指出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四个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结构式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模式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以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研究。
王寅(2006)提出语法化研究的六项内容:词类语法化、构句语法化、命题图式与时体标记、句式构造语法化、语篇语法化和语用功能语法化。
语法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而且启发研究者通过对话语标记的挖掘和分析,更好的描写语言事实。
一方面
加深了语言的本体研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语法化研究内容的比较,从语法化输出端分类:语法层面的语法化构词和语法化构式;语用层面集中分析话语标记的形成和发展。
(一)语法化在语法层面上的影响
语法化在语法层面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两
个方面。
1、词类范畴
语言中的“词类语法化”和“构词语法化”现象,最后演变结果是语法化为一个词。
1.1 词类语法化
在所有的语言中“实义词”和“功能词”存在一些差别。
语法项可以在词汇项中找到来源。
当实义词呈现出功能词的语法特征时,就可以说它发生“语法化”了。
[1]在我国古代,语法化主要指“实词虚化”。
对实词虚化的研究占语法化研究的主流,但仍处于单篇论文阶段。
现有研究成果中,动词向连词、副词或介词的语法化占主要的篇幅,也有形容词和名词虚化的文章,相对较少。
涉及到的相关文章包括对“还、更、就、才、之、得、给、看、当、既、仍、由、对、跟”等一系列实词虚化过程的阐释。
1.2 构词语法化
(1)构词语法化与词汇化
“语法化和词汇化是语言演变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的关系是当前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刘红妮(2010)对这一现象做了综述。
本文立足lehmann的观点,认为语法化和词汇化都包含着成分的缩减,两种演变过程很多时候是平行的,具有相似的动因和斜坡性。
(2)相关研究成果
董秀芳(2002)系统地研究了汉语双音词的历史来源和产生发展的方式。
对短语和词的界定判断、汉语双音词语义分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篇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主要论证了包括“非常、其实、所以、不够、恨不得、可见、人家、如同、说不准、早晚”等双音节词和一些多音节词的词汇化过程。
2、句法范畴
王寅(2005)提出“句式构造语法化”,将具体的事件概念化成典型图式概念,然后基于其上形成了抽象句式构造。
并通过“事件域认知模型”来解释语言中主要句法结构的理据性。
综观语法化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实词虚化”和“词汇化”研究所占比例最大。
关于语法化在句式构造上的表现,石毓智、李讷(2004)对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汉语比较句的嬗变等句式做了全面的论述。
单篇论文中,构式语法化研究涉及到的句式包括:“x不x”、“不
要太”、动词重叠式、被动式、处置式的、“有”字句、“连…都/也…”、上海话“vvc”结构、“x以来,y”、“连……都/也……”、“于”及其“v/a于x”、“有+vp”、“从x到y”、“怎么”型反问句、“最/再+x+不过”、“连x+ 都vp”、“爱v不v”、否定构式“x + 个+ 詈语名词”、同谓双小句等。
(二)语法化在语用层面上的影响
语法化在语用层面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话语标记的形成和分析。
话语标记是话语或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话语流中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者言谈事件中受话人
角色的态度、视角和情感。
(董秀芳)
这方面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主要论述了包括“不过、别说、要说、还有、我看、别提、你+感官动词、好了、一个、就是说、那什么、是的、算了、对了、老实说、所以说”等话语标记的历史形成过程。
吴福祥(2005)指出:与英语话语标记的研究成果相比,汉语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对话语标记共时概括与历时语法化过程的深入探讨是汉语语法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小结
语法化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是有原因的。
[2]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重新分析、隐喻和转喻、人类认知特点等机制,语法化研究解决了先前无法解释或解释不清的语言现象。
但是认知语言学也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对汉语语法化的研究不能止步于此,语法化研究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拓宽研究领域,加强理论建树
胡晓慧(2008)统计汉语语法化研究成果,得出了词汇的语法化和语法系统的语法化研究是两大热点,句式结构的语法化研究相对就少一些。
语言研究者应立足现有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调整研究框架,更深的挖掘语言“句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的语言现象。
汉语语法化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显著度高的语法化现象的研究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仍处于借鉴和摸索阶段。
语法化研究要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二)整理现有成果,注重规律整合
综观汉语语法化的研究成果,各个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单篇论文阶段,系统完整地反映汉语语法化规律的著作,是今后语言工作者的的重要课题。
(三)理论应用实际,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对汉语各个层面历时语法化的梳理,可以得出语言现象共时语法化的逻辑推理过程,有助于我们弄清其语义获得的条件。
沿着清晰可循的句法、语义、语用演化路径,可以大大简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同时,汉语语法化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注释:
[1]霍伯尔、特拉格特.语法化学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8.8;
[2]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芳芳(1990-),女,河北邢台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