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语法化研究内容的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汉语语法化研究内容的述评
摘要:语法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而且启发研究者通过对话语标记的挖掘和分析,更好的描写语言事实。
本文在梳理语法化历史和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语法化研究内容的比较,从语法化输出端分类:语法层面的语法化构词和语法化构式;语用层面主要分析话语标记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法化历史含义研究内容
一、语法化的历史和含义
(一)语法化的历史
1、早期的语法化研究
meillet首次提出“语法化”一词,并认为新的语法形式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产生:一是类推,二是语法化。
2、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语法化研究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语言学家是givon,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今天的形态是昨天的句法。
”并在《语法化的理解》(1979)中,总结一条典型的语法化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法化研究在西方语言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语言学家从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法形式的演变过程。
3、语法化研究的最新趋势
近年来,语法化理论不断成熟,研究的范围随之也越来越广:语法化与重新分析、语法化与语境、语言演变和语言范畴产生的首要
诱发因素、话语标记的产生、敬语与“礼貌的语法化”等,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题。
[1]
(二)语法化的含义
关于语法化的定义不止一个,各家有各家的合理性,区别在于语法化研究范围的宽窄。
语法化定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了语言工作者研究汉语事实的深入和进步,也体现了语法化研究范围的完善和丰富。
二、语法化研究内容
沈家煊(1994)提出研究语法化有两条路子:一条是着重研究实词如何虚化为语法成分,另一条着重考察章法成分如何转化为句法成分和构词成分。
王凤敏(2005)指出语法化所涉及的五个方面:篇章结构的语法化、短语的语法化、词汇的语法化、语用法的语法化及语法化的伴随现象—语音的弱化。
吴福祥(2005)指出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四个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结构式语法化的研究、语法化模式的研究、话语标记语法化的研究以及与语法化相关的语义演变研究。
王寅(2006)提出语法化研究的六项内容:词类语法化、构句语法化、命题图式与时体标记、句式构造语法化、语篇语法化和语用功能语法化。
语法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而且启发研究者通过对话语标记的挖掘和分析,更好的描写语言事实。
一方面
加深了语言的本体研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本文通过语法化研究内容的比较,从语法化输出端分类:语法层面的语法化构词和语法化构式;语用层面集中分析话语标记的形成和发展。
(一)语法化在语法层面上的影响
语法化在语法层面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类范畴和句法范畴两
个方面。
1、词类范畴
语言中的“词类语法化”和“构词语法化”现象,最后演变结果是语法化为一个词。
1.1 词类语法化
在所有的语言中“实义词”和“功能词”存在一些差别。
语法项可以在词汇项中找到来源。
当实义词呈现出功能词的语法特征时,就可以说它发生“语法化”了。
[1]在我国古代,语法化主要指“实词虚化”。
对实词虚化的研究占语法化研究的主流,但仍处于单篇论文阶段。
现有研究成果中,动词向连词、副词或介词的语法化占主要的篇幅,也有形容词和名词虚化的文章,相对较少。
涉及到的相关文章包括对“还、更、就、才、之、得、给、看、当、既、仍、由、对、跟”等一系列实词虚化过程的阐释。
1.2 构词语法化
(1)构词语法化与词汇化
“语法化和词汇化是语言演变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的关系是当前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刘红妮(2010)对这一现象做了综述。
本文立足lehmann的观点,认为语法化和词汇化都包含着成分的缩减,两种演变过程很多时候是平行的,具有相似的动因和斜坡性。
(2)相关研究成果
董秀芳(2002)系统地研究了汉语双音词的历史来源和产生发展的方式。
对短语和词的界定判断、汉语双音词语义分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篇研究成果数量不多,主要论证了包括“非常、其实、所以、不够、恨不得、可见、人家、如同、说不准、早晚”等双音节词和一些多音节词的词汇化过程。
2、句法范畴
王寅(2005)提出“句式构造语法化”,将具体的事件概念化成典型图式概念,然后基于其上形成了抽象句式构造。
并通过“事件域认知模型”来解释语言中主要句法结构的理据性。
综观语法化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实词虚化”和“词汇化”研究所占比例最大。
关于语法化在句式构造上的表现,石毓智、李讷(2004)对动补结构的发展过程、汉语比较句的嬗变等句式做了全面的论述。
单篇论文中,构式语法化研究涉及到的句式包括:“x不x”、“不
要太”、动词重叠式、被动式、处置式的、“有”字句、“连…都/也…”、上海话“vvc”结构、“x以来,y”、“连……都/也……”、“于”及其“v/a于x”、“有+vp”、“从x到y”、“怎么”型反问句、“最/再+x+不过”、“连x+ 都vp”、“爱v不v”、否定构式“x + 个+ 詈语名词”、同谓双小句等。
(二)语法化在语用层面上的影响
语法化在语用层面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话语标记的形成和分析。
话语标记是话语或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话语流中话语单位之间的关系或者言谈事件中受话人
角色的态度、视角和情感。
(董秀芳)
这方面涉及到的研究内容主要论述了包括“不过、别说、要说、还有、我看、别提、你+感官动词、好了、一个、就是说、那什么、是的、算了、对了、老实说、所以说”等话语标记的历史形成过程。
吴福祥(2005)指出:与英语话语标记的研究成果相比,汉语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
对话语标记共时概括与历时语法化过程的深入探讨是汉语语法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小结
语法化成为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问题是有原因的。
[2]立足于认知语言学理论,通过重新分析、隐喻和转喻、人类认知特点等机制,语法化研究解决了先前无法解释或解释不清的语言现象。
但是认知语言学也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对汉语语法化的研究不能止步于此,语法化研究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拓宽研究领域,加强理论建树
胡晓慧(2008)统计汉语语法化研究成果,得出了词汇的语法化和语法系统的语法化研究是两大热点,句式结构的语法化研究相对就少一些。
语言研究者应立足现有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调整研究框架,更深的挖掘语言“句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的语言现象。
汉语语法化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显著度高的语法化现象的研究上,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仍处于借鉴和摸索阶段。
语法化研究要结合汉语自身的特点,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二)整理现有成果,注重规律整合
综观汉语语法化的研究成果,各个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单篇论文阶段,系统完整地反映汉语语法化规律的著作,是今后语言工作者的的重要课题。
(三)理论应用实际,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对汉语各个层面历时语法化的梳理,可以得出语言现象共时语法化的逻辑推理过程,有助于我们弄清其语义获得的条件。
沿着清晰可循的句法、语义、语用演化路径,可以大大简化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同时,汉语语法化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注释:
[1]霍伯尔、特拉格特.语法化学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8.8;
[2]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寅.认知语法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芳芳(1990-),女,河北邢台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