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与拐杖(盲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gz4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盲人与拐杖(盲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中学嘿嘿嘿
一、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中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朋友间他助与自助同等重要。
(2)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2.活动方式: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盲人”与“拐杖”,共同穿越障碍路线。
3.活动时间:40分钟。
4.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盲行路线。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下蹲、上下楼梯等多种障
碍。学生准备好眼罩。
5.活动规则:
(1)“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
(2)“盲人”旅行过程中,“拐杖”只能用肢体动作引导,不允许进行语言交流,最好在适
当的背景音乐中进行。
(3)在“盲人”与“拐杖”角色互换的旅行中,最好不要选择原来的伙伴,以陌生对象为
好。
6.活动过程:
(1)在背景音乐中,班级学生一半扮演盲人,盲人戴上眼罩原地转3圈,另一半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杖”,由“拐杖”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
体验。
(2)学生分享活动中的体验,教师对学生的感言给予反馈。
(3)活动点评:在学生分享活动体验后,教师对“盲人”与“拐杖”在活动中的表现及他
们的感言做点评。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孤独甚至恐惧,内心特别渴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杖”的出现是“盲人”的“救命稻草”。但做好“拐杖”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要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考虑他人的实际需要。“盲人”只有对“拐杖”信任,才能心底坦然、步履从容。而通过“盲人”与“拐杖”角色互换,可以
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进一步体验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
乐。
二、“盲行”活动分析
1.活动规则的分析:
(1)盲人与拐杖活动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
不允许使用语言交流,使学生不得不运用肢体语言交流;可以使“拐杖”传达对“盲人”的
关心,“盲人”也能更好地体会在黑暗中“拐杖”给予的帮助。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集中注
意力进入到活动情境中去。同样,背景音乐的运用也能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活动情境。
(2)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杖”最好任意组合,“盲人”事先不知道“拐杖”是谁。
如果“盲人”事先知道搀扶自己的“拐杖”是哪位同学,就会影响到“盲人”对“拐杖”的
判断,他的“旅行”就事先有了某种程度的信任感(或者不信任感),就会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例如“拐杖”是“盲人”比较熟悉的同学,在穿越旅行中,“盲人”就会比较放心。(3)“盲人”戴上眼罩后原地转3圈,失去方向感后体验盲人的无助。
“盲人”戴上眼罩转3圈后失去方向感,容易造成对周围的陌生感,这时候会期待有人来
帮忙,所以有利于活动者进入情境。此外,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如果“拐
杖”能及时过来搀扶他,自然会有一种发自内心被关照的幸福感。
(4)障碍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下蹲、上下楼梯等多种障碍。
障碍设计复杂化是为了尽量创造一种比较困难的活动情境,使“盲人”的旅行变得有一些困难,从而有利于“盲人”更好地体会如果没有别人帮助的困难和被人帮助的快乐和幸福。
(5)人数单双数的控制问题。
如果在活动中出现人数为单数的情况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单数的是“盲人”,教师应该自己扮演“拐杖”,及时地帮助这位同学,而不要把他自己扔在那里。否则单数同学可能会产生
一种被大家抛弃的感觉。笔者在给一个班级做“盲行”团体辅导时,一位女生就因为成了“盲人”单数,结果她一个人在那里蒙着眼睛等“拐杖”,然后她觉得自己被大家抛弃了,特别
难过。
2.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分析:
(1)学生的活动表现:
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盲人”与“拐杖”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特征,一些“盲人”和他们
的“拐杖”配合得比较默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但也有“盲人”表现出对其他人信
任度较低,行动比较迟缓。有些“拐杖”觉得自己很熟悉场景,觉得没什么困难,然后就很
自信地带着“盲人”行走,没有考虑到“盲人”的实际情况,结果在行进中出现了挫折,使
“盲人”降低了对“拐杖”的信任感,后面的行走就变得更加犹豫和困难。有些“盲人”非
常信任“拐杖”,但是“拐杖”不细心,使“盲人”被碰了或者险些跌倒,这也影响到“盲
人”对“拐杖”的信任感。还有的“拐杖”非常细心,但“盲人”一直缺乏信任感,没有安
全感,不敢随从“拐杖”的引路。有的“拐杖”对“盲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但“盲人”不
习惯“拐杖”的这种亲密接触。
(2)学生分享的分析:
在活动结束后,进入分享阶段,学生都纷纷发表了活动感言。
A同学:做“盲人”时特别紧张,害怕不敢往前走,也怕我的“拐杖”松手把我摔了。不过
在行进中,他对我暗示的比较好,只要顺着他的意思走,就能顺利地走完路线,从中我能感
受到彼此间的信任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B同学:我认为“盲人”一般能很快适应的,我觉得自己的独立性是很强的,只要稍微给我
一些暗示,我就能做得很好,如果我的同伴过度地保护我,我会觉得不舒服,不愿意让他搀
扶我。
C同学:我做的是“盲人”,起初我觉得很简单,自己摸索就可以了,但是黑暗中我什么也
看不清楚,还真是有些恐惧。后来,我的同伴轻轻地扶着我,在转弯和上楼梯时都给我一些
暗示,我的行走就挺顺利的,也没有那么害怕了。心里特别感谢我的“拐棍”。
D同学:我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信任我的“拐棍”,认为他照顾得不周到,只是在我遇到台
阶之类的障碍时才提醒我,很多时候还要靠我自己去摸索体验。不过,结束后我也挺感谢他的,因为他给了我一个自己探索的机会。有时候我发现相信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平时还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关键时刻还是要靠自己。
E同学:我觉得我能把“盲人”安全地送到指定地点,心里很高兴。没有把人家磕着碰着,
很有成就感。尤其是他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笔者通过分析学生各自的感言,发现学生认知观念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观念一:原来认为对班级没有归属感,同学之间都比较陌生,大家都只知道自己学习。通过团体中的交流,改变了这种看法,得出了新的概念。即认识和体验到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进行
真诚的交流,同学是可以相信的,关键是自己首先要信任别人。
观念二:原来觉得一些学生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不爱帮助别人。但通过团体活动后,发现他
们被同学照顾得很细心,活动改变了他们对某些同学最初的印象。
观念三:发现和感受到过去从来都不知道的东西,比如,当你真诚地、全身心地投入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