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社会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社会地位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现时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简要分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一观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唤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社会地位以什么为标准判断教师的社会地位本文将联系我国的现实国情,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所谓职业地位,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
即经济收人、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高低,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
中国学者孟育群、宋学文主编的《现代教师论》一书指出“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的经济利益,政治待遇及社会声望。
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也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密切相关。
”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判断教师地位的高低主要依据三个标准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及社会声望。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在这里采用《现代教育学基础》一书中列出的四个标谁。
(一)国家法规中对教师的认定程度
法规以国家政权的形式出现,是统治阶级意志和目的的体现。
国家法规关于教育、教师的规定和政策,是对教师职责的重要性及其社会地位的最高评价,也是判断教师社会地位的最重要根据。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提高人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政权保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多种场合充分肯定人民教师的重要作
用。
1993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较高社会地位提供了法律保证。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
”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决定于各自的教育实力。
重视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已成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
这一观念的直接体现就是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教师的收人状况
经济地位是一种职业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要想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最根本也是最见效的措施就是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
1987年11月28日,《国务院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通知》发布。
从那天开始,如何继续提高和保证教师待遇,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当地教育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按照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确定。
”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政府也要增加投入。
国家从今年起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教育部师范司负责人说,“两个平均工资”和“当地”是教师待遇的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清楚地界定了教师应有的待遇标准。
教育部一项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之初,在国民经济12类行业中,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一直在倒数第一位至倒数第三位之间徘徊。
据统计,从1984年至2004的20年间,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工资增长了倍。
但是经济水平不同导致收入差距,造成教师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筹措发放,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造成教师工资的不平衡。
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教师除一些政策性工资以外,没有其他补贴,收入水平较低。
(三)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
从本质上说,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是教师政治地位的一种体现。
国家以法规形式保证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而法规的落实除了以工资体现,另一种体现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享有多大的权力。
教师应当参与一切教育活动。
这首先在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及手段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三大要素。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使其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没有教师的参与,教育活动根本无法进行。
没有教师的改革创新,教育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所以说教师参与教育是教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另外,从教师属于专业工作者的性质来看,教师具有参与教育、独立工作、自主抉择的能力。
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接受长期的专门教育和训练。
在长期的教育训练中,教师掌握了一「或几门专门科学知识,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门人才。
而且教师必须深人学习教育科学、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廷是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基础。
由此看来,长期专门训练保证了教师理解教育科学,精通教育业务,掌握教育方法,是其他人员无法取代的。
以上两点说明,教师有必要也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应当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
一个国家教师参与教育的程度反映出这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反映这个国家人们对教师能力、水平的承认、尊重程度。
赋予教师充分的参与权,使其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有发言权、有决策权无疑是对教师社会地位的充分肯定。
我国的《教师法》在这一点上也作了明文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力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了工资报酬,拿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四)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指的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它是人们对这种职业的总律评价。
影响人们评价的因素有多,既有职业本身的特征,也有人们对其特征的认识。
如教师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精神和道德,教师受教育程度,教师的收入、工作环境以及所在国家的文化传统等。
就我国目前状况看,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呈现巨大反差。
年在人民大学舆论研《三月凤》杂志社联合进行的大规模民意测验中,教师在“最可爱的人”中“独占鳌头”。
而据对一些中学生就职意向的调查,教师职业却“无人问津”。
过去,各高校的留校教师一般都是尖子学生。
现在许多高校连中等生都难以留下。
现实生活中,教师“下海”、“改行”、干“第二职业”更是风起云涌。
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尊敬与从事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我们颇多思考。
不可否认,在我国,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人民素质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得到党和人民的理解和承认。
这一点在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条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无疑增强了人们对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另外,我国广大教师一向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不计得失,忘我工作,“捧着一颗心来,不拿半根草走”的献身精神赢得了社会成员的一致尊重。
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消极因素。
其一,教师收人低,待遇差严重影响教师职业声望。
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其二,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术水平不高。
有资料显示,年大学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占,仍有的专科以下学历者担任大学教师。
在我国万多高中教师中,具有年以上本科学历者只占,有近的高中教师只有中等学历或以下文化程度。
在万多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还不到,不及年本科程度的高达,其中的人只有中等文化程度。
⑩较低的学历水平使得教师素质偏低,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整个教育工作难以令社会成员满意。
而且,教师普遍低学历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误认识,“教师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人人都可以干”于是,在现实生活中,’“干不了别的就去干教师”的现象相当普遍。
再有,教师普遍较低的学历层次也给全面、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造成不利影响。
其三,我国的文化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教师被单纯当作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
遇上明君圣主,教师就受到重视。
遇上昏君庸主,教师就被人轻视。
因此,教师地位摇摆不定。
如春秋战国时期,师被尊为五圣之一,与“天、地、君、亲”一起被读书人家刻写在牌位上供奉。
而到了元朝时期则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之说,师被排在老九,仅高于叫
花子。
建国以后,教师多数情况下被当作“奥老九,,“教书匠”,其社会作用与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教师的作用日益明显,但由于我国经济力量薄弱,人们文明水平不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因此,从我国文化传统的整体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远没有形成。
综上所述,我国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反差形象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低下的状态。
这里的原因是复杂的。
总的看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收入太低
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里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但在实际中。
与政府官员、公务员、律师等职业相比.教师经济待遇却差得多。
教师待遇是以公务员为参照系的.有些地方公务员的津贴补贴高得吓人。
在许多边远地区。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的班主任老师的月津贴仍然维持在15元以下.仍然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水平.相比各行业日益提高的津贴和奖金,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而教师除了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的渠道较少。
除非额外做一些体力或服务工作。
普通中小学教师更是如此,他们没有着书的机会,没有发明专利的机会和专长.也没有各项科研资助。
尤其最近几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教师待遇发生很大的变化。
要使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说。
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国家规定工资基本没问题.但部分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这使得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偏低。
由于收入低,不少老师在工作中缺乏热情.而收入低也造成
他们的自卑心理。
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
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和乡村学校中.有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心中都有强烈的自卑感。
他们一方面懊悔当年未能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
而不得不就读于分数线较低的师范院校;另一方面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是“双低”,从事
这一职业仅仅是生计上困窘.而且“面子”上也无“光彩”的“谋生手段”。
(二)政府的教育教师政策
教师是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完成者,是辛勤的园丁。
用知识浇灌着祖国的花朵,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祖国的未来.也应该是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的修剪师。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一定把人民的教育事业办好……《教师法》、《教育法》等几十个法律相继出台,《教育法》已经实施近二十年了。
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医疗费没处报销。
(三)社会对教师职业认识偏颇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选择在他们看来具有最高使用价值的那些物品或服务。
准确地讲,效用就是消费者如何在不同的物品或服务之间排序的结果,他们总是要最大化服务的效用,总是要选择自己的偏好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①中小学教师的劳动是提高教育服务的劳动.消费者之所以要选择这种服务.是因为这种服务能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
管教孩子成了教师全部的责任。
与家长似乎无关。
比如,开个家长会,家长总是到不齐;出了事情都知道统统朝学校跑。
利益促使他们在争取利益的时候变得有些自私。
这样一来。
社会上有些人就越来越不重视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的地位相对而言也就越来越低了。
(四)教师队伍本身存在问题的影响
面对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
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失落也影响到教师地位的提高。
当我们看到许多与教师身份不相称的事情时.不得不对教师队伍中的道德水准下跌。
敬业精神差的状况发出一番感慨。
1.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
虽然许多教师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2.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广大的教师似乎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自己缺失远大的理想追求,普遍认为教师工作是死工资,没有什么前途。
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求创新,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第二、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热情和责任。
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兴趣。
第三、对待学生缺少必要的恒心和耐心,爱心。
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做法简单,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与学生发生冲突。
有了问题,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向家长告状,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师生关系更加尖锐,却很少从自己身上做检讨。
3.极个别教师职业道德低下,应该肯定,当前教师中大多数老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献身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一些教师中存在道德观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缺乏等问题,他们不安心于教学工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耐不住寂寞,抵制不住
各种名利的诱惑,表现为工作自由散漫,教学中乱收费,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性侵犯学生等恶劣行为。
三、关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的思考
教师的社会地位研究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需要。
从理论需要来看。
这一研究是教师与宏观社会的关系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需要来看,教师的社会地位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受教师的社会地位现状本身的影响.即是说,越是在教师的社会地位出现问题的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研究越受到重视。
在西方国家,如同对其他职业的社会地位研究一样,一般将声誉、财富及权威作为评价与分析教师社会地位的三条主要标准。
虽然不知这三条标准是否适用于我国教师及至其他职业的社会地位的分析,但是它让我们知道,评价与分析教师地位的标准不可能是单一的。
在我国,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许多复杂原因,目前人们常常仅凭教师的经济收入来指称教师的社会地位,即把教师的经济收入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较而得出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状况的结论。
这显然不是科学的办法。
因为经济收入只是教师职业的一个层面因素,它所反映的只是教师在社会中的一个层面的地位——经济地位.而不是整体地位。
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是要通过多层面的努力。
真正在社会上形成和树立起教师的“专业”形象.让那些“人皆可师”“人易成师”的现状彻底得到改变。
(一)重视基础教育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加自觉的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只有重视基础教育,才能确保少出文盲和杜绝新文盲的产生。
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沿海与内地及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别,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尤其现
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知识与成果日益深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知识的生产、创新与利用在经济活动中日益占主导地位,所有这些都对我国劳动力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
在压力、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我国基础教育担负历史的重任。
当基础教育得到重视时.教师的地位就得到重视和提高了。
所以.保证整个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必须重视教育和教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保证基础教育在“两基”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二)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问题。
仅仅采用一些暂时性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是不能奏效的。
特别要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
要改变乡村教师精神上富足、物质上匮乏的局面.那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
要让法律真正得到执行,决定真正得到落实,这里有三点建议。
1.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度,将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管理。
在美、英、法、德、日、韩等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是特殊公务员(或准公务员),作为特殊公务员的教师,工资待遇完全按国家公务员管理。
只是因职业不同,而与其他一般公务员有一些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没有行政级别,但可享受带薪假期等。
我国可借鉴这一制度,修订《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工资水平的表述,将教师工资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这比“不低于”等规定更管用。
2.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责机制设计。
对政府部门履行《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的问责,应该由同级人大进行,人大应审批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投入,监督政府执行教育经费投入的情况,并可视责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罢免。
如是,政府才可能从根本上重视并履行法律责任,而不是视法律为儿戏,公然挑战法律权威,并由此千方百计推卸责任。
3.明确经费分担比例,改革义务教育经费划拨方式。
近年来中央、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被层层挪用的现实表明,我国的教育拨款体系应进行改革,可尝试建立把教育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账号的新体系。
可资借鉴的例子是法国,其中央财政甚至通过国民教育部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直接划拨到他们的个人账户,从而承担了7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
我国为何不可尝试直接由省级财政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直接划拨到其个人账户上呢(三)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学为人师,行为师范”。
崇高而美好的师德,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保证,校外教育单位通过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自觉做到认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一心扑在教学上,刻苦钻研,精心培育。
2.加大科研力度,抓好课改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努力引导教师具有多角度、多层面、多知识的工作方法,为其搭建平台,让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激发“我要发展”的愿望,提升“我要发展”的能力,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3.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针对校外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应该全力支持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做到请专家进来讲座,走出去参观学习,
网络继续教育,让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尽量为教师提供方便。
从师德、师风、专业知识、等方面入手,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不断创造条件,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鼓励教师主动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增强科研意识,增强自身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建立“互动”的培训机制,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变为主动寻求培训。
培训过程本着“观摩课堂,发现问题,发表见解,自我反思,”的思路进行,通过培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教师是应该学习的人,学无止境,提高教师素质,关键在自己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已到来,都应产生“自我危机”的意识,如不学习,无论什么人都会被淘汰。
教师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时刻的记住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自己的形象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是高素质的教师。
(四)培养尊师的社会风气
1.学校尊师
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理想、贡献聪明才智、成就学生未来的地方。
学校尊师就是要让教师真正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有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学校的管理也要真正从人本理念出发.确立“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灵魂”的学校发展观。
使教师在学校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尊严与价值。
2.学生尊师
教师在社会中的观念地位的建立。
从最深层的影响看.是来自于学生。
一个好老师,学生可念及终身,尊其为榜样,并将其美名传递开来;而一个不良。